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年中印边界的“攻心战”这样打

2020-06-22

文萃报·周五版 2020年24期
关键词:亚东山口印军

1962年,在喜马拉雅山东部,围绕着麦克马洪线中印那场恶战过后,为了搞政治攻势,中印双方在没有战火的亚东设有乃堆拉、则里拉、卓拉3个山口广播组,展开了“广播攻心战”。一日三遍,高腔大调,你方喊罢我登场。

1971年,我(本文作者李荣欣)结束在北京大学东语系一年的印地语强化培训后,被调进西藏军区政治部广播队。

我们的播音内容比较严肃,每天三次广播,除了读毛主席语录,就是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印地语(又称北印度语,是印度的两种官方语言之一)广播的主要内容,这要在晚上录制好。由于山口上信号不好,录制节目是最头疼的一件事,往往要录制两三遍。因为中央台的印地语节目在晚上23点以后才有,所以,我们录制好就到了翌日凌晨。由于早上7点钟得准时广播,6点钟就得起床发电,高原上部队规定要睡9个小时,可晚上我们只能睡四五个钟头。当时,对印军广播是一项政治任务,误播5分钟,就得报总政治部,所以,大家谁都不敢马虎。

一开始到山口,总睡不好。不仅仅是因为缺氧,还有害怕,怕外国兵摸营。双方相距这么近,他们抬抬腿就到了,我们兵器又不足,打起仗来不吃亏才怪!一星期后,就不怕了,半夜开门睡觉也不怕,晚上走夜路也不怕。为什么?因为明白了“台风中心最平静”的道理。由于边防政策、边防纪律的约束,双方的哨兵是不敢轻举妄动的,一旦动了,后果不堪设想。所以,一般情况下,边防一线是不会有什么事的,我們这些非战斗人员,是大可以“高枕无忧”的。

由于不通公路,我们所需用的一切物品,都要靠人工从几十公里外的山下往上背。每年夏季都要从亚东镇招募四五十名藏族民工,背运半个月时间。因为是人力,又是老百姓,运费就贵,每斤9角钱,相当于5斤大米的钱。那时,我每月的津贴是12元钱,新战士8元。

1972年9月底,卓拉山口遭遇了一场特大暴风雪,两米多高的线杆被雪掩埋。这次大风雪持续了几个月,线路实在无法修复。加上政治形势的变化,经上级批准,我们停止了对印军的广播。一段时间后,印方见我方停止了对他们的广播,他们也停止了对我方的广播。从此,双方在亚东边防延续了将近10年的“对敌广播”,画上了句号。(摘自微信公众号“文史博览” 李荣欣/文)

猜你喜欢

亚东山口印军
一天全歼“王牌旅”
巴基斯坦释放被俘印军飞行员
1967年,解放军一个月内两次打退印军入侵
补衣
点击反证法
听风看云喝茶
克什米尔雪崩 17名印军士兵死亡
两次原子弹爆炸幸存者去世
逃往时空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