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过气的网红Hot Rod长什么样?
2020-06-23吴韧彦
吴韧彦
Hot Rod特指的是大马力改装车。关于名字的由来,有几种说法,有的说“Hot”源自短语“hotting up”,指的是提高性能,有的说“Rod”是源自“roadster”,指的是一种轻质的双门车,也有说“Rod”即是发动机里的凸轮轴,在加大马力时经常需要对之进行升级。Hot Rod的前身是在美国推行全国性禁酒时期(1920-1933)走私者为了逃脱追捕而对自己的车进行的大马力改装。再后来则是在20世纪30年代的加州在干河床、沙漠盐滩上改装车竞速风靡一时。那时主要改装的是福特Modeel T以及之后的Model A和B。这些车便宜,且易于改装。1932年的福特车配上Flathead V8发动机被看作是最佳搭档,无论是性能还是外观都是无可匹敌的。
这股风潮延续到了二战之后。很多从战场上归来的士兵都是机械好手。他们有闲也有钱,渴望能够带来兴奋刺激又不会造成破坏的活动。又因为许多小型的军用机场被废弃,从而让大马力改装者有了施展身手的好去处。飞机跑道就是现成的赛道。Hot Rod是他们表现自我的方式,在Hot Rod中他们能找到自由,也能满足对独特性、个性化的需求。那时流行的改装包括去除车顶、发动机盖、保险杠、风挡或翼子板,切去部分顶部,放低车身,改装、调校或换上更大马力的发动机,更換轮胎、轮毂等。
由于一些大马力改装者在街头竞赛,即便是在更安全的干河床上,也时常有惨重的伤亡,安全性成了备受关注的课题,加强监管甚至禁止该类活动的呼声不绝于耳。为此1951年美国改装车协会(National Hot RodAssociation)成立了,旨在让竞速爱好者们远离街道,到更为受控、正规的环境中去比赛。他们为Hot Rod打造更良好的形象,将地下赛事发展为有组织的赛事。相关杂志也会介绍杰出的改装作品,如何打造更好的车,并就安全和速度问题进行专题报道。相较于其他改装者,大马力改装者对于性能的在乎,高于对造型、对美观的在乎。最令大马力改装者自豪的是,很多改装的活是他们亲手做的,而不是委托给他人代劳。在20世纪50年代,除了速度和操控,大马力改装者还开始着手开发特色涂装。
20世纪60年代,随着主要的汽车制造商推出的车型性能越来越强劲,量产车上的风格元素也多了起来,Hot Rod的热潮有所消退。而且,厂商还通过参赛来迅速进化发动机性能,他们所能提供的性能装备,很快超过了改装商。尤其是“肌肉车”问世之后,人们可以直接从展厅买到一辆高性能车。另外,厂商推出的奢华车以及丰富的选配,也抢去了改装者的生意。厂商的参赛使赛事更加成熟也更加昂贵,这使得一批经济不宽裕的大马力改装者退出了过去由他们统领的赛事。外国车的涌入,也让人们的兴趣发生了转移,像是大众的沙滩车或是面包车开始受到更多人的喜爱。
1973年石油危机之后,汽车制造商更注重燃油经济性而非性能,从而又引发一波Hot Rod的高潮。以Hot Rod为主题的电影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比如1973年乔治·卢卡斯(George Lucas)的《美国风情画》(American Graffnti)。多本有关改装车的杂志也不失时机地集中报道20世纪50年代风格的改装,并将其尊崇为艺术,从而引领起了一股复古风潮,即将旧的饰件与新的性能、舒适装备相结合。改装商还推出一系列简易的改装套件,让改装车更容易也更安全,并借由相关协会和杂志的推广,打开了销路。此时Hot Rod的主要功用也不再是竞赛,而是在街道上使用,不再是以赛道上的短距离冲刺为主要目标,对于驾驶者也更加友好。改装也更多是针对家庭,成了让一家人一起来参与的一项活动。
