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凉州贤孝的生存现状研究

2020-06-23李东义

牡丹 2020年8期
关键词:王哥凉州艺人

凉州贤孝承载着凉州人古老的记忆和文化基因,反映着凉州人民的风土人情、传统礼仪、生活习性、民族性格和审美情趣。在新媒体的时代背景下,凉州贤孝与时俱进,通过网络直播、与餐饮业的结合以及自身革新的顽强生命力,以崭新的姿态活跃在大众的视野中。研究整理当今凉州贤孝发展的成功典范,对今后凉州贤孝的传承和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凉州贤孝是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地区流传的一种极具地方特色的说唱艺术。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凉州贤孝进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凉州贤孝逐渐得到重视。凉州贤孝一般分为“国书”和“家书”两大类。“国书”以英雄贤士、忠臣兴亡为主要内容;“家书”则反映人情世俗、悲欢离合以及日常生活,旨在隐恶扬善、劝人为贤行孝,因其盛行于凉州地区,故名凉州贤孝,又因凉州贤孝艺人多为盲人,在当地也被称作“瞎弦”。

一、凉州贤孝的起源

关于凉州贤孝的起源,学界尚不统一,目前公认的观点主要有两种。

第一种,凉州贤孝起源于元末明初。魏育鲲在其硕士论文《凉州贤孝及其生存现状的调查研究》中提出,因明代聂谦的《凉州风俗录》中明確记载了凉州贤孝,据此推断,凉州贤孝形成的年代至少可以追溯到元末年代,或者说滥觞始作的源头可能比这更早。

第二种,凉州贤孝起源于西夏。孙寿龄在《凉州贤孝源于西夏》中,依据三弦起源于西夏以及凉州贤孝的说唱主题与西夏皇帝尊儒重教、鼓励“唱贤说孝”“立唱名法”的思想举措高度一致,而认为凉州贤孝起源于西夏。

明代朝聂谦在《凉州风俗录》中对凉州贤孝的演唱有较为详实的记载:“州城俗重娱乐,虽无戏而有歌曲,古称‘胡人半解弹琵琶者今犹未衰,而此时最盛行无如‘瞎弦,每由瞽者自弹自唱,间有自语,调颇多,喜怒哀乐之情,择其最者而表之。然所示乐器已非琵琶,大多为弦子,亦有胡琴、唢呐之类……其音苍凉粗猛,殆为塞上古音,听之令人凄然,或曰‘瞎弦,本胡乐也,余亦谓然。”可见,明代时,凉州贤孝已经在凉州的极其盛行。由此可以推断,凉州贤孝的产生时间至迟是在元末明初。

二、凉州贤孝生存现状

过去,凉州贤孝艺人主要活跃在农村,走街串巷,手拿打狗棒,肩背盛粮小布袋,挨家挨户去给乡亲们唱凉州贤孝,唱罢之后,主人家会给艺人的小布袋里添一碗粮食。再到后来,由于农村人口大多外出打工,艺人们开始聚集凉州区文化广场卖艺谋生。2011年之后,由于城市管理,广场上的凉州贤孝逐渐淡出大众的视野,人们很难在街头巷尾看到凉州贤孝艺人的身影。

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智能手机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凉州贤孝又逐渐焕发了新的活力。新媒体的传播、凉州贤孝与餐饮业结合以及自身的革新都让凉州贤孝华丽转身,迎来了崭新的发展生机。

(一)新媒体传播

“新媒体”一词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一直沿用至今。丹尼斯·麦奎尔在《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中说道,新媒体的核心特征似乎主要在于它的互连性,具有作为传者又是受者的个人受众的易得性,具有多功能和开放式终端的属性,具有普及性和“去地域”性。在新媒体时代大背景下,手机“快手”APP迅速流行起来,且在2016年,“快手”开始新增直播功能,只要符合年龄条件,人人都可以成为网络主播。这为凉州贤孝的传播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凉州贤孝艺人大多为盲人,外出卖唱一来没有合适的去处,二则行动不便。很多凉州贤孝艺人在他人的帮助下,申请开通了快手直播,承借新媒体直播的便利,实现了主体传播和受众的易得性与互动性;通过新媒体平台,实现了凉州贤孝的“去地域”性传播。如表1,其是笔者搜集整理的凉州贤孝艺人的“快手”相关信息。

如今,凉州贤孝的盲艺人更多的是靠“快手”直播赚取基本的生活保障。直播主要要靠吸引粉丝,粉丝数量多,相对给主播点的“红心”就多,红心可以兑换礼物,礼物又可以提现。有些粉丝也会直接给主播刷礼物,粉丝给主播刷礼物是需要用快币来买的。快币就是快手直播中的虚拟币,人民币一元钱可以充十个快币。快手直播中的礼物价值最低是1快币,最高是2 888快币。直播结束后,主播能拿到的收入是扣税20%后的50%。据艺人冯兰芳介绍,她和儿子直播,赚的最多的一次是600多元。当然,那些身体健康的凉州贤孝艺人并不只靠直播赚钱养家。他们或种地,或养殖,直播只是他们闲下来消遣和娱乐的方式。

