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体社区”:整体性推进商务楼宇党建的模式创新

2020-06-21陈海燕

党政论坛 2020年6期
关键词:整体性模式创新

陈海燕

[摘 要]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商务楼宇党建是区域化党建在基层实践的重要形式。一体化思维、立体化思维、精细化思维是应对超大城市治理具体挑战的一种积极思维转向。上海市黄浦区在整体性推进商务楼宇党建的实践探索中,涌现出了片区治理、品牌治理、融合治理、协同治理等模式,为城市基层党建注入活力。为了进一步提升楼宇党建的有效性,需要在基层治理与楼宇党建的结构耦合、功能耦合、机制耦合等方面找到契合点。

[关键词]立体社区;整体性;商务楼宇党建;模式创新

城市化和市场化的迅猛发展催生了商务楼宇的快速发展,同时对城市基层治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对党组织的功能调适和党建活动方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城市、社区、街区、楼宇等因为空间形态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成为新时代人们工作和生活的“社会共同体”。从物理形态来看,“楼宇社区”是立体化的现代社区,是城市经济和城市治理的有机结合。从社会形态来看,“楼宇党建”是集合政党、社会、市场元素的现代党建形式,是治理主体和治理客体的有机统一。城市中的商务楼宇是极具现代感的“立体社区”,又被广泛称为“竖起来的社区”。如何发挥党组织的引领性作用和统合性功能,从而体现楼宇党建的整体性特征,模式创新就成为楼宇党建的一种重要路径选择。“立体社区”是突破城市基层治理困惑呈现出的一种思维转向,是引领城市基层党建的一种模式创新。

一、立体化:超大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思维转向

超大城市在区位优势、资源禀赋、集聚效应、财富积累等方面相较于其他城市具有一定优势,但是超大城市在广域空间形态下的基层社会治理同样也面临严峻挑战,如在社会治理动员能力、社会治理响应机制、公共安全风险防控、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方面也会有巨大的压力。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的嬗变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旨在推动公共权力运用和公共事务管理之间实现动态平衡。从管理走向治理、从平面走向立体、从碎片走向精细,是超大城市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做出的一种积极思维转向,它对整体提升城市社会治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健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需要一体化思维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由过去的“五位一体”变成现在的“七位一体”,更加突出强调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和治理思维的适应性。社会转型发展带来了城市社会结构的变化,特别是利益结构的变化和利益需求的增多。传统的管理思维不能完全应对异质性明显的城市特征,如何适应社会结构和利益诉求需要适时调整思维,“亟须由单一管理模式转向多元治理模式”①,实现超大城市科学化管理和有效化治理。超大城市基层治理的一体化思维需要多头并进、统筹协调,一体化思维如果运用得比较充分,组织化和社会化程度就高,城市治理整体成效就明显,社会治理体系就会更加成熟定型。要避免“点状式”和“散状式”管理,形成“链条式”和“体系式”治理,这是“一体化”思维转向带来的积极成效。

2.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格局需要立体化思维

改革开放40多年来,城市社会治理成效比较明显,特别是超大城市在推动经济发展、加强社会建设、基层治理创新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超大城市具有人口流动性和社会复杂性特征,经济社会发展的诸多领域还有结构性问题,还面临市民公共参与动力不足、公共服务需求急剧增多等问题,这些具象化的问题考验着超大城市的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超大城市空间治理的本质是对超大城市社会空间秩序、城市生活环境质量的控制”②。“立体社区”在平面和空间上是静态的,如果在涉及城市管理、公共服务、机制保障等方面还是以静态方式呈现,那么治理成效会大打折扣。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格局需要从静态走向动态,从平面走向立体,从隔空走向联动,从共建走向共享,避免用行政化思维和垂直式管理,要善用社会化思维和条块式管理,打造立体化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这种转变建立在立体化思维的基础上,通过上下联动拓宽制度化渠道,通过条块分割实行网格化管理,推动资源统筹和服务重心不断下沉,在多元主体之间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构建科学的治理框架體系,进一步激发基层民主的动力和基层治理的活力。

