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绘自然·海洋垃圾监测平台发布,共同守护海岸线

2020-06-23沃思捷

至爱 2020年5期
关键词:塑料海洋志愿者

文|沃思捷

据英国媒体2019年12月2日报道,一条重约26吨的幼年抹香鲸被发现伏尸在苏格兰的一处海滩上,当地海洋动物保护组织“苏格兰海洋动物搁浅计划”到场解剖鲸鱼调查死因时,发现该抹香鲸胃内竟塞满约100公斤海洋垃圾,包括渔网、绳索,胶杯、胶袋、手套等,还有包装用的带子和管状物体。“苏格兰海洋动物搁浅计划”推断,这头抹香鲸因误吞过量垃圾致搁浅岸边,估计垃圾来自陆地和渔业废物。

当看到这类报道时,我们常会震惊于人类的行为竟然对海洋深处的生物造成了如此严重的影响,更令人失望的是这类报道屡见不鲜。海洋生物被渔网勾住无法脱身、导致身体变形,误食塑料垃圾造成消化系统异常、繁殖能力下降,甚至死亡,原本干净舒适的蓝色海洋,如今水体受到污染、水质逐渐恶化,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劣,海洋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

令人担忧的海洋垃圾

海洋垃圾是指海洋和海岸环境中具有持久性的、人造的,或经加工的固体废弃物。这些海洋垃圾一部分停留在海滩上,一部分可漂浮在海面或沉入海底。2018年我国生态环境部发布了《2018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报告显示,不论是海面漂浮垃圾、海滩垃圾,还是海底垃圾,塑料袋、塑料瓶等塑料类垃圾数量都是最多的,约占海洋垃圾的77.5%—88.7%。我们所使用的塑料制品,最后都有可能流入海洋,而进入海洋的垃圾并不会就此消失,研究显示,这些塑料在海洋中被打碎、分解,会变成直径不超过5毫米的颗粒,再通过食物链、水等各种方式,再次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人们天真地以为,将垃圾投入海中就能解决垃圾泛滥的烦恼,殊不知这些垃圾已经悄然回到我们身边。

迄今为止,尚未有对世界各大洋海洋垃圾数量全面的评估,仅是太平洋上的海洋垃圾就已达300多万平方千米,超过了印度的国土面积,而且每年面积还在增加。占地球面积的71%,在整个地球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有着不可替代作用的海洋,正慢慢被我们身边那些未经妥善处理的垃圾“填充”,如果再不采取措施,我们将会如海洋内的生物一样难以生存。

积极应对海洋垃圾问题

中国作为海岸线较长的国家,同样面临着严峻的海洋垃圾问题。针对海洋垃圾和塑料污染的防治工作,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治理措施:2016年将海洋微塑料纳入海洋环境常规监测范围,并通过《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定期向公众公布监测结果,为海洋垃圾治理提供数据支持;2017年3月国务院批准《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要求认真贯彻执行垃圾分类制度;同年启动国家重点研发专项,系统调查近岸海域海洋微塑料污染,深入开展海洋微塑料传输途径、环境行为和生物毒性研究;2019年,先后在烟台、大连、日照等海滨城市组织开展国际海滩垃圾清扫活动,增强公众对海洋垃圾污染防治的意识;202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加强塑料废弃物回收利用,推动环境无害化处置……我国政府已经投入大量资源来全力应对海洋垃圾问题,然而应对海洋垃圾问题不能仅仅依靠政府,企业、公众、社会组织同样可以发挥巨大的力 量。

守护海岸线

上海仁渡海洋公益发展中心(以下简称“仁渡海洋”),是专注于海洋垃圾议题的公益机构,业务活动以垃圾清理、监测与研究为主,以环保教育和网络搭建为辅。2014年,仁渡海洋和深圳市红树林湿地保护基金会联合发起守护海岸线项目,通过严苛的选址布点在全国沿海设置海岸垃圾监测点,各监测点统一执行海岸垃圾监测,进行数据统计汇总,分析和监测中国海岸垃圾状况。2017年扩大到13个城市14个监测点,全年完成75场监测,参与科研监测志愿者共计1515人次,清理垃圾件数53 927.75件,清理垃圾重量1.087吨。截至2018年年底,开展了345场净滩活动,组织6102人次志愿者,累计清理垃圾5.88吨。2019年,已在全国沿海36座城市设立58个监测点。“守护海岸线”项目致力于凝聚社会力量,动员公众参与到海岸线清理与监测中来,协调社会团体、科研院校开展海岸线垃圾监测研究,为各级政府部门的海岸线垃圾治理政策提供支持。

如何监测海洋垃圾?

