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东方遇到西方
——管理移植与创新视角下的闫希军“理性和合”管理思想探索
2020-06-23邓伟升
邓伟升 许 晖
(1.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 2.南开大学商学院)
1 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
中医药融合了中国历代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精华,发展经历跌宕起伏,在宋朝时期达到鼎盛,于近代趋于颓势,至1929年中华民国政府通过“废止中医案”跌入谷底[1]。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大力发展中医药产业,并将其作为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下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疫情阻击战中,中医药取得有目共睹的显著成效,使人们再次深刻认识到中医药的珍贵价值和存在意义。但需要指出的是,直至今日,中医药产业现代化依旧困难重重,面临以下两大难题:①“内忧”,即体现在中药的生产研发、质量监督、药效机理不明确等问题;②“外患”,即中药标准很难适应西药认证体系、难以融入国际医疗体系等方面。截至2015年,我国中成药品种达1.4万余个,有6万个药品批准文号[2],但依旧存在标准体系不完善、标准质量不高的问题[3],真正与国际药监体系接轨并获得药监准入的微乎其微,几乎都是以保健品的身份进入国际市场。如何切实推进中医药的标准化和国际化,不仅是当前我国中医药企业亟待破解的管理困境,更是摆在我国当代中医药企业面前的历史考卷。
一方面,中医药标准化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中医病证的规范化和客观化研究,并在中医药名词术语、中医常见病症诊疗指南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4]。但依旧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既有标准中,国内标准多而国际标准少,与我国作为中医药的发源地的身份极为不符;二是现有标准里,中医标准多而中药标准较少,并且大多是科学研究和医疗实践层面的标准,鲜有可用于指导中医药企业管理实践的标准,不利于中医药产业链整合形成产业合力。此外,在中医药企业层面开展的标准化实践主要包括生产设备标准化、工艺流程标准化和中药组分标准化,其中大部分企业依旧停留在局部标准化阶段,鲜有企业能够实现全方位体系化的标准化实践。
另一方面,中医药国际化的紧迫性源自于世界对中医药的需求缺口和我国中医药企业的缺位。我国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天然药物资源,经过几千年的研究与积累,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用药、采收、加工炮制体系,既是中药发源地,又是中药最大的消费市场。然而,中药所具有丰富的资源优势和市场优势并未真正转化为产业优势,多数是廉价出口,为他人做嫁衣裳。有数据显示,日本75%的中药原料从中国进口,但日本一家企业以传统中药六神丸开发的救心丹,每年有数亿美元的年销售额,绝大部分来自中国市场[5]。这一被动局面的背后是中医药国际化过程中共同面临的国别准入门槛、文化距离等障碍。
基于本研究团队多年对中医药企业的调研与追踪研究,并结合案例研究的理论抽样原则,笔者发现天士力控股集团(以下简称天士力)作为现代中医药的领军企业,其董事局主席闫希军带领该企业在中医药标准化、国际化的破题和突围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其最大的特色在于展开了涵盖生产设备标准化、工艺流程标准化和中药组分标准化的全面标准化,且同时展开以克服国别准入门槛、文化距离的深度国际化。2019年,天士力营业收入为人民币190亿元,同比增长5.6%。闫希军从“天人合一”的中华传统文化出发,以美国FDA资质认证倒逼中药标准化,以中药标准化助力中药国际化。2012年,天士力的中药制剂出口额一度占全国中药制剂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一,为中医药突围树立了良好典范。鉴于此,本研究拟基于对闫希军“理性和合”管理思想的研究来探索中医药企业标准化、国际化的突围之道;同时,希望在理论层面对东方管理思想与西方管理理论间的融合或移植进行探索。具体而言,本研究拟通过管理移植与创新视角,聚焦闫希军“理性和合”的管理思想,力图对这一管理思想的形成及演化过程进行较为系统、完整的过程分析,进而剖析“理性和合”演化路径及其背后机理,从而构建相对完整的“理性和合”管理思想演化模型。