3.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需要精细化思维

社会治理水平提高是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进步的重要标志,提升社会治理精细化水平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有效方式。超大城市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水平较高,为了适应现代治理形势和应对社会治理的具体挑战,对基层治理的整体性和协同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基层治理中,由于碎片化思维的存在产生了系列问题,如资源分配不均衡、职能分工不明晰、社会矛盾处理不及时、机制运行不流畅、社会治理成效不明显等。超大城市

“立体社区”力求避免碎片化思维,把割裂和断裂的社会缝隙有效缝合起来,提供精细化的流程和服务,通过明晰公共管理边界,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加强多元主体联动,切实保障社会治理出成效。“以城市精细化管理为主线,进一步厘清各相关部门的城市管理职责,加强规划、建设、管理三个环节的统筹协调,切实形成城市管理的整体合力”③。为了保障超大城市管理有序和服务优良,将精细化思维融入社会治理,要在治理环节中做到无缝对接,在治理过程中做到制度规范,在治理目标中做到精准定位,推动政府、社会、居民的良性互动,只有这样才能整体提升社会治理的精细化水平。

二、整体性:商务楼宇党建模式创新的实践探索

近年来,城市楼宇党建发展日新月异,对推动基层治理创新起到了重要作用。党的建设融入社会治理中,实现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在实践探索中涌现出一些典型案例。“党的建设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通过适应国家与社会的发展,实现自身组织的创新与发展,推动国家与社会的有效治理,从而为党的有效领导提供治理基础”④。楼宇党建与基层治理的耦合点在于,楼宇党建的组织化程度与基层治理的社会化程度是相互促进的,楼宇党建能够嵌入到基层治理中,基层治理思维能够融入楼宇党建中,两者相辅相成。

上海黄浦区作为党的诞生地,党的建设始终融入基层治理,楼宇党建与社会治理紧密结合,对推动楼宇经济规模效应和城市建设有序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黄浦区全区商务楼宇近200幢,重点商务楼宇98幢,其中2019年税收亿元楼65幢,楼宇经济占区域经济比重達63.7%。

目前,黄浦区楼宇党建发挥集聚效应,在10个街道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楼宇党建+”的治理模式,“楼宇社区”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地标”,“楼宇党建”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堡垒”,这离不开“立体社区”基层治理不断推陈出新,更离不开整体性推进楼宇党建模式创新,还离不开多维度构建楼宇党建的组织结构、功能优化和机制体系。

1.片区治理:优化营商环境助力发展

黄浦区近年来立足整体推进楼宇党建,通过系统梳理区域内商务楼宇,跟进重点商务楼宇发展,在“楼宇社区”理念的指导下,把“立体社区”作为基层治理创新的着力点,推动楼宇党建在全区实现全覆盖,推动区域内楼宇经济高质量发展。片区治理是指在基层实践中为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推动多元主体(主要指居民社区、楼宇社区、驻区单位等)共建共治共享的一种基层治理模式。淮海中路街道商业商务相对集聚,商圈经济比较发达,党建资源比较丰富,街道主要根据空间形态和功能布局,划成东、中、西三个党建片区,分别成立东部、中部、西部三个联合党委,接受街道社区党委统一领导。其中,中部片区新天地商圈集聚着31幢高端商务楼宇,入驻1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商圈内职业人群达到7万多人。如何打破分割的物理单元连块成片,如何改善营商环境提升楼宇企业竞争力,如何突破条块分割增强基层治理活力,成为片区治理工作思考的问题。

(1)片区治理把空间形态“连起来”,改善营商环境。淮海中路街道在商务楼宇党建工作中坚持整体推进原则,从形态设置上把商业相对集聚的街区和社区连块成片,构成片区治理的空间布局,打破传统的街区形态和物理单元;从功能布局上优化片区格局,按照东、中、西三个功能分别建立“片区联合党委”,标志性楼宇建立“楼宇联合党委”,其他楼宇建立“楼宇党建促进会”。“连起来”为改善营商环境不仅提供了空间布局,还发挥了楼宇党建的引领功能。