凉州贤孝艺人在快手直播为凉州贤孝的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新媒体对受众的易得性、普遍性和“去地域”性都极大程度地为凉州贤孝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此外,新媒体的互动性还可以增强受众群体与艺人的实时互动,与艺人进行网络交流,如此也反向激励了线上艺人的积极性,促成了新媒体传播凉州贤孝的良性循环。

(二)与餐饮业结合

武威市凉州区市区蔬悦巷内有一家叫作“王哥放羊”的特色涮羊肉馆。这家餐馆于2008年12月20日正式开业,其特点是将凉州贤孝的本土民间音乐元素融入到了餐饮行业,消费者可在享受美食的同时欣赏非遗文化,寻找儿时记忆,品味凉州魅力。

这家涮羊肉酒馆的经理蔡先生是一位凉州贤孝的发烧友,当初他本着开办一家特色餐厅的理念,和朋友一同开办了这家“王哥放羊”涮羊肉馆。虽然开业时间不长,却在当地小有名气,许多外地游客也慕名前来。

“王哥放羊”并不是贤孝曲牌,而是当地小调曲牌。之所以将这一曲牌作为商标,原因在于当地人对这一曲牌更为熟知,且认为“王哥放羊”就属于凉州贤孝,出于生意人的灵活变通,即确定了“王哥放羊”这一商标。

“王哥放羊”涮羊肉酒馆专门聘请驻店贤孝艺人,包吃包住,演唱一小时给一人10元。同时,“王哥放羊”涮羊肉酒馆不定期邀请一些凉州贤孝明星艺人前来演唱。如冯兰芳、王雷忠等代表性传承人都不定期来这里表演。

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凉州贤孝与餐饮业完美结合,既增加了餐饮行业的独特性、本土性和地方性文化特色,进而吸引更多当地及外地顾客,增加客流量;同时,解决了艺人表演场地和收入问题,更将凉州贤孝品牌化,提高了凉州贤孝的知名度,为凉州贤孝的发展搭建了新的平台。

通过企业的运作和策划,让“非遗”项目变成活态形式,甚至形成一种流行,呈现火爆态势,唤起了年轻一代对民间民俗文化的自然传承意识,这种形式在“非遗”的保护发展中,呈现出新颖性、可操作性和持续性特点。这一运营模式,不仅为凉州贤孝的保护、传承和传播找到了一条可行的道路,也为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一个参考的范本。

(三)自身创新

传统的凉州贤孝曲目篇幅宏大,虽然内容细致,但叙事方式过于繁琐,一个小小的细节往往要花费很多的笔墨和时间,也容易让听众失去耐心。在生活节奏加快的今天,对于这种植根路边的民间艺术形式,听众往往没有太多的时间去聆听冗长的的故事内容和细节,这也是所谓快餐文化的影响。

凉州贤孝的创新之处在于,其正是看到了快餐文化对听众的影响,并且抓住当下人们生活的新变化和新思潮,结合凉州贤孝的曲调,创作出了一首首脍炙人口的现代凉州贤孝歌曲。如凉州贤孝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冯兰芳创作的《党的恩情说不尽》,用朴实的武威方言,歌颂了在党的关怀下家乡样貌的新变化、中小学生的义务教育、生活幸福感的提升等实实在在的变化。字里行间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贴近生活,质朴动人,加上篇幅不长,一语中的,很快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并迅速流传开来。再如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董永虎创作的《城里的儿子乡里的娘》,生动描写了现代社会的家庭状态和两代人的家庭矛盾,并在最后引出劝人尽孝的道理,引人深思。

可见,凉州贤孝的新创作曲目摈弃了繁琐的叙述方式,内容更加贴近现代生活,使凉州贤孝焕发了生机,却没有丢失凉州贤孝最本真的寓意,即劝人为贤行孝。凉州贤孝的自我革新不仅适应了当今时代对于民间艺术的发展需求,使凉州贤孝能够在今天重放光彩,也在极大程度上保留了凉州贤孝的精华,使其具有更加顽强的生命力。

三、结语

凉州贤孝是凉州地区本土特有的古老艺术形式,从走街串巷到网络直播,从文化广场到“王哥放羊”,再从曲目冗长到清晰易懂,凉州贤孝一直在变化中寻求发展,而真正让凉州贤孝经久不衰的,是其不变的孝文化的传递与发扬。

(青海民族大学艺术学院)

作者简介:李东义(1993-),男,甘肃武威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中国少数民族音乐。

猜你喜欢

王哥凉州艺人
“教授”王哥
最爱凉州面皮子
老艺人的匠心
去王哥庄品海味儿
王君安:尹派守艺人
面对居心不良的骚扰,应第一时间告诉老公
心道与民国时期凉州佛教的复兴
凉州瑞像示现之“正光说”献疑
花灯艺人
评弹艺人的雅号与别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