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应对
2020-06-21郭文智
郭文智
【摘 要】青少年学生心理抑郁一直是影响他心理健康的重要问题,本文从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出发,描述了青少年学生心理抑郁的主要表现,分析了他们产生心理抑郁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和教育建议。
【关键词】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抑郁;表现;原因
一、概念界定
(一)抑郁倾向
抑郁倾向是指被试通过自我报告,存在明显抑郁症状,但没有达到抑郁症诊断标准,未影响正常工作生活和未接受过精神科医生鉴定并治疗的被试(陈心韵,2015)。抑郁倾向根据被试筛选方式定义为达到抑郁问卷的诊断标准,如流调中 心抑郁量表(叶俊杰,2006;陶沙,李伟,2003)和贝克抑郁量表(杜召云,王克勤,1999)。在香港的一项调查研究表明(chan,1991),在中学生群体中,存在明显的抑郁倾向的比例大概为全体学生的50%。在青少年阶段,各个方面发展不成熟,如果没有较好的自我调节能力和外部心理干预,抑郁倾向者很容易发展为抑郁症患者。另有研究表明,青少年时期的抑郁倾向极易导致成年抑郁症(Peterson,1993),因此对抑郁倾向的关注刻不容缓。
(二)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具有破坏性、代价极高的精神疾病。抑郁症是指愉快的刺激失去快乐或缺乏反应,表现为心境低落、失眠、社交退缩、精神运动迟缓、活动水平降低(Pizzagalli,2014)。而这些症状大多与大脑神经递质功能低下有关,即多巴胺的缺乏,多巴胺缺乏的抑郁症患者,表现为明显的兴趣和动机的缺乏,对曾经感兴趣的事情表现出消极,提不起兴趣。抑郁患者对奖励的兴趣丧失使得他们似乎感受不到快乐。通常表现为抑郁症患者心境低落,对生活失去乐趣,空虚感、无意义感和绝望感表现强烈,往往会有自杀的念头和行为。权威医学杂志《自然》最新数据表明,全球有3.5亿多抑郁患者,每天有3000多人因抑郁自杀,抑郁症几乎成为全球疾病负担之首。众多研究表明,通过系统干预和治疗有可能降低抑郁症患者自杀风险,但抑郁症患者真正能得到关注,发现疾病并去进行治疗的却是少数。值得注意的是,84%有自杀想法的人没有接受过任何形式的心理干预和治疗。缺乏治疗对重度抑郁患者来说更为致命(StevenJ,2008)。
(三)青少年抑郁
青春期是人类发展的关键期,许多精神疾病通常始于青春期。曾有研究者将 青春期描述为充满风暴和压力的时期(Freda F 2019),许多精神疾病的发作都是从童年到青春期急剧增加(William 2019)的。在心理健康问题中,青少年抑郁令人担忧。有证据表明抑郁症发病年龄呈逐年下降趋势(Kelly T 2019)。澳大利亚的报告显示,14.2%的青少年在自我报告测试中确诊为抑郁症(Guillermo Bernal 2019)。另有研究评估发现,大约28%的青少年19岁 之前经历过重度抑郁障碍发作(Sekaninova N 2019)。所以,青少年期抑郁症的发病率很高。随着时间的推移,青少年抑郁症表现出相对稳定性(William 2019)的特点。青少年抑郁症的早期症状,是成人抑郁症的最强预测因子,青春期抑郁症的出现增加了成年后罹患重度抑郁的风险.强预测因子,青春期抑郁症的出现增加了成年后罹患重度抑郁的风险(Sekaninova N 2019)。因此,青春期是抑郁症防治的最佳期,加强对青少年抑郁的关注,使得青少年时期的抑郁症得到控制,会降低成年期罹患抑郁症的风险。
二、抑郁产生的原因
(一)学习压力是初中生应激的最主要方面
对我国初中生来说,主要用学习成绩这个单一的标准来衡量其成就,容易给学生造成过重的学习压力,进而引发经常性的情绪低落,以致出现抑郁倾向。尤其是初三的学生,面对升学的压力和老师、家长的高期望,更容易产生较严重的抑郁倾向。
(二)人际关系障碍也是造成初中生抑郁的重要原因
初中生的人际关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与同学的关系。因心里的闭锁性、争强好胜、哥们义气等原因,他们往往处理不好与同学之间的关系。2、与父母的关系。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和独立性的增强,这个阶段的孩子碰到问题也不愿跟父母进行及时沟通,因自身的叛逆心理和父母的管束极易导致与父母关系的紧张,从而容易造成心理障碍。
(三)适应不良也是导致初中生抑郁心理的影响因素之一
初中阶段是学生心理和生理发育的关键时期,初中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他们所处的环境和社会地位与角色的特殊性,很容易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周围的环境。
三、预防并减轻初中生抑郁的策略
(一)学校方面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校是青少年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的一种最基本和最主要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对青少年的情绪、人格和学校适应等方面有一定影响,积极向上的师生关系下,师生彼此尊重、相互信任、感情融洽,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思维,正确评价自己,并伴随积极的情绪体验。这种积极的情绪体验可以提高青少年的自尊和自信,从而降低抑郁情绪出现的概率。同时,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还有利于青少年对同伴尊重、友好,使之具有良好的同伴接纳和友谊。良好的师生关系具有民主平等、尊师爱生、心理相容等特点。