(2)片区治理把服务阵地“强起来”,服务营商环境。淮海中路街道制定了《关于新时代推进楼宇社区党建行动方案20条》,按照行动方案时间表,督促片区治理单位及时完成。成立片区联合党委,优化重点楼宇联合党委、党建促进会组织设置,完善街道商会党建,充分发挥党建平台的服务作用,直接服务营商环境,增强楼宇党建工作的凝聚力。一方面,建强线下服务阵地,淮海中路街道在完成片区治理组织优化设置的基础上,实现楼宇党组织全覆盖,合理布局共、青、妇等群团组织,并将统战工作覆盖到商务楼宇。另一方面,建强线上服务阵地,着力打造线上“党建(群团)全港通信息平台”,实时更新汇总楼宇、企业、员工群众以及片区的各类需求和建议,及时反馈,及时采纳,为楼宇企业提供信息服务。

(3)片区治理把机制建设“转起来”,优化营商环境。淮海中路街道把共性的“党建+”打造成为个性的“淮海+”,整合各类资源和凝聚各方力量,发挥治理主体多元力量的合力作用,发挥楼宇党建的整体效应,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楼宇党建工作机制建设的重点是通过标准流程保障运行,通过扎实抓手推进工作,通过制度建设取得成效。通过机制建设,推行“淮海+楼宇社区”“淮海+伯乐汇”“淮海+服务站”,把各项机制有效“转起来”,在商务楼宇间搭建“企业家恳谈会”

“楼宇业主物业联席会议”“楼宇平安促进会”“楼宇体育促进会”“淮海路经济发展促进会”等各类工作平台,畅通楼宇企业与区各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渠道,提高资源共享效率,助力提升更优营商环境。

2.品牌治理:优化服务内容联动发展

黄浦区充分发挥城市基层党建的标杆作用,鼓励在商务楼宇党建中培育品牌项目,坚持整体推进楼宇党建,以“i-Party”作为新时代党性教育品牌,逐步推广“片区15分钟服务圈”“中央厨房”整体配送等品牌项目,不断提升楼宇党建服务品牌能级。品牌治理是指为提升基层党建服务能级,通过打造品牌项目,促进整体联动的一种基层治理模式。南京东路街道(以下简称“南东街道”)地处市中心核心区域,辖区内共有63幢商务楼宇,企业8000多家,有都市总部大楼、远洋商业中心、来福士广场等16幢亿元楼,基层党组织有133个,共有党员约1800人。2018年“南东城市心家园”楼宇党建服务品牌启动,不仅标志党建引领下的楼宇社区治理格局升级,还意味着实体阵地党建品牌落地生根。如何让楼宇党建充满活力,如何提升党建服务能级成为品牌治理模式的重要路径。

(1)健全服务体系,促进条块联动。一方面,健全党建工作体系,南东街道整体性、系统性推进社区党建工作,将辖区内86家区域化党建成员单位、19个居民区、63幢重点楼宇、180余个“两新”党组织划分为8个片区,形成片区党建中心、楼宇党建(群团)服务站、居民区党组织为中心的党建工作体系,使党建工作有效联通。另一方面,健全党建服务体系,根据空间再造和组织重组的原则,形成街道党工委统领性服务、专职社区党委提供专业服务、片区联合党委提供日常服务、片区城市家园理事会提供具体服务的服务体系,使服务项目上下联动。在健全工作体系和服务体系的基础上,把“条”上的主体串联起来,把“块”内的资源整合起来,开发以片区为单元培育特色品牌项目,发布片区联合党委和片区城市家园理事会工作制度,使“城市心家园”成为楼宇党建“零距离”的一种服务工作模式,还成为推动楼宇党建实体阵地开展工作的一张“名片”。

(2)制定服务清单,促进机制联动。南东街道在基层党建一体化指导下形成“整体性党建”,制定了《黄浦区南京东路街道楼宇工作室服务运行实施方案》,把党建服务、群团服务、安商留商服务延伸到商务楼宇企业。一方面,打通资源互通的大门,通过对区域化共建单位和“两新”组织走访调研、收集信息、集中整合,形成了一份“双向开放”(指项目供给方和项目需求方)的资源清单,楼宇企业、辖区单位、社区居民都成为项目“受益人”。另一方面,建立机制联动的枢纽,通过明晰职责和整合资源制定服务清单,进一步细化助困、助学、助老、助残等服务内容,把党建、工建、服务聚商工作融合成“三位一体”服务机制,为楼宇企业提供行业便利和精准服务。服务清单是精准治理思维的集中体现,通过机制联动提供精准服务,避免楼宇党建中出现“两张皮”现象。

