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途径研究

2020-06-21曾琦斐

安徽农业科学 2020年11期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乡村振兴战略途径

曾琦斐

摘要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解决当前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破解农村人才瓶颈,解决好“谁来种地”和“怎样种地”问题的重要途径。分析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现实意义和基本途径。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途径

中图分类号 G72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0)11-0280-03

Abstract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is an important decisionmaking arrangement made by 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for solving the main contradictions in the current society, realizing the goal of “two hundred years”, and realizing the common prosperity of all the people. Cultivating new professional farmers is an important way to solve the bottleneck of rural talents and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who will plant land” and “how to plant land”.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basic ways of cultivating new professional farmer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Key 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New professional farmers;Cultivation;Way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当前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在于破解农村人才瓶颈,解决好“谁来种地”“怎样种地”的问题。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破解农村人才瓶颈,解决好“谁来种地”和“怎样种地”问题,助力农业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战略举措。笔者讨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现实意义和基本途径。

1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现实意义

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关键时期,大力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于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迫切需要。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新型职业农民”以来,连续8年中央一号文件部署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尤其是2018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完善配套政策体系,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可见,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迫切需要。

其次,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迫切需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目前,我国农业已发展成为劳动、技术、资源、资金密集型行业[1],农业的持续发展、农产品产量的提高及农产品加工,越来越依靠农业生产技术。实施乡村振興战略,需要大量高素质的现代农民,培育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能够为提高农业生产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持。可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迫切需要。

第三,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破解农村人才瓶颈,解决好“谁来种地”“怎样种地”问题的迫切需要。当前,大量青年农民进城务工,导致“农村老龄化、村庄空心化”[2],农业生产“后继乏人”。“谁来种地”“怎样种地”已成为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重大社会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解决农业生产人才问题,关键是要吸引、培养、留住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农业人才。一方面,要制定优惠政策和激励机制,吸引外出务工青年返乡务农,大力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活环境,鼓励新型职业农民扎根农村、建功立业。近年来,国家大力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目的在于培育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以农业为职业的现代农业从业者,不断扩大职业农民队伍,提高职业农民素质,更好地服务现代农业。可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破解农村人才瓶颈,解决好“谁来种地”“怎样种地”问题的迫切需要。

第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农业现代化的迫切需要。农业经济增长,依赖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根本在于农业从业人员素质的提高。随着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业专业性增强、技术含量增加,迫切需要具有现代农业理论知识、生产技术及经营管理能力的职业农民。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青年农民大多进城务工,目前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大多是年龄大、文化素质低、缺乏农业生产技术和农机操作能力的传统农民,严重影响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可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提高农民素质、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农业现代化的迫切需要。

2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基本途径

2.1 完善政策制度

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必须不断完善政策制度[3]:一是健全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养制度。要出台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养制度,确定培育计划,明确培育对象、培育方式、保障措施和考核要求。二是健全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制度。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办法》,分级、分类对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进行新型职业农民认定,合格者颁发“新型职业农民”证书,并将其信息录入我国新型职业农民网,实行电子化、动态管理;鼓励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职业农民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及鉴定,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三是健全新型职业农民优惠政策。要制定教育培训、土地流转、金融贷款、财政补贴、税费减免、农业保险、创业扶持、产业扶持等优惠政策,激发广大农民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认定的积极性。

2.2 健全培育机制

2.2.1 健全资金保障机制。构建以政府投资为主体,社会机构积极参与的多形式、多层次的资金投入格局[4]。一是积极申报培育项目,争取项目资金,这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主要资金来源;二是通过税费减免等方式,鼓励企业、社会组织捐资,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三是根据实际需求和市场行情,实行政府资助和个人负担相结合,将有限的资金向紧缺人才、种粮大户、养殖大户和农村带头人倾斜[5],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四是创新农村金融机构服务方式,以无息贷款方式为新型职业农民创业提供资金支持,促进新型职业农民在实践中成长并走向致富之路。

