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问是何人

2020-06-23王萌萌

至爱 2020年5期
关键词:刻板贫困学生山区

文、图|王萌萌

公益活动中的王萌萌(图左二)

若想让一件事持续,形成良性循环,最好的办法便是从普通人的角度以平常心对待。公益的第一要素是人,从事公益者与受助者都是凡人,先要坦然接受凡俗的弱点与局限,才可能超越束缚、释放能量、有所作为。

曾经不止一次,我对表态要投身公益的朋友表示,这条路不好走,偶尔参与容易,长久坚持很难。在目前国内公益事业发展方兴未艾的大环境下,公益人往往有事倍功半之感。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大众公益价值观的建立和公益习惯的养成征途未竟,作为一名志愿者“老兵”,我愿意带领团队不遗余力地为公益理念的宣传推广奔忙。但有种情况,时常给我们带来极大的困扰,想要找到解决的方法又倍感无奈,用一个心理学名词来表述,那就是“刻板印象”。

人们习惯于对某一类人或事物产生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在信息不足、缺乏实践的情况下,会使人忽略个体差异,产生知觉上的错误,造成先入为主的印象,对做出正确评价产生障碍。做公益12余年,我们始终在与刻板印象的负面影响对 抗。

许多城市人对于偏远山区的印象,始终停留在老旧的影视作品或者过去的新闻当中。我们能理解因为地理距离和地区差异造成的信息不对称和暂时性误会,也有足够的耐心作为桥梁和纽带帮助资助人和受助学生双方沟通、促进交流和理解,前提是建立在真诚、互信基础之上的平等与尊重。

不少资助人起初对云南省元阳山区贫困学生的汉语表达沟通能力之弱感到不可理解。实情是,这些贫困学生都是少数民族,母语为本民族语言,父母大多没受过多少教育甚至是文盲,不少孩子直到四五年级才开始使用汉语进行日常交流。他们与城市中同龄孩子汉语表达能力的差距,远超出一般城市汉族居民的想象。我们又都是业余时间以志愿者的身份做公益,既没有三头六臂,也没有双倍时间,很难保证每个受助学生都能与资助人之间有及时、恰当、无碍的交流。但倘若刻板印象总是难免,我们情愿别人认为是我们的工作不周全,而不要轻易判定少数民族贫困学生是笨拙、木讷、情感淡漠的。

在我2019年出版的散文集《路上好姑娘》中,一篇文章写到了在元阳最早相识的几个女孩多年来的遭际。她们十几岁辍学、外出漂泊打工,未成年就历尽坎坷。有年轻女记者读了此文,采访的时候再三问我如何看待乡村留守儿童因为缺乏管教而道德沦丧的问题,也有已过天命之年阅历丰富的知识女性说无论如何不能理解,一个有尊严的母亲怎么会带着孩子去向别人求助,更加不能接受母亲抛弃自己的孩子。

面对发出这样疑问的人,我通常会试图讲清楚当地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的生存境况,但当我竭尽所能依然无法使对方明白的时候,我只想说《了不起的盖茨比》里那句话:

“当你想要去评判什么人的时候,你要切记,这个世界上并非每个人都具备你所拥有的条件。”

未曾深入体会云南贫困山区生活的人永远无法明白,在这里仅仅身为女子就已经意味着千辛万苦,甚至是千难万险。至今在某些偏僻的村寨,仍有将女婴当成货物一样卖掉的现象,而十三四岁迫于各种压力出嫁的女孩比比皆是。

一个出身于贫困家庭的女孩,若天生聪颖懂事,有幸得到稳定的资助,凭借顽强的意志、明确的目标和好运气,一路排除干扰终于走上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考进在当地看来还不错的学校和专业,还得将助学金、家人亲戚打工的积蓄、助学贷款、奖学金、业余时间勤工俭学的收入全部凑在一起,才能踉踉跄跄地完成学业。这样一个女孩,要面对从偏远的故乡到繁华都市之间的心理落差的调整和生活方式、社交模式之间的转换与适应。有时刻板印象带给她们的可能不仅是误会,甚至是诋毁与伤害。穿得时尚一点,被人说不像山区来的孩子;化了淡妆,被人说不像贫困学生;在陌生人面前谈吐自如,被人说看起来老练世故不单纯……

难道偏远山区来的贫困学生,就只能是衣着土旧、不懂修饰、羞涩笨拙,与城市的同龄人有显而易见的差别,否则要么是贪慕虚荣,要么就是有弄虚作假的嫌疑?当今这网络时代,只要有手机和通讯信号,即便最偏远地区的妇女也能上网学习穿搭与美妆的课程,更何况是都市大学校园的女生。我反倒觉得,越是贫困学生,越应该学会对仪表和健康的管理,因为他们除了内外兼修的自我提升,再无可以依傍之物。良好的个人形象和身体状态,有助于他们求职和社交,是积极人生态度的体现。

人都是有血有肉、有独特个性和普遍共性的个体。公益之路上,把别人当平常人,也把自己当平常人。当刻板印象生起时,切记众生平等、推己及人。苦难里的惨状与眼泪固然值得怜悯,而困境中的体面与尊严更值得敬重。

王萌萌(图左一)和孩子们

愿有一天,偏远山区的姑娘都能靠自己的努力拥有想要的东西,勇敢自如地表达爱恨,不轻易被任何人和事定义与束缚;愿有一天,生于贫寒家庭的孩子都能更轻松地突破重重阻碍,有平等的机会去追求梦想,成为真正想成为的自己。或许这些就是公益真正的意义所在。

公益不仅仅是施舍帮扶、积德行善,更是为了给人心寻求抵达理想之境的道路,成就健全丰满有弹性的灵魂;是助人者与受助者平等互信地协作,共同成长、共同创造,共同促进并见证世界变得更好。

猜你喜欢

刻板贫困学生山区
十宣放血疗法在自闭症刻板行为治疗的临床观察
民众服务区“蝶变”新生:颠覆传统服务区刻板印象
“赤脚”——一个山区医生的行走(下)
“赤脚”——一个山区医生的行走(上)
中性自由
山区
陕西全省教师结对帮扶贫困学生
南明区离休干部党支部慰问嘉润学校贫困学生
澳门爱心人士吴少芬、释会明等赴兴仁县看望贫困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