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椎与杉木优质混交林营造技术措施探讨

2020-06-22张兰芳

农业与技术 2020年11期
关键词:营造林混交林技术措施

张兰芳

摘 要: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要求逐年提高,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文明建设之列。森林作为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混交林层次多、冠层厚、生态位错落有致,功能多样化,森林质量和生态系统稳定性优于纯林,营造混交林可提高森林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全国森林经营规划(2015—2050)》提出,要推进混交林培育,到2020年,混交林比例达到45%以上。目前,当代林业工作者以生态建设为己任,积极探讨混交林营造的技术措施。近10a来,高峰林场营造了一定数量的针阔混交林。本文总结了林场营造红椎与杉木混交林的技术措施,探讨优质混交林营林方式,旨在为南方营造优质混交林提供经验。

关键词:红椎;杉木;混交林;营造林;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S7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 )是广西第2大造林树种,是中国南方的3大当家乔木树种之一,树干通直圆满,材质细致轻软。红椎(Castanopsis hystrix A.DC)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广西、广东、海南、湖南、贵州、福建东南部等地,树皮纤维发达,木材质地坚硬。杉木与红椎均是建筑、桥梁、造船和家具常用的良好原料,在木材资源供给和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1]。林俊平通过对红椎不同模式造林效果分析,认为红椎杉木混交效果最好,不但能明显地提高红椎的造林成活率,而且两者混交种间关系较为协调,空间分布格局合理,能充分利用营养空间,混交林分的产量和质量明显提高,混交林蓄积量是纯林的1.3倍[2]。

本文总结了广西高峰林场红椎与杉木混交林的营造林技术措施,对造林地的选择、苗木品种及规格、栽培技术、抚育管理技术及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等做了详细的阐述,以期为南方混交林的营造提供参考。

1 造林地选择

选择避风、背阴的中下坡或山洼处,土层厚度在80cm以上的酸性土壤,土质肥沃疏松湿润,排水良好,立地指数在16以上,年降雨量1300~1800mm的地块作为混交林的造林地[3]。

2 苗木种源及规格

红椎与杉木均采用国家级或区级良种基地种源。红椎可采用广西博白县或广西浦北县优质种源,杉木可采用广西融水西山林场、南丹县山口林场优质种源。

红椎要求2a及以上苗龄,苗木粗壮,苗高40~70cm,地径0.4~1.0cm,顶芽饱满,针叶尖挺,根系发达。杉木要求1a以上苗龄,苗干直,无分枝,充分木质化,顶芽饱满,针叶坚挺,根系发达,其中裸根苗苗高40~70cm,地径0.5~1.0cm;轻基质容器苗苗高40~70cm,地径0.5~1.0cm。

3 栽培技术要点

3.1 整地挖坑

将采伐迹地上藤本、灌木、高草等植被全部割除,要求伐根低于20cm。沿等高線清理出一条宽度为1m的带,将带内一切杂灌铲除干净直至表土。带间距与相应的造林密度的行距相同。

按水平距离沿等高线呈品字形布点进行挖坑,坑的规格为30cm×30cm×30cm。表土和心土分开放置,心土放下方,表土放在上方和两侧作回坑备用,掏出坑内松泥,坑底水平。

红椎与杉木的混交比例为3∶7,采用行间混交或行带状混交的方式,3行红椎7行杉木混交。红椎的株行距为2m×3m,杉木的株行距为2m×2m[4]。

3.2 定植

定植时间为1—3月。选择雨后、种植坑内泥土全部湿润时种植。种植前对苗木进行浇水,直至育苗杯湿透,将苗运至坑边,往上坡方向小心放置,在坑中心偏内侧起锄拨开种植穴深约15cm,轻轻撕掉薄膜袋不造成散杯,用手将苗杯置于穴内扶住,取出锄头推外侧泥压实杯,取上方泥盖过杯面3~5cm,要求做到根舒苗正,覆土压实。种植杉木时,要苗尖向下不“反山”。造林后5~15d内及时检查成活率,并连续不间断地补植,确保造林成活率。

4 营林管理措施

4.1 除草抚育

造林后安排10次除草抚育,其中第1年林和第2年林各安排3次,第3年、第4年林各安排2次。每年的除草抚育在10月底前全部完成,第1次除草施工时间为4—6月,第2次除草施工时间为7—9月,第3次除草施工时间为10—11月,每次除草施工的时间由营林单位根据林地实际情况实施,但当年2次除草抚育施工间隔时间必须达60d以上。

