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发挥统编教材的作用及优化教学环节

2020-06-22兰正勇

读天下 2020年11期
关键词:教学环节

兰正勇

摘 要:本文从初中历史统编教材入手,简略地分析了历史统编教材的编写特点及内容,重点写了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以及如何优化课堂教学环节,从而来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关键词:教材编写的特点;统编教材的作用;教学环节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明确把核心素养的内涵界定为“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必备品格是一个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标志,它指向人生的幸福与道德的圆满;关键能力是一个人根据自身所处的现实情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性品质,它指向人生的成功与智慧的提升。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前言指出,“培育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民,是时代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需求,也是青少年自身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需要。”为此,统编历史教材为了适应时代发展需要,也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和改动。

一、 历史统编教材编写的基本特点

为了使历史教科书更好的服务教师,学生更好的理解,教材采用“点—线”结合的方式编写。“点”是指重要的历史史实,“线”是指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以“线”穿“点”,以“点”连“线”,使教材内容依据人类历史发展的阶段和顺序,循序渐进地展开。

新教材围绕教学内容,每篇课文除正文外,还增添了许多助读部分,例如有“插图”“人物扫描”“相关史事”等内容。这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更多的学习资源。同时,这些助读部分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二、 教学中应充分发挥统编教材的作用

(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教育,是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重要内容,教师应充分利用好教材上的史事材料,同時渗透自己的教学思想,来充实和拓展学生的精神内涵。如:统编八年级历史教材第26课和18课: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文学艺术的成就和科技文化成就。

(二)增强主权意识教育

主权意识主要是领土主权,包括陆权、海权等。统编八年历史教材中融入国家主权意识教育,特别是融入海洋主权意识教育(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第15课钢铁长城)。在海权方面,我们祖国原来是有海无防,现在是能够保卫海疆,让学生认识到祖国由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现在的强起来。只有国家强大了,主权才更有保障。

(三)加强民族精神传承教育

在统编八年级历史教材中融入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传承教育。如第一单元第1、2课(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五单元第18~22课(中华民族的十四年抗战),下册第六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等。一些优秀的民族英雄和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优秀人物;以及十四年抗战是史观的改变;近代中国的高铁、重企的发展。这些,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教育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

(四)促进法治教育

统编八年级历史教材实施中,突出了法治教育。统编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材涉及多部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义务教育法等,教师要以此为依据,进行法治教育,促使学生更加全面了解中国特色法律体系,认识法律,明白有法可依,执法必严的道理。

(一)巧设情境,激发兴趣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曾经说过:“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首先应抓住导人课堂环节,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音定准了,就为演奏和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如此,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这段话非常精准地诠释了导入环节在一堂课中的重要作用。

(二)材料选取精准,方法点拨精炼

有这样一幅漫画:一个人想翻越很高的一堵墙,于是他找来很多的梯子,一层一层地重叠,但最后还是没有翻过去。这就告诉我们,堆积很多有用的材料,有时候反而没有多少用,是浪费。选择材料要少而精,还要准确,更重要的是学会怎么用,这样才有效果。有了这些材料,接着教师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分析材料,如何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如何运用相关知识点作答。启发引导学生逐步推进、不断分散难点,从而把一道复杂的涉及多方面综合知识的材料题,如抽丝剥笋般逐步简化为学生能用知识点来作答的题。这也是一种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会学生质疑

会思考的人是潜力无边的人。思考能力是最核心、最根本的学习能力。孔子很早就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有思考的学习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学习。在学习中,学生的思考能力主要表现在提问能力。学生所提问题的深度、广度、效度直接反映了学生对课文内容思考理解的深度、广度和准确度。所以,在历史课堂上,一方面我尽量给学生提问的机会,让学生敢提问题、能提问题、会提问题;另一方面,我又尽量引导学生去分析和思考自己所提出的这些问题。

(四)抓住历史学科特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余英时先生在综合考察中外史学家观点后说:“真正的史学,必须是以人生为中心的,里面跳动着现实的生命。”“老兵回家”公益活动发起人、记者孙春龙说:“我们对抗日胜利的纪念,不应该止于一个节日或者是一份荣誉,我们应该放弃历史的偏见,我们还应该放下弥足的仇恨,我们应该更多地去关注人性。”丧失了价值引领,就丧失了课堂之魂!

因此,用好初中历史统编教材,上好一堂历史课,需要历史教师站在新时代的高度,肩负起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国之栋梁、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培养中国贡献者的使命,让历史的火炬为青少年成长指引方向,照亮青少年的美好未来!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教学环节
幼儿舞蹈教学环节间的过渡策略
简练教学法能有效提高思想政治教学成绩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概论”课教学探讨
初中科学教学“兴奋点”创设的探索
“万丈高楼”由此始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积极性缺失对策研究
实施高效课堂有感
论新形势下中职学校语文课教学的研究与探索
谈财务管理课程中引入ERP沙盘模拟的教学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