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方位护理对心肌梗死患者舒适度和满意度的影响

2020-06-23

关键词:舒适度心肌梗死依从性

潘 勤

(黄陂区人民医院,湖北 武汉 430300)

心肌梗死属临床常见疾病,主要病因为冠状动脉缺氧缺血,临床表现为胸骨后持续剧烈疼痛,服用硝酸甘油或适当休息后症状可缓解[1]。临床治疗心肌梗死疗程较长,患者极易产生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为此需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本次研究通过对我科收治84例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的研究,分析全方位护理对患者舒适度和满意度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科于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84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n=42),研究组患者中男23例,女19例,年龄为46~75岁,平均年龄为(58.57±3.44)岁,对照组患者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为47~78岁,平均年龄为(58.66±3.48)岁,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我科常规护理模式,主要措施包括用药指导、饮食护理、运动指导、心理护理、镇痛护理等。

研究组患者采用全方位护理,主要措施包括生理护理、心理护理、健康宣教等。

生理护理:为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可采取鼻塞给氧法,并及时更换液瓶,保持呼吸道湿润度。部分心肌梗死患者长期卧床,极易产生便秘,排便过程中过度用力极易导致猝死或心律失常等症状,护理人员需对患者进行腹部按摩,在日常饮食中增加水果蔬菜的摄入量。排便后使用温水对肛周进行清洗,并将无菌凡士林油涂抹于肛周,提高舒适度。

心理护理:心肌梗死患者病程长,治疗期间极易产生紧张、恐惧心理,治疗及护理的依从性降低。护理人员需利用熟练的护理技术及耐心的服务态度提高患者的信任度,日常护理中积极主动与患者交流沟通,了解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并采取深呼吸放松、播放音乐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措施。

健康宣教:结合患者的病情、性格特点、文化程度等信息开展健康宣教,为患者讲解心肌梗死的治疗方式、预防措施、病因、康复知识、致病因素等内容,使患者能够自觉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1.3 评价标准

利用我科护理满意度表格统计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0分以上为满意,60~90分为较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满意和较满意视为护理满意。利用Kotcabal舒适状况量表评估两组患者舒适度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护理满意度使用%表示,检验方法为x2检验,舒适度评分使用下“±s”表示,检验方法为t检验,数据分析比较使用的统计学软件为SPSS 22.0,P<0.05表明统计学分析具有实际意义。

2 结 果

研究组患者舒适度评分为95.48±5.74,对照组患者舒适度评分为73.27±4.16,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指标比较,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n(%)]

3 讨 论

心肌梗死患者普遍伴有冠状动脉病变,进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及坏死。心肌梗死病情进展速度快,治疗进展缓慢,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极易产生负面情绪,治疗及护理依从性降低,为此需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2]。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采取全方位护理的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舒适度均优于对照组。与常规护理相比,全方位护理以患者为核心,注重护理的综合性及全面性,可有效满足不同患者差异化的护理需求,本次研究中通过心理、生理、健康宣教等全方位护理措施,患者生理、心理状况均可得到改善,治疗及护理的依从性显著提高,有助于改善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3]。为确保全方位护理的临床效果,护理人员需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护理质量。

由此可知,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全方位护理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舒适度心肌梗死依从性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血清IL-12、SAA水平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预后的影响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纤维砂场地的性能及舒适度影响研究
私人定制和舒适度完美结合的典范 金地九龙壁别墅影音室
基于用户内衣穿着舒适度的弹性需求探讨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
农村公共厕所如厕舒适度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