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语言的沟通方式
2020-06-22李少红
李少红
摘要:孩子与父母之间经常由于沟通方式不当导致交流不畅,甚至出现矛盾与隔阂的问题。本文以案例的形式描述如何避免语言暴力,使用美国马歇尔·卢森堡博士提出的由觀察、感受、需要和请求组成的模式进行沟通。家长与孩子通过练习,促进亲子交流,提升亲子之间的感情。
关键词:爱的语言;沟通;观察;请求
一、问题描述
2020新年伊始,国内爆发了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教育部因此做出停课不停学的指示。处于备考关键阶段的高三学生因此开始了网上上课的全新学习模式。教师们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网络授课并且及时在班级Q群和家长Q群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大部分家长还处于未复工的情况,所以和孩子共处一室的时间多了。交流不当的话,就容易出现问题,激化矛盾。曾经有一位教育家说过:“父母教育孩子的最基本的形式,就是与孩子谈话。我深信世界上好的教育,是在和父母的谈话中不知不觉地获得的。”所以如何与孩子有效交流是家庭教育指导重要的一部分。
2月14日晚上,科任教师反馈班级缺交作业名单后,晨宇妈妈在责怪晨宇没有按时完成作业。
妈妈生气地问:“你怎么又没有完成作业,老是拖拖拉拉,不认真做作业,不认真学习!”
晨宇说:“我整天对着电脑屏幕上课,眼睛好累。”
“你累别人就不累吗?为什么别人都能按时完成作业,你就不能?”妈妈听到解释后更生气了。
“我基本都按时完成了,就是缺交两三次作业而已。”晨宇辩驳道。
“你能不能让我省点心,还有100多天就高考了,怎么那么不懂事!”
听完,晨宇闷闷不乐、一言不发地走回房间。
晨宇妈妈一向非常紧张孩子的学习,认为高考考得好,以后才有出息,所以她对孩子要求非常严格。晨宇算是一个比较听话的孩子,但是上高三以后压力比较大,家长管控又严,不给自己解释的机会。所以家长与孩子的交流并没有解决问题,相反,两个人的关系越来越僵。晨宇妈妈在Q群上向我反馈了事情的经过,表示她觉得很紧张、很焦虑,但是力不从心。
二、分析总结
晨宇的妈妈并没有想责怪他的意思,就是想问清楚他为什么没有交作业,最主要想解决缺交作业这个问题。晨宇的妈妈在交流过程中也并没有直接使用辱骂、吼叫或争吵等明显的暴力行为,但是她无意间使用了更隐秘的语言暴力。父母和孩子在交流过程中往往容易出现指责,埋怨,不给孩子解释的机会;习惯性使用否定性、挑剔性或讽刺性的词语等现象,使孩子遭受暴力的伤害。
这种交流模式虽然能让孩子暂时迫于权力而接受约束,却留下了不满、暴力、不信任的情感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就越来越不愿意和父母沟通。这也导致了高中孩子什么也不愿意告诉父母,不喜欢父母进个人房间,双方一说话就吵架的现象。
那什么是隐秘的语言暴力呢?马歇尔· 卢森堡博士在他的《非暴力沟通》一书中从道德评判、进行比较、逃避责任和强人所难四个维度进行了总结。
第一,道德评判。个人以个人的世界观和经验为基础,带着强烈主观判断的语言。如:“你怎么这么不自觉?你总是给老师投诉!你要是高考考不好,你就一辈子没出息了!”
第二,进行比较。交流过程中,总爱拿别的孩子的表现进行比较。如:“人家60分口语拿56分,你为什么才拿36分?人家每次考试成绩都年级第一,你看看你,一直稳定在倒数第9!”
