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融资决策及政策需求研究

2020-06-21宋华陶铮肖和森蔡宇江许书川刘勇

供应链管理 2020年4期
关键词:供应链机构融资

宋华 陶铮 肖和森 蔡宇江 许书川 刘勇

摘 要: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和扩散对企业经济活动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作为资金供方的金融机构和助贷机构同样会受到疫情的影响而改变融资的决策,进而直接影响到作为资金需方各个行业中的企业。文章通过对300家融资机构的调查研究发现,融资机构预期客户受疫情影响发生融资违约的概率增加,但融资利率上浮的可能性不大,反而预期融资机构很可能在疫情期复工后提供更多的融资。同时,融资展开面受疫情影响将会紧缩,部分行业中的企业不再能够轻易获得融资,但也有一些受疫情刺激增长的行业将会获得更多的融资。融资机构对于政策也有自身的需求,其中共性需求包括政府开放数据和解决核心企业不配合、不确权、不及时支付等问题。在新基建的时代背景下,融资机构也对监管机制产生了新的需求。

关 键 词:新冠肺炎疫情;金融机构;融资;政策

一、引言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使许多企业的资金状况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2020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中指出[1],疫情期间要缓解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需要发挥好政策性融资的作用,为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实体经济发展提供精准融资服务。已有不少问卷调查了疫情对各行各业中企业影响的情况,却鲜有问卷调查资金供方的融资机构在疫情中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为积极响应国家、社会和经济需求的号召,深入精准了解新冠肺炎疫情对融资机构决策产生的影响,以及融资机构因疫情而产生的对政策的需求,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供应链战略管理研究中心、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物流与供应链金融分会、万联供应链金融研究院、中关村金融科技产业发展联盟联合开展了“新冠肺炎疫情对供应链融资相关机构的影响的调研问卷”的调研。内容涵盖了疫情前后融资机构的状况、疫情期间融资机构的融资决策以及政策需求。调研组生成线上问卷发给各融资机构的中高层管理人员,涉及国有和非国有融资机构等,本次调研共有将近300家融资相关机构参与。本报告将分为三个部分进行论述和分析:①调查样本的基本信息;②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的融资决策分析;③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的政策需求分析。

二、调查样本基本信息

在参与本次调查的融资机构的主要类型中,52.5%为持牌融资机构,其中17.65%为商业银行、14.22%为保理公司;47.5%为助贷机构,其中16.67%为供应链管理服务公司、13.24%为金融科技服务商,7.84%为产业互联网平台。这些机构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方面都是重要的角色(如图1所示)。

本次调研的融资机构主要服务的客户性质多为民营企业(40.69%),国有企业客户也占相当比例(21.45%),客户为外资和中外合资企业的为2.21%(如图2所示)。

根据银保监会和国家统计局发布的《金融业企业划型标准规定》(银发〔2015〕309号),以及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为基础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办法(2017)》为严格标准划分规模大小,在调查的融资机构中有24.51%为大型企业,12.75%为中型企业,22.55%为小型企业,40.20%为微型企业(如图3所示)。

2019年,参与调研的融资机构中,8.82%为中小企业提供的融资规模大于1000亿元,23.04%提供的融资规模在50亿~1000亿元,22.06%在10亿~50亿元,26.96%在1亿~10亿元,19.12%小于1亿元的融资规模,呈现出覆盖较为均匀的融资梯队层次(如图4所示)。

因此,无论是规模划型、客户性质,还是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的规模方面,都表明此次针对融资机构的调查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三、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的融资决策分析

(一) 疫情影响下融资机构对客户违约率、提供融资规模和融资利率的预期及其融资决策

1. 融资机构疫情期预估中小企业融资的违约率

在预估经历疫情后中小企业融资违约率时呈现一种明显的倾向。39.71%参与调研的融资机构认为违约率将会大部分上升、小部分下降,有38.24%认为中小企业违约率将会持平。此外,11.27%的调查对象认为违约率会全面上升,仅有7.84%的融资机构认为违约率会大部分下降、小部分上升,2.94%认为违约率会全面下降(如图5所示)。此项调查结果说明,融资机构普遍认为疫情会对中小企业造成负面冲击,使其还款能力受损,导致违约率上升。