(3)增强服务功能,促进党群联动。南东街道根据新形势下党群工作的特点,成立了“楼宇党群工作室”(以下简称“党群工作室”),为楼宇经济注入了新元素,开辟了楼宇党建的新天地。一方面,建立党群联动机制,创建党建联动工作品牌。通过组织联建、队伍联育、项目联办、成效联考,把党群工作室打造成为有形阵地,成为党员之家、职工之家、群众之家,使党群工作室成为楼宇社区的一种“零距离服务”治理模式,促进楼宇经济发展和区域环境优化。另一方面,提升党群工作服务功能,增强党群工作凝聚力。发挥党群工作室的党建服务、群团服务、安商留商服务等综合服务功能,通过需求导向、整合资源、整体推进,结合商务楼宇分布特点、职业人群特点、企业和白领实际需求,以片区服务站为联系纽带,推出公益、生活、工作、阅读、健康“5i”服务项目40余项,形成片区“15分钟服务圈”,增强了楼宇党建工作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3.融合治理:优化组织架构协调发展

黄浦区深入推进上海市“1+6”文件精神,把社区工作不断下沉,把楼宇党建纳入社区党建的整体格局,优化楼宇党建组织架构,推广居民区党建、“两新”组织党建和区域化党建的“三建融合”模式。融合治理是指为提升基层治理水平,通过融合党建、资源、服务等多元要素,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基层治理模式。小东门街道辖区内共有商务楼宇16幢,其中重点楼宇8幢(税收亿元楼宇4幢),重点楼宇现有企业约240家,“两新”党组织20个,党员1048名。小东门街道在南外滩金融集聚带整体推进商务楼宇党建工作,制定了《小东门街道党工委迎接建党100周年,提升南外滩党建工作质量三年行动计划》,旨在打造和谐共生的楼宇社区党建模式。如何让楼宇党建融入城市社区治理,如何使“立体社区”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成为融入治理模式考量的要素。

(1)规划空间布局,构建融合党建。“立体社区”从物理空间来说是相对静止的,从社会空间来说是充满动感的,融合党建使静态社区和动态社区有机结合起来成为可能,有效融入治理主体和治理客体。一方面,从物理空间融入治理客体,提升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小东门街道在黄浦滨江岸线贯通之后,对商务楼宇进行摸底调研,按照功能区域划分,把相邻相近的商务楼宇、高档住宅区、老城厢纳入一个物理空间,探索建立分级制楼宇党建服务机制。另一方面,从社会空间融入治理主体,提升基层党建质量。建设十六铺、董家渡、老码头、创意园区四大党建网格(以下简称“四网合一”),搭建区域化党建联席会议、网格化党建促进会、社会化公共服务平台、多元化社会力量参与平台等四大联建载体,形成基层党组织、驻区共治单位、商务楼宇、社区居民等共同参与的楼宇社区共同体。

(2)优化组织架构,推动融合互动。小东门街道充分发挥网格党建的优势,通过上下延伸、左右联动统筹党建资源,打破楼宇党建和居民区党建各自为政的旧有模式,转变为“三建融合、四网合一”模式,提升了资源整合能力和基层党建整体水平。优化党建组织架构,打造“1+4+6+1”立体系化南外滩党建工程体系,“1”指融合式党建工作模式,即“三建融合,四网合一”党建工作模式;“4”指四级立体式党群服务体系,即街道党工委—党建服务中心—党群服务站—党群服务点;“6”指六大党建工程,即党员初心教育工程、标准化建设工程、组织力提升工程、“店小二”服务工程、品牌铸造工程、头雁工程;“1”指一个党群服务圈,即“10分钟党群服务圈”。党建工作模式的转变,推动了融入治理与楼宇党建互通有无,使楼宇社区成为城市社区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使城市社区治理创新有了空间依托和机制保障,推动楼宇经济和楼宇党建实现协调发展。