从仁渡海洋公众号发布的内容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志愿者们是如何进行海洋垃圾监测的。2019年11月30日,仁渡海洋的志愿者们去上海的滨江、崇明、南汇、三甲港,完成了2019年的最后一次监测。在每一次开展监测前,仁渡海洋都会对志愿者进行科研监测培训,熟悉海洋垃圾监测内容和方 法。

在开始三甲港的海洋垃圾清理前,志愿者们先来到湿地展览馆,了解即将进行监测的地方所在的区域。天公不作美,三甲港下起了雨,但冷空气带着雨水并没有影响志愿者们的热情,大家纷纷穿起可重复使用的雨衣,开始这一次的监测。

海岸上的垃圾清理完成后,志愿者们便开始对垃圾进行分类和称重,及时记录数据。分类和称重是一件费时费力的活儿,因为海边风大,再赶上下雨,称重环节很受影响,志愿者们或用身体挡风,或来到墙角边,使用很多方法来获得更为准确的数据。每次监测记录结束后,志愿者们都会一起拍一张合照,记录这充实的一天。

智绘自然·海洋垃圾监测平台

目前海洋垃圾监测数据多为人工记录,这就不可避免地存在效率低下、人力成本高,数据不易保存,并且统计汇总困难等问题,因此,利用数据平台来进行海洋垃圾监测是十分必要的。2019年10月30日,在第三届海洋公益论坛上,仁渡海洋与北京慈海生态环保公益基金会、北京新智感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发布了智绘自然·海洋垃圾监测平台。海洋垃圾监测平台立足于数据系统,是一款可对海洋垃圾分类、数量、重量、品牌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的软件产品。海洋监测数据平台较人工检测相比,具有高效化、精确化、便携化等特点,可以切实改善当前海洋垃圾监测的现状。目前海洋垃圾检测平台以微信小程序——海洋垃圾分类监测助手的形式运行,在多次收集意见进行修改后,已于2020年3月上 线。

海洋垃圾监测平台投入使用后,全国现有的58个监测点将使用监测平台系统进行海洋垃圾数据的收集、统计和分析,还将利用收集到的监测数据分析形成海洋垃圾监测数据报告,为更多关注海洋垃圾领域的机构、学者提供全面、精确的数据支持,推动海洋垃圾领域的研究和发展。与此同时,海洋垃圾监测平台的发布也将为公众参与海洋垃圾治理提供简单、便捷的通道,让更多人意识到海洋垃圾问题,促进全社会积极参与到海洋垃圾的治理中来。

仁渡海洋在进行大量海洋垃圾监测的同时,也积极投入到全社会的环保教育和各界力量的网络搭建中。2019年,仁渡海洋在多个小学开展“生活中的海洋”社团课,举行开放日活动和进行海洋垃圾移动博物馆等环保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海洋知识,提高海洋保护意识。海洋垃圾问题的解决,需要社会各界力量的共同努力,仁渡海洋积极搭建海洋垃圾问题行动网络,主办第三届海洋公益论坛海洋污染分论坛,协办首届共创长三角城市群绿色发展论坛,加大社会各界间的交流和学习。海洋垃圾治理任重道远,但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力量参与到海洋垃圾的治理中来,实现“还大海以洁净,恢复人类和海洋的友善关系”这一美好愿景。

当然,仅仅依靠政府、社会组织和海洋垃圾监测平台,是无法完全解决海洋垃圾泛滥这一问题的,而从源头上进行治理,切实减少海洋垃圾的产生,才是重中之重。对于使用塑料制品的企业来说,应加快开发高效、快速、对环境友好且具有高回收率的绿色化学废塑料回收的技术方法;开发具有创新性的塑料制品管理和回收经济模式,确保所有塑料制品得到适当的回收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创新优化塑料产品设计,最大限度地减少可能进入环境的塑料废物的产生,提高塑料产品重复利用的可行性和可用性。同时,鉴于全球遍布的海洋垃圾泛滥的严重性,我们可以通过国际论坛的形式,搭建共同解决海洋垃圾污染问题的合作平台和网络,促进国际和国内专家的学术交流,共同分享治理海洋垃圾的经验,积极推动国际海洋垃圾的研究和治理。

而对于每一位公民来说,在如此严峻的情况下,我们能够做的是从源头减少海洋垃圾,争做“蓝色市民”,善加利用塑料,减少、杜绝塑料垃圾的产生,提倡塑料的可持续消费,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能力,号召更多的人践行环境友好型生活方式,从而缓解海洋垃圾泛滥问题。

猜你喜欢

塑料海洋志愿者
志愿者
我是志愿者
为志愿者加油
我是小小志愿者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塑料也高级
塑料的自白书
塑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