2 闫希军“理性和合”管理思想理论背景
2.1 中医药传承的和合精神
和合思想源于易道,是中华民族普遍认可的人文精神,成为中国古代哲学最具特色的文化理念,其核心是“天人合一”,即万事万物相互联系统一的思想。在思想内涵上,“和合”是在尊重差异、承认矛盾的前提下,寻求不同事物以及诸要素之间的相辅相成、共生共荣,即“阴阳和合,万物化生”。其要义在于把差异甚至对立的事物(要素)纳入一个统一体中,吸取各自所长并克服其所短,进而跃升到整体性的动态平衡或和谐统一状态[6]。中医学理论内核中相对稳定的是哲学理念,这些先进理念,是中医临床思维的核心内容和基本纲领[7]。《内经》以“道尊中和,合而不同,合其不和,以致和合”为核心,秉承了中国古代的和合思想,并将其广泛地运用到了对自然生命、疾病、治疗及养生等各个相关领域的论述中,成为了中医“和合”思想的源头。《素问·咳论》论述了不同时节人体受邪寒会导致五脏的受损,指明时节和五脏相互对应的关系,表达了“天人合一”的人与自然界相统一的思想和时间医学的朴素理念。具体而言,中医药传承的和合精神具体表现为具备元整体的基本特质,在方法学上必须从整体把握部分;注重功能关系的协调有序,而非解剖结构的关联和实体粒子的相互影响;重视整体协调的自和机制,并将其纳入治疗体系,提出以调和为主而不是对抗为主的治疗思想;强调时空形神的多维联系,注重顺应时变及生机转化,不同于以空间关系为主的解剖结构[8]。由此,中医药的治疗目的在于“求和”。张伯礼[9]也认为,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理论优势和技术优势,可为解决世界医改难题提供中国特色办法。
2.2 西方理性精神主导下的中医药标准化国际化困局
理性精神是西方哲学两千多年发展的主导方面[10],并在近代几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与经验主义共同融合为科学主义。科学主义是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它包含对所有现象的自然解释,避开超自然和超自然的猜测,并把经验主义和理性作为适合科学时代生命哲学的两大支柱[11]。波普尔[12]认为,某一陈述(理论、猜想)具有属于经验科学的状态,当且仅当它是可证伪的。医学的基础科学性在于同时能够被“证实”和“证伪”,它的证实性确保其在临床运用中是富有成效的,它的证伪性则划清了特定的医学治疗手段和方式的局限性。而与此相对应,中医药学形成发展则是基于临床实践经验的观察总结,通过归纳、演绎、推理、类比等方法抽提规律,结合思辨上升为理论,并在实践中进一步发展完善[13]。与中医相比,现代西医以观察、实验为基础,应用数学和逻辑方法,通过对认识对象的分析与综合,建立严格意义上的科学。强调中医不具备科学性的观点倾向于认为中医疗效不具有可检验性和重复性,至今缺乏与国际接轨的中药生产及检验标准[14]。由此,中医药学作为我国具有原创自主知识产权的学科领域之一,要走向国际化,首先要解决的障碍就是标准的问题[15]。然而,虽然目前我国在国家、地方和企业层面中的相关中医标准已超过600个,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很多都是独立存在,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规范,导致书面上有标准但在实际的应用上却大不一致,这极大地影响了中医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16]。
2.3 中西医碰撞给现代中医药企业带来的管理移植机会
鉴于传统中西医理论各具特色的哲学基础和实践理论,其在产业化尤其是企业管理实践层面也有较大差异。传统中医药的疗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药材的道地水平,为克服这一问题和便于管理,中国历史上的中医药老字号往往采取的是前店后厂模式,体现的是一种整合思维。现代医药企业则几乎都是伴随西方管理科学运动发展起来的,如强生(初创于1886)、罗氏(初创于1896)、辉瑞(初创于1849)、诺华(初创于1859)、拜耳(初创于1869)等国际领先医药企业几乎都是在19世纪科学管理萌芽或发展时期创立的,可以说这些企业的成长历程,也是西方管理学发展历程的缩影。以泰勒制为代表的古典科学管理理论的出现,推动西方管理学从经验走向理性并逐渐形成一门学科,新观点、新方法、新工具不断出现,逐渐形成了“管理理论丛林”[17]。管理理论发展经历了“从物到人”向“从人到物”的转变,从聚焦效率向创新和领导力的转变,从指令管理、目标管理向价值观管理的转变,从经济人假设到社会人再到复杂人的转变[18]。这些转变既是西方管理理论的更迭反思,又为企业实践层面的东西方管理移植与交融创造了契机。有研究认为,管理移植具有两种基本形态:①跨时间的管理移植,即将过去某一时期的管理知识移植到目前的管理实践之中;②跨区域的管理移植,即将某一国家或某一地区的成功管理经验和制度移植到另一国家或地区的管理实践之中[19]。就现代中医药企业突围而言,这二者都可能成为突破点,将西方管理理论或思想移植到自身管理实践中,并在传承中实现创新,是现代中医药企业可能的突围之道。但如何移植?如何传承?核心驱动元素是什么?有着怎样的机理?这些问题其实都未曾在理论层面展开深入探讨。鉴于此,本研究试图基于管理移植与创新视角,从天士力的中医药突围管理实践出发,解构闫希军“理性和合”管理思想的演化路径及内在机理,力求为东西方管理移植与创新进行理论探索,并为具有类似或相关情境下的企业变革提供实践参考与借鉴。
