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利型企业家的时代悲哀
2020-06-23黄少卿
黄少卿
一代传奇企业家牟其中出狱后接受了《十三邀》的采访,我看后很感慨,忍不住想说点什么。我发现自己脑海中对牟其中的一些固有的形象认知是有偏差的,他其实是一个思维比较“单纯”的人。在他的表达当中,处处体现着一个企业家对如何捕捉机会、获得利润的“单纯”的战略思考。即便已近耄耋之年,依然不愿意去考虑更复杂的战术问题和实施问题—尽管这个原因导致无法落地的一些设想给他曾经带来了“首骗”的负面评价,但这何尝不是另一种虽九死而不悔,在这个意义上,他是一个真正纯粹意义上的企业家。这个认知偏差还体现为,他是一个内心如此温和的人,正如许知远在访谈中所说的,“他总在看我的杯子里水是不是没有了”。不仅仅是这个细节,这种温和也是我从他的眼神里所真真切切感受到的。我之前对他的认知还停留在25年前,刚进北京大学的时候现场听过一次他的演讲,那个时候离他从俄罗斯成功地换到飞机还没过去多久。我能感受到的是一个意气风发、咄咄逼人,甚至有点夸夸其谈的牟其中。也许岁月会让人变得更温润,但也许这本就是他的本色。当我在这个访谈中听他谈论万尾鲨鱼苗和饮马贝加尔湖的宏大计划时,那种20年前的形象又会在他的脸上电光火石般浮现。也许当年的夸夸其谈,只是一种春风得意对自己成功案例的过度自信所带来的,但本质上依然是沉浸在他自我的企业家世界当中的一个表现。
不过我也切实地感受到,牟其中所代表的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那一代民营企业家,可能真的是走到了穷途末路。牟其中们的衰败并不始于入狱,作为个人,他确实早在很多年前就失败了。但是他所代表的那个类型的企业家,在牟其中退场之后依然取得了极其辉煌的成功,也因此创造了中国极为耀眼的经济成就。这类企业家就是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柯兹纳所指称的,对市场机会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和捕捉力的企业家,也就是套利型企业家。在中国这种经济壁垒无处不在、要素禀赋地区间差异巨大、与国际技术水平落差明显的国家,可以说,可套之利无处不在。发现套利机会可能并不是一个特别困难的事情,甚至不需要高深的理论指导和严谨的逻辑思维。就像今天访谈中也能发现牟其中的思想框架是陈旧的,甚至是不科学的,尽管他偶然也能冒出一些哲学词语。所以,实质上套利性企业家能够成功的关键,更多的是要去设法打破当时那些坚固的、无处不在的制度壁垒。由于牟其中的个性,他偶尔成功了,但多数时候在这方面是失败的。相反,那些今天我们能够说出名字的成功企业家,恰恰可能更是这方面的成功者。
但我仍要强调,这一类企业家为什么已经穷途末路了呢?因为在中国可套之利的机会已经越来越少,可套之利的金额也越来越小,以至于官商勾结共同套利的可能性在急剧地收窄,甚至消失。既然官商勾结这种解决制度壁垒的套利模式的有效性在丧失—尤其是反腐敗进一步打击了这一模式,所以走到今天,企业家群体出路就在于,真正转向熊彼特意义上说的创新型企业家。但是这个转型同样极其困难,因为它对法治环境的要求,丝毫不亚于套利性企业家所需要的。建立法治无法在局部取得成功和开展试验,从一开始就必须要在中央层面至上而下地进行这种努力。而建立法治是一种自我革命,因为法治的核心是约束政府,约束执政者。威廉·鲍莫尔早就说过,企业家才能无处不在,它们被用来做什么取决于企业家们所处的制度环境。
牟其中是中国改革开放时代企业家群体一个经典代表,向他致敬,但也要向他告别。希望新的制度环境建立起来后,请牟其中们改头换面后再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