第三,逃避责任。不假思索地将问题归结到他人或环境上,以此逃避自己的责任。如:“不管你累不累,你今晚必须完成200次跳绳。”
第四,强人所难。固执地要求对方必须按照个人的意愿和规则去做事,这种情况往往发生在孩子小的时候。如果孩子不能按照父母制定的规则去做事,就要受到处罚。如:“你必须8点前写完语文作业再做数学作业,不然我就揍你。”当然,面对已经是高中的孩子,有些家长也会出现这个问题。比如他们会要求孩子:“今天你必须完成所有作业才能去睡觉,哪怕你凌晨三点才能完成。”
案例中的晨宇妈妈的沟通语言其实就是无意使用了隐秘的语言暴力。比如她说“孩子,你总是拖拖拉拉,不认真学习”;比如她反问孩子:“为什么别人能按时完成作业,你就不能!”家长总是以爱的名义,以“我所做的一切,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为你好”作为自己行为的解释。其实,这样只能让孩子越来越反感,越来越想逃离家庭的束缚。
三、解决方案
高三的学生处于17、18岁的年龄,自我意识逐步增强,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与尊重,有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要求。他们在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对他们来说,有效沟通必须理解他们的感受,用他们喜欢的语言。
想要与孩子达到更好的沟通效果就要使用爱的语言,使用非暴力沟通方式。国际非暴力中心创始人卢森堡博士,全球首位非暴力沟通专家指出爱的沟通模式主要由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四个部分组成,层层递进。
1. 通过观察,向孩子说出真实、客观、详细的观察结果,只输出观察不评价。
比如,原来使用道德评判:你总是缺交作业。
换成输出观察:你从2月7日上网课到2月17日这段时间,英语课缺交4次作业,物理科缺交3次作业,语文科缺交6次作业。案例的晨宇妈妈也可以简单问孩子,“老师反映你本周缺交了两次英语作业,缺了什么作业内容?没有按时完成的原因是什么?”这样子的询问,孩子会更愿意说出具体的原因。
2.表达感受,给孩子讲述自己真实的感受,而不是自己的见解与理解。感受是自己的感觉,紧张、开心、难过,使用“我”作为主语,不评价孩子的行为。
比如,原来晨宇妈妈使用评价的语言:“只有100多天就高考了,你一点都不紧张,不着急!”
换成表达感受的语言:“现在离高考只有100多天了,老师反馈的缺交名单里经常有你的名字,我真的很担心,很着急。”
3.不要忽略自己的需求,需求相对比较抽象,表达自身的需要。
比如,原来使用责怪性的表达:“你就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吗?你怎么又退步了?”
换成表达需求的方式:“我希望你认真学习,按时完成作业。我希望你能够按时完成错题分析,保持成绩的稳定。”
4.必须说出口的请求,请求必须非常具体,使用具体性的语言明确提出希望孩子做什么事情。
比如,原来的进行比较:“小李从来不玩游戏,你每天晚上都玩!”
换成具体的请求:“从今天晚上开始,你把游戏机收起来直到高考结束为止,每晚至少复习一个半小时。”案例中的晨宇妈妈也可以使用这样的表达:“从今天开始,你合理安排休息时间,按时完成每一科作业。”
晨宇妈妈接受了我给她的使用爱的语言进行沟通的建议后,在实践过程中不断调整,交流效果大幅提升,亲子关系比以前和谐很多。比如,她分享了一个关于使用手机的案例:每天晚上晨宇都会玩手机半个小时左右,她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说以前她会忍不住直接唠叨“学习这么紧张,你还老玩手机,别的同学肯定都在认真学习,你能不能抓紧一点?”通常就以晨宇生气回应“我就看会手机,怎么就不抓紧了?你又怎么知道同学没玩手机都在学习”作为结局。这些话听起来是不是很熟悉?几乎每个家长都容易脱口而出,但是孩子还是照常不听话,结果两败俱伤。
晨宇妈妈说,自从她使用爱的语言的策略,把表达变成:“我观察了你这个周一到周五的晚上,每晚都会花30分钟刷抖音、看微信;30分钟可以完成四篇英语阅读理解,完成三道理科答题。距离高考只有70多天了,我要求你把娱乐时间压缩为10分钟。”奇迹发现了,晨宇欣然接受了妈妈的要求,很自觉地收起手机去学习了。
不管是面对孩子的日常生活还是学习习惯,如果家长能够遵守由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四个层层递进部分组成的沟通模式,一定能够提升交流效果,促进亲子感情。家庭成员之间也可以定期进行训练,养成这样的一种交流模式,使家庭氛围变得更温馨,使沟通更顺畅、更有效。如,家人之间可以进行亲子互动小游戏。大概流程如下:
【亲子互动】
家庭成员使用爱的语言——非暴力沟通,进行沟通。家庭成员通过商量确定每周一次或每月两次的亲子训练频率,每次练习一个小时,直到大家都掌握并运用这种技巧为止。选定某个话题:比如孩子上学经常迟到;爸爸一回家就玩手机;妈妈老爱唠叨等。每个人按照原来的表达方式把要说的话写下来,然后重新按照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这个模式进行第二次表达,表达之后,家人之间分享彼此的感受、看法与建议。
參考文献:
[1]卢森堡.非暴力沟通[M].华夏出版社 ,2016.
[2]赵霞.幸福,从沟通开始——亲子沟通探究[J].新课程导学,2015(15).
[3]周奇,陈旭.家庭教育中有效的亲子沟通策略[J].教育现代化,2019(A1).
(责编 翁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