APP下载

论应用型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转型发展
——基于河南省高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现状的研究

2020-06-24毋小利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汉语言师范生课程体系

毋小利

(平顶山学院文学院,河南 平顶山 467000)

一、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现状

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是观察师范生教学技能表现的一个重要窗口,从师范专业毕业生教学技能大赛,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看出一个地区高校师范生的培养质量。以河南省为例,在历届师范专业毕业生教学技能大赛中,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师范生展现出了良好的教师专业素养,尤其在普通教学技能层面更有良好表现。但也毋需讳言,他们的核心教学技能较弱,尤其在课程研发技能和教学实施技能两个方面表现欠佳。

在我们对全省6所院校290名师范生的问卷调查中,对以下相关问题的调查结果并不令人乐观。

1.你认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具备哪些教学技能?()

A.教学设计的技能 B.教学实施的技能 C.教学评价的技能 D.教学反思的技能 E.课程研发的技能

在回收的272份有效问卷中,有超过二分之一的问卷(达146份)答案同时包含了A、C、D三项,而答案同时包含B、E两项的不足三分之一(85份)。可见,课程研发和教学实施这两项核心技能在师范生的心目中还没有应有的地位。在与几所中学语文教师进行的访谈中也发现,越是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对这两项核心技能重视的程度也越高,而新手教师最需要提高的,也正是这两项核心技能。缺乏这两个核心技能的支撑,师范生的整体教学素养就只能停留在“技”的层面。

先看课程研发技能。不少选手缺乏明确的课程意识,对所确定的语文课程内容缺乏学理上的批判性思考。因此,在“教什么”层面,他们所确定的语文课程内容经常出现较大问题。以2018年河南省师范毕业生教学技能大赛为例。本次大赛指定说课篇目之一为《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本篇课文出现在语文教材中,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这一篇的学习,掌握这一类的读法。也就是说,要将本文处理成样本文,教学生学会如何读消息。这样,在教学目标上,就要以特定文体为出发点,从如何读消息这个角度,设置教学需要达成的目标。考虑到八年级的中学生还没有系统学习过消息这种文体,因此,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设置目标才能让他们比较系统地掌握消息的读法:

1.进一步掌握消息的六要素;

2.进一步掌握消息的特点;

3.理解消息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

4.学会将消息中的客观事实和作者的立场观点区分开。

但遗憾的是,对于第四个教学目标,没有一个选手能够关注到。这充分表现出选手们对课程、对教材的理解程度还是很不够的。而第四个目标实际上又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阅读新闻和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1]的要求和语文教材中“要学会边读课文边揣摩作者的态度和倾向”[2]的提示,设置本教学目标很有必要性,它对学生新闻阅读素养的发展极为重要。

在说课过程中,还出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一位教学基本素质较好的选手竟然将本文体裁“消息”从头到尾误读为“通讯”。当然,该选手设置的相应的教学内容也出现了严重偏差。

以上表现,也和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取得的结论基本一致。

2.在语文教学设计中,你感到最困难的是:()

A.教学内容的确定 B.教学目标的设计

C.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D.教学方法的选择

E.教学环节的衔接 F.其他

3.在教学内容的确定上,你认为最应考虑哪三个因素:()

A.教材内容 B.课程目标 C.教学环境

D.教学条件 E.学情

在第2个问题中,回收问卷中选择A、B、C、D、E、F四个选项的,分别为25份、48份、52份、72份、38份和37份。可见,语文教学中最核心的问题——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还没有引起充分重视,师范生的兴趣主要集中在教学方法上。

在第3个问题中,正确选择A、B、E三个选项的,只有137份。也就是说,有近一半的师范生能够意识到要从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和学情出发来科学地确定“教什么”,而另一半师范生则做不到这一点。

再看教学实施技能。不少师范生没有充分认识到教学方法的使用是为了服务于教学内容的落实,因此普遍存在只喜欢选用“时尚”的教学方法的问题。以下是一位选手《湖心亭看雪》一课教学设计的一部分: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思路。

2.了解写作背景,理解文章思想情感。

3.品味、鉴赏文章的艺术性。

4.体会文章叙事、写景、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教法:导读法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对于《湖心亭看雪》这样的经典篇目教学来说,只注重教师的引导,只注重学生的探究和发现,排除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接受,很难保证有好的教学效果。实际上,发现学习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二者是相互包含、相互依存的。目前中学语文教学中存在两个极端:一是过分重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二是过多采用“教师讲学生听”这样的授受式教学方式。师范生应走出这两个误区,从教学内容和具体学情出发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方法。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要由学术导向型向实践能力导向型转型

