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击疫情,高科技装备在行动

2020-06-24

农村青少年科学探究 2020年4期
关键词:黑体测温远程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迅速在中国大地上传播开来。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春节假期延长、学校推迟开学、企业延期开工……人们的生活仿佛都被按下了暂停键。那么,面对这来势汹汹的疫情,又有哪些高科技装备被投入到了抗疫一线呢?

AI+热成像人体测温系统

疫情爆发之时恰逢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往来各地的流动人口规模异常庞大。同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主要症状之一就是体温异常。因此,如何能够快速地对流动人员进行体温筛查便成为了一个大难题。我们常常使用的手持式测温枪,由于必须挨个进行测量,所以效率显得十分低下,并且还会导致大量人员滞留,对于防疫更加不利。

“AI+热成像人体测温系统”能通过非接触方式快速检测人体温度,准确地查找、判断人员是否存在体温异常现象。它是将人工智能的识别算法与红外测温相结合,通过人工智能算法识别到需要测量温度的位置(额头),再由红外摄像头测量该位置温度,最后生成数据。

这套系统大致由黑体、热成像摄像机、视频显示器、计算机系统等组成。

黑体对于我们来说比较陌生,黑体不一定是黑色的,它能够吸收外来的全部电磁辐射,并且不会有任何的反射与透射。物理学家将黑体作为热辐射研究的标准物体。简单地说,黑体就是我们这套系统中测量温度的“标尺”。热成像摄像机通过采集物体发出的红外电磁波,同时将红外信号转化成电信号,再通过信号处理系统将被测量物表面的温度显示出来。

“AI+热成像人体测温系统”在使用时,先通过AI人脸识别系统找到需要测温的部位,一般是脸、额头等,然后将其映射到热成像摄像头中。由于已将黑体设置在热成像视野范围内,所以可以利用黑体的特性开展测温标定,进行测量温度实时校正,再通过AI一定补偿算法来给出实际的体表温度。最后将视频画面和个人体温对应数据显示在监视器上。如发现温度异常个体则触发警报,提醒工作人员进一步处置。

“AI+热成像人体测温系统”不但能够实现人员快速高效通行,而且能够迅速筛查疑似患者,目前已经在我国许多大型机场、火车站投入使用。

VR+机器人

“VR”是虚拟现实技术的英文缩写,简单地说就是虚拟和现实相互结合的技术。它是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数据,通过计算机技术产生的电子信号,将其与各种输出设备结合,使其转化为能够让人们感受到的现象,这些现象可以是现实中真真切切的物体,也可以是我们肉眼所看不到的物质,通过计算机三维模型表现出来。

机器人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它既可以接受人类指挥,又可以运行预先编排的程序。更先进的智能机器人则拥有中央处理器,能够理解人类语言,用人类语言同操作者对话。

新型冠状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飞沫传播、接触传播以及气溶胶传播,因此我们需要避免扎堆、佩戴口罩、勤洗手。智能疫情机器人的出现便能够解决人与人直接接触而形成的传染。

这类机器人中有一种属于后台机器人,它们通过对疫情相关知识的学习和训练,能够公式化地回复诸如“怎样正确佩戴口罩”“疫情定点医院有哪些”等简单的问题。不过,它们还需要和人工客服配合使用,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则移交给人工客服。

另外一种则是实实在在的机器人,它们按照预先设定好的程序工作,能够完成一些简单的任务。比如在医院里将医疗器械或药品送到特定位置等。

VR技术与机器人的组合最简单的应用大概算是在无人机用于防控疫情这方面了。因为防疫工作的需要,人们被要求尽量减少出门,不要到公众场所聚集。但是,总有一些人不甘寂寞、不听劝导要出去东游西逛。防控面积大、防控人员少是客观存在的问题,那么此时采用“VR+无人机”技术就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川泸县的防控人员在使用“VR+无人机”的过程中就发现一位穿红围裙的婆婆正大摇大摆地准备出小区,随即便通过无人机上的音频设备对其喊话劝返。这位婆婆大概是从没见过这种高科技,她略微迟疑之后竟然向无人机“举手投降”,让在屏幕前操控无人机的工作人员也着实尴尬了一番。

在疫情肆虐的情况下,电力、网络、燃气等都是必须确保通畅的。这些单位在使用了“VR+机器人”技术之后,在物资紧缺、人力不足的情况下,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避免了病毒的交叉感染。

5G+远程会诊系统

“5G”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简称。它的特点是网络延迟低于1 毫秒,数据传输速率远远高于以前的4G 网络,甚至比当前的有线互联网还要快。

远程会诊系统从广义上讲,是利用各种现代化通讯工具,为异地患者完成病历分析、病情诊断,进一步确定治疗方案的治疗方式。在我国,远程会诊系统一般都是基于互联网来完成。

众所周知,远程会诊都是由专家和基层医院医生共同诊断疑难病症。他们双方同时都必须满足的条件之一就是有与设备相连的网线,带宽应达到会诊所需的最低标准。实际上,网速较慢一直是影响我国远程医疗实际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

5G和远程会诊系统的结合,正好解决了以往远程会诊中的“网速慢”这个难题。2020 年2 月初,浙江省人民医院的医生便在杭州利用“5G+远程会诊系统”,使用超声影像机器人为65 千米外的桐乡院区收治的一例新冠肺炎疑似患者进行了远程诊断。

超声影像机器人是一种先进的远程超声诊断的人工智能医疗技术。它能够自动生成图像分析报告和检测结果。检测结果不仅能清楚地标记病灶的位置和尺寸,还会智能分析影像,提示良性或恶性的可能性。

远程会诊时,杭州的专家通过5G 网络远程控制超声影像机器人的机械臂对桐乡的病人进行精细地检查。同时,超声影像机器人将图像实时传到专家的眼前,最后再由专家据此做出诊断。

这在4G 网络时代是难以实现的,因为超声影像是实时动态变化的,会在瞬时传输大量数据。据了解,一次几分钟的心肺超声影像检查就会产生2G 的超声影像数据。正是由于5G 传输的高速度、低延迟等特点,才让专家顺利完成了这次远程会诊。

在疫情期间,央视推出的《疫情24小时》全天候直播火神山医院的建造过程,也是得益于高性能的5G网络平台的支持。

毋庸置疑,在这次疫情阻击战中,各种高科技设备、技术的运用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猜你喜欢

黑体测温远程
远程求助
远程工作狂综合征
中波红外系统探测能力计算方法
远程诈骗
变压器光纤测温探头的安装固定
感温加热一体化黑体辐射源
关于《某些旧理论的推翻》的修正和补充
红外测温技术在变电运维中的应用分析
基于DS18B20的单片机测温系统
黑体喷涂提效技术在600MW燃煤锅炉上的应用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