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友的身上,有我的影子
2020-06-21
警铃声响起,苏圣山咽了下口水,苦笑着放下手里刚烤熟的羊肉串,以最快的速度换装、集合,做好扑救森林火灾的准备。
晚饭时间,三明市森林消防支队三明大队两化训练场内,苏圣山和队友们在烧烤架上精心烹制着自己最喜欢吃的食材,欢度“五一”国际劳动节。这是庚子年春节以来,单位首次组织烧烤晚会,他们太怀念这种久违的快感了。
然而突如其来的火情,打乱了欢畅祥和的节奏。
5月1日19时20分,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石牌镇鳌江村发生森林火灾,火头直逼桃坑村。根据总队命令,三明市森林消防支队需出动125名指战员在三小时内赶赴火场。
“电脑、相机、DV、存储卡、充电宝、数据线、电池……”行进途中,苏圣山一边整理着装,一边在心中默默计算着背包里装着的各类新闻宣传装备及其配件。
以前参加灭火作战,总是出现手机电量不够用的情况,只能看着队友们的战斗身影干着急,所以这次他准备了三个大容量充电宝,确保充分满足任务现场的音视频资料传输。
“作为新闻报道员,我有责任将救援一线队友的英勇事迹宣传出去。”
22时03分,三明大队作为先遣队率先抵达鳌江村东北线火场。他们的任务是不惜一切代价阻截火头,防止火势向周边民房蔓延。
苏圣山还记得临上火场前,大队长何学飞那句凝练而豪迈的话:“上火场战斗无需动员,作为森林消防员,扑救森林火灾,我们责无旁贷!”
尚未参加过灭火实战的新消防员杨利涛主动请缨,强烈要求加入战斗梯队,他说队员们是在保卫他的家乡,自己没理由留守山下。
此时的村落上空已被浓烟笼罩,空中不时有飘落的烟灰,不远处的几间民房眼看就要被大火吞噬,村民的眼中满是急切和期盼。
苏圣山心里掠过一丝恐惧,但想起大队长那句话,他的内心很快又被强烈的使命感填满。
70度的山体斜坡,石塘、沟壑纵横,队员们一路坎坷,一路疾行,挥动风力灭火机的手心里全是汗,防火手套在手和风机把手间总是打滑。带队的班长倪铖涛索性脱下手套别在腰间,坚定地走在队伍前面。
灭火过程中,由于长时间的高温炙烤和大量的体力消耗,倪铖涛的精神出现了短暂的疲惫,一不留神踩到一颗滚石,身体直直向下跌倒。他左手本能地抓住一棵尚未燃尽的树干,这才稳住了身形。
“班长你没事吧?”杨利涛急切地问。
“没事,刚才没站稳。你跟在后面,多跟老队员学习。”倪铖涛淡定地一笑,将防火手套重新戴回手上,带领队员们继续前进。
苏圣山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知道倪班长的手此刻肯定感觉钻心的疼。
很快,水泵分队找到了充足的水源,火势被压制住。倪铖涛和队员们一鼓作气,成功将林火阻截在隔离带内,解除了林火对民房的威胁。
截至凌晨5时许,鳌江村火场北线明火全部被扑灭,三明大队首战告捷。倪铖涛这才想起找卫生员处理伤口。脱下防火手套,倪铖涛的左手赫然起了三个豆大的水泡;提起裤腿,腿上被磨破的伤口也已经结痂,卫生员用手一比对,正好有巴掌大小。
虽然受了点小伤,但倪铖涛却很高兴。因为平时坚持学习的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派上了用场。村民给他拿来牙膏敷手,他躺在地上,把手一抬,只觉得透心得凉爽。
5月2日6时30分,因风力加大,风向突变,桃坑村火势再起,火场告急。
三明大队受命转战桃坑村火场,支援仍在南线奋战的泉州大队。
和鳌江村不同,桃坑村的火线大多靠近悬崖峭壁,而且大部分是立体燃烧的树冠火,部分地段树冠火高达20余米。正可谓是山高、林密、火险,再加上水泵水压不足,火灾扑救极其困难。
上午11时,与火魔的拉锯战已持续近12个小时,火势仍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看着大火掠过一个又一个山头,苏圣山心里涌出一股莫名的无力感。他想起了去年跨区增援广东佛山森林火灾时,遇到的一位母亲和她的两个孩子。孩子的父亲常年在外打工,母亲独自在家务农并照顾孩子,他忘不了那位母亲面对灾难时的手足无措,更忘不了孩子们眼睛里透出的光。
“要是再烧下去,其他村子的老百姓也该遭殃了。”苏圣山心想。
置身山顶,到处都是浓烟,苏圣山感觉自己的身体好像也在燃烧,欲攻不能,且战且退。
“趕紧撤到半山腰,重新连接管带。”对讲机里传来泉州大队指导员宁大友的声音。原来,总队前指判定当前为灭火的有利时机,决定由代理支队长陈广成带三明大队和勤务中队配合泉州大队组成三个水泵分队,沿着山脚下用串并联的方式架设8台水泵,从三线合围发起总攻。此刻需要把管带背到半山腰重新连接,才能提升水压,从而对火头实施有力打击。
苏圣山觉得应该做些什么,再三向班长请求要把管带送下山。“大家都很辛苦,没有理由一直顶在前面,我也是你们的一员!”
其实,他也很累,呼吸着带有烟尘的空气,嘴唇干裂,喉咙哽咽。但他深知筐里的管带就像连接成功彼岸的牵引绳,承载着所有扑火队员的希望。
从山顶往下赶的时候,苏圣山遇到了另外几名送管带的队员。他们的防火服基本被汗水浸湿,一脸浓浓的“烟熏妆”,眼里满是疲惫和迫切。苏圣山举起相机,记录下了“最美烟熏妆”。
为了将管带重新送往山顶,他们几乎是手脚并用,或跑或爬,步履维艰。一根管带30米,苏圣山算了一下,加上山脚下队友们铺的管带,他们足足铺了66根,差不多是2公里的距离。
水泵拉响的那一刻,就如同冲锋号角吹响,只听到烈火在哀嚎……
截至19时,桃坑村后边的大山上已看不见明火,只剩下了一些清理看守的工作。当听到可以撤离的时候,苏圣山感觉自己像是被抽去了筋骨,软绵绵地坐在了地上,一动也不想动。
吃过村民送来的晚餐,全体救援队伍开始向宿营地集结。苏圣山爬上了车,看着队友们沉沉睡去,他冲着倒车镜中的自己笑了笑,默默地打开电脑,记录下一个又一个感人故事。在队友的身上,他看到了自己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