作为一名准教师,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是否具有相应的教师核心素养去实施新课程,成为决定新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此,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对学生的教学技能培养也应该进行改革与转型发展,以适应新课程实施的需要。但是,从河南省相关高校的具体情况来看,该专业的课程与教学运行还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基本上仍停留在纯学术导向阶段。也就是说,多数教师的科研和教学基本上还是以学科和学术为中心,以新课程实施为导向的、密切关注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生成的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机制还没有形成。师范生在接受完四年的本科教育之后,其自身的教学素养在很大程度上还不能满足新课程实施的需要。

因此,改革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机制,从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两个方面双管齐下,推进汉语言文学专业由学术导向型向实践能力导向型转型,就成为非常重要的事情。

(一)汉语言文学专业要积极构建适应转型发展的课程群

汉语言文学专业要对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除故纳新式的改革,密切关注中学语文课程和教学的实际需要,建构起适应转型发展的课程体系。

考察目前河南省多数师范院校文学院的课程设置,不难发现:现有的课程体系一味模仿综合性重点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带有很浓重的学术色彩。也就是说,课程设置集中指向的不是师范生的“师范素养”,而是汉语言文学研究工作者的“学术素养”。以下某院校的专业必修课程设置就很有代表性。

专业课程教学计划表(必修)

据统计,在西方主要国家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教育教学类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所占比重非常大,有着绝对分量,如美国和德国的教育教学类课程份量在总课程设置中均占到33%。而上述这所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必修教育教学类课程只占20%。我们做的调查结果也反映了全省普遍存在此类问题:

4.作为师范类专业,在你所学的课程中,你认为学科专业类课程和教育教学类课程分配比例合适吗?()

A.非常合适 B.合适 C.不合适 D.非常不合适

以上问题,回答A、B、C、D四个选项的问卷分别是48份、68份、127份和29份。这个结果说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科专业类课程和教育教学类课程分配比例还存在较大问题。

专业重心过于向学科专业倾斜,也导致师范生对本专业开设的某些课程意义不清楚。

5.作为一名准语文教师,你对所学各门课程在语文教学中的功能清楚吗?()

A.非常清楚 B.比较清楚 C.不太清楚 D.完全不清楚

回答A、B、C、D四个选项的问卷分别是46份、69份、143份和14份。

因此,建构与基础教育语文新课程改革密切对接的新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体系势在必行。

平顶山学院在此方面进行了大力改革。首先,大力加强教育教学类课程尤其是语文教育类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份量,设置了如语文教学论、教师语言艺术、语文多媒体创作设计、现代教育技术、语文教材研究、演讲与口才、板书设计、中学语文名师名课观摩、中学语文教学设计、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和语文课程发展前沿解读等课程。其次,积极设置活动课程,每学期都要举办书法大赛、说课比赛、教学技能大赛、演讲比赛、板书设计比赛和教案设计比赛等活动,让师范生积极参与到演讲、辩论、板书、说课、讲课、备课和评课这些有益的活动中去。再次,大幅度删去与师范生教学素养关联不大的课程,如女性文学研究、方言学、地方文化专题和网络文学专题等课程。为防止急功近利的做法,我们也审慎地对待现有课程体系中那些暂时看起来没有太多实用价值、但将来有实用潜能的课程,如中国文化概论和西方文化概论。经过课程体系改革,目前教育教学类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里所占比重已由过去的不到20%提升到30%左右。

安阳师范学院新修订的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方案也大力突出了师范特色。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教育教学类课程有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师礼仪、书写技能、说课训练、教师基本功训练、教学名师观摩、地方基础教育调查、书法、教育哲学、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语言艺术、中外教育史、教师专业发展、听评课与面试技艺、微格教学、中小学生心理辅导、中学语文经典课文导读、教学研究方法、班级管理、语文教材研究、语文教学艺术和口才学等20余门。有了这样的课程体系,再加上认真落实,就为师范生具备较为全面的师范素养奠定了良好基础。