20世纪80年代,厂商缩小了发动机的排量,大马力改装者更难获得大排量发动机,不得不对小排量发动机进行改装,装上非标准的曲轴和活塞。所幸,人们更有钱了,也更舍得在改装上花钱。改装商之间的良隆竞争,也让大马力改装车的品质更加优良。得益于当时ZZTop等一批音乐艺人喜爱在自己的MV中使用改装车,Hot Rod得到了极多的曝光。从这时起大马力改装者也开始关注颜值,甚至会请来专业的设计师设计外观。
在流行文化圈,一样新事物的首次流行,到被再度发掘,一般有四五十年的间隔,Hot Rod也是如此。到了20世纪90年代,上个年代那种讲究外表的高端HotRod依旧发挥着巨大的影响,承担着帮助Hot Roct破圈的使命。而另一股相反的潮流也悄然兴起。那就是“RatRod”,保持著最原始、最粗陋的Hot Rod的模样,热衷于将废品再利用,甚至从日用品」找材料,不上漆,还保留着锈斑和残损。之所以能成气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有关早期大马力改装者的私人藏车的书籍大量问世,事无巨细地记录了他们早年如何打造这类车。新手们为此有了最详尽的指南能够仿效。同时这也是对已经做强做大的前辈们的一种反击,对缺少经验、资源的他们而言,从简是比从繁更容易起步的。这一时期改装车也开始得到主流的认可,包括圆石滩车展也为之开设了专门的组別。另一重认可来自厂商,厂商开始为改装车提供零部件,或是自行打造改装版车型参展,甚至限量发售改装版车型。
进入21世纪,在各种电视真人秀和纪录片的推动下,改装成了一种深植于美国人内心的文化。Hot Rod也演变得精巧无比,更具有艺术质感。与此同时,质朴派Rat Rod的发展也很强盛,它们造起来更容易,更少拘束,也不用太操心磕着碰着,更适合找乐和放松,这是高端派所艳羨不已的。
到了今天,经过70多年的发展,原本只是一个在后院捣鼓的个人爱好,如今却是一个多金的产业。Hot Rod不只在美国,在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瑞典、芬兰等国依旧非常兴盛。艺术家的加入,也让Hot Rod成了一种生活方式。有众多关于Hot RoO的协会、俱乐部、杂志、电视秀和大型活动等,满足大马力改装者圈地自嗨的需要。作为一个展现无限创造力、想象力的载体,相信在未来,它仍然会被人珍视和景仰。本期我们就来回顾下历史上十大至今仍活跃在各类车展、活动以及拍卖会上的网红Hot Rod,顺便了解下一辆HotRod想要长红的话需要有哪些“配方”和“套路”。
Belly Tank Lakester
Belly Tank是赛车的一种,它是从战斗机的辅助油箱改造而来的赛车。二战时期的战斗机里程不够,需要辅助油箱提供更多燃油,空了后还能舍弃。历史上有名的Belly Tank有好几辆,比尔·伯克(Bill Burke)是此类赛车的开山鼻祖。他某日看到战斗机油箱时突发奇想,它们的流线型造型具有绝佳的空力学表现,战后又有大量几十美元的辅助油箱售卖,是赛车车身的理想原材料。比尔·伯克打造的第一辆Belly Tank车体比此前的赛车小很多,座椅只是一个自行车的椅子。由于BellyTank破了纪录,1950年出现了专门为Belly Tank开设的比赛,越来越多的BellyTank跃上了历史舞台。最初的Belly Tank是从P-51 Mustang战斗机上取下的168加仑(625升)油箱,但尺寸太小,后来改从P-38 Lightning战斗机上取下315加仑(1192升)的油箱进行改造。这辆Belly Tank是由汤姆·比提(Tom Beatty)打造的,是有史以来最快也是最成功的Belly Tank,是博纳维尔(Bonneville)盐滩当之无愧的圮录王,破了7次纪录,最好成绩是1962年的392公里/小时。为了让自己的赛车更具竞争力,汤姆采用了桁架式(truss-type)底盘,材料是铬钼钢,以此给到赛车一个轻质但坚固的基础。其他创新包括了独立后悬架,配上由福特零部件改造而来的摇轴,以保证在盐胡不平整的表面上,动力能持续输出。他还改善了Belly Tank的加速陸能和空力学表现,在机械增压方面还是先驱。汤姆不仅设计、建造赛车,本人还亲自参赛。他的这辆车被看作具有真正的突破陸,不再是对早期比尔所造之车的简单模仿。这辆车曾在2007年的Gooding & Company拍卖上以44万美元的价格卖出。
