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脑梗死患者运用急诊护理流程的效果探讨

2020-06-23李宏尹志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40期
关键词:神经功能脑梗死常规

李宏,尹志伟

(吉化集团公司总医院,吉林 吉林 132021)

0 引言

急性脑梗死是指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导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患者多会出现猝然昏倒、半身不遂、言语障碍等症状,部分患者会并发肺部感染,导致心功能不全,最终导致死亡[1]。患者多为突然发病,需对其进行急诊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急诊护理可有效减少急诊所用时间,为后期治疗做好充分准备。为探讨急诊护理流程对患者应用效果,本文进行以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样本时间:2017 年1 月至2018 年12 月期间,样本来源:我院收治的86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为常规组与护理组,两组均43 例,常规组男23 例、女20 例,年龄50-69 岁,平均(59.50±4.50)岁;护理组男24 例、女19 例,年龄50-70 岁,平均(60.00±4.50)岁;两组临床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常规组给予常规急诊护理:医护人员对患者病情进行仔细评估,跟据评估结果给予针对性急救工作,例如进行吸氧、心电监测、为其建立静脉通道、保持呼吸通畅等。护理组在此基础上优化急诊护理流程:①成立急诊护理小组:小组组员主要包括专科医生、急诊护理组长、抢救经验丰富的护士、急诊护工等,由组长组织组员定期进行急诊护理工作知识培训、模拟演练,并对小组成员进行考核。之后将各个护理流程工作进行明确分工,使各成员明确自身职责,并进行相互配合,严格按照护理流程完成抢救任务。②优化急诊护理流程:通过分析患者具体病情特点、救治要点、临床经验等,对其急诊护理流程工作不断进行优化,并确保患者可在最短时间内接受治疗工作。急诊护理流程工作主要包括三项,首先,有关急诊分诊,其护士需熟练掌握急诊护理评估方法,并熟练运用,对患者进行接诊时,根据其言语功能、肢体功能、神志状态等判定患者病情状况,立即开启绿色通道,并于第一时间通知专科医生进行诊疗。然后,启动急诊护理应急预案,小组组员迅速到岗,对医生诊疗工作进行协助,给予患者吸氧、心电监测、建立静脉通道等急救措施。同时做好患者家属的安抚工作,遵循医嘱对其进行血常规抽血检查、心电图检查、头颅CT 等影像学检查。最后,确定方案,将检验检查报告交由责任护士进行查看,并将结果汇报给医生,主治医生通过分析患者检查结果、目前病情状况、病史情况等确定治疗方案。同时,护理人员应做好患者及患者家属工作,及时安抚情绪不佳患者,并将具体治疗方案告知患者及其家属,使其对自己状况有一定了解。若患者情绪状态极差,可向其讲述临床成功案例,使其树立信心,积极面对治疗。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分诊时间、总抢救时间、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护理满意度。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判定标准[2]: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级表作为评分标准,最低分0 分,最高分42 分,21 分-42 分表示患者为重度缺损,15 分-20 分表示患者为中-重度缺损,5 分-14分表示患者为中度卒中,1 分-4 分表示患者为轻度卒中,0 分-3分表示患者为正常状态。护理满意度判定标准:采用自制护理满意度统计表,对患者有关护理工作满意情况进行判定,满分100 分,89 分-100 分表示非常满意,71 分-88 分表示满意,61 分-70 分表示一般满意,0 分-60 分表示不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以软件SPSS 21.0 对数据检验,χ2计算本文计数资料,(±s)表示计量资料,以t 计算P 值,P<0.05 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分诊时间、总抢救时间、神经生长因子。护理组患者分诊时间、总抢救时间均显著短于常规组,神经生长因子显著高于常规组,两组数据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分诊时间、总抢救时间、神经生长因子

2.2 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前,护理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常规组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护理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两组数据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表2 两组护理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组别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护理组 20.01±2.00 4.10±0.02常规组 20.11±2.12 11.10±1.19 t 0.002 38.568 P 0.499 0.000

2.3 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护理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组,两组数据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护理满意度对比(n,%)

3 讨论

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于急性脑梗死疾病的救治成功率也不断上升,但患者治疗后仍会存在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肢体障碍、神经功能障碍等症状,严重影响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生活质量[3]。早期有效的治疗与护理工作可有效改善患者治疗效果,缓解临床症状,常规护理具有一定治疗价值,但在急诊救治过程中需要较长时间,可能会使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期。因此,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于脑梗死疾病治疗结果尤为重要,组间急诊护理小组,可使护理工作更加流程化、具体化,分工明确、救治效率较高,可有效缩短分诊时间,避免检查耗费更长时间,以使患者在最佳时间进行治疗,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急诊护理流程的临床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神经功能脑梗死常规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脑梗死合并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行呼吸康复的探讨
DWI联合DTI技术对早期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评估价值
常规之外
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探讨常规课的高效课堂
别受限于常规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