3 研究方法
3.1 方法选择
本研究采用探索性单案例研究方法。首先,本研究拟基于管理机制层面探讨天士力董事局主席闫希军的“理性和合”管理思想的演化路径及其内在机理,研究对象是单个企业家/企业,同时属于“how”和“why”问题的范畴[20],适合基于纵向单案例研究从案例到理论的分析性归纳[21]。其次,单案例方法适合对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进行深入探究,能助力研究者厘清事物发展的过程及背后规律[22],有助于深入挖掘闫希军“理性和合”管理思想演化过程,并凝练出既有价值又有说服力的企业家管理洞见。最后,由于本研究使用了“理性和合”这一新概念,需要对这一概念进行系统与深入的探索,因此,要求有丰富的案例材料和数据作为支撑,而选择单案例则可对某一特定现象或问题进行深入描述和剖析[22]。这有助于深入理解某一特定现象的背后动态和复杂机制[18],进而提炼出解释复杂现象的理论或规律[23]。
3.2 研究对象选择
本研究选取天士力董事局主席闫希军的管理思想作为案例研究对象,主要遵循以下原则:①典型性原则[24]。“东方遇到西方”,在产业层面的映射,最典型的莫过于中西医之间的碰撞。对中医药企业而言,如何在碰撞中汲取西方理性精神走出困局,让东西方医学共同造福人类,是中国中医药企业亟待破解的难题。闫希军在天士力推进中医药现代化的尝试,从推进中医药标准化(将理性精神移植进来)到在澳大利亚收购和设立高水平的中西医结合的医疗中心(将和合精神推广出去),是应对这一时代难题的勇敢尝试。②适配性原则。在过去2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天士力在面临内外部环境的快速变化时,往往会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来及时应对,而其背后体现出的决策规则及决策重点也呈现出明显的差异,而这些差异有助于理解从企业发展历程映射到企业家管理思想的演化过程;同时,也有利于理论的复制和扩展,非常适合回答本研究的问题。③数据可获取性。本研究团队在过去10多年中,一直追踪天士力的每个发展进程,与天士力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在日常频繁的沟通过程中,对天士力的整体发展历程有着较为深入地了解,与企业建立了良好的产学研互动关系,有利于课题组进行多次现场调研访谈以及长期追踪性回访,从而为本研究提供理论饱和的保障。
3.3 数据收集和分析策略
本研究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以获取丰富的案例资料,通过多样化的数据来源保证数据的相互补充和交叉验证,提高案例的信度和效度[22]。由于企业家的管理思想不一定局限于企业家个人的思想,更有可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因此,课题组的企业访谈并不局限于对企业家个人的访谈,还包括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的半结构化访谈。此外,课题组还通过企业网站、内部文档、媒体报道等途径,对该企业各时期企业家及高层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战略、总结进行收集,以便基于三角验证原则[22],客观还原企业家管理思想的演化历程,揭示演化机理。对于二手材料,课题组基于YIN[22]对二手资料进行整理加工的方法,对与研究主题相关或相近的素材进行了摘录。通过采用多层次、多数据源的资料收集方法,形成三角证据,以提供给所研究主题更丰富、更可靠的解释,增强研究结果的准确性[25]。进而能最终使用访谈、档案资料和观察等得到三角验证的数据撰写个案[22,24]。案例资料来源及编码见表1。
表1 案例资料来源及编码
由于管理思想体现的是企业家的思考或想法,其较为抽象且不易直接观察。由此,在针对企业家个人及其相关管理者访谈等一手资料的调研中,本研究主要聚焦于与天士力的发展战略及其标准化、国际化进程相关的核心问题上,主要围绕着“集团大健康发展的战略理念、战略规划及其布局”;“历时20多年(1997~2018年),天士力花费巨大代价力争通过美国FDA资质认证,促进中药融入到目标主权国家的医疗卫生体系的坎坷之路”;“天士力集团发展历程中如何彰显天人合一的文化理念,并与西方理性精神相融合等”等问题进行调研探讨,并通过与不同部门的管理人员的交流进行三角验证,以提高研究信度和效度。