2.融资机构疫情期预估为中小企业提供的融资规模

参与调研的融资机构中,15.69%的融资机构预期为中小企业客户提供融资的资金规模将会全面扩大,27.45%认为将会大部分扩大、小部分收縮融资量,35.78%认为规模保持不变,16.18%认为融资规模将会大部分收缩、小部分扩大,仅有4.90%认为将会全面收缩融资规模(如图6所示)。峰度偏向扩大一端,即参与调研的融资机构对未来提供融资规模持谨慎性的开放态度。

3. 融资机构疫情期预估为中小企业提供的融资利率

18.14%参与调研的融资机构在疫情期间预期复工后为中小企业客户提供融资的利率将会全面下调,22.55%认为将会大部分下调、小部分上浮融资利率,48.53%认为利率保持不变,7.35%认为将会大部分上浮、小部分下调融资利率,3.43%认为将会全面上浮融资利率(如图7所示)。峰度依然偏向利好的下调一端,但接近一半的受访融资机构表示仅会维持融资利率,说明大部分参与调研的融资机构经历疫情后仍然会保持其原有的风控机制,但不排除小范围降低利率政策以利于提供更多融资规模。

4.疫情造成融资机构在违约率预期下的融资决策

对于企业客户违约率的预期显示,融资机构普遍认为经历过疫情冲击后,借方中小企业的违约率会在一定程度呈显著上升的趋势。本文的研究结果则表明,融资机构在经历疫情后融资政策不仅不会全面紧缩,反而呈现谨慎放开的态势。其中,融资规模倾向于有意识的扩大,融资利率则倾向于谨慎的下调,风险中性依然是融资机构融资政策的主流。这三部分需要结合起来才能看到融资机构对于融资决策的判断。图8显示,确实存在即便在预期中小企业融资违约率上升时融资机构仍然愿意增加向中小企业贷款规模的情况:预期违约率“全面下降”“大部分下降,小部分上升”和“与疫情前持平”的各选项中,占比最大的融资规模意向分别对应“全面扩大”“大部分扩大,小部分收缩”和“保持不变”,这样的决策符合融资活动投入规律的预期。但是,在预期违约率“大部分上升,小部分下降”和“全面上升”的选项中,融资机构仍然愿意“大部分扩大,小部分收缩”融资规模,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即或不然,多数融资机构在融资规模方面也至少愿意“保持不变”地给经历疫情冲击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说明本次疫情虽然冲击了产业中的企业,但疫情的出现反向刺激了融资机构的融资意向。一方面的原因在于融资机构本来在春节期间的融资业务呈周期波谷状态,在疫情期间人际隔离的防疫政策更加持续了停摆的状态,导致金融机构大量资金处于“闲置”状态。对于企业来说,资金冗余是一种潜在的应对环境不确定性的缓冲[2],使企业具有一定的战略选择弹性[3]。但是,对于以资金提供及相关服务作为主要营业收入的资本密集型组织来说,空置造成的货币时间价值沉没成本是不可忽视的。因此,融资机构迫于自身成本压力将会增加融资贷款的意愿。另外的原因是:虽然疫情造成绝大部分的行业受损,但部分行业随疫情的发生反而出现爆发式的增长。因此,融资机构复工后可能会趁风口向增长行业中的企业进行融资,获取窗口期利润。换句话说,从逐利的机会来看,融资机构的融资贷款意愿同样增加。

虽然图8显示融资机构融资意愿增强,但是图9也显示融资规模的增加不意味着风控的放松。图9中,除了预期违约率“全面下降”的选项以外,其余各项中占比最大的疫情期复工后融资利率的调整均为“与疫情前持平”。随着预期违约率的上升,利率上浮选项的占比也同时增加,这一决策同样符合风控规律。但是,无论预期违约率怎样上升,融资利率“下调”的意愿(包括“大部分下调,小部分上浮”和“全面下调”)也占相当的比例。其原因可能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融资意愿增加的驱动。过高的融资成本将会把许多中小企业排除在直接和间接融资市场之外[4],降低融资成本将会使增加的融资规模得以出清。二是我国宏观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机制是存在且有效的[5],疫情期间宽松的货币政策缓解了融资约束的效应,改善了融资生态环境,促进了融资活动的发生[6]。三是在疫情的特殊时期,资金借方愿意与融资机构共享数据,信息穿透力强,不对称性减少,商业信任互动增强,导致融资利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

