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诊断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CTA 与DSA 检查对比分析

2020-06-24马更平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44期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直径

马更平

(北京市顺义区医院 神经外科,北京 101300)

0 引言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神经外科急症,多发于青壮年群体中,常伴有头痛剧烈、意识丧失、眩晕以及呕吐等症状的出现[1-2],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由于SAH 的病因较为多样,临床往往需及早进行有效的鉴别与诊断,以作为后续治疗的有效参考。目前,临床上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作为SAH 临床诊断的“金标准”[3],但该技术在临床的普遍应用中存在一定的缺陷性。随着我国CT 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多层螺旋CT 血管成像技术(CTA)也逐渐运用到了SAH 的临床诊断中,在此,本文对CTA 与DSA 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进行了对比与探讨,整理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于2017 年1 月至2019 年1 月收治的80 例SAH 患者,分别采取DSA 与CTA 进行检测。其中男58 例,女22 例;年龄29-58 岁,平均(38.6±5.3)岁。纳入标准:①均经过CT 扫描进行明确的检测诊断;②所有患者均在急诊行CTA 检查,并于CTA 检查后2 到10 天进行DSA 检查。排除标准:①1 周内有血管内介入栓塞及其他开颅手术史的患者;②合并颈动脉、脑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患者;③伴有其他出血性疾病等重大疾病的患者。

1.2 方法。所有患者先进行CTA 检查,采用64 排螺旋CT仪(飞利浦Brilliance 型)对患者进行检查,先扫描其头部定位片,随后进行对比增强扫描。其扫描范围由主动脉结到颅顶位置,且从足侧到期头侧开展扫描。采用高压注射器经患者肘静脉注入100 mL 的非离子造影剂(碘海醇),其注射速率为3.5 mL/s。运用Smart Prep 技术进行延迟扫描,延迟时间为18-25 s。待扫描完成后,将所得数据传送至GE ADW 4.4 图像处理工作站,利用容积再现(VR)、多层平面重建(MPR)以及最大密度投影(MIP)等方面进行图像重建与处理。所有患者在CTA 检查后的2-10 天内进行DSA检查,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飞利浦Integris AIlura 型),经患者股动脉进行穿刺插管,对其椎动脉、双侧颈内动脉进行造影检查,注射6-15 mL 的造影剂,其速率为2-4 mL/s。在造影过程中,机器C 形臂以40°/s 的角速度进行旋转扫描,并以8.8 幅/s 的速度对图像进行采集,最后利用DSA 工作站进行重建与处理。

1.3 观察指标。①对比并分析CTA 与DSA 的诊断结果。②对比CTA 与DSA 检测的图像质量,根据所得图像中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及眼动脉的能见度,将其图像质量分为:优(血管及眼动脉结构清晰可见,无任何伪影或残余骨碎片的干扰)、良(血管结构可见,存在一定的骨碎片,不影响其观察)、可(血管结构可见,有大骨残余,影响血管结构及颈内动脉的直接观察)。③对比CTA 与DSA 的动脉瘤测量数据。

1.4 统计学处理。本文中80 例SAH 患者的数据资料全部采用SPSS 20.0 软件进行处理,文中计数及计量资料分别采用卡方检及t 检验进行分析与对比,P<0.05 表示对比数据存在显著差异。

2 结果

2.1 CTA 与DSA 的诊断结果对比。两种检测方式的诊断结果并不存在明显差异(P>0. 05)。且将DSA 的诊断效果作为金标准后,可知CTA 检测技术的敏感度、特异度以及准确度均较高,见表1。

表1 CTA 与DSA 的诊断结果对比[n(%)]

2.2 CTA 与DSA 检测的图像质量对比。经过观察与对比,CTA 与DSA 检测的图像质量对比并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见表2。

表2 CTA 与DSA 检测的图像质量对比[n(%)]

2.3 CTA 与DSA 的动脉瘤测量数据对比。CTA 与DSA 方式测得的各项动脉瘤及瘤口直径等数据对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见表3。

3 讨论

SAH 属于神经系统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死亡风险通常较高[4],因此,在SAH 的临床救治中,需及早找对其病因进行确定,以便进行相应的治疗。目前,临床主要以DSA作为SAH 病因检查的金标准,但在以往的临床应用中,由于其操作较为复杂,大多患者往往难以配合,导致患者的急诊检查受限,并且对于部分血管条件未达到DSA 检查要求的患者而言并不适用[5]。近年来,随着CT 及其后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其扫描速度已基本实现了“各向同性”体素的采集,且CTA 对于微小动脉瘤及脑动静脉畸形也具备了一定的诊断能力[6],加上其无创无痛、操作简单等优势,已成为SAH病因检测的主要检查方式。CTA 可利用其快速的扫描速度与后处理能力,有效缩短患者的检查及诊断时间,对于高度怀疑为脑动静脉畸形或动脉瘤所致的SAH 患者,可立即采取CTA 进行检查,以帮助其争取宝贵的治疗时间[7]。

表3 CTA 与DSA 的动脉瘤测量数据对比

表3 CTA 与DSA 的动脉瘤测量数据对比

组名 CTA(n=80) DSA(n=80) t P>5mm 动脉瘤直径 7.9±2.2 7.8±2.2 0.29 0.77>5mm 动脉瘤口直径 4.4±0.7 4.3±0.8 0.84 0.4<5mm 动脉瘤直径 3.8±0.8 3.9±0.9 0.74 0.46<5mm 动脉瘤口直径 1.4±0.2 1.3±0.9 0.97 0.33全部动脉瘤直径 6.7±2.7 6.6±2.7 0.23 0.82全部动脉瘤口直径 3.5±1.5 3.4±1.5 0.42 0.67

综上所述,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的临床诊断中,CTA 检测技术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准确性,可作为该病的临床诊断方式之一,但尚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DSA 检测。鉴于SAH 病因的复杂性,本文建议将CTA 与DSA 检查技术结合使用,从而获得更为全面、准确的诊断结果。

猜你喜欢

蛛网膜下腔直径
综合护理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的临床干预分析
1例右心房至第二肝门的下腔静脉损伤患者的急救措施探索
张露作品
各显神通测直径
剧烈头痛?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为什么容易再出血?
山水(直径40cm)
爱虚张声势的水
麻醉前加温输液对蛛网膜下腔麻醉患者中心体温及寒战的影响
脑出血的几点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