此外,在数据分析过程中,本研究借鉴了DODGSON[26]的纵向单案例研究方法。具体如下:①基于描述事件的数据,依据时间序列,来厘清天士力在发展过程中的关键事件以及主要情境因素;②遵照成长阶段模型[27],根据关键事件轨迹方法,将闫希军的管理思想演化历程划分为两个阶段。③基于管理移植视角去梳理各个阶段关键事件背后构念的具体内涵及相互间的逻辑关系。
4 案例描述
4.1 闫希军管理理念简介
既不搞“中药国粹主义”,也不盲目反对西方,反对国际化,反对现代化,而是像敬重中药一样地敬重西方,敬重国际化,敬重现代化,并让二者亲密相融,实现中西方文化交汇下的“理性和合”。如何有效融合?首先,基于西方理性精神审视传统中药,深爱中药,却又以最严苛的标准来要求中药;其次,将中药蕴含的“和合精神”带到西方,并以此倒逼中药标准化、现代化进程。
4.2 企业家管理实践简介
1953年,闫希军生于甘肃省镇原县的一个农民家庭,7岁时父亲去世母亲改嫁。诚如他自己所言:“我是吃着百家饭长大的,所以我比任何人都渴望有一个家。”也是从那时起,闫希军养成了顽强、倔强、从不服输的性格和一颗感恩社会的心。在追赶征兵队伍五、六十里后,16岁的闫希军终于穿上了梦寐以求的绿军装,这是闫希军早年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入伍后,由于表现优秀,闫希军被部队提拔为第一批工农兵学员,进入医药专科院校深造学习,从此与中医药结缘。闫希军的中医药管理实践大事记见图1。
5 闫希军“理性和合”管理思想的演化路径分析
通过对闫希军管理实践探索的分析,本研究发现其管理思想的形成主要发生在天士力施行标准化、国际化这两个阶段,对应的管理情境分别是东方情境和西方情境,借鉴生态学的隐喻,其演化路径主要包括遗传路径和选择路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识别驱动路径演化的深层次动力元素,进而提炼闫希军“理性和合”管理思想的演化机理。
5.1 闫希军“理性和合”管理思想中的遗传路径
自1998年天士力成立伊始,闫希军就提出“追求天人合一,提高生命质量”的企业理念。此后,天士力以“创造健康,人人共享”为企业使命,立足标准化,以做药的理念做大健康产品。天士力的标准化实践具体如下:①中药资源标准化。闫希军选择素有“天然药库”之称的陕西省商洛地区作为丹参种植基地,并将该基地建设为全国首家通过GAP认证的药源基地,开我国建设药源基地之先河。②生产过程标准化。天士力持续改进滴丸制剂生产线,成功研发以电磁悬浮振动和深冷技术为核心的第五代滴丸机,生产过程稳定性得到极大提升。天士力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五代滴丸制剂生产线获欧盟GMP审核,是现代中药进入智能制造时代的一次技术革命。③中药组分化。天士力开创了以“组分中药”为主导的现代中药新药研究与产业化新模式,通过明确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使过去笼统模糊、说不清楚的传统中药,达到药效物质基础明确,作用机理清晰,打开了中药神秘的“黑匣子”。天士力将这一逻辑复制到其他大健康产品,以做药的理念做大健康产品,开发了国台酒、帝泊洱等大健康产品。其大健康产业以“水润”“茶清”“酒通”和“药和”为大健康产业文化内涵,以“天人合一”为价值本原,构筑“精神文化-组织文化-产品文化”的文化层级,形成“术(发展之术)-德(天人合行)-道(天道通行)”的大健康文化价值观。天士力标准化阶段所涌现的构念层次和典型证据举例见表2。
表2 天士力标准化阶段相关构念及典型证据援引
基于对案例资料的编码分析,本研究发现,中医药和合精神是闫希军“理性和合”管理思想的核心遗传因子,主要包括和谐取向与融合取向两个方面。天士力成立之初就提出了“追求天人合一,提高生命质量”新理念,传承的是中医药理论所强调的人的形与神、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28]。此外,天士力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融合东西方先进技术工艺、管理流程与思想理念,秉承的则是《黄帝内经》强调的开放与包容,并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将各学科知识和各民族医疗方法加以融合,成为自身的一部分[29]。基于此,两个“取向”相辅相成,共同构成闫希军“理性和合”管理思想的遗传因子。从遗传因子到管理思想,本研究发现,产业化动力是其中的传导机制,即通过管理实践探索中医药和合思想中可用于产业化实践的元素,并最终形成其“理性和合”管理思想中的关键元素——大健康观。
