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引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路径探索

2020-06-23张宁宁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45期
关键词:中国化思政马克思主义

张宁宁

[摘           要]  现阶段,马克思主义在世界的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针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核心思想理论发展路径展开探索,分析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能够起到的积极作用,明确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在日后阶段的发展路径,为现代大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思政教育服务,全面提升当代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创新思路、基本路径和高校思政教育为出发点,总结相关经验,为同领域工作者提供合理化建议。

[关    键   词]  高校思政教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45-0170-02

我国高校当前阶段的思政教育工作需要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建设理论相融合,将学生的思政教育作为推进教育事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为当代高校学生提供更加直观的引导作用。通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核心思想,其自身主要着力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发展理念,与现代化思政教育进行融合,保持基本观点的统一性,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快速建立起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意识,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意识。理论与实践属于两种不同的基本属性,需要具备超越性和现实性两个不同的维度,将二者進行有机融合,以达到提升我国高校思政教育质量的最高追求目标。

一、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应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属于思政教育工作的基本出发点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具有的实际价值

中国式马克思主义,主要是指将马克思主义进行实践应用和变化,从更加细微的思维角度做出分析。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期间的广泛应用,能够使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我国社会发展实际情况保持高度的融合状态。站在哲学视角展开研究,针对具体问题作出具体分析,在具体应用期间,需要充分注意因地制宜,借用马克思主义中的科学观点,更好地处理在长时间发展背景下出现的各种根源性问题。在面对实际实质问题时,能够保证辩证关系,使问题处理得更加及时。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基本理论融合期间,诞生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同时也成了现代中国文化、社会、经济等诸多方面的基本建设原则。对高等学校思政教育工作而言,需要将该理论作为主要融合对象,进一步实践理论思想,将其应用到学生政治素养思想素养方面的教育中,保证社会教育与思政教育能够互相兼容,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辩证思维,提升教育质量,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加科学的思想指导,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实际价值发挥到最大[1]。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是我国高校当前阶段思政教育实践活动的首要选择

对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应用而言,需要将其社会性质的实践应用作为基本发展原则,针对相关问题展开分析,保证应用实践具有更高的可行性。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属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有效实践,同时又属于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在现代化建设基础上对现代化发展方向的研究,是一项具有现代性的成功实践理论,同时又能够针对现实问题做出改造与批判[2]。坚持这一原则与高中学校思政教育的融合,重视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建设工作,以当代社会发展形势为出发点,注意学生自身的思想发展能够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保持一致,将思想培育和社会教育作为最终融合方向,充分体现出社会实践和思政教育的实际价值。

二、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融合的基础路径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融合

对于高等学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而言,其主要价值不仅建立在教育基础上,同时也是学校开展思政教育活动的重要依据。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的思政教育存在局限性,会对后续的研究工作产生制约作用。面对这种情况,针对当前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高等学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改革、升级正在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对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而言,需要坚持人本主义的理念,将工作核心放在为学生提供服务上,跟随社会发展潮流,积极引导学生养成积极的健康向上的发展思想,保证思维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从广义角度看待当前社会发展情况并对未来阶段的社会发展趋势作出预测。思政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社会需求和学生发展作为根本目标,重点强调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保证学生在面对具体问题时能够有针对性地展开具体分析。通过更加真实的时代发展环境和社会发展趋势,将主要教育目标放在引导学生养成健康视角的工作上,将学生看待社会发展的视角从主观转化为客观,这样学生能够更加正确地积极地面对社会。在发展期间,会涉及各种历史遗留问题,学生针对这些问题进行针对性研究,能够达到健全自身逻辑思维的目的,同时也能够将其更好地应用到日后阶段的工作实践中[3]。

(二)利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引导性,促进其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之间的融合

