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中情境教学的实践应用
2020-06-22胡丽
胡丽
摘 要:新课程改革视野下,数学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小学的一门必修学科,其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由于教师受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数学思维与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发展,而情境教学法的引入应用就能有效解决这一教学弊端,让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真正得到提升与发展。因此,本文主要对小学数学课堂中情境教学法的实践应用进行思考与研究,以期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数学;情境教学;实践应用
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基础课程,对于大多数小学生而言学习起来都较为困难,因为相较于其他课程而言,数学抽象度更高、理解起来十分的困难。鉴于此,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法就显得特别关键,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情境教学法,能够将数学知识变得更加的生活化、有趣化,还能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这样就能更好地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为学生学好数学课程奠定基础。由此可见,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践应用,对于提升数学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其他能力得以提升是意义深远。因此,笔者对先对情境教学法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其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具体实践应用策略。
一、 情境教学法的作用分析
情境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方式不同,其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有其自身独有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形式生动形象。情境教学法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教师为学生设计出相应的教学情境来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二是能够有效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情境教学法在使用的时候,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会十分明显,师生会在有效互动中产生较为浓厚的情感,学生就会因此而形成尊重教师、教师则能够更好地理解学生,促进教学质量得以提升;三是能够降低学习难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引入情境教学法,注重的是教学情境创设,化难为简,化抽象为直观,让学生在不同情境中体会不同知识的重要性,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学习难度合理有效地降低,学生能够掌握课堂教学目标。
二、 小学数学课堂中情境教学法的实践应用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善于创设数学情境教学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广阔与魅力,同时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探索之中,这样就能有效为学生今后数学学习提供良好的帮助。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积极借助于有趣、幽默的言语来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同时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关注数学知识本身,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探索数学知识奥秘,这样整个数学知识的难度就能得到有效降低。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不同层次学生实际需求来为学生设计出不同的教学方案,以此来实现因材施教、实事求是,让学生真正在自身范围内展开数学学习。例如,在教学“加减运算”的知识点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设计出如下生活化情境:“假设小明小红上午一共喝了2杯水,下午喝了3杯水,晚上喝了1杯水,请问他一天一共喝了多少杯水?”通过这一方式来为学生提出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思考与探究,这样学生整个学习效率自然能够得到有效提升,同时还能熟练掌握运算技巧。
(二)构建多样化的数学教学课堂
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之上,教师要想有效应用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教师在教学课堂之上可以为学生构建出多样化的数学教学课堂,借助情境教学法来提升数学教学课堂的活跃性,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的距离,实现学生乐学、愿学的目的。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创设出故事教学情境,以数学故事来吸引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最大限度提升学生数学学习欲望,让学生能够意识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之中的作用,同时有效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其次,教师还能够积极为学生创设出生活化教学情境,让学生明白生活之中也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数学学习需求。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平面几何图形知识”教学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就生活中常见的各种形状进行分析,并且要求学生画在纸上,同时按照自己的理解来进行分类,这样就能帮助学生更加清楚的认识不同几何图形特征,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今后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为学生积极创设实物情境
在应用情境教学法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时候,教师还可以积极为学生创设出实物教学情境,具体而言就是积极借助于数学教学工具来对学生展开数学教学,也可以是师生一同制作教学工具,这样就能进一步促进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最大限度降低学生数学学习的难度,从而起到良好的数学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应用多媒体技术来对学生展开教学,先借助于多媒体技术来为学生直观呈现出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等图形,同时为他们介绍这些三角形的特征;其次,为学生发放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卡片与量角器,让学生应用这些教学工具来量一量这些角,说一说这些角的特征,这样学生就能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掌握这一知识点,有效促进学生对于三角形内角定理的理解,实现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实践中的有效应用。
(四)有效培养学生不同的思维习惯
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所以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意识到思维习惯培养的价值,在教学课堂之上积极应用情境教学法来对学生进行不同思维习惯培养,以此来更好地满足教学目标。在教学课堂之上教师可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与思考,让学生能够感受到不同数学知识的奥秘,同时在合作与探究过程中寻找到专属于自己的学习方式,真正为学生数学能力提升奠定基础。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维培养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解决10瓶矿泉水中哪一瓶较重的是生理盐水,以此来有效发散学生数学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三、 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应用情境教学法是一种新型且有效的教学手段,将其有效应用起来能够有效弥补传统教学手段不足之处,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之中感悟到抽象的数学知识,从而有效促进学生把握教学实际,然后基于此来对小学生进行数学教学,进一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巩桂常.淺析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中华少年,2017(9).
[2]杨万春.浅析情景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中国人,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