(二) 疫情影响下融资机构对客户所处行业融资决策的预期

1.疫情发生前融资机构客户所处行业分布

本次疫情发生以前,调查对象服务客户所处行业为贸易/批发/零售/租赁业(69.12%)、生产/加工/制造(69.12%)、交通/运输/物流/仓储(57.84%)、医疗/保健/卫生类服务(35.29%)、农/林/牧/渔(32.35%)、房地产/建筑业(31.37%)、能源/矿产/环保(28.43%)、IT/通信/电子/互联网(25.49%)、酒店/旅游类服务业(17.16%)、政府/公共事业/非营利机构(16.18%)、商业服务(12.75%)、教育/工艺美术(12.75%)、文化/传媒/娱乐/体育(12.25%),涵盖了各个行业。因此,从整体上本次调研对于疫情下基于行业影响的融资决策了解将会相对深入。

2.疫情发生后融资机构预期服务的客户所在行业分布

疫情发生后,参与调查的融资机构将会为生产/加工/制造(66.67%)、贸易/批发/零售/租赁业(64.22%)、交通/运输/物流/仓储(56.37%)、医疗/保健/卫生类服务(44.61%)、农/林/牧/渔(29.41%)、IT/通信/电子/互联网(26.96%)、房地产/建筑业(25.98%)、能源/矿产/环保(24.02%)、政府/公共事业/非盈利机构(20.10%)、酒店/旅游类服务业(15.20%)、商业服务(12.75%)、文化/传媒/娱乐/体育(10.78%)、教育/工艺美术(10.29%)行业的中小企业客户提供融资服务。具体的分析将在第三部分展现。

3.疫情造成融资机构服务行业的变化

在疫情期复工后,融资机构认为自己会减少对于教育/工艺美术(-19.23%)、房地产/建筑业(-17.19%)、能源/矿产/环保业(-15.52%)、文化/传媒/娱乐/体育业(-12.00%)、酒店/旅游类服务业(-11.34%)、农/林/牧/渔业(-9.09%)、贸易/批发/零售/租赁业(-7.09%)、生产/加工/制造(-3.55%)、交通/运输/物流/仓储业(-2.54%)的投资;增加对于医疗保健卫生类服务业(+26.39%)、政府公共事业非营利机构(+24.24%)和IT/通信/电子/互联网(+5.77%)的投资(如表1所示)。可以看到,9/13的行业呈现融资紧缩的态势,只有3/13的行业在这次疫情当中被融资机构看好,欲增加对其的投资,与上述融资整体规模增加,但是将会更加集中于一些特定行业中企业的客户论点保持一致。当然这一点需要进一步跟踪调查——确定本次疫情造成的是融资基本面的系统调整,还是阶段性信心的权变。

疫情发生前204家融资机构参与的行业总绝对数为857个,在疫情发生后为831个,减少了26个行业(-3.03%)。总体来讲,本次调查的融资机构疫情前后服务客户所处行业的总数变化不大,但服务行业的结构变化值得特别关注。疫情前融资机构涉及行业的离散度(标准差)为42.017,疫情后离散度缩减为40.948。但调查的融资量预期中显示大多数的融资机构会谨慎开放融资规模,因此结合来看,在融资规模增加的同时,融资集中于特定行业的趋势增强,一方面是对受疫情积极影响的行业中融资客户的利好,但另一方面是对受消极影响行业中客户的警示和打击。但同样地,由于医疗/保健/卫生类服务业的发展未必会因为此次疫情的发生就获得系统性的增长。过度的机会主义投资,尤其是对于医疗/保健/卫生类服务业的大规模融资会不会导致疫情彻底过去后大规模融资失败的情况?失败所产生的坏账在将来会不会成为一个需要防范并且提前预警预处理的问题?这些都需要进一步追踪调查融资机构的实际举动和市场的实际需求均衡与否。