Pierson Brothers Coupe
总有人不走寻常路,当初在盐滩上的竞赛,更出风头的还是敞篷的车辆,而皮尔森兄弟(Pierson Brother)偏偏以一辆硬顶车来应战。最后也是逼得组委会为硬顶车、轿车开了专门的组別。为了减小风阻,这辆车的应对策略是,切掉顶部,风挡的倾角设定在5。度,还装上了赛车的前鼻。这辆1934年的福特硬顶车刚买来时,也就是为了通動,跟垃圾车差不多,只值25美元。兄弟俩想修理一下再用。父母还告诫他们绝对不要改成Hot Rod,他们可是不会听的。更没想到的是他们求助的鲍比·米克斯(Bobby Meeks),是改装商VicEdelbrock的员工,还负责招募年轻车手。兄弟俩就这么被“忽悠”成了赛车手。鲍比给他们打造了一台超猛的发动机,这辆车就这么成了Hot Rod。他们的首战是在EI Mirage干盐湖床,一出山就是破圮录者。破纪录后这辆车得到了重视,漆上了更专业的红白蓝三色涂装,车架重新焊接,还加装了防滚笼,以此增加稳定性和操控性。这车上的2D指的是他们在1949 Russetta锦标赛获得了D组第二名。在接下来的1950、1951两年,它更是屡屡获胜。皮尔森兄弟的成功是爆炸陸的,那时的盐滩赛车很难在速度上突破210公里小时的关卡,而硬顶车比无顶车重上110多千克,速度却能超过240公里/小时,这对当时的盐滩赛车圈的冲击可想而知。这辆车更传奇的一点是,在皮尔森兄弟卖掉该车后,到了20世纪80年代,在另一个赛车手汤姆·布莱恩特(Tom Bryant)的驾驭下,它再现了曾经的辉煌,在博纳维尔和EI Mirage破了八次纪录,直到90年代初才正式退休。如今它由著名收藏家布鲁斯·迈耶(Bruce Meyer)修复并珍藏。
Golden Sahara Ⅱ
Golden Sahara Ⅱ是改装大师乔治·巴瑞斯(George Bards)的杰作之一,前后有三个版本。它曾因复杂的改装和未来的技术,而成为世上最贵的一辆车。最开始它是一辆1953林肯Capri,是乔治的日常用车,在一个雾天被一辆干草车掀去了车顶。乔台没有扔了它,而是对它进行了史上最极端的改装。它的车身正是太空时代的风格,有着气泡式车顶以及夸张的尾鳍.金色的头灯罩、发动机盖和侧身上的镀金饰条、内饰里的金色饰件都与名字呼应。这车还采用了珠光漆,在20世纪50年代,这种漆还是提取自鱼鳞。内部也是豪华,有鸡尾酒柜、电视机和Hi-Fi音响等高档装备。车主吉姆·斯特里特(Jim Street)为此支付了25000美元(相当于今天的30万美元左右),为了赚回这些钱,这车曾在全美巡展过2年。当它出现在杂志封面时,标题即是亳不掩饰的豪气,“一辆25000美元的改装车”,而当时市面上最贵的凯迪拉克也不过6500美元。到了1957年,吉姆又对这车进行了改装,给这车配上颇具科幻色彩的电控装备,让车不但可以通过方向盘、类似于飞机的操纵杆或是按田来操控,而且还可以进行遥控。前保险杠上还装了传感器,使这车能感知障碍物,并能自动刹停。它的另一个奇幻特色是会发光的轮胎,该轮胎由固特异半透明合成橡胶材料Neothane制成,内置LED灯,能发出橘色光芒。Golden Sahara Ⅱ让吉姆又花去了75000美元,接下来又是一轮长达10年的巡展,担当这两车模特的还是吉姆的太太,是前佛罗里达小姐。新版车还有幸在1960年的浪漫喜剧电影《煤炭工狂想曲》(Cinderfella)(男版的灰姑娘故事)中客串了一把“南瓜車”。巡展结束后,这辆车就被藏在库房中,直到姆去世才重见天日。2018年修复后的它以38.5万美元的价格卖出。
Cadzzilla
