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课堂有效开展生活化教学的策略与方法
2020-06-21郝洪福
郝洪福
【摘 要】本文就如何在高中政治课堂中有效开展生活化教学策略展开讨论,希望能够推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改善课堂氛围,优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教学策略
高中政治课程是塑造学生认知方式与品格,建立学生健康的价值观与世界观的重要渠道。高中政治所涉及的四个板块: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哲学生活,每个部分看似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却又有着较强理论抽象性。这种属性与高考的压力形成合力,使得高中政治教师的课堂教学与高中生的政治学习或多或少都带有些许功利性色彩,学生的学习方法存在各种问题,教师的教学过程也有悖新课改的精神。为了优化教学效果,建立学生对政治学科的探究兴趣,也为了最终养成学生的政治核心素养,生活化的教学改革是未来高中政治学科发展的必经之路。
一、高中政治课堂有效开展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一直受到高考的深刻影响。尤其到了高中以后,高考的步伐越来越临近,带给学生与教师的是日益增长的焦虑与前所未有的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教师的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学习诉求都在向摸清考点、吃透理论倾斜。所以高中政治课堂无论是前期教学还是在后期一轮又一轮的复习,都笼罩在理论讲解和机械做题的枯燥氛围之中。沉闷的政治课堂逐渐削减了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热情,学生在政治学习中,往往也只能够采用死记硬背这种不科学的学习方法来使自己的考试成绩得到保障。政治教学的效果十分不理想。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当下,不少教师的教学理念得到了更新,越来越多的教学方法被创新性地使用在了课堂实践中。但在探索新方法的过程中,新的问题也随之浮现出来。从教学方法看,一些教师的教学方法创新只是流于形式。原本应该使抽象知识生活化的多媒体教学成为了与过去差别不大的电子课本。从教学内容来看,虽然教师尝试在教学中融入一些生活案例,但课堂绝大部分的时间还是用于教材理论的讲解,也并未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从评价方式来看,考试作为终结性评价还是大部分教师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学生学习知识后的生活实践如何?一直未被纳入评价系统。
当前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与新课改对政治教学提出的更高要求间产生矛盾,为了提升高中政治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对高中政治课堂生活化教学展开更加深入地探究有些重要的意义。
二、高中政治课堂有效开展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一)进行生活化的课堂教学,保障教学质量
1.课堂导入生活化
有效的课堂导入是整节课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许多老师认为学生到了高中已经有较强的自律性,太过丰富的引入手段也会显得有些幼稚。但高中生学习压力大,如果无法在课程的开始就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不但容易在课堂学习中昏昏欲睡,还会因为课堂太枯燥而选择不听课,去做其他学科的作业。所以高中政治教师务必要重视课堂导入环节,使生活化的课堂导入为学生奠定良好的学习基调。在教学实践中,多媒体引入与设问引入都是不错的方式。
例如在引入《政治生活》中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一课时,为学生播放人大代表的选举视频,让学生感受选举氛围,对选举过程产生学习的欲望。
又如在《经济生活》中消费及其类型的课堂引入中,向学生营造情境,引出问题:李老师大学毕业后在家人的帮助下贷款买了一套房,他使用自己的积蓄购置了家具。兩年后,经济压力有所减轻,小李对自己的衣食住行都有着深深的满足感,他也终于攒够了旅游的钱奔赴西藏。在租了一辆当地的车以后,小李终于开启了他说走就走的旅行。
在为学生营造这样一个情境之后,教师提问学生:你们所向往的未来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它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在小李的故事中,我们能够看到哪些消费类型?
以宏观问题作为课堂的引入,不仅可以带出本节课的相关知识点,更能够让学生对本单元主题“消费”产生思考。在学生没有学习完本科内容之前,他们对问题的回答都不会十分完善,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带着疑问进行学习,这样学生会对知识点更加印象深刻。
2.教学情境生活化
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使复杂的内容得到简化。经济、政治、文化三大板块与我们的生活联系紧密,教师对生活情境的挖掘也较为容易。但哲学部分理论抽象性较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格外注重《生活与哲学》生活化教学情境的营造。
以下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教学片段:
1.提问了解班里同学是否有宗教信仰。
2.营造情境:有一天你发现朋友送你的礼物不见了,你一直非常珍惜它。回想前一天的行动线,你觉得它肯定是被遗落在操场边了,此时你决定回去寻找。
3.提问:你在去往操场的路上,会怎样想?
学生回答:求求老天/请求上帝/佛祖保佑,它一定要在那儿啊。希望不要有人把它拿走。我觉得它在,它就一定在……
4.情境:你去到操场边一看它果然还在那儿,此时你心中会感激谁?
教师点拨:唯物主义相信物质决定存在,客观唯心主义认为,决定物质的意识是一种脱离人的存在。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争辩从未消减,对学生而言,这也理解起来是一个十分烧脑的概念。这一事例虽然不是十分严谨,但却能够让学生很快理清唯物与唯心,客观唯心与主观唯心这两组关系,提升教学效率。
(二)结合教材关注时政,培养核心素养
政治理论在解释政治事件时具有普适性。在近年的高考中我们也发现,高考中生硬地考查知识点掌握情况的考题越来越少,而更多的是要让学生以所学内容去分析并解释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中的时事政治。所以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累时政,并尝试用政治思维与政治理论去解释现象,掌握分析的方法,形成独特的政治视角。只有在此基础之上,学生才能够游刃有余地应付考试中的那些考题,也才能够在学习中形成政治素养,让政治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教师可以在班级内形成这样的课堂常规:将每节课最后的5分钟留给学生进行时政分享,事件既可以是国际要闻,也可以是国家大事。学生需要阐述事件的全过程,并将课本知识点与此事件进行联结。以“新冠”为主题的分享中,学生将我国的对外援助与《政治生活》中我国外交政策的相关知识结合在一起,将全民免费接种疫苗与我国政府的职能结合在一起,将病毒的变异与辩证唯物法的实质与核心结合在一起……
学生出发角度不同,对同音事件往往会产生不一样的理解,而这种多样性的认识,正是学生政治智慧的光芒。
(三)布置生活化的任务,提升实践能力
政治来源于生活且服务于生活,作业作为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一种重要途径,在进行课后任务设计时,教师也应该秉承生活化的理念。让学生在课后任务中体会政治对生活的影响,体验真实的政治实践。使学生具备透过现象看本质,用教材理论去分析生活点滴的能力。
例如在《文化生活》文化传承与创新这一单元的学习后,在班级内举行一个“传统文化博览会”,学生以小摊的形式自由组队,他们需要提前准备某一特定传统文化的介绍资料及实物,这些内容就可以作为学生的课后任务。在博览会中,各组同学都作为游客对展会进行游览。在完成这一任务的过程中,不仅使学生对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加深了解,也提升了他们传承与创新的意识。
三、结语
总而言之,生活化教学可以把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生活的背景下,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强烈愿望,陶冶学生的情操。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深化课堂教学生活化改革,有效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做到举一反三,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
参考文献:
[1]张朝旭.在高中政治课堂有效开展生活化教学的策略和方法[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0(09):50-51.
[2]刘青.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途径分析[J].作家天地,2020(18):148-149.
(作者单位:云南省曲靖工商职业技术学校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