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创 文旅

2020-06-22

中华手工 2020年1期
关键词:三宝陶艺文创

被迅猛发展的消费升级和互联网科技推向了最前的文創产业和文旅融合,无疑是当下文化领域里的2个最热门的词汇。和10年前相比,处在风口之下的文创与文旅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与关注。让我们跟随“先行者”,去看看他们如何驾驭“情怀”与“商道”。

曹学震

“天佑纸灯”创始人

曹学震,专注20年的手工灯匠人。他

有个性,不是自己满意的灯不售卖,不合自己缘的客不往来。他坚守慢节奏的手工模式,至今没有线上销售渠道。他可能是一个身处“潮流”之外的淡然手艺人,但这种“淡然”,同样是手工艺在当下发展的一个真实切面。

岁月无常,心守一灯

弹指一挥间,我做手工纸灯已经过去了两个10年。

如果没有人提醒,我可能也不会想过去的10年里我做了什么,未来的10年里我又会做什么。即使我做过多么满意的灯,它们也可能已经坏了、烂了,或是在不知名的角落里躺着。在无常里,我只顾着过好现下的每时每刻,做好我手上的这一个灯。

年轻的时候,我做灯总想给它添添补补,再加点什么。但积累和沉淀多了,现在更希望做做减法,回归大道至简,厚积而缓发的状态。我的店发展得较慢,这就是“做减法”的结果,我也不会刻意地去迎合客户。手工艺自身的特性决定了工作室或手艺实体店的经营节奏,这是我比较认可的“存在即合理”。

人到中年,其实已经不怎么在意自己在行业的位置和影响了,做好自己就行。就像我的创作一样,我做灯总是随缘,喜欢的人很多,能看懂的却少。喜欢的人懂得它在空间里存在的意义,我就会把灯出售或送给他们。至于不懂也不喜欢我作品的人,我也不必再费唇舌。

我的工作室目前还没有网上销售渠道,在我看来,手工本来就是一种慢节奏的生活方式,很多事情得一步一步地来。我喜欢随缘而为,先交流,再创作,更像是一种量身定制。

我不知道下次我的作品会卖给谁,下一个10年,唯有更加纯粹地回归自己内心去创作,这也算是和生活、和艺术之间的一种握手言和。我相信,活在当下,才能使心灯永传。

Q

在您看来,“天佑纸灯”的独特性在哪儿?

A

我觉得它已经回归我的内心。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天佑纸灯”的创作也应该是独一无二的,我觉得这就是手艺品牌的独特性。

张茜

陕西不倒翁文化创意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西安旅游商品研发基地主任、西安礼物-陕西官方伴手礼品牌执行官、西安市创业明星

张茜属牛,摩羯座,无论从生肖还是星座上来看,她都是个倔强、执著、默默耕耘的人。她说这是属于她的匠人式创业模式。从一个设计师转变成一个文创领域的经营者,用10年在曾经旅游纪念品一片空白的陕西大地,打出了一张属于西安的城市文化名片:西安礼物。

耕耘让梦想成真

10年前,我还是从西安美术学院设计系走出校门的大学生。

因为做毕业设计的原因,我发现市场上的旅游商品要么是从土里挖出来的兵马俑复制品,要么就是原生态的非遗产品,还有很大一部分是义乌的小商品,跟具有几千年的城市文化没有一点儿关系。从那时起,我想用“设计”重新改变这个状况,让每个小小的旅游文化创意产品都能讲述背后的故事,于是我便踏上了无悔的创业征程。

多年前,“北京礼物”品牌在北京旅游委的推动下成立,我立志要参考榜样,做一个属于西安的城市文化品牌“西安礼物”。10年来,公司先后开发了800多款西安城市符号的文创产品,开设了10家“西安礼物”直营店,成为政府唯一授权的“西安旅游商品研发基地”和“西安礼物”西安官方伴手礼品牌的运营单位。

