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应用型本科人才教学体系研究

2020-06-23屈婧婧赵耐丽柴文静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45期
关键词:应用型机械课程体系

屈婧婧 赵耐丽 柴文静

[摘           要]  以国家经济发展和制造行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为导向,在我国应用型人才培养转型的大背景下,结合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了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包括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及考核体系,同时探讨了师资优化策略,旨在为应用型人才培养院校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提供可借鉴和总结的经验。

[关    键   词]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应用型本科;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45-0082-02

一、引言

为适应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发展的需求,在加快制造强国建设,协同推进“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等背景下,教育部积极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是教育领域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提升毕业生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以桂林航天工业学院为研究对象,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应用型人才教学体系进行了系统研究,以便更好地促进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更好地服务广西制造业和中国制造业。

应用型本科机械教育是培养机械人才的主要力量,担负着为经济建设输送优质机械人才的重要任务。在新形势下,高校应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通过改革教学体系、考核评价方式等,培养能够熟练运用机械相关技术的理论与方法、解决现代工程领域中复杂的生产实际问题和适应社会多样化需求的应用型机械人才。

二、机械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机械类专业具有层次多、实践性和应用性强等特点,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一般本科院校办学同质化现象突出,传统的“学科本位”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科理论体系,技术实践部分的教育计划和教学安排内容相对较少,不能培养出适应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和服务工业生产一线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特点就是能够把成熟的技术和理论应用到实际的生产实践领域,注重能力培养的实战性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积极探索机械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对我国制造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应用型本科人才有别于学术型和技能型人才,应是适应社会多样化需求、专业知识扎实、岗位操作技能熟练、跨学科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集知识、能力、素质于一身的应用型创新人才。我校通过长期调研人才市场对机械专业人才的需求和机械专业毕业生的从业情况,了解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毕业后面对的主要岗位群有:机械产品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与运行管理、自动化设备与生产线的维护、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机电设备的营销、现代化设备的安装、维护与管理等,将应用型机械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制造行业生产一线具有独特知识能力和素质能力的工程师和管理者”。

三、教学体系的设计

根据应用型机械人才培养的目标具备职业化和专业性等特点,相应的教学体系应从学科体系转变为以专业能力为主线,紧扣目标定位的应用型培养体系,主要从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考核体系三方面支撑整个教学体系的完整性。

(一)优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课程体系

系统科学的教学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整个课程体系应以机械人才专业能力培养的实战性为追求的价值目标重新组织课程内容,遵循“重基础、宽口径、多方向、强应用”的原则,重构后的课程内容涵盖了岗位工作所需要的技术、能力与知识体系,理论与技术实践紧密结合,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与开发,这对培养具备扎实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优化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二)构建适用于应用型机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教学体系

根据我院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结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素质教育为根本;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为目标”的实践教学质量目标,基于专业实践能力的研究,探索适合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这对深化教育改革和提高人才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培养应用型人才更强调实战能力,不仅仅注重学生学习和掌握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更注重学生将理论运用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并不断创新的能力。实践教学是本科教学体系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融合实际、培养和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根据能力培养的需求,构建了模块化、弹性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如图2所示。该实践教学体系具有灵活性和实用性,使学生逐步具备综合实践能力。

我校机械工程学院具有CAD、机器人技术、PLC、机械设计与创新等十六个技术先进、种类齐全、功能完备的机械实训中心,可以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和良好的实践条件,另外,应持续深化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充分利用校外实践基地的优势,充实实践教学的教育资源,增强学生对工作的适应程度,深入了解企业文化,为毕业后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学校根据社会需要,不断完善实践教学课程内容,促进师资队伍素质的提升,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从而促进教育质量的改善。此外,学校还应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团活动或竞赛,鼓励学生探索专业外的技能,丰富学生的人生阅历,真正做到“大”学。

(三)学生考核体系改革

为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学生的考核方式不应沿袭传统的将一次性笔试考核作为最终成绩的方式,而应本着检验学生是否具备专业课基本知识、实践技能等目标,探索具有导向性和针对性的考核方式。改革后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考核形式需包括理论知识考核与实践考核两方面,采用平时成绩+期末成绩的形式,由传统的“平时成绩30%+期考70%”变为“平时成绩40%+期考60%”,平时成绩由原来考勤和课堂表现增加实践考核环节,实践考核环节评委由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组成,通过考查学生针对具体问题现场的操作能力并进行答辩后,综合判断学生各项能力给出评分。

(四)师资优化策略

一支知识和能力结构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应用型教师队伍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要素。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应用型本科高校应支持在职教师定期到企业参加实践锻炼,支持企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到学校任教,加强应用型教师的引进力度以及教师实习基地的建设,逐步形成一套完整的适合应用型高校特点的教师资格标准与体系。教师要根据企业对人才的动态需求及时对现有教材内容进行整合优化,开发基于实践能力的校本教材,避免教材内容陈旧老化。另外,教师要能根据自己的企业经验在传授基本专业知识以外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拓展教学,紧密结合实际生产一线现状,向学生传授专业的实际技能经验,让学生对机械领域实际行情具有一定深度的和专业的认识,教师素质需由“双师型”转变为“复合型”。

四、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为了保证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发现培养体系中的问题并不断改进人才培养体系,从而良性循环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完善教学评价体系至关重要。首先培养目标要始终贯穿评价体系始终,其次将针对培养的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考核体系三部分作为教学体系评价的重要内容,以结果为导向,通过问卷调查、师生互评、校企互评等“以评促教”的方式,发现教学中的问题,逐步完善整个教学体系,从而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银光球,张福江,罗敏峰.高校机械本科专业教学改革探索[J].大学教育,2017:38-41.

[2]邵红艳,余海宁.应用型本科培养模式下机械专业的实践教学[J].贵阳学院学报,2017,12(4):29-33.

[3]顾海,孙健华,黄天成.应用型本科高校精英人才培养[J].教育观察,2018,7(9):99-101.

[4]强华,肖定寿,郑瑞伦.地方高校转型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17,42(12).

[5]韓玲,唐新星.地方本科院校机械类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研究[J].求知导刊,2018:28-29.

◎编辑 李建军

猜你喜欢

应用型机械课程体系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调试机械臂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简单机械
“广西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成立
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文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按摩机械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