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住自己的嘴
2020-06-22史志鹏
史志鹏
儿时动画片里,看着小动物上了餐桌,笔者心里不是滋味。前不久,网上流传“吃蝙蝠”的视频,更是引来一波质疑。由于法律规定和执法监管不完善,以及一些地方存在吃野味的饮食习惯,这些场景频频上演。在很多地方,“野味产业”规模还很庞大,由此带来的问题不少。
科学研究表明,野生动物生存环境复杂,身上携带或体内潜伏的病毒较多。近年来,SARS病毒、H7N9禽流感、埃博拉、中东呼吸综合征等新发传染病都与动物有关。此次疫情,很可能也是由野生动物传染给人类,并造成人际传播引起的。革除陋习,刻不容缓!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中央多次召开会议,强调要加强市场监管,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从源头上控制重大公共卫生风险。各地迅速响应,出重拳,治乱象。福建、天津、广东等地通过了禁止食用野生动物的地方性法规。
尽管如此,仍有人顶风作案,非法狩猎、售卖野生动物案件仍不时见诸报端,这反映出一些人心存侥幸,或者认为吃什么是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殊不知,一口野味,吃下去的不仅是伤害和野蛮,更是巨大的健康隐患。
17年前的“非典”和今年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用深刻的教训告诉人们,吃什么真不是一个人的私事。在人传人的病毒面前,每个人的饮食习惯都会影响周围的人,甚至整个社会。管住自己的嘴,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负责。从更深层面上讲,这是对大自然的敬畏,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维护。
然而,长期以来,少数人形成了滥食野味的陋习,认为野味更营养,更有甚者,把吃野味当作身份、地位、财力的象征。此次疫情对每个滥食野味的食客敲响了警钟,科学健康的饮食习惯才是应有的追求。切不可图一时新“鲜”给公众招来风险,因个人口腹之“欢”为社会埋下隐患。
现行法律中对野生动物的定义并未涵盖绝大多数传播疫病的高风险物种,纳入禁食范围的野生动物种类有限。此外,进入市场的野生动物检疫检验不到位,客观上也为野味泛滥提供了温床。
近期,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已部署启动《野生动物保护法》修改工作,并加快《动物防疫法》等法律的修改进程。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联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多部门开展打击野生动物违规交易专项执法行动。各种举措将进一步从源头上完善法制,有力打击非法交易和滥食野味的行为。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小编有话说
目前,禁食野味话题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有人主张全面禁食,也有人认为不能一棒子打死,建议区分对待。我们相信,立法一定会将人民的生命健康、维护公共卫生安全放在首要位置。我们也相信,经此一“疫”,全社會必将凝聚起更大共识并行动起来,养成更加健康的饮食习惯。
适用话题
公德心;生态和谐;野生动物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