我们在“西安礼物”上做出了自己的一套探索:每一个景区都有着一个历经千年的传奇人物和故事,我们为每个故事找到原型,为每个原型找到传神的情绪,为每个情绪找到可以落地设计的点,我们的手绘原型图,每个人物原型都会画上百幅图,从图纸到产品,都是每一个插画师重新解读历史的过程,也是解读这个城市的过程。

西遇纪-陕西记忆品牌、朕略萌-华清宫伴手礼品牌、唐宝贝-陕西历史博物馆品牌、秦英雄-秦始皇陵博物院品牌、本命佛-法门寺品牌等,这些伴手礼既保持了“西安礼物”品牌的统一性,又突出了不同文旅项目的文化差异性。

2019年陕西游客数量达到7亿,西安也成为了全国的网红旅游城市。“西安礼物”不仅要讲述西安故事,更要代表中国文化新风尚。我必须打造一个能带走城市记忆,创作一个个会讲故事的“伴手礼”。

可以说,这10年就是我梦想成真的岁月,我从一个设计师磨砺成为一个解读城市文化的创新者、经营者。掌握了分析市场、业态策划、品牌IP策划设计、文创产品设计、产品生产落地、门店设计、门店装修、门店管理运营的全链条服务。感谢梦想让自己成长,耕耘让梦想成真。

眺望下个10年,景区门店和品牌会在线下文旅行业中占据更强的优势。我希望能为国内更多的景区、博物馆打造文创品牌、设计产品,增加更多的文创收益。

Q

你觉得在2020年“西安礼物”有哪些机遇?

A

2020年的疫情带来了很大的冲击,线下实体没有收入,给我们造成近百万元损失。疫情也带来了机遇,西安市相继出台了促进文旅发展的政策方案,例如对小微文化企业连续3年按其对地方财政贡献的50%给予奖励;在文艺精品创作方面荣获省级以上奖项的文艺精品奖励0.5万~200万元;在惠民政策方面,西安为全国各地游客推出3个月免费游览政策,可让大家在西安尽兴游览,这将在疫情结束后,迎来更多的游客。这些都给了我们重新战斗的信心,让我们相信2020年是一个转折,也是新的起点。

Q

过去10年里,让你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什么?

A

我觉得是2015年故宫博物院文创事业的崛起,它的影响力波及了整个文旅圈,改变了景区对文创的认知。2016年博物馆关于文创发展的政策出台,博物馆和景区在政策的支持下,相继成立了自己的文创部门。通过2016年到2020年的发展,文创商品行业的发展已经具有了一定规模。

张书林

《寻绣记》作者、服装设计师、“楼上的拉姆”“阴丹士林”品牌创建人

“老绣”已是张书林生活中绕不开的话题,就像诗人不能不写诗,夜莺不能不歌唱一般。经历了多次的仓皇搬迁、店铺规模压缩后,她用淡然与坚定开辟了一片老绣创作的新天地。不惧生活的波澜,只愿醉心创作充满诗意的一件衣裳,上面绣着松枝、梅花、仙鹤的醉人模样。

从颠沛流离中遇见远方

16年前,我的手工原创设计品牌“楼上的拉姆”在云南萌芽。那时,我一心想把传统老绣的质与美带到人们面前,也更希望这些经典的元素融入他们的生活。

从品牌的诞生到发展,势必会历经一些波澜。因种种不可抗力,我的工作室曾经遭遇数次浩大搬迁。我亲眼见到无数面料、成吨的绣片、成千上万种辅料、工具等从原来安稳的位置拆出来,像饕餮终于吐出了它肚子里攒下的食物,仓皇倾泻在零乱的大厅。货架和人体模特倒在地上,设计图纸飘散在楼梯台阶,五花八门的花边辅料、扣子、珠片从大大小小的透明塑料袋中散落出来,那些平日里百般珍惜的细针、剪刀、直尺、划粉被胡乱卷进箱子……我想,破损和遗失,或许是它们的宿命罢。

