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赤雅》中少数民族传统风情蕴涵探寻

2020-06-23陈乐媛

牡丹 2020年8期
关键词:风情少数民族传统

在悠久的文学萌生、发展过程中,关于少数民族文学的整理、修缮以及研究正在有机地融入中国文学史,不断展现出符合文学研究内部规律的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民族风情可简指民族地方特色的凝聚,具体包括当地形成的礼节、风俗风气、饮食文化、服饰文化、人文地理等。少数民族传统风情的研究对展体少数民族文学的整体风貌具有重要意义,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站在科学的角度,《赤雅》作为一部有一定质量的明代史料笔记小说,向读者所呈现的我国明代南疆粤西地区少数民族传统风情,时至今日仍然有值得探索之处。同时,有关少数民族传统风情的整理和研究,对于洞察少数民族传统风情的影响力,探寻我国古代地方历史文化、文学等都有宝贵的学术价值。

一、《赤雅》概述

《赤雅》此书的作者为明代广东地区汉族诗人邝露,其收录于《四库全书》之中,是一部民间文学著作。主体以笔记传记的文学形式描绘古粤西地区的少数民族风情。

“赤雅”二字中,“赤”本义为火红色。《周礼》记载,在五行说中,南方属火,而“火”在《周礼·考工记·画缋》中有所载,其“在时为夏,在卦为离,在星象称‘朱雀,其色为赤”,故赤又为南方之色,后在引申义中有指南方的意涵。有专家指出,“雅”字具有符合规范的意思。《说文解字》记载:“雅,正也。”在这里,关于“赤雅”二字,邝露的意思是以博学之面记叙南方风情。他对古粤西地区的少数民族风情做出较为完善的诠释,是我国古代壮、瑶等南方民族民间文学的集大成者。《赤雅》这部作品对研究我国古代粤西地区的历史文化、文学等有宝贵的学术价值,值得深入研究。

二、瑰丽的少数民族传统风情描写和文字面貌

《赤雅》分为上、中、下三卷。卷上、卷中汇集了当地当时的民间掌故、人文特色、民俗民情等十分有价值的史料,卷下赏山水古韵,采用神话、民间传说等文学艺术形式记述岭西地区少数民族风情。

《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服装服饰》一文指出,大多数少数民族传统服饰常自纺、自绣、自制。因此,人们常对少数民族服饰加诸参与、关联、承诺、信仰这样生动的词。《赤雅》提及了各式各样的少数民族服装、衣料,如“卉服”“鸟章”“锁袱”“鹅罽”“火浣布”“娑罗布”等。

少数民族服饰的自纺形制很是特别。“卉服”,卉,本义草。孔颖达曰:“卉服是草服,葛越也。”葛越,古代南方布名,东南沿海地带少数民族以葛纤维织成。按《赤雅》卉服的条目描述,其材质和做法多种多样:勾芒布、红蕉布(作皮绩)、苎麻(作弱锡衣,即细衣)、桐花布、琼枝布、娑罗布(作花绩)、龙油锦(又称簇蝶锦,锦类)……发饰与妆面也颇为讲究,《赤雅》卷上“四姓髻鬟”条目记载,发髻多种多样,依据头上有无佩戴装饰、年龄、上下阶层,发饰梳妆各不相同,如“丁妇黔面绣额为花草(一本作卉)、蜻蜓、蛾蝶之状”。

此外,其衣五彩,衣面上大多绣有鸟章。鸟章,即用刺绣或蜡染的技巧将象征族源图腾的鸟纹在服饰上。短裙及膝,衣服五彩斑斓。邝露借用刘禹锡的诗句“蛮衣斓斑布”来描述其衣色五彩鲜亮,为时人惊叹,凸显出其衣独特之处。少数民族服饰绚丽悦目的色彩是构成其服饰独具特色,诠释民族风情的途径之一。在一定视角下,衣,标志着自身安全的满足,是满足人们生存与发展的必需品,从某种意义上讲更是审美意识的泛化。这些衣饰环佩既是劳动而成的,也是各民族衣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正如现如今传统少数民族色彩的服饰与绝妙的光影结合应用在摄影、影视等领域,这正是时代创新背景下的转变。

在邝露作品《赤雅》中,其建筑尚且较为简陋。民居文化的精神内核是其社会意识、风俗习惯等社会因素的体现,可从中窥见其生活截面。当地民居采用传统的干栏结构,在安置人畜上已经有了人上畜下的空间结构,“伐木驾楹,人居其上,牛羊犬猪畜其下,谓之麻栏子。子长娶妇,别栏而居”。早期的罗汉楼,以一株巨木埋地搭建出独脚楼,在顶部上盖五色瓦,阳光下可折射出漂亮的光芒,归家之时,“攀男子歌唱饮啖,夜归,缘宿其上,以此自豪”。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赤雅》三卷记载了“青精饭”“枸酱”“蜜唧”“白妾鱼脍”“无头鲊”“蜗牛脍”等古粤西地区的饮食风情。正如人们所说,饮食文化常被先人纳入文化艺术的范畴,其中既包含了口腹之欲的满足、文化艺术的造就,又包含了风俗等环境因素系统的影响。此外,《赤雅》有粗有细记载了当地风土。例如,食盐作为一种生活必需品,《赤雅》也极为细致地有所提及。明清是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明代谢肇淛《百粤风土记》记载:“粤西食盐皆产于粤东。”邝露也记载:“鼻夷……间出市盐,与之酒,鼻饮辄尽。”

