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2020-06-24杨雅芬
杨雅芬
(平谷区马昌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 101214)
0 引言
头孢菌素类药物是抗菌药物的一种,能够对患者体内细菌起到抑制、杀菌的作用,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当中,可预防和控制各种疾病,但是,使用不当就会引发各种不良反应[1-2]。为了研究头孢菌素类药物所致患者不良反应,并促进其合理用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我院以40 例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患者为例,就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 年6 月至2019 年6 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治疗发生不良反应的4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18-65 岁,平均(38.44±9.13)岁,男22 例,女18 例,所有患者均为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后发生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对患者年龄、身高、体重、职业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均经本人及家属同意配合。
1.2 方法。回顾性分析40 例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时间、累计系统、临床表现、给药途径以及使用的药物种类进行分析。
1.3 统计学分析。将收集的数据用SPSS 17.0 进行统计和分析。
2 结果
2.1 患者头孢菌素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发生时间。结果显示,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时间最早出现在用药后30 min 内,最晚发生在用药后2 h 后。不良反应发生时间见表1。
表1 头孢菌素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发生时间[n(%)]
2.2 患者不良反应累及系统以及临床症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40 例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中,临床表现以皮肤、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以及呼吸系统产生不良反应者居多。对不良反应累及系统以及临床表现见2。
表2 不良反应累及系统以及临床症状(n=40)
2.3 患者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给药途径分析。结果显示,40 例患者中因头孢菌素类药物所致发生不良反应的给药途径包括静脉滴注、皮内注射以及肌肉注射,详见表3。
表3 头孢菌素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给药途径[n(%)]
2.4 患者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药物种类。结果显示,可致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头孢菌素类药物种类包括头孢克洛胶囊、头孢呋辛酯片以及头孢地尼分散片,详见表4。
表4 头孢菌素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药物种类[n(%)]
3 讨论
头孢菌素类药物是常用的抗菌药物,种类繁多,常用于治疗各种炎症感染性病变,对患者体内细菌细胞壁进行破坏,可起到较好的抗菌、抑菌和杀菌作用。随着头孢菌素类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当中,所致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情况也越来越多[3-4]。头孢菌素类药物致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后不仅会降低药物治疗的效果,减弱头孢菌素类药物的抗菌、杀菌作用,还有可以引发其他严重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以及生活质量。因此,在临床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时,应合理用药,避免发生不良反应。
本文分析了头孢菌素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时间、累计系统、临床表现、给药途径以及使用的药物种类。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时间多集中于用药后30 min 内,最晚发生在用药后2 h 后。40 例不良反应患者中,以静脉滴注给药方式所致不良反应最多,有22 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占总人数55%;皮内注射发生不良反应者13 例,占32.5%;肌肉注射发生不良反应者5 例,占12.5%。通过分析不同种类的头孢菌素类药物,发现可致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头孢菌素类药物种类包括头孢克洛胶囊、头孢呋辛酯片以及头孢地尼分散片。不良反应的主要累及系统包括皮肤、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以及呼吸系统,主要症状有皮疹、皮肤瘙痒、荨麻疹、疱疹、恶心呕吐、腹胀、腹泻、腹痛、头晕、头痛、心跳加快、胸闷、心慌、咳嗽、喘息、气促等。
经过分析头孢菌素类药物致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提示医务人员在临床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掌握头孢菌素类药物的特性、适应症以及禁忌症,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选择合适的头孢菌素类药物以及合理的给药途径[5]。②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以及个体化差异,在用药前必须对患者采取药敏试验,观察患者的皮试状况,有效避免患者由于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发生严重后果。③在用药30 min 时,对患者监测生命体征,发现任何异常情况立即对症采取治疗。④对患者进行输液时,注意控制输液速度,输液过快或者过慢及时给予调整[6]。⑤若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引导患者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提高其治疗依从性。
综上所述,分析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临床应用,针对由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并对其进行有效的防控,结合患者的病情以及个人化差异,选择合理的用药种类以及给药途径,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