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矿山缓倾斜多层矿体协同开采设计实践
2020-06-22李杰林周科平
李杰林 高 乐 陈 杰 周科平
(1.中南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83;2.云南锡业股份有限公司老厂分公司,云南个旧661000)
缓倾斜多层矿体属于典型的复杂难采矿体,此类矿体倾角小,矿石无法依靠重力自溜放矿,必须通过机械或者人力进行搬运出矿[1-2];此外,多层矿体中的相邻矿体开采会相互扰动[3],采空区处理以及相邻矿体的地压管理往往会导致开采成本提高[4-5]。目前,针对此类矿体的开采,普遍使用上行式或下行式开采方式,并采用底盘漏斗采矿法、分层充填法和房柱法等采矿方法[6-7]。这些传统的采矿方法往往存在贫化和损失率高、开采成本高、作业不安全等不足,并且各层矿体之间存在明显的开采扰动,给缓倾斜多层矿体安全开采带来了挑战。
近年来,随着采矿技术和装备的发展,人们逐渐重视对缓倾斜多层矿体这类复杂难采矿体开采技术的研究。郭金峰等[8]对云南斗南锰矿缓倾斜多层矿体的回采顺序、超前关系和矿房布置形式等进行了优化选择,保证了多层矿体开采的安全性;罗周全等[9]以云南锡业集团公司松树脚锡矿“大马芦”矿段为例,将大直径深孔合采矿岩、井下矿岩集中分离、连续采矿等技术相结合,提出了深孔合采井下矿废分离连续采矿法,有效提高了矿山开采的高效性、经济性和安全性;刘厚苗等[10]研究认为通过对采场顶板形状及矿房布置进行优化,可以有效提高开采的安全性和高效性;曾庆田等[11]针对大红山缓倾斜中厚多层铜铁矿,借鉴“采矿环境再造”思想,将缓倾斜中厚矿体再造为缓倾斜厚大矿体,同时根据矿体在剖面上的变化和富集特征,将同一盘区在剖面上划分为多段开采,多层出矿,有效提高了矿山开采效率;刘翔峰[12]将大直径深孔落矿技术和集中筛洗分离技术相结合,有效提高了采场生产能力;林晓悦等[13]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对上横山钒矿段回采过程进行了研究,优化了矿房参数以提高开采效率;李运胜等[14]运用岩石力学分析软件对多层矿体的开采顺序进行了分析,优化了开采方案,提高了矿山整体效益;诸利一等[15]针对缓倾斜多层矿体提出了3种条带式开采嗣后胶结充填法,并通过工程实例论述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上述研究为实现缓倾斜多层矿体安全、高效、经济开采提供了思路,但是仍然未能有效解决缓倾斜多层矿体开采中面临的开采扰动、采空区处理、地压管理控制三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这一难题。
本研究借鉴前人对缓倾斜多层矿体的开采思路,以缓倾斜多层矿体的回采顺序为切入点,引入“协同开采”理念,提出了缓倾斜多层矿体的协同开采设计方案,并以云锡老厂13-8#矿群为例,完成了缓倾斜多层矿体的协同开采方案设计。
1 工程概况
云南锡业股份有限公司老厂分公司13-8#矿群由上至下可以分为8 层矿体,并呈多层状重叠产出,各层矿体形态简单,连续性好,属于典型的深埋缓倾斜薄—中厚多层矿体(图1)。除了底部的13-8-7#矿体为倾斜中厚矿体外,其余矿体长100~550 m,宽35~321 m,倾角为0~19°,最大厚度达21.9 m,单层平均厚度为2.50~11.56 m,埋深800 m。顶底板围岩为大理岩、变玄武岩或花岗岩。大理岩稳固,变玄武岩中等稳固至不稳固,花岗岩因泥化多具有碎粒状至黏土状结构,且含有弱裂隙孔隙水,属于稳固性较差岩类,支护难度大。
2 缓倾斜多层矿体传统开采方案设计
针对老厂13-8#矿群的开采技术条件,按照传统的采矿设计思路,可分为上行式开采与下行式开采两种方案,具体开采步骤如表1所示。
2.1 上行式开采方案
首先将开拓和采准工程掘进至矿群最底部,首采矿体为13-8-7#矿体。回采结束后,立即对13-8-7#矿体的采空区进行充填,然后从下至上,依次对上部的13-8-6#、13-8-6-1#矿体进行回采,每回采完毕一个矿体后,均先对采空区进行处理,再回采上一层矿体。这样由下至上逐层开采,直至全部矿体开采完毕。
