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思政元素融入市场营销课程教学的思考
2020-06-21周琦
周琦
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提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中提出:“推进职业教育领域‘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努力实现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高度融合。”《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的通知》(教职成发〔2020〕7号)也对构建职业教育三全育人新格局强调:“引导专业课教师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将思政教育全面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不再仅局限于学校专职思政教师的任务,它是所有教师的任务。笔者在市场营销课程实践教学中积极探索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致力于将学生培育成为德技兼备的技能人才。
一、找到课程思政切入点,充分挖掘思政元素
“课程思政”是要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等融入各类课程之中,是立德树人的根本举措。市场营销课程作为商贸类专业基础课,课程中有着丰富的思政元素。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可以对各个章节知识点梳理的同时,找到课程思政的切入点,科学合理提炼课程思政元素,有意识建立课程思政内容资料库,并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不断加以完善。
比如,在市场营销概述部分教学中,教师可以与学生深入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能意识到企业肩负的社会责任,树立正确的营销观念;讨论网红经济和自媒体经济给企业或者个体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等问题,带领学生深入了解专业的发展趋势,引导学生学好本领后对国家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又如,在讲授营销环境中人口、政治、经济、文化等宏观环境因素时,可以结合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的崛起与腾飞、结合“新冠疫情”爆发下中国市场发展现状等最新社会热点及焦点问题进行分析,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牢固树立“四个自信”。另外,讲到“恩格尔系数”,教师可以很自然地谈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升学生实现中国梦的信心与决心。
二、案例教学中合理选用案例进行思政教学
案例教学法是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中经常采用的,一种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教学方法。优秀的案例在给学生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让学生产生真实的共鸣,其思政教育实效远甚于教师单纯的说教。因此,教师在选取案例时,除了考虑案例的适合性、典型性、趣味性及可操作性外,还要有意识地选用融入思政元素的营销案例。比如:华为的营销组合策略、为“发烧而生”的小米手机的“米粉经济学”、中国智造民族企业格力的发展等等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企业案例以及国内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优秀人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外优秀企业等营销案例,都可作为课堂案例。课下,教师在布置拓展性作业的时候,可以结合产品品牌章节,让学生收集我国的知名品牌的故事,树立民族自信和自豪感;在包装设计内容里,去欣赏那些汲取中华传统文化要素设计的包装,实现文化自信等等。
三、充分构建学生价值观,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在现实生活中,某些企业为了争夺市场占有率、实现利润最大化做出了有违道德倫理甚至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危害了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影响了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尤其是网络营销飞速发展的当下,种种不良营销行为涌现,使大众对营销的误解不断加深,甚至对学生学习市场营销时也会带入不良影响。在市场营销教学中对学生加以正确的营销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观导向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教书”的同时也肩负着“育人”重任,引导学生成为遵守诚实守信、勤劳敬业、责任担当、勇于创新的营销工作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切入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包括企业运营过程中涉及的法律法规、职业道德观与价值观等,例如,在竞争策略中强调公平竞争、反对恶意竞争,产品策略中强调产品质量是营销的基础,促销策略中反对虚假宣传等不端营销行为等,以此引发学生对职业道德的思考。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和价值观,坚定自我信念,成为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营销人才。
当然,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在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的。教师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有效融入思政元素,既要把握合适的度,不能喧宾夺主,将专业课课堂变成了思政课堂,也要以一种隐形姿态促进学生弘扬家国情怀的、提升个人品格以及培育专业素养,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真正践行“三全育人”。聚焦学生思想关切,实现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协同发展的事业永远在路上。
(作者单位:湖北省武汉市财贸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