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施策助脱贫 “一县一业”结硕果

2020-06-22郑洁

当代贵州 2020年7期
关键词:一业威宁贫困县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 郑洁

打赢脱贫攻坚战,发展产业是根本。

作为全省脱贫攻坚“四场硬仗”之一,产业扶贫关系着贫困户持续增收,关系着深度贫困县脱贫进程,是贵州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保障。

2017年8月,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孙志刚在全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推进大会上提出,“要紧紧抓住产业扶贫这个根本,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集中力量推进特色优势扶贫产业大发展,带动贫困群众持续增收、稳定脱贫”。

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产业扶贫的战略部署,省发改委出台《关于支持14个深度贫困县“一县一业”产业扶贫的意见》,通过产业扶贫,确保深度贫困县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

“为切实推进深度贫困县‘一县一业’产业扶贫,省发改委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上规模、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和构建产业链、价值链、利益链的总体要求,加强实地调研,多次与各县政府及相关部门、乡镇座谈商讨,逐一确定产业选择、资金保障、龙头企业引进、利益联结机制等重点工作内容,并重点围绕全产业链打造,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安排专项资金助推‘一县一业’产业发展。”省发改委主任陈少波说。两年来省发改委累计下达资金4.2亿元,重点支持“一县一业”相关配套设施项目建设。

引进龙头企业打造特色品牌

在推进产业扶贫过程中,贵州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选择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企业参与“一县一业”产业扶贫发展,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发展加工、搞活流通、开拓市场、打造品牌等作用,有效带动各县产业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链质量、效益、竞争力提升。

大力推动“村社合一”,发挥合作社联结企业和农户的桥梁纽带作用,落实农民在产业链、利益链、价值链中的环节和份额,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以订单生产为导向,督促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农户签订收购协议,明确各方利益和各个环节要求,督促各方严格落实协议,防止坐地起价、价贱伤农,确保企业、农户特别是贫困群众持续稳定获得收益。

在剑河县食用菌产业园的菇房里,满屋子杏鲍菇个大饱满,长势喜人……截至目前,剑河县已完成鸡枞菌、猪肚菇、绣球菇、秀珍菇、海鲜菇、杏鲍菇、姬松茸等品种产量达2620吨。此外,黑木耳种植1700亩1820万棒,覆盖11个乡镇,产量达18200吨。

2018年,剑河县引进研发生产食用菌20余年的江西荣通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并由县农投公司和江西荣通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共同组建贵州剑荣菌业有限公司,以“政府平台公司+企业+贫困户”的组织方式发展食用菌,做大了特色产业,增加了农户收入。

通过引进龙头企业,不断提升农产品规模化、标准化水平,深度贫困地区正逐步成为省内外甚至国内外绿色优质农产品重要供应基地。

瞄准发展目标打通关键环节

产业变革,产品附加值提升,源自全产业链的开发与打造。

2019年8月,水城县向迪拜首发2吨猕猴桃,贵州优质农产品再出国门。除了线下订单,京东、淘宝等电商平台也是水城猕猴桃的出山渠道。在推进“一县一业”过程中,水城县围绕鲜果种植销售、果酒果汁加工和农旅融合等方面,线下建成交易市场12.7万平方米、品牌店30个,线上建成猕猴桃电子商务中心,培育了黔农良品等电商企业24家,着力打造红心猕猴桃全产业链。目前,水城红心猕猴桃、凉都弥你红等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产品远销海内外。

威宁自治县立足马铃薯产业发展优势,加大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精深加工生产线引进力度,做大做强特色产业。为弥补产业链延伸短板,省发改委从2018年至2020年每年安排补助资金1500万元,分两期建设威宁自治县10万吨马铃薯种子库项目。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引领威宁自治县马铃薯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构建马铃薯全产业链标准化建设。

“目前,在威宁经开区内已引进中国农业发展集团、玖圣淀粉加工公司等,建立马铃薯加工产业园,年生产加工鲜薯150万吨,产品附加值将进一步提升,辐射率和带动性将进一步扩大。”威宁自治县特色农业产业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贵州引导深度贫困县对照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瞄准“一县一业”全产业链发展目标,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延伸产业链条,拓宽产业幅度,补齐产业短板,以县为单位实施全境域发展、全产业推进、全要素提升、多业态经营,构建完善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推进一二三产业互动融合发展。

完善利益联结拓展增收渠道

解决好利益分配问题,构建农民企业利益共同体,促进贫困群众持续增收,是“一县一业”产业发展的关键。按照《贵州省以工代赈资产收益扶贫试点方案》,各地采用资产收益扶贫方式,将政府投入形成的资产折股量化到村集体组织,并参股到“一县一业”项目运营中。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细化折股金额、股份占比、建档立卡贫困户收益保障、参与监督管理、集体股权退出机制等,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持续增收。

三都自治县采取“公司+合作社+贫困户”和“公司+基地+贫困户”发展模式,通过寄养代养、劳务就业、入股分红等方式,公司每年提供800个年薪4.2万元的就业岗位,并与群众签订青饲料种植协议。同时,利用省发改委“一县一业”发展资金入股公司分红,覆盖贫困户3093户10138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产值200万元以上,切实增加群众收入,让群众有盼头、得实惠、能脱贫。

望谟县按照“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利益链接机制发展板栗产业,公司牵头与15个行政村共同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按照“公司+合作社+农户”的3:1:6分成模式(即合作社的利润按公司30%、村委10%、农户60%分成)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与农户抱团发展,实现利益共享。农户收入来源包括60%的利润分红、向公司售卖板栗原料的收入和在光秀生态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工作的工资,多渠道帮助农户增收致富。

榕江县蔬菜规模化示范基地。(杨杰 摄)

猜你喜欢

一业威宁贫困县
贵州省毕节市威宁自治县:17个鲜食玉米品种同台比拼
我国所有贫困县全部脱贫
产销对接渠道宽 威宁蔬菜卖国外
云南宣布31个贫困县脱贫摘帽
华柴公司完成“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全部协议签订工作
华柴公司完成 “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全部协议签订工作
153个:全国153个贫困县已摘帽
财政部力促铁路等央企剥离“三供一业”
两部门部署国企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
两部门部署国企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