闫希军推进中医药产业化的第一个关键战略决策,就是在陕西省商洛地区建设了全国首家中药GAP药源基地。这其中的核心环节是建立了丹参GAP规范和SOP操作规程,确保了中药来源的质量。其第二个关键战略决策是在生产环节。例如,天士力复方丹参滴丸的第一代生产线仍是处于手工操作的阶段,但第二代就实现了机械化,第三代即实现了自动化,第四代更是实现了产能与效率大幅提升的集成化,第五代则是体现现代中药智能化生产的标志性技术装备。这些战略决策都服务于闫希军的大健康理念,在闫希军看来,做好大健康产业体系,就需要创造更多的大健康产品和服务,实现多产业联动。基于此,闫希军提出的大健康观有效回应了规模化和现代化的产业诉求,为中医药产业打开了广阔的空间,是对和合精神的有效传承。闫希军“理性和合”管理思想遗传路径见图2。
图2 闫希军“理性和合”管理思想遗传路径
5.2 闫希军“理性和合”管理思想中的选择路径
根据有关企业档案资料显示,天士力的全面国际化始于2006年4月。2007年,基于前期南非市场的尝试,天士力国际营销控股有限公司成立,加速推进国际化进程,其国际化历程总体表现为从初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渐进过程,闫希军将其提炼为三步走发展战略,即“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国际化战略。具体如下:①“走出去”战略发展阶段。这是天士力启动国际化进程的初级阶段,更大的意义在于试错与探索。2003年,天士力成立南非公司,采用直销方式进行国际营销就属于这一类尝试,其表现形式主要是产品出口,以药品、保健品、饮食补充剂等形式实现出口。②“走进去”战略发展阶段。这实际就是一个技术、标准、监管的融入和接轨的过程。天士力勇闯美国FDA资质认证就属于这一类尝试,目的在于使中药融入到目标主权国家的医疗卫生体系之中,实现技术标准的接轨,使中药真正成为具有药品属性和资格的特殊商品,达到安全有效、质量稳定可控的现代制剂要求。从该角度而言,复方丹参滴丸申报美国FDA认证的过程,不仅仅是一个产品的成败得失,更是在探索一条中医药国际化的科学与人文路径。③“走上去”战略发展阶段。该阶段更多体现的是在技术体系、标准体系、制度体系、法规体系等方面的高度融合,使中药成为全球临床一线用药,并被各种保险机构接受,赢得消费者青睐。天士力在澳大利亚设立康平医疗中心就属于这一类尝试,创立了治疗前用中医药为引导、治疗中以西医为主中医为辅、治疗后以中医药为核心的中西医融合商业模式。天士力国际化阶段所涌现的构念层次和典型证据举例见表3。
表3 天士力国际化阶段相关构念及典型证据援引
基于对案例资料的编码分析,本研究发现,西方理性精神是闫希军“理性和合”管理思想的核心选择因子,主要包括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两个方面。价值理性注重的是对某种信仰、理念的认同与践行;而工具理性注重的则是手段的有效性,追求的是达到目的的结果[30]。一方面,闫希军始终坚持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来诠释、发展中医药的理论精髓,体现的是理性精神中的价值理性;另一方面,在天士力的国际化进程中,闫希军强调不能只靠自身的热情诉求,更要立足于目标国对中药的需求,进行文化的交流、语言工具的转换、理念意识的认同,达到中西医药融合,技术方法转变,技术标准接轨,体现的是理性精神中的工具理性。西方情境下看似悖论的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30],在天士力中医药国际化过程中却相辅相成,共同构成闫希军“理性和合”管理思想的选择因子。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天士力的国际化进程,但这一过程并非一帆风顺。闫希军意识到中医药国际化国别准入门槛这一障碍,始于1996年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一次赴美考察。这是闫希军第一次赴美开展商务考察,他事先了解到美国心血管患者众多,因此,带了不少复方丹参滴丸,还特意印刷了英文说明书。但在与美国FDA接洽后才发现,如果不能获得审批,在药店销售都是问题,更别说进入国外医疗体系。尽管如此,天士力在局部领域克服国别准入门槛后,发现还有另一个障碍阻碍了中医药国际化的进程,即中医药体系在西方医疗体系下无法展开有效对话。在专业领域,中西医存在很深的沟通障碍,国外医疗工作者很难理解中医的专业术语;在消费领域,民众就医用药习惯也截然迥异。闫希军认识到,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中医药的标准化,需要打通国内外在理念、语言、规范、技术上的差异,达成一致性的理解,实现产品的转移转让、交流交换和共同应用。闫希军的“理性和合”管理思想选择路径见图3。
5.3 遗传路径和选择路径中的核心驱动元素分析
