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诗可以观、可以怨的审美含义
2020-06-21郭信言房墁刘小丫王梓沂
郭信言 房墁 刘小丫 王梓沂
【摘 要】《论语》中所蕴含的美学思想是我们在研究《论语》时首先要搞清楚的问题。本文立足于《论语》本文,来探析其所蕴含的审美意识。
【关键词】《论语》;美学;孔子学派
“诗可以群”,什么是群?孔国安注解“群居相切磋”,朱熹注“和而不流”。孔子一开始是为了说明人与动物相区别,人的群与动物的群是不一样的,人生活在以氏族血缘为纽带的社会之中,而且这个社会是建立在彼此相亲相爱的基础上的,这个是“群”的思想。那么它跟诗、跟艺术有什么关系?这就凸显了艺术的教育功能,通过艺术的教化,使人能够去应对各种伦理关系,实现人与人的和谐,所以孔子说,不学习诗就好比一个人面墙而立,不知世事,缺乏交往,不能和群,学了诗就能成为一个“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的人。艺术为何有如此之功效?是因為艺术在当时是一个综合体,包括政治、历史、语言等为一体的,学习了艺术相当于学习了历史、政治。孔子说的“诗可以群”凸显的就是艺术的教育功能。放到我们今天,艺术教育凸显的就是美育的问题。我们今天的教育放大其实就是三大部分,智育、智力的发展,美育、审美的发展,和体育、身体的发展,大家能做到智美体三位一体的发展就可以。一般中学教育凸显的是智力,中国孩子普遍缺少审美和体能上的发展,艺术类的学生普遍都是在智育上存在问题的,逻辑能力、推理能力、提炼概括能力、书面语言表达能力。
其次是“诗可以怨”,孔国安注解怨,刺上政也。朱熹注怨而不怒。孔子虽然提倡仁者爱人,但是他并不反对怨恨,但是这个怨恨的是合理的怨恨。孔子认为合理的怨有三种,第一违反仁义道德的怨,可行。第二,对不良政治的怨,可行。第三,君子在行人道的时候受到阻碍的怨,可行。这三种情况是可以怨的,而且怨是可以通过诗表现的。这给以我们什么启发呢?就是艺术要具有一定的批判性。尤其是当代艺术,当代艺术有很多已经不再具有审美性了,已经不把审美的追求、精神的享受作为艺术的终极指归,而呈现出一种问题意识,一种批判精神。比如,徐冰的《何处惹尘埃》,“何处惹尘埃”出自六祖慧能的一则公案,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慧能就非常的聪明,他不先说,他后说,而且他用逆向思维反着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菩提比喻智慧,人心本来就是清净的,怎能惹上尘埃,这是一种更高的境界,所以五祖认为神秀的悟性照慧能略逊一筹,所以将衣钵传给慧能,慧能成为六组,这是“何处惹尘埃”的出处。徐冰创作了这幅作品,《何处惹尘埃》的背景是美国的“911事件”,他收集了“911”的粉末,作成了一个塑像小人,然后带回了国,带回来以后从新磨成粉,用粉做了这部作品,徐冰吹起“911”的尘埃,等待尘埃落定,在展厅中给人以刺痛紧张之感,通过艺术的方式呈现了这一悲剧。这个就是徐冰的问题意识,他它能够根据这一事件去表达和呈现,引起人们的反思。批判发展到今天不再是不经大脑的抱怨或谩骂,不是看不惯一个事物就开骂,这是很无脑的行为,智慧的人会换一种方式面对他,这个是艺术的力量,间接的、迂回的但却是直指人心的。再比如博伊斯的《我爱美国,美国爱我》,通过隐喻的方式在进行批判。
从以上两点的分析来看,基本可以得出《论语》的美学思想是属于孔子学派的,尽管群和怨还吸收了很多阴阳杂家等五行的思想,抄录了不少《易传》的文字,但它对于艺术的理论是建立在这个根本思想的前提之上的:群和怨是艺术表达的天性,必须用艺术来加以节制,音乐之所以重要,正是因为它能够把人们的善恶加以规定,并引导向礼的方向。但群和怨又不是《论语》的简单重复,而是发展了孔子的美学思想,所以群和怨的影响要比《论语》在审美上大很多。
参考文献:
[1]西方美学史[M]. 商务印书馆,朱光潜,2011
[2]西方文艺理论史[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章安祺等,2007
[3]判断力批判[M]. 商务印书馆,(德)康德,1979
作者简介:
郭信言(2000.11),女,辽宁省大连市,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19级环境设计专业;
房墁(2001.8~),女,辽宁省沈阳市,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19级环境设计专业;
刘小丫(2001.8~),女,河北省保定市,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19级环境设计专业;
王梓沂(2002.8~),女,河北省唐山市,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20级美术学专业。
(作者单位:大连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