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最美孝子”姜进福

2020-06-22严光钧

老友 2020年6期
关键词:孝子妻子母亲

严光钧

江西省鄱阳县鄱阳镇磨刀石村村民姜进福,26年如一日照顾瘫痪母亲,他的孝老事迹赢得了乡亲们的一致赞誉。2019年10月,鄱阳镇政府授予姜进福“最美孝子”的光荣称号;同年12月,鄱阳县文明委为其戴上“鄱阳好人”的桂冠。近日,笔者专程到姜进福家进行了采访。

(一)

“久病床前无孝子”,这是自古流传的民间俗语。我一度也颇以为然。但是采访了姜进福后,我否定了这种绝对化的思维。

走进姜进福的家,一幢两层的旧楼房,没有装修,朴素自然。家中虽没有很值钱的家具,却收拾得井井有条。一楼的前房内,摆设简单,干净整洁。母亲郑久香安卧在一张铺着厚厚棉垫的单人木床上,盖着一床暖和的棉被,显得安详而平静。全家唯一的空调,就安装在老人床头边的墙上。这是姜进福怕热着或冷着病母而特意买来的。老人床头就是姜进福的床铺。老人瘫痪卧床26年,身上没生褥疮!房内没有异味!不难想象,9490个日夜,姜进福付出了多少心血啊!

我走到床前,俯首向老人问好:“您福气真好呀!”老人向我微微一笑,面色泛出点红润,就像平常的健康老人一样。

(二)

姜进福出生于1964年,他家世代务农,家境贫寒。其父母省吃俭用、含辛茹苦将一儿三女拉扯大。特别是其母郑久香,在父亲体弱多病之时,任劳任怨地挑起家务重担,让小进福敬佩不已。所以,在读小学听老师讲解古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含义时,姜进福深受触动。姜进福说:“鸦有反哺之义,羊知跪乳之恩。何况我一个堂堂汉子,做牛做马也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为了减轻父母的劳累,姜进福10岁时就主动帮助家里做些家务,18岁起正式从事农田劳动,兼做其他劳工,并将收入分厘不少交给母亲。在母亲的勤俭操持下,姜进福的三个姐姐先后出嫁,姜进福也喜结良缘,并育有一儿一女,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1993年夏,59岁的母亲郑久香突发疾病,开始头晕头痛,继而手足麻木,走路趔趄。姜进福如遭晴天霹雳,好不容易筹借到几百元钱,急忙用板车推着母亲到县城医院检查,最后确诊得了脑梗。姜进福请医生开了一大包药片,回家服侍母亲服用了三个疗程,病情才有所好转。可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没过几天的一个早晨,母亲走出大门,不慎摔了一跤,将胯骨跌断,多方医治无效,下肢坏死,从此再也没有站立起来,吃喝拉撒都要人料理。

(三)

父亲年老多病,母亲重病卧床,姐姐早已出嫁,姜进福义无反顾地挑起了服侍癱母的重担。当时村内许多年轻人外出打工,收入成倍增加。姜进福为了照顾好双亲,从不动心去外地“淘金”,只是在村内帮人干些杂活,每天赚取二三十元报酬(如今最多上百元),以维持生活。姜进福照料母亲的孝行让村民深受感动,大家在请其帮工时都要让他上、下午各回家一次,以便帮助母亲大小便、喂水喂食。为了照顾好母亲,姜进福在母亲床边搭了个小铺,每晚陪睡在她身边。他还挂个闹钟在床边,设置每晚闹三次,以提醒自己起床为母亲翻身、喂水或解手。母亲生病之初,胃口不好,进食很少,姜进福就每天变动菜品,并将晚米煮烂、瘦肉切碎,做成可口的饭食,一天三四次喂给母亲吃,真如小鸦反哺老鸦般地动人心弦!

可是,正当姜进福全身心地呵护病母之时,家中生活越来越拮据,以致入不敷出,令妻子不能容忍。夫妻俩经常为之吵闹,最后妻子发出“通牒”:“你是要兴家,还是要败家?如要兴家就同我出去打工赚钱;如要败家,你就死守在老母亲身边,那我就要另寻活路了。”姜进福思考良久,平心静气地对妻子说:“你要谋求幸福,我不阻拦;但我不能撇下辛苦养育我的老妈。”就这样,妻子抛弃7岁儿子,带着周岁女儿于1994年秋天出走,从此再没有回来。

妻子远走他乡不久,姜进福的老父撒手西去。姜进福上要照料瘫痪之母,下要抚养失母之子,还要种田务工谋生,他夜以继日地操劳着,每晚只睡两三个小时。好人总有好报,母亲病情奇迹般地稳定了,儿子也健康地成长,并接过他孝道的接力棒,懂得关心奶奶和父亲,打工有了收入,不时给奶奶和父亲送钱送物,让家庭困境大为缓解。

姜进福的孝德感动了全村数千名村民。他们纷纷向笔者盛赞姜进福的孝道。住在对门的姜峰动情地说:“那些年姜进福母亲脚趾坏死、烂断,非常痛苦,号哭不止。姜进福不断地为母亲搽药、按摩,不停安慰,通宵达旦,没有合眼,第二天照常工作、服侍。这样孝顺的儿子实属少见,我们全村人都以他为榜样!”

责编/晓辉

猜你喜欢

孝子妻子母亲
我胖吗
怀才不遇
孝顺的定义
孝顺的定义
给母亲的信
久病床前无“孝子”
悲惨世界
孝子
送给母亲的贴心好礼
妻子的发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