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朱霞放彩的八宝印泥

2020-06-23蔡刚华

闽南风 2020年6期
关键词:八宝药膏漳州

蔡刚华

有一年在区政协的会场外遇上了漳州八宝印泥厂的厂长杨锡伟,他告诉我,最近厂里文化交流展厅有一场八宝印泥厂“历年名家题赠书画展”,今天展品正准备收箱入库。一听这个消息,我二话不说便急拉着杨厂长往厂里赶。

位于漳州青年路的厂区,因为临街便在二楼布置了宣传古城的文化展区,常有慕名而来的外地游客及书画爱好者前来参观学习。如今虽然不大的展厅却被名家名作点缀得熠熠生辉。有些题字,也早深深嵌入我的脑海,如現在厂里正作为商标使用的刘海粟书法“漳州八宝印泥”。平时这些名家名作深锁库藏,且今让我有了近距学习与欣赏的机会。

不愧为大师们的题赠,在行云流水般笔墨酣畅的作品中,我惊叹于尹瘦石的骏马奋蹄,潘主兰的丹绘修竹,林俊龙的黛玉葬花,当然也欣赏到了独树一帜的启功书体,还领略了著名作家汪曾祺的文人书风……虽然有些作品的年代已有些年头,沧桑岁月甚至让有些作品多了零星霉渍或波纹皱痕,但珍藏的画卷一旦展开后,那笔墨里氤氲潜浸的气息、韵致,立马迎面而来。这么多年来一盒小小的印泥能得到这么多大师的溢美赞誉,这种光荣不仅属于这个其貌不扬的小厂,更属于这座“海滨邹鲁”的文化古城。因为每幅题赠落墨点彩的收笔之处无不钤上光晕不散的八宝朱泥,那一枚枚依旧艳丽的印记正是让作品顿生灵动的因子。

印泥,是我国特有的“文房之宝”。邓廷桢在任闽浙总督时曾在《闽中口号》诗云:“好买寿山新石骨,朱文如虿印漳泥。”这句诗中所指“漳泥”即为漳州的“八宝印泥”。

八宝印泥是古城漳州智慧与实践的结晶,是传承有序的人文产品,也成为漳州颇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品。凭借着鲜明的地域特征,它的地标作用犹如北京之景泰蓝,福州之脱胎漆器……其实一个有鲜明地域产品的城市也是幸运的,如同一株长得个性的树,在茂盛葳蕤植物园中就容易被人惊喜地一眼认出。只是这件宝贝的诞生却有些戏剧性,仿佛应验了那句“无心插柳柳成荫”的老话。

清初,商人魏长安在漳州东门街经营着一家生意还算兴隆的“源丰药庄”。这是一家创办于清康熙十一年的古城老店,而这家老店除了经营参茸燕翅、南北药材,它的主打产品是“八宝药膏”。魏长安自小跟随父亲学做药材生意,还自学医道,研制了一种由朱砂、猴枣、珍珠、麝香等贵重药材合成的药膏,专门用于治疗刀伤、烧伤、皮肤溃烂等外伤病痛。因为药膏有加入朱砂这种红色的矿物质药材,所以药膏就显现红色,客人来买时都称它“红药膏”。

魏长安平素也喜金石书画,有一次他的印泥用完了,不羁且率性的他灵机一动,何不用自家的红药膏试下。当他小心地钤上印记时,眼睛顿时一亮,这次印色比原来的印泥颜色更明艳,更均匀。他又将盖上印章的书画放到水中再捞起来,墨迹都漫漶了,唯独印章鲜明如故,用火烤干,印章也未有褪色。

办事认真的魏长安还对配方再进行调整与改进,并专门包装成小盒,让文人雅士随喜试用。俗语讲“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城里的文人、书家将“八宝印泥”与其他印泥做了比较,都称赞魏长安的小盒印泥是亦医亦用的文房珍品,后来随着销量的增加,便索性将“八宝药膏”的“药膏”二字去掉,改称之“八宝印泥”。当年魏长安率性无意的“小窃喜”如今却实实在在成了古城闪着金光的“大品牌”。

而让八宝印泥率先进入皇家视野的首功应归给当年的汀漳龙道道台,他在用过魏长安送来的八宝印泥后,大加称赞并将其选为进贡朝廷的物品,地方官府有意无意间的推广与“指定礼品”,更成了“八宝印泥”身价倍增的重要推手。

