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业信息化建设与森林资源管理的研究

2020-06-22石敏任

农业与技术 2020年11期
关键词:森林资源林业信息化

石敏任

摘 要:森林资源管理是林业的基础管理,也是林业全局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推进林业信息化建设,对推动森林资源科学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林业信息化建设对森林资源管理的促进作用为背景,通过对林业信息化主要手段进行简述,分析林业信息化建设在森林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解决森林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相应措施,以期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进一步提升森林资源管理水平。

关键词:信息化;森林资源;林业

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A

森林资源(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是生物多样化的基础,对国家建设和环境改善有着重要的作用[1]。虽然森林资源是可再生资源,但只有进行科学有效地管理,才能促进该资源的持续利用及长远发展[2]。在林业生产建设过程中,管理好森林资源是核心工作,也是林业全局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3]。

1 林业信息化主要技术手段

1.1 3S一体化技术

3S技术是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GIS)、遥感((Remote Sensing RS)与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的统称。3S一体化技术即利用计算机技术将3S技术整合起来,通過从云端采集、加工、传输林业各项基本数据,实现人-机-资源管理利用一体化、实时化与空间化。

1.2 数据库系统

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是由数据库及其管理软件组成的系统,通过硬件、软件、数据库和数据管理员等4个组成部分共同实现业务数据信息、行业信息、办公管理信息及外部信息的集成。建立专业的林业数据库系统,能够同时进行多种数据的综合分析、科学管理,为林业的近期经营和长远建设提供辅助决策依据。

1.3 通信技术

通信技术(Communication Technology)是指将信息从一个地点传送到另一个地点所采取的方法和措施。通过通信技术手段,将实现林业资源的感知化(即自动识别森林的类型、获取实时数据等)、林业管理的智能化(即防盗、防虫、防火、野生动植物保护等物与森林抚育、公益林建设等行为的智能化管理)、林业信息的物联化(即将林业多功能生态圈与产业化、经济化融为一体),达到大林业、大融合、大管护、大效益的森林资源管理水平。

2 林业信息化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2.1 提高森林资源管理精度

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林业管理体系,可为森林资源精准化管理提供技术手段,实现森林资源管理现代化。我国森林资源分布比较分散,东北、西南和南方森林资源丰富,占全国森林面积的近70%,西北地区仅占全国森林面积的11%[5],这给林业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林业信息化建设,可通过多级信息交互传输渠道,实现森林资源状况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6],向林业部门管理者和其他信息使用者及时提供信息支持与技术服务,同时能够为各级森林资源管理部门提供真实可靠的决策依据,提升森林资源管理的管理精度。

2.2 加大森林资源管理宽度

森林资源是生态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离不开对森林资源的有效保护。森林资源在生产和发展的过程中,受自然和人为等因素的影响,经常会出现过量砍伐或集中砍伐导致森林资源生长量不能保障,森林不合理开荒,面临虫害或火灾的威胁,林地变更成建设用地等现象。森林资源管理的目的是保障森林资源的保有量,实现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通过信息化建设,利用现代科技构建森林资源综合管理平台,实现对森林资源经营与管理的科学化、信息化、调度网络化,从而加大森林资源管理的宽度。

2.3 实现森林资源管理厚度

林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在科技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飞速加快的新形势下,我国林业也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将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到林业工作、生产等各个环节,有利于转变过去简单的、粗放型的经营管理模式,促进林业集约化经营管理,推进现代林业建设,促使林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森林资源管理的厚度。

3 林业信息化建设在森林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 信息不能有效整合

通常情况下,我国林业部门会定期对森林资源状况进行调查统计,如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简称一类清查,每5a1次)、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简称二类调查,每10a1次)、森林资源年度变更调查(简称建档工作,每年1次)等,但这些数据规范不够统一,相关资源共享度不高。而且我国现行的森林资源管理基本业务模式是分层实施、逐级上报、各司其职的模式,由此形成了以县为单位、按业务划分的一个个信息孤岛,自成体系,导致林业信息无法共享,浪费资源,不能满足时代对森林资源管理的要求。

