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另一只眼看“水浒”

2020-06-21满也

作文评点报·高中版 2020年23期
关键词:侠义水浒水浒传

满也

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10世纪左右的中国,是一个遥远得让人陌生的时间概念,我们对儒教转型时期的世事了解,除了程朱理学、宋词散文以外,还有打家劫舍、称兄道弟、农民起义、血腥暴力等印象,一部《水浒传》,在纷纭繁杂的故事冲击下,让我们忘却了一个更令人惊骇的时代背景:受西夏、金、辽长时间的侵扰,公元1000年左右,宋王朝与外来少数民族签订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丧权辱国的土地割让协约——澶渊之盟,汉民族的脊梁从此折断,在此后的几百年时间里,汉民族实际上没有真正强大过,每逢异族入侵,都免不了亡国的命运。到南宋政权灭亡的时候,宋王朝版图已经萎缩至长江南北地区,共計460万平方公里,这是秦始皇以后最为狭小的中国国土面积。

就在这样的一个宋王朝,涌现出了杨业、岳飞、文天祥等一代又一代可歌可泣的历史英雄,也出现了宋江、方腊等充满暴力倾向的个人主义草莽。据史料记载,方腊起义以后,在短短的半年时间里,安徽、河南一带死于战争和屠杀的平民人数就接近220万人,道路两旁积尸成堆,死亡人口相当于当时国家总人口的三分之一。面对如此恐怖的历史情景,我们不由得对暴力行为的正义与非正义产生怀疑。

用今天的眼光来看,演绎这段历史的《水浒传》就是一部渲染暴力和血腥的著作。是的,我们不能用今天的人伦和道德标准来要求古人。《水浒传》只是一部小说,它不是一个正统的历史考察读本,站在史学研究的标准上,《水浒传》里面的很多描写都经不起推敲。但作为影响深远的文学作品,《水浒传》所反映出来的暴力倾向和侠义思想,却仍然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我们不能指望通过一两次的讨论,就改变1000多年时间沉淀下来的英雄情结和江湖习气,但我们有必要通过对个别人物的解剖和分析,对照古今,启发更多人在《水浒传》的阅读过程中有更为准确、客观、全面、辩证、历史的判断和思考。

《水浒传》开启了中国江湖文化的先河,从《水浒传》以后,江湖盛行,侠义盛行,但江湖是什么?从《七侠五义》到金庸、古龙,没有一个人对传说中的江湖做出过非常明确的概念定义,在无法定义的情况下,文学家们想方设法地用诗歌意象来解释江湖的存在,他们说,江湖在我脚下,江湖在我心中,哪里有人,江湖就在哪里。

而我看,所谓江湖,就是一个小众人群的利益圈子,是一部分人借以用来行凶作恶的借口,当他们把个人命运看得比人类共有命运更重的时候,当他们让朋友情义超越了人类道德规范的时候,他们往往会理直气壮地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水浒传》里面的英雄人物,放到现在的社会环境下,个个都是通缉要犯,但在江湖文化时代,他们每一个人都是英雄豪杰,他们的事迹至今仍然被不少人歌颂着,赞美着。

对水浒人物的解析和批判,不代表对《水浒传》文学价值的否定,作为小说家,施耐庵有解构和重塑历史人物的权力。我所反对的,仅仅是《水浒传》遗留下来的精神辐射。血腥、暴力和死亡,是我们每个人都难以承受的生命之重,而《水浒传》的存在,经常让我们对历史充满陌生的惊讶与疑问,这是我反思水浒人物的基本理由。

(摘自《乌鲁木齐晚报》)

【赏析】

很多人之所以爱读《水浒传》,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喜欢、崇拜小说中的英雄,喜欢那种率性而为和侠义。而本文却深入分析,视角独特,用另一只眼看“水浒”,得出了与常人不同的观点,点出其侠义背后的暴力倾向,对《水浒传》中的英雄的评判更为中肯。文章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独树一帜。

猜你喜欢

侠义水浒水浒传
四大名著趣解
不惭世上英
明清两朝为何查禁不了《水浒传》
半斤八两
我国跨境电商的前世今生
《聂隐娘》:仙剑不绝的传说
社会 “水浒”化
四大名著,如此简介
《水浒》“一百单八将”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