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修缮原则与施工管理要点探讨
2020-06-23叶捷
叶捷
摘 要 我国历史文化悠久,古建筑非常多,这些古代建筑都是我国重要的瑰宝,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变迁,这些古建筑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为了保护这些古建筑,我国的相关部门会定期对古建筑进行修缮工作,以保证古建筑的完整性。如何保证古建筑修缮的合理性以及在施工过程如何管理是文物保护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对古建筑修缮的原则和施工管理的要点进行分析,提出了几点相关性浅见。
关键词 古建筑;修缮原则;施工管理
引言
古建筑文物是古代社会传统文化延续的重要载体,研究古建筑是当代人探索了解古代社会文化的重要途径,对于现代文明的发展也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变迁,越来越多的古建筑文物因各种自然或人为因素影响,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如今,古建筑修缮保护工作也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广泛重视,因此,我们国家需要加强古建筑文物的修缮和保护力度,积极提高大众的文保意识,形成良好的保护大环境。
1保护和修缮原则
1.1 保护修缮原则的更迭
自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的《文物保护管理暂行条例》中明确规定古建筑“必须遵守恢复原状或者保存现状的原则”以来,古建筑保护修缮原则随着时间推移也在更迭,期间也有过一些不妥观念出现,但随着我国对于古建筑保护修缮理念的日益成熟,修缮保护的原则也日趋完善。比如早些年特别是宗祠、庙宇等古建筑修缮时一味追求华丽,增添与历史信息不符的图案雕刻等,有违修缮保护的初衷。又比如之前修缮保护强调“修旧如旧”到如今在其基础上的可识别原则[1]。
1.2 现阶段的保护修缮原则
现阶段古建筑修缮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条:①不改变文物原状原则。维护保持原有建筑的风貌和建筑特征,尽可能真实完整地保存文物的历史原貌和建筑特色,保持文物的真实性和完整性。②最少干预原则。无重大危险的部分,除日常保养外不进行更多的干预,必要时的保护措施应以延续、缓解损伤为主要目的,尽可能多的保留文物建筑真实的历史信息和价值。③坚持原材料、原形制、原结构、原工艺技术原则。修缮时尽可能将拆换下来的旧料加以利用,不改变文物建筑的材料、形制、结构和工艺技术。④保护文物环境原则。对文物的历史环境进行保护,不得开展破坏文物环境风貌、影响文物安全的建设活动。⑤可识别原则。对修补和新换构件进行注记,在总体风格上保持统一,在细部上易于识别。
1.3 今后保护修缮原则的思考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正从第一、二产业慢慢向第三产业转移。许多城市开始发展旅游业,文保古建筑也逐渐显现出其经济价值,许多文保古建筑被开发成旅游景点。商业开发也是对古建筑的活化利用,在对古建筑文物的价值进行充分挖掘的同时,古建筑文物保护和经济价值之间应保持平衡。因而可逆性原则的重要性就显现出来,允许在不破壞其结构的前提下做一些适当装修以满足功能变化,但在必要时能够恢复建筑原先的风貌。如我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汤兰公所,如今修缮后作为大型城际交流会议的会场使用,其亮化装修是不破坏建筑的结构的非永久性构造,是严格遵循可逆原则实施的。
2施工管理要点
2.1 做好相应的前期准备工作
充分的前期准备可以使后期古建筑修缮工作开展得更加顺畅,降低施工过程中出现失误的概率。在古建筑修缮工作开展之前,要对古建筑原始面貌进行记录,这样就可以在修缮时作为参考,防止因修缮施工改变古建筑的外形,影响古建筑的文化价值。原始面貌记录工作可以通过拍照、摄影等方式来完成,对古建筑中需要修补的位置进行精准定位和记录,更加具有针对性;要对古建筑是否有过修补处理进行调查,特别是年代较早的古建筑可能会出现其他朝代的修缮痕迹,要进行充分的识别和论证;施工进场后将后期改造拆除露出隐蔽结构时,要请设计方做进一步勘测[2]。
2.2 提高古建筑修缮工作人员的整体水平
由于古建筑修复的复杂性、专业性强,因此,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也高。业主方其实也是古建筑修缮项目中的重要角色,业主方要对古建筑有最基本的概念和修缮理念,在修缮项目的前中后期协调各方开展工作。加强对从事古建筑修缮的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包括业务、技术、意识上的培训等,更要加强对古建筑修缮技术的传承人栽培。比如我县作为浙江省传统村落最多的县,近年来开始注重古建筑修缮人才的培养,定期面向社会开展古建修缮培训,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更是开设出古建筑修缮专业课程[3]。
2.3 加强修缮材料的管理
在古建筑修缮过程中,往往需要对古建筑进行修补和部分重建,选用的材料对古建筑修缮效果影响很大,如用于修复的木材含水率达不到设计要求,必定会影响古建筑修缮的验收。业主、监理方在材料购进环节要加强监督,保证古建筑修缮过程中每一种施工材料都符合相关标准。在对石料和木料进行选择时,要尽量保证材料类型与原建筑充分相符。在修缮过程中,可以对这些材料进行深度加工,采用合理的工艺对材料进行处理,使其达到相应标准,来提升古建筑修缮的品质[4]。
2.4 保障工程特殊现场施工安全工作
修缮时如有特殊现场施工,不仅要明确划分施工禁区,还要安排专职人员进行安全监督,并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当夜间赶工时,安全管理人员要严格检查现场的照明工具,确保施工现场光线充足消除安全隐患;当遇到恶劣气候时,要在施工现场做好防水防滑等相应的安全保障措施;当进行木构架打牮拨正时,每次调整量不宜过大,如若发现异常音响应立即停工,查明原因方可继续施工[5]。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古建筑修缮的原则和施工期间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各个环节对修缮和保护成效都有着直接影响。相关人员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和修复水平,牢记保护修缮的原则,对保护修缮的方式方法进行创新,最终使修缮质量得到有效保证,保护成效显著提高。同时,还需要形成全社会共同合力,创建人人参与保护的良好氛围,为我国古建筑文物保护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茜.古建筑文物的修缮与保护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9,(16):
111-112.
[2] 王凯.对古建筑文物的修缮与保护的研究[J].明日风尚,2018,(23):334.
[3] 冯美珍.古建筑的保护和修缮研究[J].遗产与保护研究,2018,(7):
142-144.
[4] 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GB50165-92[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2.
[5] 文物规字[2018]2号,古建筑修缮项目施工规程(试行)[Z].北京:国家文物局,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