组分研究是闫希军推进中医药标准化过程中的核心驱动因素。“中药组分”是指由一类理化性质和药理活性相似的成分按照一定的比例有机组合形成的具有完整结构和药理活性的单位[31],源自我国“973”计划项目“方剂关键科学问题的基础研究”提出的“组分配伍”的概念。即在病证结合、方证相应、理法方药一致的基础上,以中医学理论、系统科学思想为指导,从有效方剂出发,以组分为表达形式,针对证候类型,通过多组分、多靶点,以整合调节为基本作用方式,并能辨病辨证应用的新中药应用形式,以实现增效减毒的治疗目的[32]。由于这是对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一种新描述,因而可以代表中药整体[33]。天士力大健康产业中的核心产品(茶、酒等)都是基于组分研究实现了均一恒定的高质量产品。在药品研发上,闫希军提出了组分中药新概念,创立了新药研发和上市药品二次开发的新模式,而产品开发过程又进一步推进中药组分研究。闫希军认为,组分中药以临床应用安全有效的传统中药为基础,适应现代制造业的工艺技术和质量标准,能够达到安全有效,质量可控,适于规模化生产。由此可见,组分研究是闫希军管理思想遗传路径的核心驱动因素,为天士力实现全面标准化进而克服国别准入门槛打下良好基础。
整合医学是闫希军推进深度国际化过程中的核心驱动因素。中医形成于两千多年前,是中国哲学和系统科学孕育下的医学科学;西方医学是以还原性科学方法,研究人的器官、组织、细胞、分子的结构和功能所形成的科学体系,并将二者从宏观和微观、形而上和形而下两个领域发展,然后再高度整合,完全符合科学的发展规律[24]。在天士力国际化“走上去”战略发展阶段,中医药不仅仅是货物贸易形态,更涵盖了服务贸易形态。2014年,天士力在澳大利亚收购和成立的康平中西医结合医疗中心,其营业额从2015年到2018年的平均年增长率为20%,增长2.07倍,显示出中西医整合医学的巨大潜力。未来医疗重点将向前、后两端发展,即预防(少发病、不发病、晚发病)和康复(尽快康复、不得并发症)。在这一大背景下,整合医学将成为我国中医药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的核心驱动元素,对企业创新商业模式、开发国际大健康市场具有重要意义。中药组分和整合医学分别推动中医药产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而这两方面的创新,又将分别推进中药组分研究和整合医学探索(见图4 )。
5.4 闫希军“理性和合”管理思想演化机理
基于前文分析,可理解到闫希军“理性和合”管理思想源于东方和合精神与西方理性精神的融合与碰撞。具体如下:①从遗传路径分析来看,主要遗传因子是东方和合精神,这是中医药的先天之魂,也是天士力外向型管理移植实践的主要思想来源,并在闫希军推进中医药产业化的进程中,逐渐形成包括治未病和天人合一等理念在内的大健康观。大健康观是闫希军“理性和合”管理思想的两大核心要素之一,为中医药产业化提供了广阔的产业规模化空间和产业现代化场域。②从选择路径分析来看,主要选择因子是西方理性精神,这是推进中医药产业化进程的后天之魄,也是天士力内向型管理移植实践的主要思想来源,并在克服中医药国际化进程中遭遇的审批制约和文化距离等障碍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包括产业链标准和质量控制标准等要素在内的标准化理念。标准化理念是闫希军“理性和合”管理思想的两大核心要素之一,旨在形成产业链合力和培育全国乃至全球统一标准下的中医药大市场。③从路径驱动因素分析开看,整合医学和中药组分研究是两大核心驱动因素,分别为中医药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商业模式创新和生产研发过程中的产品创新提供理论指导,是驱动中医药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展开外向型管理移植,以及在生产研发过程中展开内向型管理移植的理论基础与核心动力。④闫希军“理性和合”管理思想的动态演化机理。即包括两个小阴阳循环和一个大阴阳循环。其中,第一个小阴阳循环是整合医学为中医药国际化商业模式创新提供理论支撑,而中医药国际化商业模式创新则为整合医学理论的发展提供实践反馈,在二者正反馈的过程中不断提升中医药国际化水平。第二个小阴阳循环是中药组分研究为中药新产品开发和既有产品的二次开发提供理论指导,而在此基础上的新产品开发和既有产品的二次开发又在实践层面进一步推进和发展了中药组分研究,在二者正反馈的过程中不断提升中医药产业化水平。闫希军“理性和合”管理思想的大阴阳循环是建立在大健康观下的整合医学,倒逼闫希军“理性和合”管理思想中的标准化理念的产生和深化,而标准化理念则是推进中医药产业化的重要基础,也进一步推进了大健康观在产业层面的实现水平,在二者正反馈的过程中不断提升中医药现代化水平。具体演化机理见图5。
图5 闫希军“理性和合”管理思想演化机理
6 研究结论与探讨
6.1 研究结论
