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成功的大突围,一次挽救60万人
2020-06-21
徐州突围战虽然不及台儿庄大捷那么光芒四射,但是中国军队在此战中真正实现了“以空间换时间”的持久战方针,并为下一阶段的武汉会战保存了几十万有生力量。因此,这次突围作战的作用不可小觑。
1938年4月,中国军队在台儿庄地区获得抗战正面作战第一次重大胜利,近一个月共歼敌一万多人。国民党军队乘胜追击,试图扩大战果。但台儿庄之战后日军也重新定位徐州战场,一场精心准备的徐州歼灭战开始酝酿。
大捷之后的隐忧
1938年4月3日,台儿庄战役正在进行之时,日本大本营就向华中派遣军和华北方面军下达预先号令,准备扩大徐州会战的规模,在徐州附近围歼中国军队主力。为此日军将中国战场上15个师团中的10个投入徐州战场。
台儿庄战役胜利之后,国民党军队也变得士气高涨,准备在徐州再创辉煌。国民党战时最高指挥机构的军委会也被台儿庄胜利冲昏了头脑,变成了速胜论者。短短10多天里将徐州五战区的总兵力从29个师增加到64个师,兵力接近60万人。李宗仁也抛弃了持久作战的想法,想以攻势作战与日军一决雌雄。
李宗仁的方案还是按照台儿庄的经验,采取将主力投入一线,正面吸引牵制,侧翼进行攻击的战术。并将部队分为鲁南兵团、鲁西兵团、淮南兵团、淮北兵团和战区总预备队。并将精锐编入鲁南军团。
当时作战厅长刘斐提出了不同方案——迅速从追击状态改为机动防御状态,以少数部队与日军保持接触,主力控制在有利机动的地区。
很显然,刘斐的方案是符合国民党军队的实际情况。虽然军队士气高涨,但是由于战争初期的损失和武器装备的差距很难在进攻中占到便宜。这种机动防御的好处是战区统帅能有足够力量处理随时可以发生的情况,应用自如。
但当时无论是蒋介石还是李宗仁,都认为这个方案过于保守,不予采用。这样中日两军就在进攻中相遇了。
北线的苦斗
徐州战役第二阶段以日军再次进攻开场。在禹王山一带,日军第10师团与刚刚抵达战场的滇军第60军苦战18个昼夜,两军均损失惨重。
作为日本钢军的第5师团同样不顺利,在南下途中遭到两军夹击,伤亡惨重。作为第5师团精锐的国崎支队,在4月底每个基层中队伤亡都在60%至75%,已经丧失了进攻能力。
这时,国民党军委会和战区总指挥李宗仁还是很乐观。4月30日,军委会指示5战区转入攻势,但这时第5师团和第10师团已经连成一线,这种时候攻击实际上已经没有可能。
北线的胶着与之前台儿庄的胶着极为相似,按照台儿庄的经验似乎又能复制一个同样的胜利。所以国民党军队继续向北线添加部队。
危机出现
与北线的苦斗不同,淮南战场日军的攻击只遭到轻微抵抗。5月5日,日军派遣第9师团和13师团北进。第一天就突破了桂军第7军的防线,4天后就攻陷蒙城。南线局势立刻极为吃紧。这时李宗仁赶紧抽调部队填补南线战场的漏洞。但蒋介石却很乐观,他认为这是一次各个击破日军的好机会。准备放弃最初的北线决战计划转向南线。下令李宗仁先行击破南线之敌,并将自己的王牌74军投入淮北战场。
但李宗仁卻没先前那么轻敌了。他认为,目前各部队连日苦战、战力下降的情况,歼灭日军两个师团谈何容易。蒋介石的命令还是要执行,但李宗仁却留了后手,在作战方案中增加了陇海路被日军切断的情况下各部队突围的内容。这一招在后来挽救了徐州战场的60万大军。
突出重围
国民党军队的淮南歼灭战还没开始,日军的新一波攻势就来了。这次日军选择的是中国战线上的软腹(鲁西方向)发起攻击。鲁西的军队刚刚被调到淮北战场,整个鲁西防线正处于最虚弱的状态。日军一路扫荡,把国民党军队的防线打得七零八落。
在淮北方面,国民党军队还没部署完毕就被日军突破。至5月15日,日军已经形成了对徐州的四面包围。整个战场局势急转直下。这时,在战场上负责指挥的李宗仁和白崇禧意识到徐州会战已经失败,再打下去就有全军覆没的危险。5月16日,李宗仁下令放弃徐州会战计划。
对于撤退作战尤其是突围性质的撤退作战,对国民党军队一向是大难题。在淞沪会战中,国民党军队从撤退作战变成了溃退。南京保卫战更是惨痛的教训。作为国民党军队最有名的组合,李宗仁和白崇禧统一广西时就开始精诚合作,被人称为“李白”。两人对这个突围作战绞尽脑汁,对掩护部队的组成,对各部队撤退的顺序都作了周密的安排。
李宗仁首先命令张自忠指挥两个军在萧县附近阻挡日军锋芒,以保证整体部队的从容布置。张自忠的西北军一向以能打硬仗苦战著称,应该能够完成阻击任务。在掩护部队的选择上,李宗仁选择以孙连仲为总指挥的鲁南兵团在徐州负责大军掩护,这个人选也考虑到孙连仲部队善于坚守。
撤退方向上李宗仁更是反其道而行之。日军判断国民党军队要突围方向肯定在西面。因为双方都知道下一阶段,中日两军的另一处战场是武汉。国民党军队肯定是要撤到西面参加武汉会战,所以日军把重兵配置在西面。李宗仁将计就计,以一部分兵力向西佯攻,主力从淮北向皖北、皖中撤退。但实际操作中依旧是充满了困难。
白崇禧和李宗仁在这个时候就起了很大的稳定军心的作用。没有盲目地撤退,而是在徐州将所有部队都撤退完了,李宗仁才率司令部人员撤退。白崇禧深知萧县是这场突围战的关键,为了鼓励守军士气,许下5万元的重赏,最后驻守萧县的139师在最后时刻才放弃萧县,确保了整体突围计划的顺利实施。
撤退时由于铁路桥已经被工兵炸毁,李宗仁就和司令部徒步转移。当时李宗仁、白崇禧为了确保撤退的万无一失,几天几夜没合眼。在徐州突围阶段,白崇禧在行军途中不时从马背上栽下马,可见当时的辛劳。
作为日军重点歼灭的对象汤恩伯的20军团,在撤退中极为拼命,上下精诚团结,还将德国重榴弹炮带出了包围圈。在撤退中一战区的薛岳兵团也积极配合发动攻击,掩护突围。
5月19日,在日军包围圈中的所有国民党军队都跳出了包围圈。日军在当天进入的徐州,只是获得一座无价值的空城而已。
徐州突围战虽然不及台儿庄大捷那么光芒四射,但是中国军队在此战中真正实现了“以空间换时间”的持久战方针,并为下一阶段的武汉会战保存了几十万有生力量。因此,这次突围作战的作用不可小觑。(《黄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