上行式开采方案的优点是各层矿体独立开采,矿体之间开采扰动小,且采空区均已处理,地压管理简单,也可以采用废石充填方式处理采空区,实现废石不出坑。但该方案是逐层矿体开采,无法对多层矿体进行同步开采,限制了矿群的生产能力和规模,导致开采效率低、生产能力小,并且存在基建时间长、投资回收期长、采空区充填工作量大等不足。
2.2 下行式开采方案
下行式开采方案是从最上层的13-8-1#矿体开始开采,开采结束后,对采空区进行充填处理,随后对下层的13-8-2#矿体进行开采。按照由上至下的顺序,依次开采 13-8-3#、13-8-4#、13-8-5#、13-8-6#、13-8-6-1#、13-8-7#矿体。
相比于上行式开采方案,下行式开采方案可以缩短基建时间,投资回收期短。但是下层矿体的回采作业均在采空区下进行,作业安全性差,即使充填采空区,其充填体的强度要求也较高,导致采矿成本较高。
2.3 传统采矿方案分析
上行式开采方案中,必须对采空区充填完毕后,才能对上一层矿体进行开采,矿群的生产能力和生产规模都小。此外,上行式开采破坏了矿体上层的原始应力平衡状态,老厂13-8#矿群的围岩稳固性差,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支护难度更大,无法保证开采安全。若采用下行式开采,在开采初期,利用矿柱或高强度充填体可以保证开采的安全性,但是,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上部的采空区群将严重威胁下部矿体的安全回采,且高强度充填体也增加了开采成本。
综上分析,采用传统的开采方法无法实现13-8#矿群的安全、高效、经济开采。因此,需要对13-8#矿群的开采方案进行创新设计。
3 缓倾斜多层矿体协同开采方案设计
3.1 “协同开采”理念的引入
20世纪60年代,A.H.Ansoff首次提出了“协同”理念[16],系统协同指的是通过某种方法来组织和调控所研究的系统,寻求解决矛盾或冲突的方案,使系统从无序转换到有序、协同、和谐的状态,减少系统的负效应,提高系统的整体输出功能和整体效应。“协同”理念问世以来,逐渐得到广泛认同和研究。在矿业领域,陈庆发等[17]针对我国地下矿隐患资源的安全开采技术条件,率先开展了“协同开采”的相关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目前,我国已有50多家高校及科研院所开展了“协同开采”相关研究并取得大量成果。陈庆发等[18]通过对倾斜—急倾斜、水平—缓倾斜多层矿体开采扰动关系的分析,得到了多层矿体开采的协同步距计算公式;汪为平等[19]针对大型“悬留”采空区提出并实施了“悬留”采空区协同处置技术,提高了采空区的稳定性;聂兴信等[20]针对急倾斜薄矿脉群,基于“协同开采”理念,提出了深孔分段空场上向嗣后充填连续采矿法,对矿房进行一步骤回采,随后充填,实现了阶段矿房的连续开采;李建华等[21]针对露天矿山台阶开采水平下部的空区问题,引入“协同”理念,并在露天采矿生产中形成了探测、监测、充填或崩落处理、采装、运输、安全预警为一体的采空区协同治理技术方案。
缓倾斜多层矿体开采的难点在于如何处理好多层矿体的开采扰动、采空区处理、地压管理控制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往研究认为这三者之间是一种不协同或低协同的相互关系,或者能够认识到这种关系,却缺乏有效手段来处理这种关系,因此多采用独立设计、施工,不考虑或较少考虑三者协同关系的设计思路。因此,本研究针对13-8#矿群的开采技术条件,引入“协同开采”理念,提出缓倾斜多层矿体的协同开采思路,将多层矿体开采扰动、采空区处理、地压管理控制三者结合起来整体考虑,产生较好的协同效应,实现缓倾斜多层矿体的安全、高效、经济开采。
3.2 13-8#矿群协同开采设计方案
老厂13-8#矿群呈多层状重叠产出,各层矿体形态简单,连续性好,除了13-8-3#、13-8-4#矿体之间存在一层厚约20 m 的夹石外,其余各层矿体之间夹石层厚度普遍较小,局部区域仅为1 m,甚至更小。因此本研究将13-8-3#、13-8-4#矿体之间的夹石层视为安全隔离层。以该隔离层为界限,将13-8-1#、13-8-2#、13-8-3#矿体视为上盘区矿块,将 13-8-4#、13-8-5#、13-8-6#、13-8-6-1#矿体视为下盘区矿块。以厚大原岩层为安全隔离层,在上、下盘区协同开采过程中,可保证上、下盘区矿块开采的安全性。13-8-7#矿体为倾斜中厚矿体,且空间赋存条件较为独立,因此单独进行开采设计。盘区矿块划分如图2所示。
