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诸子百家中学习说理技巧

2020-06-21张松涛

作文评点报·高中版 2020年22期
关键词:气势篇文章孟子

张松涛

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历史上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诸子百家各抒己见,竭力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而诸子百家的理论著作也都充满着高超的说理技巧,这些技巧至今仍可以作为我们写作的借鉴。

首先,严密的论证结构值得我们学习。

对于一篇说理类文章来说,如何将论证做到无懈可击是非常关键的。在诸子百家的说理文中,有许多文章都做到了论证严密。

例如教材选自《荀子》中的《劝学》一文。一开篇,作者就提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在这个中心的统率下,作者又分三段从三个不同角度进行论述:先论述学习的意义在于能够提高自己,改变自己;再论述学习能够弥补不足的作用;最后论述学习要逐步积累,要坚持不懈,要专心致志。这三个角度是有一定的逻辑关系的,前两段阐述学习的意义和作用,这使读者产生“要学习”的冲动。接下来就是谈学习方法,学习要坚持不懈,不能停止。这样,从“要学习”到“怎样学”,水到渠成地让人们接受了“学不可以已”的观点。

再如《孟子》中的《寡人之于国也》一文。文章开头以梁惠王的话提出问题: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接着,文章以孟子的话对此问题进行分析。最后,通过严密的分析,孟子提出了“仁政”的思想。这种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论证结构至今仍为写作议论文的规范形式。

其次,高超的论证技巧为我们提供借鉴。

在写议论文时,有四种论证方法是最常用的。它们分别是: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和对比论证。在诸子百家的论说文中,比喻论证是最常见的。

例如《庄子》中的文章,《庖丁解牛》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篇说理文。这篇文章阐述的是一个养生的道理。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详细描写了庖丁的高超技巧。文章重点提到庖丁的屠刀经过多年仍旧锋利,其原因正是做到了“技经肯綮之未尝”。这样,一个养生的道理也就自然得出了,即“避开矛盾,顺其自然”。

再如《劝学》这篇文章也用了大量比喻。为了告诉人们“学不可以已”的道理,作者在第二段分点论述中用了五个比喻:“青出于蓝”“冰寒于水”“木直为轮”“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这五个比喻形象阐述了学习的意义。在第三段论述中又用了一系列比喻。如用“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 形象说明了只有摆正“学”和“思”的关系才能使学习产生显著效果。用“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四个比喻,从见、闻、陆、水等方面阐明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利用和借助外界条件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说明人借助学习,就能弥补自己的不足,取得更显著的成效。在第四段,作者又连用十个比喻。通过“积土”“积水”“骐骥”“驽马”以及“蚓”和“蟹”說明了“学不可以已”的道理。通过这些比喻,文章的中心就更加鲜明突出了。

除了比喻论证的技巧之外,诸子百家对对比论证的运用也十分娴熟。

在《劝学》一文中,作者用了多组对比来阐述学习要坚持不懈的道理。比如作者先从正面说积累的重要性,“积水”“积土”就可以引来“风雨”和“蛟龙”。然后从反面论证,“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一句揭示了不积累的坏处。在接下来的几句中,作者接着用对比论证,“骐骥”和“驽马”对比,“锲而舍之”与“锲而不舍”对比,“蚓”和“蟹”对比。这样一正一反,学习应该坚持不懈的道理就非常明晰了。

对比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就是使观点更加鲜明突出,这一点用在我们的议论文写作中是非常实用的。

最后,犀利的语言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论证力度。

为了使自己的学说得到推广,诸子百家的说理文都尽量使自己的论证更加严谨有力。因此他们大都采用了富有气势的语言来说理。在增强语言气势方面,排比和反问这两种修辞是最常采用的技巧。

例如选自《韩非子》的《五蠹》中,作者就用了排比句来增强说理的气势。比如文中有这样几句:“是以古之易财,非仁也,财多也;今之争夺,非鄙也,财寡也。轻辞天子,非高也,势薄也;争土橐,非下也,权重也。”这几句话的意思是说:“因此古人轻视财物,不是什么仁爱,只是因为财物多;现在人们的争夺,也不是小气,只因财物太少。古人轻易辞掉天子之位,不是品德高尚,是因为权势微薄;今人看重并争取做官和依附权势,不是品格卑下,是因为权势太重。”通过这组排比,一种鱼贯而出的气势就无法阻挡了,这也自然使文章的论证力度得到增强。

再如《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在选文最后提到:“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这是一个反问句,意思是:“这又与杀了人还说‘不是我杀的,是兵器杀的有什么不同呢?”反问即问中有答,所以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这与杀了人还说‘不是我杀的,是兵器杀的没有任何区别”。反问的修辞效果即增强语言气势,作者用在说理文中,说理的力度自然也会增强。

总之,诸子百家的文章都是在乱世中才得以争鸣的,又是经过数千年的历史淘洗,它们的艺术魅力是无穷的。因此,我们要学会从中汲取写作的营养,努力做到为我所用、为文所用。

猜你喜欢

气势篇文章孟子
磨刀不误砍柴工
咏鸡
散谈山水画之“势”
让句子有气势
气“吞”万里如虎
空间的维度(从一维多十维)
我父母的第一次相见
团圆篇
漫画《孟子》(一)
漫画《孟子》(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