(3)整合党建资源,形成融合效应。在楼宇社区中缺的不是资源,缺的是资源下沉的途径,传统的社区治理模式难以保障资源全覆盖到商务楼宇,因此如何使行政治理和社会治理有效结合,使党建资源和社会资源统筹协调,融合治理把有效资源整合和积极社会动员变成可能。小东门街道紧密结合辖区重点商务楼宇集聚、楼宇金融行业集聚、楼宇从业人员集聚的特点,以党建引领增强城区吸引力和楼宇经济竞争力为主要内容,以党建(群团)工作“全岗通”为依托,精准投放党务、政务、社会服务资源,发挥党政融合的联通作用、党群融合的联动作用、党建融合的引领作用。融合效应的最大功能在于突出整体性,在空间布局中一体化、在结构优化中立体化、在功能发挥中精细化,形成以网格为单位共创党建活动、共建党建阵地、共享党建资源,促进各领域融合发展。

4.协同治理:优化枢纽功能共享发展

黄浦区在区域化党建指导下,着力打造集工作、生活和交往于一体的“立体社区”,推动楼宇经济在城市发展、产业转型、社会治理等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楼宇企业和从业人员提供各类服务。外滩街道地处市中心,外滩万国建筑博览群闻名遐迩,辖区内“两新”组织楼宇有42幢,其中纯商务办公楼宇31幢,综合型楼宇(含购物中心、商铺、商住等)11幢,宏伊国际广场为上海市标志性商务楼宇,有224个基层党组织,党员人数约2790人。外滩街道近年来主要围绕外滩金融机构与楼宇企业,开展多层次、多形态、多样式的楼宇党建联建项目,充分发挥街道党工委的统领作用,发挥基层党建的枢纽作用,发挥驻区单位、商务楼宇、白领从业人员的协同作用,成为区域化党建实践的鲜活案例。

(1)发挥“党建+”枢纽功能,促进楼宇企业协同发展。外滩街道辖区内金融机构的商務楼宇比较多,楼宇企业多为“两新”组织,如何提升金融机构的影响力、怎样增强楼宇企业党建、建构什么样的治理格局适应楼宇党建形势需要,都是比较具体的问题。外滩街道党工委在注重发挥党建引领的基础上,着力发挥协同治理的作用,促进楼宇企业党建整体水平提升。一方面,发挥“党建+”示范引领作用,定期召开党建联席会议,激发楼宇企业抓实党建工作的主动性,增强楼宇“两新”组织党员的归属感,促进外滩金融机构与楼宇企业党建联建。另一方面,发挥“党建+”共建共享作用,以党建为纽带,发挥党组织“轴心”作用,建立街道与楼宇企业间日常协商与合作机制,发挥“外滩金融集聚带”的资源优势,促进楼宇企业间互动交流、共享资源、共同提升。

(2)发挥互联网党建枢纽功能,促进楼宇社区协同发展。互联网党建是“党建+”的一种新形式,是智慧党建的一种途径,主要是应用网络技术开展党建联建工作,为楼宇社区内企业、从业人员、党员等提供服务。一方面创建“虚实结合”工作平台,扩大互联网党建辐射力。依托党建实体阵地,搭建互联网党建工作平台,开通多个楼宇党建微信群,开发运行“外滩微党校”“青春外滩”等微信公众号,加强各楼宇企业间、楼宇党员间、青年白领间的学习沟通交流,构建楼宇党建网络宣传阵地,使实体阵地与虚拟阵地相得益彰,扩大楼宇党建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另一方面,健全“上下联动”工作机制,提升党建信息化水平。精心打造线下系列项目,如街道党建办的“走进外滩”、街道团工委的“缘来外滩”、街道妇联的“最美外滩”、街道文明办的“相约外滩”、街道社区党建中心“红色外滩”,以上项目均通过网络平台加以推广应用,在楼宇社区内有效贯通线上与线下活动,提升了楼宇党建的信息化和精细化水平。