2、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首先,学校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工作,使更多的人明白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方法和技术层面的问题,而是一种科学的教育理念。加强教师的心理健康知识普及,使教师能够准确掌握学生的状况.并在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中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宜传和教育。
(二)家庭方面
1、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积极、和谐、融洽的家庭氛围给青少年带来安定、偷快、轻松的环境,可以增强他们心理应激的能力,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发展。和谐家庭氛国建立的首要因素是和谐的父母关系。父母之间要相互给予和奉献,相互支持与理解,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给子对方适当的空间,相互保系。父母之间要相互给予和奉献,相互支持与理解,在相互信任的基礎上给予对方适当的空间,相互保留其独立的人格与尊严。如果父母在家里经常争吵不休、相互指责,青少年就会心情烦躁,难以静下心来学习。或者由于担心父母离异而陷入焦虑的情绪状态,并伴随愤怒、自卑、郁闷、情绪低落等负面情绪。有时还会承受周围人的轻视,造成-定的心理压力。这些负面情绪的长期积累容易导致青少年出现抑郁症状,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
理性看待学习成绩。研究证明,学习成绩是引起青少年抑郁症状的直接的主要因素”。随着社会竞争的激烈,越来越多的父母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当父母对孩子的学习成绩满意时,就会给予他们一定的物质奖励,如买礼物、给零花钱等。当父母对孩子的学习成绩不满意时,或者辱骂棒打,进行身体伤害;或者不理不睬,实行心理惩罚。还有的父母给孩子布置额外作业,逼迫学生参加课外、周末辅导班,给孩子造成一定的学习负担。事实证明。如果父母过度关注青少年的学习成绩,对他们有着不切实际的高期待,就会让孩子感到焦虑和压抑,甚至因为难以满足父母期待而内疚自责。父母虽然需要对孩子的学习进行监督和管理,但是最重要的不是过度关注学习成绩,而是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上课认真听讲.按时并独立完成作业等,还要经常进行学习策略的指导。当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时,父母要理性看待学习成绩,不以学习成绩作为检验学习的唯标准。要全面了解自己的孩子,对他们有恰如其分的评价和恰当的期望。要耐心询问,一起分析失败原因,多鼓励他们,以减轻青少年来自家庭的压力。帮助青少年尽快走出失败的阴霾,消除消极的情绪体验。
(三)自身方面
1、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体育活动是保证青少年生长发育、提高身体素质,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手第一,正确认识自我。所谓正确认识自我,就是能够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评价自己。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有长处和不足,要全面认识自己,并能够综合权衡,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优势。初中生正确认识自我的途径很多,比如可以经常反思自己的行为,从反思中总结经验与教训,认清优缺点,把握学习的方向;还可以从他人的评价中了解自己。他人的评价并不一定都是客观真实的,但他人的评价可以作为初中生认识自我的基础。如果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是一致的,则证明初中生的自我认识是客观的,符合实际的。如果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不一致,甚至反差很大,则应该加强反思,找出原因,实现对自我的正确认识
2、设置合适的学习目标。
Zimmenman 指出:目标设置对学习产生重要影响,同时又认为目标设置本身并不是关键的决定因素,重要的是要对目标的类型和目标设置的方式做出区分。初中生设置学习目标时,首先要对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做出区分。长远目标用于明确学习目标的大致安排,可以做的粗略一些。但近期目标是近期学习的具体安排,应该做得比较详细;其次,目标的设定应该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度,设置的目标应具有现实性。要考虑到自身的实际情况,如知识水平情况、时间情况等,制定合适的学习目标,这样执行起来才游刃有余,实现的可能性才比较大。学习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初中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自尊心,克服自卑感。
3、建立和谐的同伴关系。
初中生要主动交往,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各种有益活动,了解身边的同伴,适度祖露自己内心的想法,这样才能有机会遇上知心朋友,避免孤独。当在学习生活中碰到困难和有不良情绪的时候要找同伴倾诉自己的烦恼,不要憋在心中。初中生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首先要尊重他人.这是建立和谐同伴关系的前提。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要尊重他人的人格和尊严,不拿他人的生理缺陷和隐私开玩笑等。其次要诚实守信,对人不能虚情假意,口是心非,最后还要宽容理解,要宽以待人,严于律己,不能事事争强好胜。