如引文所述,晉乐人在Hot Rod的发展历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而这辆ZZ Top的主唱比利吉本斯(Billy Gibbons)的Cadzzilla开启了改装者与设计师合作的先河。这辆车的车名是三个单词的组合,分别是凯迪拉克、ZZ Top和哥斯拉(Godzilla),甚至这辆车的车牌上是18Tokyo(I ate Tokyo,我吃丁东京),也是指代哥斯拉电影。这辆车是以1948年的一辆凯迪拉克Senes 62为基础打造,这款车稀有,被誉为最美凯迪拉克,且是凯迪拉克夸张尾鳍的开山鼻祖。Cadzzilla的设计师是20世纪80年代凯迪拉克的设计师拉里·艾瑞克森(Larry Erickson),原本只想小改,用一辆40年代的凯迪拉克配上大马力发动钔和现代零部件,但吉本斯显然不会答应,这太中规中矩了。他的原则是,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到底。某日在墨西哥的一家酒吧的餐巾纸上拉里画下了它的第一张图纸,如吉本斯所言,世上最好的车的发源地往往就在酒吧的餐巾纸上。它有了独一无二的车顶线、硕大的自杀门,还有了超大面积的车尾斜坡。它的建造者是改裝大师博伊德·科丁顿(Boyd Coddington)。在打造车身时,原车的面板被切割、打磨、削除,没有一处维持原样。它属于完全可以靠颜值,偏偏还要靠实力的那种车。它的发动机是常见于总统加长轿车上的凯迪拉克8升V8发动机,车架和悬架都是特別定制款。它的改装价格将近百万美元,是吉本斯所有改装车中花销最大的一辆车。它曾完成过一次3500公里(2200英里)的巡游,充分证明了它在长途驾驶上的实力。它还曾在ZZ Top的歌曲《Doubleback》的MV中和时空穿梭车DeLorean DMC-12同台竞技。凡是见过Cadzzilla的人,没有人会相信这是辆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改装车。它是那个号召“敢于不同”年代的缩影。
Hirohata Merc
这辆车为什么特別,一看便知,以前的Hot Rod都是拿福特的大众车来开刀,这辆车则是水星(Mercury)车,是福特旗下的中高档车。它之后出现了众多仿造这款的水星车,它开了风气之先。又是一辆出自乔治·巴瑞斯之手的改装。过去60多年,換了多个车主,但只要提起Hirohata Merc,人们还都是耳熱能详。跟量产版的1951水星车相比,它的样子真是和谐太多。它不仅被切矮了,还被拉长了,整体更加丰满、圆润,还有些憨态可掬。车顶的曲线更优美,且有倾斜,车窗为此缩小了。侧身上凸起的弧线也变美了,加上弧形的饰条,如同两道彩虹。尾部也更加的凹凸有致。头部原先繁复的栏杆状镀铬条,换成了简洁的橫杠。发动机盖被抬高了、加长了。为了帮助刹车散热,后轮上的盖板上开了气孔。色彩上,主要是绿色车身配白璧轮胎。这种冰绿色(IceGreen)类似于今天的马卡龙色,还用到了两种绿色,车身下部是墨绿色。这种大胆的用色,在今天并不稀奇,但在更喜欢用低调色彩的当时,却让它成了异类。内饰也是跟外观呼应的白绿两色。手套箱上还有手绘的花纹。如此精雕细琢的外表,在参展前,更是如虎添翼般地配了台1953年最新的凯迪拉克V8发动机。车主是亲自开着这车从加州到印第安纳波利斯(Indanapolis)去参展,还为这次长途驾驶写了游记。对于沿途没有接触过改装车的城镇而言,这辆车无异于是天外来客。这样一辆车自然不会被人所忽视,它总共得过184个奖,被至少17本杂志长篇报道过。至今它仍在四处展览,还曾在2015年的圆石滩车展上得到过改装组最佳。
