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尽铅华,清丽雅淡
2020-06-21
蓦山溪·梅
曹 组
洗妆真态,不作铅华御。竹外一枝斜,想佳人、天寒日暮。黄昏院落,无处著清香,风细细,雪垂垂,何况江头路。 月邊疏影,梦到销魂处。梅子欲黄时,又须作、廉纤细雨。孤芳一世,供断有情愁,消瘦损,东阳也,试问花知否?
【赏析】
这是一首咏梅词,在咏物中寄托了词人高洁的品格,是古诗词众多咏梅之作中的一篇佳作。
上片写野外之梅的天姿国色和幽独高雅的神韵。开头“洗妆真态,不作铅华御”说明诗人意在直接写梅,而不用铺排衬托。这生长在野外的梅花仿佛洗去铅粉的美人,天生一副纯真的娇美之姿,无须再用铅粉类的化妆品进行修饰。
第二句接着写梅花:“竹外一枝斜,想佳人、天寒日暮。” 在竹丛外横斜一枝,宛如一个天生丽质的美女,在天寒日暮时自矜自持。化用苏轼“竹外一枝斜更好”和杜甫“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的诗句,将佳人与梅枝重合,在两者意象叠加中强化对梅的神态之表现。
接下来“黄昏院落,无处著清香,风细细,雪垂垂,何况江头路”,展示了一幅梅风雪景图。黄昏时的院落里,清清的幽香尚无人赏识,何况在村外江边的路上,只有寒风徐徐,飞雪飘飘,一片凄迷。李攀龙在《草堂诗余集》中说:“白玉为骨冰为魂,耿耿独与参黄昏。其国色天香,方之佳人,幽趣何如?”
下片抒情,写赏梅人即词人本人的抑郁心情。“月边疏影,梦到销魂处。梅子欲黄时,又须作、廉纤细雨”,用月下“疏影”“梦魂”“细雨”造成了一种令人抑郁的气氛。月光下,梅花疏影婆娑,犹如多情的美人在幸福的梦境里。当梅子将要黄时,又是连绵不断的满天烟雨。词人由月下疏影的清丽景象联想到日后花落梅黄,阴雨连绵的情景写梅花的一生艰辛、一世孤芳。
末四句“孤芳一世,供断有情愁,消瘦损,东阳也,试问花知否”,词人将自己比作南朝梁大臣沈约。沈约为文学家、史学家,曾为东阳太守,参与萧衍代齐机密,后为萧衍所忌,忧郁而死。梅花一世孤芳自恃,只供人产生无穷的忧愁和情思。我深情地询问梅花,你可知道,为了你,我已像梁朝的沈约一样,消瘦憔悴啊!词人将自己与梅花、沈约视为一体:认为自己“孤芳一世”,唯有花知,而故以问花作结,十分生动。
全词以咏梅为线索,探梅而思人,咏梅而抒怀,委婉曲折地表现梅、佳人、东阳(词人)三者相生相依的关系,昭示出将三者交融于一的乃是他们的高洁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