3.2 区域发展不平衡

林业信息化建设,最关键的就是技术和设备,这些都需要资金的支持。受地理因素、气候环境、经济发展状况等各种客观因素的限制,我国各省、各地区在信息化、大数据等方面基础建设差异较大,东部较快,西部、中部较慢;同时有些地方政府对林业信息化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切实推进林业信息化建设,造成林业信息化建设区域发展不平衡,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3.3 创新程度不高

我国林业信息化建设在行业内起步还算比较早,2006年9月国家林业局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扩大会议就指出,“大力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对林业建设的倍增作用,以信息化带动林业现代化,是大家要认真思考的大课题”[7]。但目前我国在林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基本上是通过外部渠道引进技术,缺乏实际开发的创新,不能适应林业工作点多面广的实际需求。

4 解决森林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4.1 整合资源,提升全国森林资源信息交互力

依据我国森林资源管理工作现状及林业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整和各类森林资源调查、清查、变更等信息技术,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提升信息交互能力,以此打破林業信息资源垄断、分散、封闭和不兼容的现状。建设一个统一的基础信息平台,在此基础上建立各森林资源管理部门相适应的系统工程,如森林防害与应急、营造林、野生动植物监测监管、林业培训等系统,并加强数据和系统的规范管理,夯实系统运行平台,促进森林资源管理信息互连互通,提升林业信息资源整体效益,为森林资源有效管理奠定科学基础。

4.2 完善设施,推进森林资源管理信息化协同发展

以国家林业部门宏观规划为指导,从顶层到基层、纵向和横向各方面加快完善区域性、专题性林业信息化发展规划,建立覆盖国家、省、市、县和重点乡镇的林业专网资源。并加大林业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的投入力度,着力推进重点林区、偏远地区、各基层林业单位的现代化信息网络建设,解决森林资源管理信息交互“最后一公里”难题,完善全国林业信息化网络。同时鼓励市场(包括信息服务公司、新闻媒体、咨询服务等)对林业信息化建设的投资与运营,推进森林资源管理信息化区域协同发展。

4.3 统筹研发,促进森林资源管理智能化

林业信息化建设要紧密结合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体制改革,围绕森林资源管理中心工作,服务各项林业业务需求,引进专业人才统筹推进自主研发,以此推动现代林业各项工作与信息技术完美结合,让科学技术为林业生产经营和生态建设提供指导与技术支撑,全面提升森林资源管理智能化。

5 结束语

目前,各行各业都进入了信息化管理的时代,林业信息化建设实际上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达到对森林资源的有效管理、分配和使用,使森林资源消长平衡,维护全国生态环境安全。从总体来看,我国林业信息化建设已在加快步伐推进。林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在当今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林业信息化建设将迎来新的更大的发展机遇,完善林业信息建设,将为森林资源管理和现代林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张婉洁,潘瑶,王俊,等.亚太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探析[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8(2):61-65.

[2]王宇.浅谈林业发展在信息化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J].农林科技,2016(32):286.

[3]蒋群,李华.林改背景下森林资源保护管理面临问题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3(5):70-71.

[4]井忠国,王庆斌.浅谈林业信息化建设与森林资源管理[J].才智,2013(12):342.

[5]郝燕湘.中国森林资源管理概况[J].绿色财会,2012(12):16-22.

[6]朱社安.林业信息化建设对林业发展的促进意义研究[J].江西建材,2014(23):214.

[7]贾治邦在国家林业局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扩大会议上的讲话[EB/OL].国家林业局政府网,http://www.forestry.gov.cn/main/4072/content-646720.html.2006-09-29.

(责任编辑 常阳阳)

猜你喜欢

森林资源林业信息化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land produces
保护好森林资源 让林区青山常在
新形势下北方森林资源保护探讨
新形势下加强森林资源档案管理工作的构想
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
林业
我国森林资源生态环境及其评价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