《赤雅》通过记载当地传统节日习俗,比如婚姻传统上采取依歌择婚、瑶族祀典、苗女不落夫家落母家、疍人土人不通婚,桂林竞渡、峒女春秋時节唱浪花歌、地方上赛神宴客击打伏波铜鼓的习俗等。此外,《赤雅》还细心收录了大量历代文化古籍记载或口耳相传的民间文学。例如,岭南地区多瘴气,特记瘴气形成原因、时节、危害、规避之法、调养要诀;南疆养蛊的异闻多有呈现,“獞妇畜蛊”“獠食蛊”“破蛊”这样的奇闻异法在书中也并不少见;记载古代历史佳人,如广西玉林的绿珠;记载当地山川风貌,如五岭秦城地势险要鸟不可越、鬼门关十死九生、昆仑关南北分岐为兵家要道、二壶城绕城水九曲回肠、华岩洞山高数仞且有桃花洞的传说等;记载词义的象征色彩,如不祥之鸟“鸧鸆”“钩鹆”、巫术新生“鬼鱼”、判罪“忽雷”(即鳄鱼)等。

三、《赤雅》的文学价值

《赤雅》广泛涉及当时的风物和史事,丰富了人们对岭西地区风物的认识,人们在品赏它呈现的文字面貌的同时,还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品味出不同的文化意蕴。作为史料笔记,它可弥补正史之不足,但它的文学价值显然高于史学价值。

其一,《赤雅》是一部笔记小说。笔记小说一般被认为是随笔随地记录见闻的杂记,存在着因缺乏各种鲜活的实际操作导致其内容深度不足与陈旧、传播力度不够、传播理念和技术滞后的问题。其实,笔记小说在长期的古代社会中逐步形成了语言简洁、饶有风趣的特点,是一笔巨大的文化遗产。《赤雅》的形式短小,题材广泛,集少数民族民间文学、汉族诗词文赋、史书典籍于一体,不拘泥于体例,写法灵活。其收录于《四库全书》史部地理篇,用成熟绚丽的笔法记载了我国古粤西地区的民族风物,为我国少数民族风情研究提供了一部具有参考价值的素材,具有一定的内在艺术价值。

其二,《赤雅》在多民族文化交融下的古代文学研究中显示出重要价值。中国古代文学承载着必要的思想和精神价值,包含着各民族的创造。《赤雅》在文学价值创造及实现上大有作为。邝露虽为汉族人,但也接纳少数民族文化。他在《赤雅》《峤雅》等作品中都或多或少通过文字给予了对少数民族文化的追溯,系统性记载了地方风物。

一方面,邝露游历粤西地区创作此书,其本身身处少数民族文化聚集区域。文化影响了他的实践活动,为创作提供了素材与驱动力。例如,邝露在书中描述了不少丰满的少数民族人物形象,通过对少数民族人物打扮和外在形态的描写,表现其文化和生活状况,使作品显出趣味,如世胄土司、云英禅娘、苗女等。另一方面,就民间文学而言,明代文人墨客开始注意到民间文学簇新文坛的功用,各种文学理论与文学创作齐头并进、互相影响,民间小曲、歌谣等民间文学体裁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明代民间文学登上了新台阶,促使其呈现日益书面化的趋向,由口头性特征逐步显露出变异性和传承性,如王同轨《耳谈》,冯梦龙《山歌》《挂枝儿》等。

新媒体时代,网络的覆盖使得传播变得便捷迅速,但新媒体具有瞬间性和碎片性,容易简化拆分少数民族文化,甚至容易囿于简单机械的文化符号复制。但是,言语行为受到理性的教育和启示,这种无声的较量既是磨难,又是博得广泛传播的机遇。

四、文化传承视角下的发展

从明代少数民族传统风情的文化内涵和状态、《赤雅》在民间文学中的个性化展示到深入地探索文化传承精神,人们最能直观地体悟到其存在的深刻道理和意义。

其一,要重视少数民族特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其中包括但不限于惊艳珍贵的文化古迹、古籍,汉族文化体系下的古书记载,少数民族史料等。警醒世人,以俟后者。

其二,专业队伍应关注少数民族传统风情资源的挖掘与内涵研究。当前,新媒体时代的全面认知和网络资源的有效运用,为寻找具有契合点的作品提供帮助,为人们深刻了解少数民族的传统服饰、传统建筑、传统美食等提供平台。

其三,要激发少数民族特色文化的活力。现如今,少数民族文化展厅、民族博物馆并不少见,其可利用良好的社区环境,向社区居民提供民族政策法规宣传、民族风情展示等服务,展现中华审美风范,弘扬中华美学精神。作为我国重要的旅游文化资源,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传统礼仪、传统技艺等都极为吸引人,如苗族八月八民族风情节、布依族八音坐唱、彝族火把节、少数民族刺绣和染织等极具少数民族风情的传统文化。中国幅员辽阔,旅游城市众多,少数民族风情可以为旅游城市带来自觉性追求与规模化发展。

五、结语

本文以把握中國语言文化精髓为母题,以文化传承为视角,探索明代史料笔记小说《赤雅》中的少数民族传统风情,并分析了它的历史价值。出于实践与创新的想法,笔者也尝试性地提出了可行的对策和方案。有人说:“海纳百川的文化,才是真正的兴盛根基。”人们在文化传承视角下要突出创新方案,推出一批民族文化艺术精品和旅游精品,抢救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精品,使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传统技艺等瑰宝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的同时,滋养美丽的少数民族传统风情之花,带动其“走出去”,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展现出中华美学风范。涓滴之水可成海洋。新媒体时代,人们要众志成城,把握时代机遇,综合运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等传播媒介,促进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

作者简介:陈乐媛(1999-),女,浙江宁波人,本科,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风情少数民族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老传统当传承
风情之旅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Xu Qixiong: Master in Gongbi Style
西部风情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