本研究基于管理移植与创新视角,从天士力进行中医药突围的管理实践出发,解构了闫希军“理性和合”管理思想的演化过程中的遗传路径、选择路径和核心驱动元素,并识别出其内在演化机理。具体研究结论如下。
(1)大健康是中医药产业规模化的内在驱动力,标准化则是塑造产业链合力、培育全国乃至全球中医药市场的基础和保障闫希军“理性和合”管理思想同时受到东方“和合精神”和西方“理性精神”的影响,主要包括大健康观和标准化理念两个方面。大健康观是以国家健康价值观为核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涵:①“治未病”,打破了当前聚焦于与病痛抗争的疾病医学局限,认为基于大健康观的医学模式是将预防(少发病、不发病、晚发病)、康复(尽快康复、不得并发症)作为而未来医疗重点的健康医学。②天人合一,强调人、社会、生态和谐,同样倡导从治疗疾病为主的生物医学,向预防、治疗、保健、康复相结合的生物、心理、社会、生态医学转化。将大健康观作为企业的指导思想,为企业推进中医药产业化提供了广阔的产业规模化空间和产业现代化场域。闫希军“理性和合”管理思想的另一重要维度是标准化理念,旨在打通国内外在理念、语言、规范、技术上的差异,达成一致性的理解,实现产品的转移转让、交流交换和共同应用,包括产业链标准体系和质量控制标准体系。产业链标准体系旨在建立企业与行业、企业与企业之间相互交流的工具和共同遵守的准则,着力点是培育产业链合力。质量控制标准体系则包括中药研发审批质量标准及中药生产验证质量标准两级体系,旨在推动建立全国乃至全球一致的中医药质量控制标准体系,着力点是培育和形成全国乃至全球统一标准下的中医药市场。
(2)组分研究是中医药企业克服国别准入门槛实现内向型管理移植的核心驱动元素,与企业新药研发形成理论支撑与创新反馈互为促进的良性循环组分中药是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遵循中药方剂的配伍理论与原则,由有效组分或有效部位配伍而成的现代中药[33]。为揭示方剂配伍理论的科学内涵,实现中医药从饮片配伍到组分配伍的转变,我国先后立项了3个“973”计划项目(G1999054400、2005CB523400、2012CB518401)对其展开研究。组分研究通过运用植物化学、现代分析技术等,将各种中药材的有效组分、协同有效组分等逐个分析、研究清楚,设计合适的工艺技术提取出各种有效组分,然后按照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进行有效成分的组合和配方,在成为候选新药的同时,清晰打开了药效药理的黑箱,为中医药克服国别准入门槛进入国际市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本研究发现,组分研究是中医药企业克服国别准入门槛和实现内向型管理移植的核心驱动元素,有力推动了中医药企业展开与国际医药标准相接轨的新药研发进程,与企业新药研发形成理论支撑与创新反馈互为促进的良性循环。
(3)整合医学是中医药企业克服文化距离实现外向型管理移植的核心驱动元素,与中医药商业模式创新形成理论指导与实践反馈互为促进的良性循环整合医学是天士力在中医药国际化进程中中西医结合实践经验基础上的商业模式创新理念。自20世纪60年代“整体观”[34,35]作为中医学的主导思想写进教科书后,这一观点已在中医学术界达到共识[36]。随着西方医学的发展及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西医学也逐渐演化出它的“整体观念”,而且这种“整体观念”与中医学的整体观念相比较,只有形式上与术语上的差异,却并无实质上的不同[8]。鉴于此,整体观是连接中医和西医的一个关键契合点和对话窗口,是天士力在“走上去”国际化发展阶段推行整合医学系列商业模式的哲学基础。天士力在此基础上创立的治疗前用中医药为引导、治疗中以西医为主中医为辅、治疗后以中医药为核心的中西医融合商业模式,在有效克服文化距离带来的诊疗方式差异的同时,又进一步推动了整合医学的理论研究,有效克服了包括用药习惯、诊疗习惯和健康保养等文化距离因素带来的融入困局。本研究发现,整合医学是中医药企业克服文化距离,实现外向型管理移植的核心驱动元素,有力推动了中医药企业在国际市场的商业模式创新,并与中医药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展开的商业模式创新形成理论支撑与实践反馈互为促进的良性循环。