四、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的政策需求分析

(一) 疫情期融资机构对阻碍融资因素的认识

本次调查还了解了融资机构对于除中小企业自身能力不足以外,阻碍融资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的因素(如图10所示)。高达46.08%的调查对象选择了“核心企业不愿意配合,如确权、共享信息、及时支付等”,32.35%认为是“无法满足监管要求”和自身“没有充裕的资金向中小企业提供更多融资业务”造成了融资的阻力。此外,有29.90%认为“没有合适的技术、信息化能力来支撑业务”面向中小企业的融资业务,26.96%认为缺乏“没有足够的专业人员来开展业务”。还有24.02%认为是“核心企业出现了大问题,导致自己无法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这些都是宏观融资政策调控中值得注意的微观要素。

(二)政府贴息和风险补偿政策对融资机构的作用

在政府已发布的政策中,人们常常会想到贴息和风险补偿政策能够解决资金需求不能满足、供应激励不够力度的问题。本次调查也针对此次疫情期间政府各部委发布的贴息政策和风险补偿政策进行了调查。图11显示绝大多数融资机构认为这两个政策对自身发展融资业务确实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说明在疫情这样的重大公共事件发生时,政府主导的增加流动性的政策能够帮助企业和融资機构渡过难关。但政府及有关部门仍需对融资机构进行更为深入精准的了解,按需制定和发布更有针对性的政策,实现政策赋能。

(三)融资机构对政府政策的需求

图12显示,在被问及“希望政府改善哪方面的政策,或增加哪些方面支持”时,85.78%被调查融资机构希望“开放政府公共数据,支持企业征信”,为最高。说明融资机构不仅希望通过产业供应链自身构建的信用体系提供融资,政府级的数据是融资机构融资可靠的参考来源。政府相关部门可以考虑如何安全有效地开放相关征信信息,助力中小企业获得融资。

68.14%的被调查融资机构将“敦促核心企业加强配合度”视为政府重要的政策支持。这一选项在调查问卷中还特别附加了“要求其确权、开放信息”的说明,受到融资机构中高层的高度共鸣。前文中调查了融资机构认为造成融资活动不能开展或者不能顺畅进行的探索,其中最多提到的一点是“核心企业不愿意配合,如确权、共享信息、及时支付”(如图10所示)。这与本部分所调查的内容保持高度一致性,说明核心企业造成的问题真的需要及时有效地解决——不仅是通过产业供应链中议价能力较低的主体促成核心企业配合的问题,而且政府级的措施在疫情期显得更为紧急和重要。在疫情的冲击下,产业中的核心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应当承担起扶持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的义务(55.88%选择了此项)。这在供应链融资系统中主要表现为确权和及时支持,大企业、核心企业不确权、不及时支付已成为危害商业文明的突出问题。根据科法斯(Coface)2019年的调查,2018年,62%的中国中小企业遭遇过买家逾期付款的情况,40%称其逾期付款金额在2018年有所增长,这比2017年的29%要增加不少。更令人担忧的是,遭遇超长期逾期付款(超过180天)金额在年营业额中的占比超过2%的受访企业比例从2017年的47%增至2018年的55%。疫情使中小企业的经营难以为继,如果进一步承受大企业的欺凌,这可能会进一步扭曲、混乱商业秩序。因此,在当前情况下,应当立刻制定政策措施(哪怕是临时措施),杜绝大企业不确权、不及时支付,同时对于大企业假借供应链融资强迫中小企业使用其融资产品给予限制。

