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超声造影在经皮微波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疗效观察中的应用
2020-06-23戴理平郭艳李志强
戴理平,郭艳,李志强
(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超声医学科,江西 南昌 330003)
0 引言
子宫肌瘤,是妇科临床上极为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且发病人群多为生育期的女性,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日常生活危害严重[1]。随着医疗技术尤其是微创介入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上对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法也不断革新,经皮微波消融术是其中较为典型的一种介入治疗方法,具有手术疼痛低、损伤小、安全性好等特点[2]。超声检查是评价肿瘤介入治疗效果的一种临床手段,它的检查结果直接关系到临床治疗的方案选择、疗程状况以及治疗结果,因此需要临床上予以重视和加强。下面,文章随机抽选80 例在我院妇科接受经皮微波消融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病理检查显示其瘤体个数共97 个。分别予治疗前、后给予患者常规超声检查和超声造影检查,对比、分析和统计两种方法的临床检查结果情况。现将具体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研究资料均随机抽选我院2015 年01 月至2018 年12 月,妇科收治的80 例子宫肌瘤患者。患者年龄均在24-46 岁范围内,平均(32.5±4.2)岁。患者均实施经皮微波消融治疗,病理检查显示共97 个瘤体,且在治疗后肌瘤体积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经过临床比较,80例患者均无明显的心、肝、肾、肺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无药物过敏史、过往病史,无凝血功能障碍,且在年龄、病症、临床症状等基本病历资料方面的数据对比差异不大(P>0.05),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80 例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申报医院相关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能够进行临床分析研究。
1.2 方法。采用飞利浦IU22 型超声诊断仪对患者进行超声扫描,探头频率为2.5-5.0 MHz。首先对患者进行常规超声,即指导患者平卧于扫描床上,对患者子宫部位进行常规扫描,并详细观察和记录肌瘤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血流信号状况等。而后进行超声造影,即利用5 mL 0.9%的无菌氯化钠注射液将声诺维造影剂稀释调匀后备用,超声仪选择造影模式,而后将1.5 mL 备用造影剂通过肘静脉进行静脉注射,并用生理盐水进行管道冲洗,并开始对患者进行同步动态扫描成像。
1.3 统计学分析。利用SPSS 22.0 软件对两种方法的临床检查情况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并用χ2检验进行计数资料的表述。若P<0.05,则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种方法的检查情况。以病理检查为准,治疗前常规超声检查的肌瘤检出率,超声造影的肌瘤检出率,超声造影明显高于常规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常规超声检查的肌瘤缩小率,超声造影检查的肌瘤缩小率,两组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详细结果如表1。
表1 两种方法的肌瘤检出率比较[n(%)]
2.2 对比两种方法的瘤体血流信号显示情况。经过临床检查,常规超声检出无血流信号肌瘤率超声造影检出无血流信号肌瘤率,两种方法检查结果差异显著(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详细结果如表2。
表2 两种方法的瘤体血流信号显示比较[n(%)]
3 讨论
超声检查是目前临床上非常常用的一种临床项目检查手段,常规的二维超声检查主要是根据正常组织与病灶之间的声阻抗差来进行判断分析,但对一些差别不明显的病灶检出率较低,且不能很好的观测和分析病灶边缘状况[3]。随着医疗科技的不断发展,介入治疗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到各科临床治疗当中,这种治疗方法多需要超声检查进行后期治疗评估,且需要根据病灶内部以及周边的血流信号情况进行病情及疗效判断,常规超声检查不能很好的满足这一要求[4]。超声造影检查是基于常规超声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超声技术,它的敏感度和准确度均较高,能够对病灶血流灌注情况进行实时的动态反映,且能够更为清晰、准确的呈现病灶边缘状况,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真实、有效的检查数据[5]。临床研究显示,本次随机抽选的80 例进行经皮微波消融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其治疗前超声造影检查的子宫肌瘤检出率(96.91%)明显高于常规超声检出率(86.60%),且治疗后6 个月检查体积缩小的子宫肌瘤检出率达到了100.0%,也明显高于常规超声检出率(90.72%)。对治疗后子宫肌瘤的无血流信号检出准确率(83.51%)也显著优于常规超声(93.81%),各项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在子宫肌瘤经皮微波消融治疗的临床过程中,采用超声造影进行临床检查,能够更加准确的检出肌瘤个数、位置等,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详细、明确的病灶信息。同时,还能够更加清晰、直观的反映出治疗后肌瘤体积的变化情况以及血流信号情况,从而为临床效果评估以及后续治疗提供有效、细致的数据信息,更好的辅助临床治疗,帮助患者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