四、教育建议
首先,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尊重学生,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观念,在课外遇见学生时,主动与学生聊天;进入课堂时,友好地与学生交流;了解、记住和称呼学生的姓名等,都是教师尊重学生的具体表现。其次,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修养。教师本人的修养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内在基础,教师有了较高的修养,就会在学生心中树立真正的威信,学生会因为信服教师而愿意把自己的真实想法与之交流,从而得到有效的指导,避免出现抑郁情绪。
其次,学校要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学生通过该课程不仅能够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和抑郁情绪常识,提高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而且能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真实地表达内心想法,使不良情绪得到宜泄。心理健康课堂上,教师要与学生保持亲密关系,正确与学生进行沟通.全面了解学生的内心发展变化,并进行科学引导。最后,学校要经常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学校可以采取发放心理健康宣传手册、团体讲座、团体辅导等方法与学生进行沟通,及时发现他们的异常心理,并积极进行疏导和控制。同时,学校还要确保心理咨询室的有效利用和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特别是情绪状态,对那些容易出现抑郁情绪的特殊人群要给以特别关注,定期追踪辅导。
五、结语
青少年学生的心理抑郁是一.種常见的心理问题,表现出很多症状,包括认知的、情感的和生理的。其原因主要集中于生物因素、社会因素和认知因素。生物方面的研究认为,抑郁由神经元之间的某种神经递质一元胺不足或缺乏去甲肾上腺素引起;抑郁也表现出家庭倾向性。而在社会因素和认知因素方面,最初引起抑郁反应的易感因素和素质主要有青少年学生低的自尊、条件性的不稳定的自我价值感、几乎没有选择的自我价值感来源、功能失调的观念和他们的归因风格;加上在消极生活事件中失去爱、安全、认同,或者自我价值的重要来源,就会导致无望或无价值的抑郁反应。如果伴随青少年学生个体经常性的消极思想、过分的自我觉知、沉默的应对方式和较差的心理控制时,就会导致长期抑郁,这对青少年学生来讲是十分有害的。因此,在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应特别注重以上因素,防止他们的抑郁倾向转化为长期的临床抑郁症。
参考文献:
[1]Freda F. Liu(2019).Is Treatment Working? Detecting Real Change in the Treatment of Child and Adolescent Depression.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Child & Adolescent Psychiatry
[2]William E. Copeland(2019).Early Pubertal Timing and Testosterone Associated With Higher Levels of Adolescent Depression in Girl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Child & Adolescent Psychiatry
[3]Sekaninova N.(2019).Oculometric behavior assessed by pupil response is altered in adolescent depression. Physiological research(Suppl 3)
[4]Kelly T.(2019).Always on my mind:Cross-brain associations of mental health symptoms during simultaneous parent-child scanning. Developmental Cognitive Neuroscience.
[5]Guillermo Bernal.(2019).Can 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 Be Optimized With Parent Psychoeducation? A Randomized Effectiveness Trial of Adolescents With Major Depression in Puerto Rico. Family Process(4).
[6]王明忠,范翠英,周宗奎 & 陳武.(2014).父母冲突影响青少年抑郁和社交焦虑——基于认知-情境理论和情绪安全感理论. 心理学报(01),90-100.
[7]田录梅,陈光辉,王姝琼,刘海娇 & 张文新.(2012).父母支持、友谊支持对早中期青少年孤独感和抑郁的影响. 心理学报(07),944-956.
[8]陈祉妍,杨小冬 & 李新影.(2009).流调中心抑郁量表在我国青少年中的试用.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04),443-445+448.
[9]赵景欣,刘霞 & 申继亮.(2008).留守青少年的社会支持网络与其抑郁、孤独之间的关系——基于变量中心和个体中心的视角. 心理发展与教育(01),36-42.
[10]王卫.(2000).青少年抑郁的预防:青少年应变力辅导计划简介. 心理科学(04),506-507+498.
(作者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