在这样的时刻,如何面对接下来的生活,对于我来说,无不备感颠沛流离。

我想,在当下剧烈变化的社会环境中,个体难免是最脆弱的,手工店铺也是越来越难以生存的。面对坚硬的、无法下咽的现实,就像是用叉子去叉一群活蹦乱跳的螃蟹,让有力者无力,让悲观者前行不了。对我而言,在混乱颠沛的当下,去回味与想象那些自由而轻盈的作品创作和诞生的故事,真是一件奢侈的事。

然后,就不做动人的衣裳了么?不,我们当然不能停下。

“楼上的拉姆”创立至今,一直坚持做原创手工孤品,将每件作品做成独一无二的艺术品,还举办艺术展。我记忆最深的一次“老绣”展,是以“松桃绣”作为展出对象。这个绣种颇有深意,来源于我的书籍《寻绣记》中首篇文章《凤香》中的湘西,同时也是经过文中人物凤香之手从湘西民间收集而来,其目的是向她遥致敬意与怀念。展览中的红色松桃绣婴儿帽也有特别的寓意,每个绣帽背后都有一段童年,饱含着母亲的爱和美好的期望。我想将这些“童年”组合在一起,带观者去感受它们背后深远的故事。

办展只是文化推廣的方式之一,我们也有公众号传递“老绣”文化与艺术,并以线上、线下并轨经营的模式,出售以“老绣”为主的服装、配饰、家居用品等。我们坚持做小而美、小而精的产品,并相信坚持就是胜利。

未来10年,我会继续创作不被市场同化的艺术作品。我也祝福每一个和我一样坚持理想和信念的人,在困难面前,我们不认输、不倒下,风物长宜放眼量,压缩规模,但是所创造的价值与意义轻盈而辽阔,和这个世界保持足够的距离。

Q

您一直秉承的观念是什么?

A

我一直认为手艺无需转型。所谓“转型”,往往是抛弃了手工艺本身最有价值的那部分。

Q

您如何定位自己在行业内的影响?

A

以老绣为设计元素,将传统文化以革新的方式融入现代服装,以期带动整个行业。

秦万里

“山泉居”品牌创始人“佛系”,其实是一个人最自然、最坦诚的生活方式。秦万里将生活过成了想要的样子:学针灸、开课程、做设计。看似碎片的生活点滴,却拼成了一个气质大叔的真实模样。他说未来的日子,唯有拥抱生活,才能感受精彩的温度。

佛系生活,一年只做一件事

这10年我的经历和变化太多了,感觉自己是从一个充满好奇的文艺小青年变成一个对自己充满怀疑的颓废大叔。

我为什么会“混”成这样?我其实也知道我的短板在于不会营销,不重视线上平台。我很少跟同行的人接触来往,每一行业出色的还是少,实体店更是如此。但我自认我的产品还是不错,有一种“情怀感”在里面。

让我印象深刻的反而是学习针灸这件事,之前是拿锥子刺孔穿线做手工笔记本,现在是用毫针扎进人身上,拜师学中医,平时拿自己和亲人朋友做“小白鼠”,收获颇深。中医影响了我的创作,比如我设计的中医美学日历笔记本“顺其自然”,市场销售情况还挺好。

我还误打误闯地成为了汉字启蒙老师。如今,我在一些教育机构开启了课程,主要讲述与汉字相关的内容。根据教学反馈的情况,我做了一款适合儿童汉字启蒙的产品“汉字饼干”,也受到了家长和小朋友们的喜爱。

5年前,我将自己的手工工坊转让给我的侄子经营。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我想每年只做1款产品,并且做出品质来。和大家想象中的不太一样,山泉居目前基本不做产品,也没有线上销售渠道,我将重心放在了产品设计上。我目前的创作方向就是想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描述中医,有机会结合汉字启蒙一起开课。

对于手艺人而言,“颓废”也好,“佛系”也罢,清楚你自己要的是什么,其实就已经足够了。

Q

下一个10年,您想有哪些尝试?