当然,本专业每一门具体的课程也要突出师范特色,这就要求相关课程在课程内容上做出相应的调整。如现代汉语课程,要突出语用这一部分内容,简化语素、音位、义素等内容;文学理论课程,要简化理论性过强的“文学创造的价值追求”“文学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和“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等内容,强化“文学活动构成——世界、作者、作品、读者”、“文学作品的类型与体裁”“文学接受”和“文学欣赏”等内容;语文教学论课程则要突出“阅读教学的过程与方法”“写作教学的过程与方法”和“口语交际教学的过程与方法”等内容,简化“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课程的功能”和“语文课程理念”等内容。在这一点上,平顶山学院文学院进行了一番努力。现在,本专业为提升师范生的实践能力而精心对每一门专业课的课程内容进行调整,删去大而不当的内容,增加实用性强、能够有效促进师范生实践能力形成的内容。当然,为防止急功近利的做法,我们也审慎地对待每一门课程中那些暂时看起来没有太多实用价值、但将来有实用潜能的课程内容,对这些内容不仅不删除,还会予以重视和强调。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要积极打造适应转型发展的实践教学链

除了上述课程改革,河南省相关院校还应对近乎僵化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方式方法体系进行改革。目前,相关改革已走出几大步伐。

考察目前河南省多数师范院校文学院的教学方式方法,不难发现:所用的教学方式方法仍然基本上固守在课堂授受式的教学模式上,这种模式用来进行理论教学尚可,要提高师范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则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地方高校汉语言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普遍存在眼高手低,社会适应性不强,动手实践能力较差,缺乏务实、创新、深入实际的精神等问题。[3]这些问题的产生,和近乎僵化的教学方式方法有直接关系。

以下表格还可以看出:上述某院校的课外实践教学环节仍采用集中实践教学的模式,希望师范生在集中的某一时间段内“毕其功于一役”。

课程类别及学时、学分构成比例表

当然,这种做法和“全程实践”理论相去甚远,亟需改革。我们需要学习省外“观摩体验、假日模拟、顶岗实习、课题研究、论文写作”五环节立体式实践教学模式[4],以及其他行之有效的师范生全程实践教学模式,形成有河南地域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建构适应基础教育语文新课程改革需要的教学方式方法体系。在此方面,河南省已经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

如南阳师范学院实施的“1-2-4-18-N”全程实践模式就非常有特色。具体内容包括专业精神教育1周、教育见习2周、模拟教学4周、校外教育实践18周、就业实践N周。五个实践环节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不间断地贯彻在本科四个学年中。五个环节虽然是相对独立的,但它们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又彼此融合、相互渗透。

平顶山学院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也积累了不少行之有效的做法。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推行“对分课堂”模式。也就是说,课堂教学时间要大致切分为两部分:一半左右来进行教师讲授,一半左右来让学生讨论、练习和实践。过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堂教学基本上是教师讲授的天下,教学效果不佳。现在,教师精简讲授内容,让理论更加简明扼要,更加突出其对实践的引领作用;而充足的讨论、练习和实践,则让学生在反思中、在运用中体验理论知识的价值,从而将理论和实践融合在了一起。这么做,使得师范生对本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而他们的教学技能也最终得到了提高。

在师范生学业成绩评定上,平顶山学院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也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改革。过去,师范生学业成绩评定,基本上采用纸笔考试。这导致相当一部分师范生不注重平时的学习,而将精力放在应付期终考试上,平时不学习,考前突击一周左右,也可以在考试中过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将考核重心放在平时,放在实践能力上。如语文教学论课程,考核内容由平时考勤、平时课堂表现、平时教学方案设计、期终课堂试讲几部分组成。这么做,表面上看大大淡化了理论知识的价值,但实际上其价值不仅没有被降低,反而得到了强化,因为学生如果不认真学习理论知识,不在运用中、在实践中领会理论知识的奥妙,他们的教学水平就很难得到提高。现在,师范生不仅重视实践练习,也注重理论知识学习,当然他们的理论知识学习不是靠过去的死记硬背,而是活学活用。

以上改革,充分体现了这样的理念:未来教师学习教学不是在“模拟场景”中而应在真实的场景中进行,培养教师的关键是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理论、在实践中学习教学,从而将临床实践和理论学习充分地结合起来,形成持续的“实践—理论—再实践”的螺旋式上升过程。[5]

河南省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实施的教学体系改革使师范生得以在充足的教学实践中,将所学到的本体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相融合,继而形成可贵的实践性知识。这对他们以后发展成为优秀的语文教师,是非常必要的。

猜你喜欢

汉语言师范生课程体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国家级一流专业 汉语言文学
略论师范生儿童文学核心素养
构建优质学前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