2.2.2 建全跟踪服务机制。一方面,主办部门和培育单位根据培育计划,以技术指导、新技术推广、农业信息发布为重点,为学员提供集中授课后为期一年的跟踪服务。另一方面,以县为单位,成立新型职业农民服务中心,由县农业农村局管理。服务中心组建农业专家队伍,通过电话、信息平台、APP等方式,随时保持与参训学员的联系,进行技术指导,或者定期派专家深入生产现场开展技术指导;服务中心为新型职业农民提供新技术培训、农业信息、资格认定、政策咨询、创业指导等服务。通过多样化方式,构建跟踪服务长效机制,持续提供全面、有针对性的跟踪服务。

2.2.3 健全考核机制。规范培育过程,保证培育质量,必须健全考核机制。在考核机制中,要明确考核主体及其职责、考核对象、考核内容、考核方式与手段、考核要求及考核结果的应用,要建立科学完善的考核指标体系。通过考核,激发主办部门履职尽责的积极性和责任担当,激发培训机构承办培育项目的积极性和责任感,激发参训学员学习积极性和主人翁意识,共同推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2.2.4 健全沟通协调机制。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涉及农业、人事与社会保障、教育、妇联等部门,承担培育任务的有农广校、涉农高校、社会培训机构、农业科技示范园、农业企业等,各部门、各培训单位各自为政,缺乏沟通与合作,培训资源重复建设,利用率低。因此,必须健全沟通协调机制,实现资源共建共享,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优化培育质量。一方面,从制度层面理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管理体制,明确主办部门、协助部门,各部门分工合作;另一方面,由主办部门牵头,组织相关培训单位共同研究培育方案,共同组织实施,发扬优势,扬长避短,形成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新格局。

此外,还要不断健全激励机制、农村土地退出机制、技术供给机制等,激发活力、规范管理、确保质量,推动培育工作顺利开展,促进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

2.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需要大批政策水平高、理论知识扎实、农业生产技术过硬、农业生产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是建立师资资源库,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教师加入资源库实行自愿申请、集中审核、择优录取制度[6]。以农广校教师为主体,从全省农业主管部门、高校、科研院所、农业科技示范园、农业企业、农技站选聘一批懂政策、有扎实理论、有过硬技术、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政府官员、专家、教授、农技员,组建一支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二是加强教师培训。要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坚持外出学习和内部培训相结合、专业知识学习与教研活动相结合、示范课与教学比武相结合、课堂培训与田间地头锻炼相结合的原则,系统地开展教师培训,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2.4 用好农业科教云平台,实现“互联网+培育”

目前,国家及各省农业主管部门都开发了农业科教云平台。通过平台,进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在线学习、管理与考核。近年来,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践中,充分利用“全国农业科教云平台”和湖南省“湘农科教云平台”,形成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育模式。利用科教云平台,学员能方便地掌握国家及湖南省农业政策,学习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了解全国各地尤其是湖南省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发展前景及农业资源、旅游资源情况,寻找发展机遇。随着互联网技术逐渐深入农村,努力建好、用好农业科教云平台,实现“互联网+培育”,教师在线授课和技术指导,学员在线学习和技术咨询,政府部门在线管理,第三方机构在线评价,既便捷又能降低培育成本。实践表明,“互联网+培育”能不断满足新型职业农民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有利于新型职业农民终身接受学习和训练[7]。

2.5 深化教学改革,优化培育质量

2.5.1 创新教学模式。近年来,全国各地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践中,探索出多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如“农民田间学校模式”“双培养模式”“联合培育模式”“政府主导企业扶持模式”及“一主多元培育模式”等[8-9]。2016年以来,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先后承担了衡阳市2016级现代青年农场主培训班、衡陽市2017级现代青年农场主培训班、2019年湖南省新型职业女农民培育工程等项目。认真研究学员的文化素质、身心特点、社会经历、学习特点和农业生产规律,积极探索出“课堂教学+现场教学+跟踪服务”培育模式。课堂教学在学校完成,主要完成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培训内容,开展学员论坛,交流学习心得;现场教学在实践基地完成,一方面,邀请实践基地专家授课,分享创业案例。另一方面,到生产现场参观,聆听专家现场讲解;跟踪服务为期1年,由授课专家、农技员深入田间地头为学员提供技术指导。实践表明,该培育模式既有理论学习又有案例分享,既有课堂讲授又有现场技术指导,培育效果好,深受学员欢迎。

猜你喜欢

新型职业农民乡村振兴战略途径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党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层治理创新
浅谈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和思考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长效机制初探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