A

首先是想办法赚钱。也有可能是自己没兴趣和跟之前毫无关系的行业。我是随性的人,从来没有什么规划。业余时间还是学好中医,老有所养,保命及关照家人。

杨成勇

贵州省旅游协会旅游商品分会会长、贵州省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贵阳市旅游协会商品分会会长

“黔艺宝”对杨成勇来说,真的是心里的“宝”。这个“宝”在岁月的进程中经历过磨难,也赢得过转机。每一次挑战,都被杨成勇咬着牙肩负了起来。如今,杨成勇带着他的“宝”在行业里披荆斩棘,奔向下一道光辉。

“改变”是一束新生之光

我常常想到的,是唐代诗人张若虚写下的那句“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水年年望相似”。在每个人有限的生命里,最大的快乐就是做自己喜爱的事,尽量帮助更多的人。

最近5年,黔艺宝主馆搬迁至离贵阳机场仅5分钟车程的多彩贵州城,经营面积扩大到约4 000平方米,经营范围也有所扩大,但销售额却不升反降,经营状况非常艰难。而10年前,黔艺宝主馆还在贵州省博物馆,经营状况非常好,不断涌现的业务让我和同事们对公司发展充满信心,黔艺宝的影响力也从贵州渐渐向外扩散。

2000年以来,随着我国的文化产业的发展,人民物质生活的提高,与之相关的手工业也迎来发展的黄金期。但近几年,由于世界经济发展趋于缓慢,手工艺品市场巳不如从前。有人说,手工艺品发展的黄金时期已经过去。

但是,身处行业的黔艺宝,不能被眼前的艰难困住脚步。10年之间,我和黔艺宝的同事们一起坚守,因为我们相信,手工艺品产业会迎来春天。

如今,黔艺宝在困境中一路前行。我们在多彩贵州城的贵州文化展示中心内设有贵州省工艺美术大师百工馆等,在贵州饭店国际会议中心设有“贵银黔艺宝馆”,所有店面面积已达5 000平方米。黔艺宝的优势就是不断挖掘与创新,研发贵州本土特色与时尚元素结合的手工艺品,同时收藏大量贵州银饰、蜡染、刺绣、水陆画等民间艺术品。因为我们不仅立足商业,更要挖掘、保护、传承民族文化。

下个10年,我们希望能够打造一个黔艺宝民间艺术博物馆,为更多的同行服务,当然这个目标任重而道远。我首先要做的,就是继续和大家一起为黔艺宝的发展而努力,把业务做大、做精,研发更优质的手工文创产品,再去实现我们共同的梦。

Q

过去10几年里,您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什么?

A

2002年黔艺宝首创的苗族手工装框银饰获得国家旅游局首届中国旅游商品设计大赛金奖。这是黔艺宝首次获得国家级金奖,也是贵州银饰首获全国金奖,为黔艺宝、为贵州银饰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李文英

三宝国际陶艺村负责人

景德镇“三宝国际陶艺村”,应该是每个陶艺人向往过的乌托邦。当“文旅”二字还朦朦胧胧之时,“三宝村”就已是响当当的文旅项目。10多年过去,从哥哥李见深,到妹妹李文英,村里有手艺,手艺留村里的传说还在吗?