第1年、第2年除草抚育采用植株行间带铲的方式。带宽80cm(植株行上方40cm,下方40cm),要求将带内杂草、灌木、藤类铲除,草头挖除干净,同时给幼树植株培土;带外砍草,将林地上的杂草、灌木、藤类等植物全部砍倒,伐根低于20cm,不能将伐倒物置于带内。第3年、第4年林采用割灌抚育方式。将林地上的杂草、灌木、藤类等植物全部砍倒,伐根低于20cm,且伐倒物不能覆盖到阔叶树植株。

4.2 施肥

造林后第2年、第3年各安排1次追肥,时间为每年4—6月。采用沟施方式,在每株树冠偏上一侧滴水线位置、距离幼树树根大于30cm的地方开深15cm、长25cm、底宽10cm施肥沟,每株施养分含量为35%的复合肥500g。肥料施后及时盖土,盖土厚度要高出沟面10cm。

4.3 抚育间伐

遵循“去小留大,去劣留优,去密留稀”的原则对林分进行抚育间伐,每次间伐后保持林分混交比例为7杉3椎。郁闭成林后,第7年进行透光伐抚育,第11年、第16年、第21年进行3次生长伐,株数间伐强度30%[5];第26年,按目标树单株作业法进行抚育,选择标记目标树10~15株/667m2,伐除干扰树,保护林下幼树和促进红椎天然更新。之后,每5a为1个经理期,根据林分生长情况,围绕目标树伐除干扰树,促进目标树及林下幼树生长。

4.4 林业有害生物防控

坚持“预防为主、科学治理、依法监管、强化责任”的方针,结合护林防火工作,通过无人机监控、人工巡山等手段监测林分健康状况。保护林下灌木层、草本层植被,为害虫天敌创造适宜生长发育的环境。林分遭受林业有害生物为害时,优先使用防虫网、杀虫灯等物理方法及使用白僵菌、苏云金杆菌等生物制剂进行防治。如果林业有害生物没有得到控制,达到经济阈值时才能选用低毒低残留农药进行防治。

5 结语

红椎杉木混交造林是成功的,3椎7杉的混交模式,139株/0.0667hm2的造林密度,能较好地形成种间竞争关系,林木为了争夺上层空间,迅速向上生长,有利于塑造红椎与杉木的杆形,使林木通直圆满。混交林分郁闭快,能加快林木自然整枝,促进林木成材。同时,混交林枯枝落叶量多且成分复杂,混交树种根系交错,明显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6,7]。

在营造混交林中,树种搭配及混交比例是核心技术。南方水分充沛,热量充足,适生树种数量众多。在以后的生产活动中,南方林区可通过改进林分结构、生态经营等技术措施,有效提高林分蓄积量,改良林分土壤状况,保护林下植被的生物多样性,促进林分自然更新,形成生態、社会、经济三大效益更好的近自然异龄混交林,提供更多优质的珍贵乡土树种大径材,保障国家生态及木材安全。

参考文献

[1]朱积余.红椎速生丰产栽培的试验研究[J].林业科技通讯,1993(2):8-10.

[2]林俊平.红椎不同模式造林效果分析[J].福建林业科技,2002,29(3):59-61,80.

[3]陆元昌,刘宪钊,王宏,等.多功能人工林经营技术指南[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4.

[4]黄云鹏.杉木与红椎混交林生长量及混交比例的研究[J].福建林学院学报,2008(03):367-371.

[5]李江才.杉木红椎混交林间伐试验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3(25):119-123.

[6]蒋家淡.红椎杉木混交造林效果研究[J].福建林学院学报,2002,22(4):329-333.

[7]肖石红,高常军,蔡坚,等.南亚热带杉木和红椎林及其混交林的土壤肥力[J].森林与环境学报,2018,38(2):142-148.

(责任编辑 李媛媛)

猜你喜欢

营造林混交林技术措施
“China tendrá nuestro apoyo para ingresar al CPTPP”
营造混交林的必要性和技术分析
提高营造林质量的关键技术及管理研究
林业工程中营造林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浅谈如何提高煤矿综采工作面回采效率的技术措施
浅谈加强煤矿矿井通风安全技术措施
高压输电线路防雷接地技术与措施
10kV配电网施工安全管理及技术措施分析
马尾松、巨尾桉及其混交林土壤微量元素调查
桉树纯林和桉-珍混交林水土流失规律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