(4)内向管理移植和外向管理移植可以在企业中同时存在并相互促进从天士力的发展轨迹来看,其先是引入西方管理思想,以标准化倒逼企业的产业化发展。在其实施国际化“走上去”战略时,又在大健康观指引下,通过中西医共有的整体观将整体医学理念外化为商业模式创新,将预防(少发病、不发病、晚发病)、康复(尽快康复、不得并发症)作为新医疗重点的同时,融入中医药的治疗理念和管理模式,实现外向管理移植。由此,在其国际化拓展阶段,内向管理移植和外向管理移植在天士力中同时存在。以标准化为核心理念的内向管理移植,将组分研究作为核心驱动元素,实现同时符合中医理论体系和西医法规标准的产品创新,为中医药国际化进程打通了中西医两大体系之间的障碍;以大健康观为核心理念的外向管理移植,将整合医学作为核心驱动元素,统筹中医系各自优势,实现涵盖治疗前、治疗中和治疗后的中西医融合商业模式创新,推进医药医疗标准融合,为更深层次的内向管理移植打下基础。本研究发现,中医药标准化(内向管理移植与创新)是中药国际化(外向管理移植与创新)的基础,中医药国际化(外向管理移植与创新)则进一步促进了中药标准化(内向管理移植与创新)。
6.2 理论意义
本研究的理论贡献主要在于:①对中医药企业如何实现标准化和国际化突围进行了回应。中医药的国际贸易是比较特殊领域,不仅东西方差异非常巨大,而且是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相融合,其标准化和国际化困局已在有关研究中被反复强调[37,38],但如何克服这两大困局一直未能得到较为深入的探讨。本研究基于天士力的标准化国际化突围的管理实践,通过对闫希军“理性和合”管理思想形成机理的探索,试图对这一固有问题展开理论探讨,弥补了既有研究的不足。②探寻了中医药标准化国际化过程中的管理移植演化路径及其内在机理,将母国文化基因界定为遗传因子,将外国文化基因界定为选择因子。与将母国文化基因和外国文化基因都界定为遗传因子[19]的观点相比,这更符合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面临的逆淘汰和企业家选择相应战略的现实问题,为后续管理移植与创新研究者提供了一个与企业成长规律与管理实践更为吻合的研究框架。③对管理移植研究空缺点的填补。当前关于管理移植及创新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内向型”管理移植及创新,探讨的焦点在于如何将西方的管理方法及理念引入我国的管理实践中,只有少量研究探讨了“外向型”管理机制及创新[19],即中国管理方法及理念如何对西方的管理实践产生影响。鲜有研究同时探讨“内向型”和“外向型”管理移植及创新实现机理及其二者间的转化机制。本研究通过对闫希军“理性和合”管理思想的演化过程展开系统性剖析,解构“内向型”和“外向型”管理移植及创新实现机理及其二者间的转化机制,填补了这一理论空缺点。
6.3 实践意义
本研究的实践启示主要在于:①以终为始的国际化突围战略。天士力成立初期就以国际化为目标,以美国FDA资质认证倒逼中药标准化,以中药标准化助力中药国际化。以国际化倒逼产业标准化,基于产业标准化发展整合医学提升国际化水平;以组分研究推进中药生产研发标准化和新药开发,在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中推动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地发展,为更深层次的国际化进一步打下良好基础,实现企业标准化和国际化的良性循环。这一循环对我国中医药企业切实推进标准化国际化进程有重要参考借鉴价值。②组分研究驱动下的内向型标准化是克服国别准入门槛的关键。当前,不少中医药企业都在尝试推进中医药标准化,但大都是基于生产设备、工艺流程推进标准化,少数企业全力推进中药组分标准化。这3类标准化主要针对企业内部展开,可称之为内向型标准化。组分研究是内向型标准化中最为核心的构件,为中医药企业克服克服国别准入门槛提供了技术保障与理论支撑。③外向型标准化对提升中医药产业竞争力、培育统一大市场的重要作用。天士力不仅在生产设备、工艺流程、中药组分3个方面全面推进标准化;同时,还全力推进产业链标准体系的标准化以及全国乃至全球一致的,包括中药研发审批质量标准和中药生产验证质量标准的中医药质量控制标准两级体系,可称之为外向型标准化。这为中医药标准化提供了最为全面和彻底的范例,对打造我国中医药产业全供应链核心竞争力、培育和形成全国性乃至全球性的中医药市场具有重要启发意义。④建构在标准化体系上的产业化逻辑。天士力从现代中药生产起家,并成功从一个中药企业转型为涵盖中医药和保健品的大健康企业,最底层的逻辑就是用做药的组分标准化思维去做大健康产品,总体而言都比较成功。
6.4 研究局限
本研究揭示了闫希军“理性和合”管理思想演化路径及其机理,也得到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结论,但也仍存在以下不足:①情境考虑因素较为单一。将企业家管理思想演化情境简化为东方情境和西方情境,但实际情况可能更为复杂。②模型简单化问题。只是从管理移植与创新的视角对闫希军“理性和合”管理思想进行解构,但在现实管理实践中,影响企业家管理思想的因素很多,有些方面还未能涉及和探讨。③仅在机制层面对企业家管理思想展开探讨,不能代表企业家全部的管理思想。鉴于企业家的管理思想可能会在很多层面得到体现,后续研究还可针对企业家的经营哲学和特有管理方法等方面展开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