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T-D治疗扩张型心肌病伴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2020-06-23王智勇
俞 波,王智勇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急诊心血管内科,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室收缩功能减退,心脏扩大,且伴有心力衰竭,也被称为充血性心肌病,病死率较高,20%患者有心肌病家族史。临床起病较为缓慢,以气短最为常见,活动后可加重,伴有胸痛、心悸、晕厥等症状,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或症状较少。需及早诊断,进行对症治疗,达到防止心动过速,维持正常窦性心律,改善心功能的目的[1]。本研究旨观察CRT-D治疗扩张型心肌病伴心力衰竭的疗效。具示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扩张型心肌病伴心力衰竭患者52例临床资料。其中男37例,女15例;年龄24~76岁,平均年龄(56.34±3.43)岁。均经X线、彩超、心电图等检查确诊;均出现心脏不同步运动;排除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缺血性心肌病等。患者均进行对症治疗后,效果不理想,均安装三腔起搏除颤器。
1.2 方法
术前双侧腋窝、胸部备皮,禁食6 h。常规消毒铺巾,采用浓度为1%利多卡因(江苏朗欧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3260,规格:5ml:0.1 g)局麻。穿刺左锁骨静脉,送入引导钢丝;在左锁骨下2 cm处做切口5 cm,制作起搏器囊袋后,将动脉鞘沿着引导钢丝送入,证实冠状窦静脉存在、通畅,行冠状窦心脏经脉逆行造影后,明确心脏静脉走向。将延长鞘送左室电极植入左室侧后静脉后,测试相关参数在标准范围后,电极连接起搏器后,将德国百多力三腔起搏除颤器置入囊袋。心电监护,起搏器起搏及感知功能良好后,逐层缝合,包扎,手术结束。术后采用心脏彩超监控起搏器。
1.3 评价指标
术前,术后2周,对比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分级、QRS波宽度(应用十二导联心电图),多普勒超声仪检测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以表示计量资料,组间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用配对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治疗后,心功能等级、QRS宽度、LVEDD指标均较治疗前降低,LVEF指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康复情况对比(±s)
表1 两组术后康复情况对比(±s)
时间 心功能分级 LVEDD(mm) LVEF(%) QRS宽度(s)治疗前(n=52) 3.42±0.34 69.12±3.43 38.87±3.25 157.85±12.58治疗后(n=52) 1.42±0.65 50.19±3.21 45.89±2.41 132.67±12.01 t 19.190 29.058 13.403 10.440 P 0.000 0.000 0.000 0.000
3 讨 论
扩张型心肌病是以心肌收缩期泵功能障碍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为特征的心肌病。发病原因尚不明确,一般与感染、基因及自身免疫、细胞免疫相关。临床表现为心腔扩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栓塞猝死。治疗时可采用药物缓解临床症状,如心衰者予以强心、利尿、扩血管;伴血栓者,给予抗凝治疗,但效果并不理想[2]。
CRT-D属于一种医用电子仪器,通过发放一定形式的电脉冲刺激心脏,使之激动与收缩,在治疗扩张型心肌病伴心力衰竭效果较为理想。CRT-D提供人造的异位兴奋灶,代替正常的起搏点来激动心脏,可使左右心室同步起搏,减少心衰患者的二尖瓣返流,恢复双室间同步电与机械活动,改善心功能,提高患者生存率[3]。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心功能等级、QRS宽度、LVEDD指标均降低;LVEF指标升高,表明CRT-D治疗扩张型心肌病伴心力衰竭疗效显著,能够改善心脏收缩功能,提高心功能,利于患者恢复。
综上所述,CRT-D治疗扩张型心肌病伴心力衰竭疗效显著,能够改善心脏收缩功能,提高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