当代大学生属于青年群体中有素养、有追求、有知识的一个群体,属于国家和民族未来发展的希望。大学生群体同时也是践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群体,他们的具体接受情况、接受水平与党和国家未来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影响到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成败[4]。站在教育角度进行探究,高等学校在开展思政教育活动期间,需要将实践教育作为主要教学手段,提升社会发展与学校思政教育之间存在的实际联系,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在任职期间保持客观性和真实性,这样能够使学生更加真实地融入社会发展要求、社会环境要求中,从而更加有效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支持观点,形成更加正确的社会价值观、社会发展观。在不同的发展时期,需要对高校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真实的社会实践和环境要求,进一步武装学生的头脑和思想,进而达到运用实践验证理论的最终目的。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高素质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活动的融合

高等学校思政教育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点:具备更强的传播能力、研究能力和思想转换能力;具备更加坚定的社会主义政治信念,可以为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工作贡献应有的力量。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应用的核心思想主要在于针对现实问题展开具体分析,充分了解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基本方向和基本动态,做到有的放矢,从实际角度出发解决现实问题。同时高等学校思政教师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转化能力,将马克思主义转化为中国化思想,开展更多具有广泛意义的教育活动,为学生指引社会未来的发展方向,保证学生能够从理性、客观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三、高等学校四种功能教育工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相融合的发展路径

(一)将提升当代大学生思政教育基本素质作为基本目标

对于我国的高等学校思政教育工作而言,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领导下,通过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践进行理论验证正在成为一项必不可少的教育要求。在此期间,需要明确指出社会文化、社会经济、社会政治等多方面的发展需求。将社会发展背景作為主要依托,通过这样的方式面对时代的发展,站在客观的角度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更加客观地明确社会在发展期间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而在学生思维层面展示出高校思政教育具有的应用性和实际性,解决社会文化、社会经济、社会政治在发展期间产生的各种问题,更好地面对各种时代发展所衍生的难题[5]。

(二)在教育中体现出社会发展和政治素养之间存在的关联性

高等学校思政教育工作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关键性任务,需要将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素养作为教学目标,坚定学生自身信念,保证学生可以始终保持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实事求是的发展思想,健全学生面对事物发展的观察视角,进而让学生更好地面对社会发展,保持自身更加健康的政治心态,进而为新时期背景下的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应有力量。将高校思政教育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进行融合,将社会发展的现实状况作为研究方向,通过更加真实的社会实践活动,对社会当前的发展动态、发展要求、发展目标展开研究,分析其中的重要因素,培养学生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政治思想。

(三)助力当代大学生养成辩证思维方式,坚持走科学发展道路

我国高等学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全面展开,需要进一步融合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不断优化学生思维发展方向,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到物质决定意识的社会概念。与此同时,还要强调学生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实际社会实践活动中站在客观的角度面对事物,总结事物发展规律,从而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在这样的前提下,当代大学生需要更加认真地学习并把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思想,同时这也是高等学校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主要方向,让学生能够坚持辩证思维,对二者进行有机结合,让学生学会用辩证的眼光面对社会发展,进一步优化当代大学生政治素养的良好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将现代高校思政教育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进行融合,重点工作是要针对具体教学问题展开具体分析,改变此前思政教育的片面性和单一性,帮助学生养成全方位的社会认知视角,形成健康的政治素养。在上述内容之外,还需要坚持走思政教育实践建设路线,积极开展各种不同类型的社会实践教育活动、政治素养培育活动,通过社会上的有效实践,对基本理论的客观性和准确性进行认证,构建起现代化的理性、客观、积极、健康的思维方式,达到提升当代大学生政治素养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建国.新时期高校马克思主义课程实践教学研究: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研究》[J].高教探索,2019,34(8):12.

[2]李华平.“四个全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信阳农林学院学报,2017,2(96):121-123.

[3]刘梦,项忠平.隐性课程场效应视域下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路径的建构[J].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6(4):3-6.

[4]王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问题和途径[J].西部素质教育,2018,4(22):56.

[5]刘修华,揭锡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价值引领的实践逻辑[J].高教探索,2018,180(4):113-118.

◎编辑 李 争

猜你喜欢

中国化思政马克思主义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HIP –HOP AGANDA?
关于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入思考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主体”问题
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专家笔谈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