由矿体的赋存形态得知,上盘区矿块的13-8-1#、13-8-2#、13-8-3#3 层矿体贴合较近,层状特征不明显。对于此类层间夹石较薄的多层矿体,合采可以大幅提高采矿效率,并降低开采成本。因此,对上盘区矿块中的 13-8-1#、13-8-2#、13-8-3#矿体进行分区合采设计,根据各个矿体的开采技术条件,可将13-8-1#、13-8-2#、13-8-3#矿体整体划分为分采区、1#、2#双层合采区和3层合采区。
多层矿体合采虽然可以提高开采效率,但由于各层矿体之间存在夹层废石,必然会造成矿石贫化。因此,需要按照合采范围重新计算合采区的综合品位。经过计算,合采区矿体平均品位如表2所示。从表2 可以看出:合采品位虽然降低,但仍然满足工业品位,可以进行合采设计和开采。
下盘区矿块由于开采深度大,地压大,对矿体开采的安全性影响较大;同时,废石提升距离长,提升废石成本高。根据矿山地质资料,下盘区矿块中各矿体倾角均小于围岩移动角,如按照传统下行式开采思路,先采13-8-4#矿体,再采13-8-5#矿体,那么回采13-8-4#矿体所产生的空区会对13-8-5#矿体回采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在本研究协同开采方案设计中,先开采13-8-5#、13-8-6-1#矿体,再开采13-8-4#、13-8-6#矿体。该设计方案的优点是开采13-8-4#、13-8-6#矿体的废石可由联络道充填至13-8-5#、13-8-6-1#空区,做到废石不出坑,而且充填工艺比较容易实现,充填质量高,保证了矿山开采的经济性。
3.3 13-8#矿群协同开采的回采顺序优化
为实现多层矿体协同开采,必须保证其安全性,避免相邻矿体的开采扰动。因此本研究设计的矿群整体回采顺序为上盘区矿块与13-8-7#矿体同时开采,当下盘区矿块的开采影响范围对上盘区矿块开采不产生扰动时,上下盘区矿块可同时开采。
3.3.1 上盘区矿块回采顺序
上盘区矿块实行分区合采,如图3 所示。由图3可知:上盘区矿块中分采区面积较大,只有部分区域为合采区。若先开采分采区,会导致后期回采合采区时产生应力集中的问题,将对合采区地压管理造成较大影响。因此,在上盘区矿块中,首先对合采区进行回采,之后开采分采区。在回采分采区时,可以合理利用合采区的开拓和采准巷道,降低采矿成本。
分采区矿体采用由下至上的顺序进行回采,即首先回采13-8-3#矿体,再回采13-8-2#矿体,最后回采13-8-1#矿体。回采13-8-2#矿体时,废石可运输至13-8-3#矿体的采空区进行同步充填,达到废石不出坑的目的。同理,利用13-8-1#矿体采出的废石对13-8-2#矿体的空区进行充填,下层矿体始终超前于上层矿体回采。
3.3.2 下盘区矿块回采顺序
下盘区矿块埋深大,地压大,对下盘区矿块进行协同开采时,开采任一矿体均需对采空区及时充填,并尽可能减少废石出坑量,从而保证井下开采的安全性。下盘区矿块的回采顺序为先采13-8-5#、13-8-6-1#矿体,再采 13-8-4#、13-8-6#矿体。回采13-8-4#、13-8-6#矿体的废石由联络道运至 13-8-5#、13-8-6-1#空区,充填采空区。
综上所述,本研究设计的13-8#矿群回采顺序为:①首先进行上盘区合采区与13-8-7#倾斜中厚矿体协同开采;②合采区开采并充填结束后,进行上盘区矿块的13-8-3#矿体与13-8-7#倾斜中厚矿体协同开采,并进行采空区处理;③对上盘区矿块的13-8-1#、13-8-2#矿体进行协同开采;④当13-8-1#矿体的开采步距超前于下盘区矿块的13-8-5#矿体一定安全距离后,开始上盘区矿块13-8-1#矿体和下盘区矿块13-8-5#、13-8-6-1#矿体的协同开采,并进行采空区处理;⑤对下盘区矿块的13-8-4#和13-8-6#矿体进行协同开采。
4 结 论
(1)引入“协同开采”理念,将多层矿体的开采扰动、采空区处理、地压管理控制三者结合起来整体考虑,提出了缓倾斜多层矿体的协同开采思路。
(2)结合老厂13-8#矿群的开采技术条件,完成了缓倾斜多层矿体协同开采方案设计,实现了多层矿体的协同开采,有助于提高矿山的整体开采效率。
(3)将13-8#矿群划分为上、下盘区矿块,并对矿块中各个矿体的回采顺序进行了优化设计,为实现矿体的安全、高效、经济开采提供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