和许多Hot Rod一样,这辆车是由三辆Model A拼接而成,每辆车上都取了最好的部分,一辆车集合了三个年代的福特车。在拼接风遍布各类产品的今天,最没想到的是车这样东西也能拿来拼。虽然这辆车的外观看起来比较朴素简洁,但比例堪称完美,在机械上也可谓煞费苦心,不少零部件还是纯手工打造。比如它有个定制的发动机托架(belly pan),能够最优化车底的空气动力学表现,前鼻在底盘的正上方以最小化风阻。这辆车的主人是迪克弗林特(Dick Fint),他是世界知名改装商So-Cal Speed Shop的工作人员,也是公司车队的成员。这辆车搭载的是1940水星Flathead V8发动机,凸轮轴、活塞、点火装置、气缸盖等都进行了更換。卓越的性能让其曾在EI Mirage干盐湖床上跑出过230公里小时的成绩。这辆车上了1952年Hot Rod杂志的封面,那一期的杂志销量暴增,首次达到了50万册。但封面上并不是只有一辆车,而是一个能让人莞尔一笑的场景,男孩看到女孩从他的车前经过,急着想要跳车出去,而女孩恰巧也被这辆“小红车”给吸引,望了过来,封面上捕捉到了这一微妙而又奇妙的瞬间。当然它不仅俘获了少女心,更多少男心(也包括心态年轻的人)也被它勾住了。它曾在圆石滩上得过最佳的头衔,拍卖价达到了57万美元。Hot Rod价值是如何定的呢?通常需要考虑建造者、外观、工程技术、赛事历史以及在出版物上的曝光度等。这辆大概是少有的每一项都能得高分的Hot Rod。之所以能卖出高价,跟潮流也有关系,当时一些历史上著名的Hot Rod开始得到人们的欣赏,有一个同好圈特别舍得在它们身上花钱。同期还有一辆汤姆·麦克马伦(Tom McMullen)的1932福特Roadster更是卖出了74万元的高价,跟这辆一样,都是经过精心修复、更換底盘等才能有此身价。
Beatnik Bandit
艾德罗斯(Ed Roth)是五六十年代Hot Rod文化的重要推动者之一。他造的车很淮归类,单纯就是打破现有的规则。他同时还是个漫画家,他打造的漫画形象,都是不萌不美的“怪物”,他的“RatFink”是足以与米老鼠分庭抗礼的暗黑界渣滓鼠,獠牙长舌凸眼贱笑,却成了街头文化的绝佳代言。最初他开始打造Hot Rod也就是自娱自乐,他1959年打造了一辆Outlaw,率先尝试了便宜而又牢固的玻璃纤维(fiberglass)材料。对于这种新材料,当时无人能给到他建议,他只能边实验边学习。他用石盲塑形,锯子切割,砂纸打磨,再把玻璃纤维扣人造树脂覆盖在石膏模上,待其变硬后,就可以敲掉石膏。他发现,疯狂的改装车可以让他从办展商那里赚到钱,还能通过上媒体,获得免费的曝光和宣传。他笔下的漫画形象经常和他打造的车混搭在一起,连带着他富有想象力的改装,也被称作了Hot Rod界的怪物。Outlaw之后,艾德在1961年打造了Beatnik Bandit。最初他想用西部牛仔的名字命名这辆车,直到碰巧在新闻里读到了一个很行抢劫犯的名字Beatnik Bandit,他就选了这个作为车名。这辆车有个透明气泡罩,既是车顶又是车门,为向上打开式。有个传言是,透明罩是在烤箱里用普通塑料做的,是否可行未知,要知道总有些离奇的故事,能用来给汽车增色。这辆车没有方向盘和踏板,转向、加速、变速和刹车都是由一根中央操控杆来完成。底盘和发动机都是来自如今已经消失的品牌奧兹莫比尔(Oldsmobile)。艾德當时没钱给车上漆,还是用他设计的下恤来抵涂装费。正展出时,他用了些遥控的噱头,遥控它启动、转轮以及升降透明车顶。这辆车最终被他捐给了美国国家汽车博物琯。
福特Model B“Deue”
《美国风情画》是一部关于从青少年过渡到成年的影片,关于如何找到个人的定位,同时它也是一部关于汽车的电影。它充满怀旧的氛围,描摹了美国“最后的天真年代”,也即五六十年代的流行文化。一开始乔治
卢卡斯关于这部电影的构想被多家电影公司拒绝,拍摄地也不得不一改再改。然而预算仅78万美元的它,却成了历史上最赚钱的电影之一,票房达到了1.4亿美元。这部电影帮助卢卡斯的事业起飞,也让Hot Rod这个行业再度红火起来。这辆车是《美国风情画》中直线加速之王的用车。这辆车由福特Model B改装而来,它是福特首款搭载Flathead V8发动机的车型。Model B,又被称作“Deuce”,在美国的改装车文化中,是重要的催化剂,长红730余年,因为它便宜,易得也易于改装。