(3)发挥区域化党建枢纽功能,促进多元力量协同发展。外滩街道通过搭建区域化党建平台,成立了5个区域化党建委员会,分别为:党建研讨、城市管理、文化建设、公益慈善和志愿服务,推进重点项目工作,其中楼宇党建项目包括营商环境优化、文化体验等,活动内容包括“点亮微心愿”“外滩YUE读者”“白领公益一小时”等。一方面,整合资源,激活多元主体的参与动力。基层治理的活力来源于主体参与的主动性,没有参与的积极性,可能就会丧失基层治理共治的获得感。外滩街道通过整合街道、楼宇、社区、驻区单位等各种资源,特别是注重优势互补,激活街道社区和楼宇企业的资源优势,在资源整合与社会参与之间添加“活性剂”,开挖基层民主的各种形式,调动和鼓励各方力量参与到“立体社区”中来。另一方面,党建联建,发挥多元力量的合力作用。发挥街道的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功能,根据商务楼宇企业的需求导向,提供针对性的供给式服务,在服务需求与供给服务之间搭建桥梁,发挥党建联建规模化效应,促进多元力量协同发展,推进区域共治、共建、共享。

三、有效性:基层治理与商务楼宇党建的耦合点

超大城市空间治理关键在于社会秩序稳定有序、经济发展保质增量、生活环境和谐优美,“立体社区”是超大城市空间治理的重要方面,它涵盖了社会治理、市场治理、政府治理、综合治理等多种类型。这意味着

“立体社区”要实现提质增效和增强它对经济社会的贡献度,不能囿于空间治理的视角,要在整体性视角下灵活运用基层治理。如何突破基层治理困境和发挥基层党建的整体功能,这需要在大党建格局下不断深化党的组织形态和治理形式,实现基层治理与楼宇党建之间的结构耦合、功能耦合、机制耦合,为城市“立体社区”提供多元服务,为提高基层党建有效性奠定治理基础。

1.商务楼宇党建与基层治理的结构耦合

楼宇党建与基层治理的结构耦合,主要是指两者在结构上能够实现相互契合,一方面基层党组织对于楼宇社区能够实现有效组织和领导,从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另一方面,基层治理对于楼宇社区能够实现有效动员和整合,从而促进基层社会有序发展。“结构的耦合,其要义在于具有各自不同结构的体系之间相互作用以及相互契合”⑤。基层治理的自主性是建立在对基层社会结构和利益结构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它能有效规避“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碎片化思维,充分运用共治的手段来激活治理主体的自主性。楼宇党建的组织性是建立在基层党组织有效动员社会力量和整合社会资源的基础上,它能有效避免“多中心主义”,形成党对基层社会的一元化領导,以“合作主义”为视角发动多元力量参与社会建设,进而形成一种整体联动效应。基层治理的社会结构重在激发自主性的共治,楼宇党建的组织结构关键在于形成整体的联动效应,当自主共治与整体联动能够同频共振,就意味着基层治理与楼宇党建的结构耦合性能良好,有效性就得到保障。

2.商务楼宇党建与基层治理的功能耦合

楼宇党建与基层治理的功能耦合,主要是指两者在功能上能够实现相互促进,一方面基层党组织为楼宇社区能够提供有效服务,另一方面,基层治理对于楼宇社区能够实现有效协调,从而促进基层社会稳定发展。功能的耦合,其要义在于具有各自不同功能的载体之间能够互补及相互促进。基层治理的社会性是建立在对楼宇社区空间治理和社会治理的双向互动的基础上,“有效的社会治理能化解社会问题、密切党群关系、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因此必须把基层党组织建设与社会治理加以关联,实现耦合互动”⑥,实现社会利益的协调发展。楼宇党建的引领性是建立在基层党组织有效发挥服务功能的基础上,搭建提供服务的各种交流平台,把服务从“平面社区”延伸到“立体社区”,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推动社会、市场、基层党组织之间实现良性互动。基层治理的社会功能主要是协调社会利益,楼宇党建的服务功能主要是形成良性的党群关系、党政关系,当利益协调与服务保障实现良性互动,就意味着两者之间功能互补,有效性就得到最大化发挥。