用一生守护“三宝”

我依稀记得自己才来“三宝”时,拎着一只绿色的行李箱,坐了一天的大巴辗转到景德镇。那时的我不懂英文,不擅技艺,还忍受着这个村子的荒凉和旁人的不解。

1998年,我的哥哥李見深从海外留学回来后,在三宝村买下了一些农舍,建起了三宝国际陶艺村,并邀请美国、加拿大等地的陶瓷艺术家前来交流。那时候,村里的工匠们用最原始的方法生产陶瓷作品,还原了中国传统陶瓷生产场景和制陶工艺。慕名而来的国外艺术家在这里感受陶瓷拉坯、利坯、施釉等原生态制瓷工艺过程,他们觉得很有意思。

其实,20多年前的景德镇并没有把中国宋代的陶瓷文化真正表达出来,因为手艺人的精力全花在了生产瓷器上。陶瓷文化反而被国外的艺术家们所挖掘,这似乎有些本末倒置。直到三宝国际陶艺村的出现,才将中国的陶瓷文化一把拽了回来。或许,这正是三宝村最值得向世人谈及的地方。

在2004年那会儿,我和三宝迎来了一个空前的挑战。当时恰逢景德镇千年庆典,我一个人带着景德镇陶瓷学院的8名学生,负责协助政府,接待来自美国、英国等地的近百名艺术家,繁重的工作让我累到声音嘶哑。但我很感激那次活动,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可以用英文介绍景德镇的陶瓷文化和陶瓷工艺,也慢慢成就了我的今天。千年庆典不仅是景德镇的转折点,也是让三宝赢得世界关注的重要节点。在我们的努力下,三宝正式加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陶艺协会。

如今,许许多多的国内外陶艺家或爱好者们每年都会来三宝进行交流和创作。作为陶艺界的“轴承”,三宝已经从无人问津的深山小村,摇身一变成为闻名陶艺界的世外“陶”源。

2012年,三宝国际陶艺村正式被评选为景德镇目前最具艺术特色的民办博物馆之一。这是一个极具生命力的活态博物馆,包括民宿、餐饮、美术馆、工作室等产业集群。我们的“世外陶源”餐饮品牌,也在这10年间,成为景德镇餐饮业发展得最快的品牌。

每年春季和秋季的国际陶艺展览,是三宝的“重头戏”,国内外的艺术家在这里展示自己的优秀设计。除了展览外,随到随学的陶艺体验课程以及招收学员开展专业陶艺课程也吸引着无数陶艺爱好者。随着近几年景德镇艺术氛围的不断提升,年轻人成了制陶主力军,也更愿意在这里留下来。2019年,三宝专为年轻人打造了国际民艺市集,组织景德镇的年轻手艺人开展各种有趣的活动。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市集,能为不同年龄、不同创作方向的手艺爱好者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

近几年,三宝国际陶艺村断断续续地开设了上百间陶艺工作室,并且有10多位国外艺术家和100多位国内艺术家常驻于此,风格迥异的陶瓷作品在这里遍地开花。三宝逐渐成为许多人心目中的陶瓷圣地,正是因为人们对它的热爱,才让我更加坚定地守护在这里,并致力于将中国的陶瓷美学推向极致。

未来,我们希望拓宽网络平台,通过线上推广的方式让更多人了解现当代的陶瓷艺术作品,以及将三宝纯粹的生活方式传递出去。诚然,三宝这一路走来,太多的时间是在和国外的艺术家打交道。虽说三宝已经在陶艺领域开辟了一块国际瞩目的新天地,但在中国的广袤土地上,我们还没有打破与国内艺术家们交流的壁垒。我们也希望调整现有这样的格局,把更多的眼光放至国内,牵手艺术家们进行优秀的创作。

Q

这10年里,您有“未完成”的事吗?

A

三宝的线上推广平台并不多。希望在未来,有人能将三宝的线上推广平台标记为“已完成”。

Q

您如何看待三宝陶艺村的变化?

A

三宝原本是“墙内开花墙外香”,最初受到国外陶瓷艺术家的青睐。如今,它已成为许多国内陶瓷艺术家的“心头好”。

猜你喜欢

三宝陶艺文创
陶溪川文创街区
中药急救“三宝”
《岁寒三友文创海报》
“不落灰”的文创
铧芯文创
家有三宝
“岑溪三宝”有真味
“疯狂”的陶艺
写人有“三宝”
学陶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