海滩男孩乐队还为这款车专门写过首《Little Deuce Coupe》的歌,是1963年的热门单曲。这辆车的明黃色涂装和裸露的发动机是它重要的标识。它也是兜风文化的缩影,即是刚有了驾照的新手,约上一群人漫无目的地随意慢速兜风。这辆车有个好玩的细节,即它的车牌THX 138。这是卢卡斯的一个习惯,将他上部电影的元素,带到下部电影,而这块车牌指的是他的第一部反乌托邦科幻电影《五百年后》(THX 1138)。卢卡斯亲自选了这辆车,并以1300美元买下了它,主要就是因为它被切矮了,更有“坏男孩”的感觉。刚被买下的它,比较寒碜,担当不起主角的重任,为此片方找来了改装商修饰它的外观、加强它的发动机。尽管它在片中“光彩照人”,却不好卖,最后是被该片的一名“死忠粉”低价给买走了。到了今天它的历史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才显露出来。
Kookie T
这辆车激起了Hot Rod圈对T-Bucket的疯狂。它起源于一个百无聊赖因病假而离开军队的士兵诺姆.格拉博夫斯基(Norm Grabowski)的胡思乱想。他以100美元的價格买了辆1931福特Model A V8Roadster,又以5美元的价格买了一辆废弃的1922福特Model T。闲得没事的他,就将丁的头部换到了A的身体上,还将A的尾部切短了,还粗暴地塞进去了一台1952年的凯迪拉克V8发动机和一个GMC 3-71机械增压器。和现在一样,有时你无法预知下一个爆款会从哪里冒出来。哪怕没有章法你也能称之为“暴力美学”。当然这车还有一大特色是车尾被抬高,后面的车轮大前面的车轮小,从后往前呈倾斜状。诺姆毕竟还是机械新手,试驾时他发现他把转向装反了,左转时会转向右方。他只能向专业改装商ValleyCustom去求助。专业改装后,它迅速获得改装圈的关注,并有了银幕出镜的机会。他乘胜追击地对这辆车的外观又进行了升级,包括车身上的火焰涂装、手工打造的骷髅形挡杆等。他的投资很快有了回报,这辆车迎来了最重量级的银幕角色,即ABC电视台的大热电视剧《影城疑云》(77 Sunset Stri)中Kookie的座驾。这车当时火到什么程度呢?一些男孩之所以守着电视机看这部电视剧就是为了看一眼这车。美国的每个主要城市的大街上都能看到仿款车。巧合的是,这辆车之后卖给了吉姆·斯特里特,他带着这辆车和Golden Sahara Ⅱ一同全国巡展。巡展了一段时间后,他又对它进行了升级,配上了双头灯、双机械增压以及跟风挡同高的排气管。最终它在2018年的拍卖上以44万美元的价格卖出。
AIa Kart
这辆车由乔治·巴瑞斯设计外观,是他设计的蝙蝠车Batmobile之外最著名的一款改装。跟当时大多数改装车一样,最初都是车主买来日常使用,后出于比赛的需要,而进行升级改装。这车的名字也来得随性,就是谈这笔改装买卖时,在餐厅菜单上看到的一个词。在那个时代大多的Hot Rod只是“微整”,而它偏偏要“換脸”。原车主并沒有想大改,但车在改装者手中,有时灵感来了,就收不住了。它成了1958、1959年两届全美最美Roadster的得主。得奖大户一个,总共得过200多个奖。在媒体、电影中的曝光也是无数。它由两辆车拼接而成,一辆1929年的福特Model A皮卡和一辆福特Model T Roadster。它采用了大面积的镀铬,包括底盘、螺旋弹簧、驱动轴等。格栅、三片式铝制发动机盖、后厢盖都是手工打造。后厢盖可谓是煞费苦心,有许多镀铬饰条和金色插件,且明显比一般的皮卡短小精悍。其他零部件也是博采众长,融合了不同品牌不同车型,像是克莱斯勒Imperial的头灯、道奇的HEMI发动机,林肯Zephyr的变速箱以及福特的液压刹车等。车身颜色由珍珠白、金色和紫色构成,相当现代和洋气。它被做成1/25比例的模型玩具后,成了史上最畅销的汽车模型之一。它曾一度在江湖消失踪迹,如今经修复后,在亨利·福特博物馆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