此外,“针对融资机构降低有关税费”、“协助处理疫情导致的坏账和不良资产转让等问题”和“豁免违约对受灾债务人的征信影响,豁免相关担保方的责任”的需求同样值得关注。例如,日本在2011年“3·11”地震海嘯后就出台了很多政策:一是允许受灾债务人的旧贷款通过庭外和解的方式予以豁免,避免相关违约对其征信资质的损害;二是适用范围包括由于地震已确定难以还款的主体以及由于地震灾害导致在未来很可能将难以偿还贷款的主体;三是明确由于受地震灾害影响,相应贷款将难以偿还,因此大多数担保人的代偿义务得到豁免等。

政策制定者需要关注并保障以保理为代表的供应链融资的蓬勃发展,建立健全的制度,如保理业务中的票证、提单等票据的标准化、电子化等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相关政府机构和监管部门同样需要关注银行融资和担保等传统融资模式的衰退可能造成的融资风险。但这也倒逼产业和企业采取更为丰富的融资手段,其中供应链融资是一种可以弥补银行融资和担保融资等传统融资手段衰退问题的解决办法,政府、监管部门以及学界应当增加对于供应链融资模式的关注和扶持。

(四)融资机构对监管机构的政策需求

本次也针对疫情期间融资机构对银保监会等部门规定的监管限制放开需求进行了调查。由于新冠肺炎疫情人际传染情况十分严重,人际隔离造成部分基于面签、线下开户的融资活动极难推行。图13显示,69.12%的融资机构对“线上审查尽调”、50.98%对“允许在线开户”和26.47%对“在线面签”提出了需求。55.88%对“增加流动性(如降准、逆回购等)”、54.90%对“风险容忍度改变”提出了需求。这一问题与前文中选择第二多的“无法满足监管要求”(如图10所示)成为阻碍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因素的观点保持高度一致性。随着新基建理念的推行,许多监管限制可以逐步小范围放开试点,进而寻求更具风险规避作用的机制,同时也能为更多中小企业提供融资,不失为有关监管部门考虑的变革方向。

五、总结

从政府管理的角度看,为中小企业抗疫情、恢复生产、促进供应链融资业务有序发展创造良好、公平的制度环境是当前最为重要的任务。一是降低中小企业的税负,助力供应链运营的稳定。为保障中小企业尽快恢复生产经营,或为疫情的控制提供必要的服务,政府应当制定政策给予支持,诸如降低或者免除一段时间的税负,为中小企业营造良好的制度氛围。二是推动大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协助中小企业恢复生产经营,这是大企业或者国有企业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如上所述,遏制大企业不确权、不及时支付,这是目前亟须政策保障的方面。三是由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组织形成中小企业产业基金,支持面向中小企业的供应链融资服务。当然,这样做的关键在于市场化运作,通过大数据和数字化平台,由融资机构和市场部门有针对性地将资金引导到中小企业,保障有充足的资金,通过供应链融资促进中小实体企业的发展。四是政府需要探索如何组织各类融资机构,协同帮助中小企业发展,特别是供应链融资的发展。在融资方面支持中小企业,不仅仅是融资,还涉及其他很多融资服务,如融资资产交易、保险、担保、支付清分等。目前这些融资服务都是割裂的,没有形成协同一致的服务体系,这样必然也会对中小企业发展带来阻碍。因此,我们需要探索协同融资服务体系,即便是供应链融资服务,政府也需要积极探索异地开户、跨行支付清分等体制方面的变革。否则,难保会像以往那样,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却收效甚微。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部署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N/OL].人民日报海外版,2020-02-22.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html/2020-02/22/content_1972466.htm.

[2]BOURGEOIS L J.On the measurement of organizational slack[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81,6(1):29-39.

[3]戴德明,毛新述,邓璠.上市公司战略选择弹性与业绩关系的实证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6(4):76-83.

[4]林毅夫,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1(1):8-10.

[5]饶品贵,姜国华.货币政策对银行信贷与商业信用互动关系影响研究[J].经济研究,2013,48(1),68-82.

[6]黄志忠,谢军.宏观货币政策、区域金融发展和企业融资约束——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微观证据[J].会计研究,2013(1):63-69.

猜你喜欢

供应链机构融资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9月重要融资事件
7月重要融资事件
改变集装箱供应链商业模式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减仓股前20名
5月重要融资事件
4件重要融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