3.商务楼宇党建与基层治理的机制耦合

楼宇党建与基层治理的机制耦合,主要是指两者在机制运行方面能够实现相互影响,一方面,基层党组织对于楼宇社区能够通过制度规范保障有效性,另一方面,基层治理对于楼宇社区能够通过体系健全保障有效性,从而促进基层社会和谐发展。机制的耦合,其要义在于具有不同标准流程的机制之间能够融合及相互影响。基层治理的系统性是建立在治理体系和治理格局健全基础上,避免单一的垂直化和行政化治理方式,搭建多元治理主体的互动机制,通过健全体系和完善机制来构建基层治理的系统性。楼宇党建的整体性是建立在对党组织建设和制度规范的基础上,关注党组织的根本章程、基本流程和整体运行,通过标准化和流程化保障基层党组织机制有效运行。基层治理的机制运行关键在于健全体系,楼宇党建的机制运行主要是制度规范,当体系健全与制度规范能够相辅相成,就意味着机制耦合畅通,机制运行机理得到有效发挥。

四、结语

超大城市基层治理亟须运用“整体性”思维,在大党建格局下有效发挥区域化党建的引领作用,在宏观视角下注重楼宇党建的体系建设,在微观视角下着眼于推进楼宇党建的路径探索,高度关注基层治理与楼宇党建的互联互动与整体成效。上海市黄浦区近年来在楼宇党建中鼓励模式创新,在推动经济转型、城市发展、社会治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面对新形势城市基层党建的任务要求,在模式创新下楼宇党建的路径选择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一是从“平面社区”转向“立体社区”,进一步发挥立体结构的重塑作用。充分发挥有形立体空间的功能性作用,把楼宇社区打造成为满足楼宇需求、白领需求、党员需求的立体结构。着力发挥无形立体机构的组织再造功能,积极探索楼宇党组织的设置形式,实现组织覆盖和治理覆盖的有机统一。二是从

“碎片化”转向“系统化”,进一步发挥整体功能的联动作用。“碎片化”思维的最大弊端不是治理能否融入楼宇党建,而是条线上联动效应不明显,基层党组织开展活动疲于应付,基层党组织实体阵地仍存在弱化和边缘化。因此,在治理空间和治理形式有效融合的基础上,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和协调功能,實现实体阵地和虚拟阵地统一,使楼宇社区成为城市治理新范式。三是从“粗放式”转向“精细化”,进一步发挥有效机制的保障作用。模式创新固然是好的,既要避免为了创新而忽略既往宝贵的治理经验,又要避免重复堆叠而止步不前,丧失创新治理的契机。在治理范式创新和治理经验积累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和健全楼宇党建运行机制,以规范化制度为依据、以标准化流程为操作、以信息化技术为手段,发挥楼宇党建高效机制化作用,走出一条超大城市基层治理新路。

注释:

①狄凡,周霞:《超大城市治理公众参与演变历程与现状分析——基于国内外比较的视角》,《上海城市管理》2019年第6期。

②黄怡:《超大城市空间治理的价值、挑战与策略》,《学术交流》2019年第10期。

③堵锡忠:《上海探索超大城市治理的经验启示和思考》,《城市管理与科技》2019年第3期。

④郑长忠:《重塑城市治理整体性的政党逻辑——国家治理现代化与上海大党建格局发展》,《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7年第2期。

⑤王海峰:《结构耦合:社会转型期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的内在机理》,《理论与改革》2010年第5期。

⑥徐玉生,张彬:《新时期基层党组织建设与社会治理耦合互动研究》,《探索》2016 年第1 期。

(作者系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中共上海市黄浦区委党校副教授)

(责任编辑 矫海霞)

猜你喜欢

整体性模式创新
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社区合唱的整体性研究
浅谈如何上好中学语文期末复习课
金融支持精准扶贫模式创新研究
略论整体性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校园招聘模式创新探究
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
基于手机应用软件的幼儿园家园联系模式创新
探究式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