到了民国时期,地方政权正处于军阀混战,漳州印泥生产也是群雄各居。除“魏丽华斋”继续生产“八宝印泥”外,就连刚崭露头角的美术教师黄稷堂也自己配料,秘制了自己的“慧庐”牌“八宝印泥”,入市不久声誉也颇佳。来漳弘法并稍作停留的弘一法师不仅留作自用,还对这个“慧庐”牌的八宝印泥赞不绝口,并亲撰“莹润、精妙”以资鼓励。此外还有“洛阳楼”“藏晴阁”“南升斋”“乙庐” “宝芳斋”“丽星斋”“图华斋”“国华斋”“成文斋”“南阳银珠行”等数十家商号也混战其中。为了协调这种混乱的销售局面,1935年,漳州成立印泥业同业公会,由“丽华斋”经理王钦明任主席委员,“图华斋”铺东张宜钦和“慧庐”铺东黄稷堂任常务委员,统一使用“八宝印泥”这一品名,同时也规范了销售秩序。从此漳州八宝印泥行业走上相对稳定发展的阶段。

解放后,魏家后裔把掌握的八宝印泥配方和制作方法献给国营文教用品厂,所有商号统一整合并纳入国营,从那时起重新定名“漳州八宝印泥”。外包装则用江西景德镇特制的圆形瓷盒,外加樟木方盒,销量开始大增。产品分特级贡品、贡品、珍品、上品等多种等级,包装分一两庄、二两庄、四两庄等各种规格。

如今在文玩收藏界人士的眼里,民国时代的写有“丽华斋”的瓷盒包装已成难得一寻的藏品珍赏了。我曾有幸见过产于那个印色缤纷、商家争雄年代里的“八宝”瓷盒。当年的制泥商还是采购了价格相对较高的优质景德镇瓷盒,繁彩绘就了“双卉竞红映桃绯,山水柳岸独舟横”等情调小品。此类写意画作让文人书家在临墨挥毫、钤印落款间,也有了目光游于纸外、情愫随风而舞的片刻休憩。

水墨之外,漳州八宝印泥的制作工艺也给后来的鉴赏家以更多的秘笈运用或运维空间。坊间曾流传丹青泰斗张大千仿石涛画作出神入化,连黄宾虹等国画大师也难辨真假的雅事,只可惜因“印泥颜色不对”而被鉴定高人一语点破,从中也可窥见印泥在书画江湖中不可小觑的微妙作用。显而易见,由于受八宝横空出世的年代限制,如果“清三代”之前古字画的印色上一旦透出“八宝”印色,那这幅字画几乎会被异口同声地断定为赝品。

展厅里荟萃了不同时期政坛名人的题赠,与名家书画相得益彰。1917年,孙中山先生应上海华侨招待所副所长陈兆龙之请,亲笔为漳州八宝印泥写下“品重珍珠”的题词,可惜原题词的手迹于上世纪二十年代遗失。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莅临漳州八宝印泥厂视察,并留下珍贵的墨宝:杨成武将军视察该厂,留下“民族传统珍品”的题词;张爱萍将军在视察八宝印泥生产后,题写“万花丛中别样红”的赠语;曾经三次视察该厂的方毅同志,在第二次视察时,欣然留下“八宝生辉”的墨宝;彭冲同志回漳州故乡时,特为漳州八宝印泥厂题写厂名。除此之外,文化大师、国宝级书画家的赞誉力挺,让八宝印泥厂在收获声誉的同时,也为古城的文化留下了厚重的一笔文化资产。这也才有了我开篇行文之时的那一段与艺术珍品的近距体验。

在同杨锡伟的交谈中,我也了解到近些年来,特别是漳州八宝印泥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之后,又连续开发多彩印泥系列,增加黄、绿、蓝、黑、白、棕、紫、金等品种,“八宝”也在不停地调整着行进的步伐,以适应书画界不断前行的脚步。在青花瓷盒的基础上,又引进龙泉瓷盒的多种款式,并利用漳州特有的华安九龙璧玉,制成美观及有收藏价值的印盒产品,这些都大大提升了漳州八宝印泥整体品质。

漳州八宝印泥的材料配方及工艺流程属于国家二级保密范围,但其主要原料朱砂、银珠、金箔、蓖麻油、艾绒等材料构成却早已为世人所知。但实质上其原料配比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也进行过几次重大的修正,进入新世纪后,杨锡伟又完成了《八宝印泥的固化和渗化问题》课题研究。杨厂长在有300年历史工艺的传统配方上,对主要原材料的配制进行了保密性微调,并根据天气温度、湿度的变化,调整熬油的工艺,彻底解决了印泥的固化、渗化难题,真正达到了“色泽鲜艳、气味芬芳、浸水不化、火烧留痕、夏不渗油、冬不凝固”的优良品质。

喜逢盛世必有为,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项目,现在的漳州八宝印泥厂新一代传承人杨煜也已茁壮成长起来。我想,正处保护与传承并重的“八宝印泥”,灿烂如霞的明天一定会如展厅里的题赠作品所云:“墨香百郡,朱璨千载”。

猜你喜欢

八宝药膏漳州
情调漳州
中国文身
林语堂的漳州情结
漳州的水
药膏要按不要涂
药膏要按不要涂
后来的我们,都有新的故事
后来的我们,都有新的故事
一个光说不练的孩子
抹药膏分5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