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生活中寻找数学

2020-06-22王素仁

读天下 2020年11期
关键词:生活化兴趣小学数学

王素仁

摘 要:数学和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两者缺一不可。小学阶段的学生主要为形象思维,而数学知识抽象性较强,学生理解难度较大。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对数学知识本身具有的生活性和趣味性予以挖掘,借助结合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和数学知识展开教学,实现数学教学生活化,从而使学生自主研究能力和质疑能力得到培养,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对此,本文主要对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兴趣

现阶段,新课程改革得到了深入推进,传统教育模式已经不能使学生的需要得到满足,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对自己的教学理念予以更新,改变教学模式,其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倡导生活化的教育模式。生活化教学方式可以营造趣味化的课堂氛围,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化激发出来,而数学学科和生活息息相关,十分贴近生活,在数学教学中采用生活化教学,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有效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培养。

一、 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源于生活,教师要以生活实际为基础培养学生,立足于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物,在具体形象中发现、感知和学习数学。教师既要让学生将教材中的知识和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同时还要地学生进行引导,让其发现并记下身边的数学。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一般都是可以和学生的生活相联系的,准确找到每一节教材内容和学生现实生活的“切入点”找到,可以让学生更加熟悉数学知识,从而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以“11~20各数的认识”为例,教师在教学本课的时候,可以为学生创设这样的生活情境:“同学们,今天老师想要买一本字典,字典的价格为11元,你们可以不可以帮帮老师,告诉我应如何付钱?想要更简单地把钱付给营业员又无须找钱,你有什么好办法吗?”之后让学生回答问题。如此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把平时买东西付钱的方法再现出来,让学生积极思考和讨论,初步领悟十进制:一个十和一个一加起来便是十一。如此,密切俩系生活实例展开教学,便能加深学生对数学和生活密切联系的感受,进而充分激发出学生的数学兴趣。

二、 教学语言生活化,增强学生亲切感

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曾提到:“数学教学即数学语言的教学。”相同的数学知识点由不同的教师讲解,学生掌握和接受的程度均不一样。由此可知,教师的教学语言和数学教学效率息息相关,但与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生活经验、兴趣爱好和神经系统发育特点等相联系,实现数学语言生活化便能促进数学教学效果有效提升。

以“分数的基本认识”为例,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告诉学生:“同学们,你们在过生日时,都是如何为小伙伴分生日蛋糕的呢?是不是平分为几分?”听完教师的话,同学们表现得很积极,这时候教师可以顺势对学生说:“把一个整体平均分为几等份,这个几等份便是分母,所吃的几等份即分子,我们将这个整体看作是‘1。”之后教师再对学生说:“把一个西瓜等分成三份,教师吃其中一等份,若是再把相同的另外一块西瓜平均分成四份,小雨吃了其中一份,请问小雨和老师谁吃的西瓜更多?”学生纷纷举手回答:“老师吃得更多!”如此很容易便让学生充分掌握到了分数的意义,同时也理解到了分子相同,分母越大,分数值越小的原因。

三、 开发教学资源,挖掘生活素材

小学数学教师在生活化教学中,应善于对生活中的教学素材予以挖掘,竭尽全力开发焦旭资源。小学数学教师应充分了解到,若是只借助课本上的内容开展教学,已经不能使现阶段学生学习的需要得到满足,所以,教师应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对生活中的教学素材进行挖掘,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让学生借助这些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对相关数学知识点进行学习,进而使学生学习的需要得到有效满足。

以“小数加法”为例,教师在教学中若是只是简单地根据教材中的内容进行讲解,很难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也难以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而教师借助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开展教学,便可以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调动起来,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积极学习相关内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小平到商店买文具,笔记本1.5元/个,铅笔0.5元/个,钢笔9.5元/个,圆珠笔1.6元/个。小平一共要付多少钱?借助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可以将学生的探究欲充分激发出来,学生便积极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将实际问题有效解决,既能帮助学生把相关数学知识掌握到,同时还能促进学生解决问题额能力增强。

四、 数学作业生活化,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时间十分有限,所以,布置小学数学课后作业便能有效延伸数学课堂教学。若是想将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顺利实现,教师在为学生布置课后作业的过程中,应把生活化的内容充分体现出来。换言之,教师应将传统的课后作业的形式转变,注重作业的多样性,为学生布置一些和生活相贴近的作业,唯有如此,才能给予学生有效帮助,使其在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得到巩固,促进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将生活中数学知识的广泛应用充分体现出来。

以“估算加减法”为例,教师在教学完本课后可以为学生布置这样的课后作业:放学回家后和父母一同调查燃气费、水费和电费,估算一个月所缴纳的费用为多少?若是拿120元去缴纳这些费用够不够?如此便能将数学知识有效融入实际生活中,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对这些数学知识进行灵活運用。借助为学生布置生活化的课后作业,可以把学生的探究欲和学习积极性充分激发出来,从而帮助学生顺利完成课后作业。

五、 结语

总而言之,生活化教学可以使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增强学生数学综合能力,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对自身的教学观念进行更新,采取各种教学方法,增强数学课堂的趣味性,要善于运用生活中的素材,构建生活化数学课堂,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发现并解决生活中的数学,促进学生生活实践能力增强,确保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最佳化。

参考文献:

[1]伍建军.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6):247-248.

[2]马雯芳.如何将数学教学生活化[J].考试周刊,2018(11):89.

[3]于光定.探析新时期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模式[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3):108.

猜你喜欢

生活化兴趣小学数学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