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部审计对高校资产管理的影响研究

2020-06-21李红娟

科技经济市场 2020年4期
关键词:资产管理内部审计高校

李红娟

摘 要:十三五期间,我国高等教育不断推进“双一流”学科建设,追求高质量发展,高校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保证高校资产的保值增值,提高高校资产利用效率,以有限的教育经费获得高质量的教育产出,高校开展内部审计迫在眉睫。首先,内部审计对维护高校资产安全、降低高校资产管理风险、加强内部控制具有重要影响;其次,现阶段我国高校存在重视固定资产管理、轻视流动资产管理,重有形资产管理、轻无形资产管理,重货币形态资产管理、轻金融资产管理等突出问题,最后提出提高高校资产管理内审的独立性,加强审计范围的全面性,制定合理的审计工作方案等对策。

关键词:内部审计;高校;资产管理

近年来,高校的负面新闻在媒体和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甘肃农业大学原副校长张国民受贿案、南华大学原副校长全智华巨额受贿等,这些案件从侧面反映出高校内部控制监督机制存在漏洞,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脱节,高校资产安全等方面的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高校可持续发展。因此,十三五期间,我国高校不仅要保证高校资产的安全,防止存在监督的缺失和漏洞,导致国有资产损失,还要充分优化高校闲散资产的利用率,盘活高校存量资产,扩大增量资产,保证高校资产满足教学、科研的同时,保障高校资产的保值增值。

1 内部审计对于高校资产管理的影响

内部审计对高校资产管理的影响主要在于维护高校资产安全、降低高校资产管理风险,加强内部控制等方面。

1.1 维护资产安全

近年来,伴随着高校硬件设施的改善,我国高校的资产不断完善和丰富,主要有教学楼、实验大楼、图书馆、体育馆等大型固定资产,以及高校品牌等无形资产,高校资产管理任务艰巨而繁重,部分高校对资产管理不到,存在资产的闲置和资源不合理配置,导致资产管理的低效。因此,高校要做好动态的预算管理,尤其是高校二级部门在向学校申请教学科研等经费时可能存在虚报以及多申请的情况,为保证预算资金用到教学科研等一线,高校要加强对教学楼、实验大楼的综合管理,提高使用效率;高校开展新校区的基建管理,这些项目合同金额大,影响时间长,要加强项目的招投标管理。

1.2 降低财务风险

我国高校普遍實施的是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管理制度,学校管理权力高度集中,决策机构和行政职能部门独揽大权,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内部人控制”问题。内部人控制制度导致内部控制系统中缺乏公平和民主参与氛围。高校在进行资产采购、经营管理时,全体教职工的参与度较低,高校资产管理的风险较大。在投入日渐增大的情况下,高校要加速发展就会适度举债,适度的举债会解决高校一些资金短缺问题,但是高校的财务风险会不断增大,内审部门要发挥主动性作用,降低高校筹融资风险。

1.3 加强内部控制

我国高校数量不断攀升,高等教育人才质量不断提升的情况下,高校规模持续扩张,教育经费投入持续增长的背景下,加强内部控制对提升高校资产管理水平,教育经费效益提高起到积极作用。内部审计通过审查高校业务活动,尤其是新校区的建设、大型实验设备的采购等等,评估内部控制的合法性、真实性和有效性,保障高校资产的保值增值。

2 高校资产管理中内部审计的问题分析

2.1 重视固定资产管理,轻视流动资产管理

高校领导高度重视对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等教学相关资产的管理,这些资产的管理到位,保值增值性效果好。但对于高校的流动资产,由于其价值较低,对其管理的重视度不够。第一,高校财务部门一般不设流动资产专账,购买时一次性支付,验收后存放于仓库。如后勤部门购买粉笔、教具等办公用品,教学部门购买的实验用消耗性物品、学生学习用品等。这类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处于不可控状态;第二,对于常年大量使用的办公用品仅仅由采购人员进行购买,招标采购率较低;第三,没有进行大宗流动资产合理存量的度量,适时购买,导致学校仓库的面积庞大,管理费用和库存成本居高不下。

2.2 重有形资产管理,轻无形资产管理

高校的教学大楼是学生上课读书的地方,实验大楼是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实训的场所,图书馆是大学生充电学习的舒适地点,这些有形资产不仅受到财务人员的重点关注,也是内部审计的重点。而无形资产由于未来带来的收益具有不确定性,容易受到内部审计人员的忽视,比如四川大学的品牌价值,内审人员做的工作不够,而且审计的工作方法也有待改善。还有高校自主研发的专利,公办学校研发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已列入各期事业单位支出,在转让时不能准确核算成本。此外,高校的无形资产向所属独立学院投资时,没有明确高校与独立学院的产权关系,品牌价值通常被忽视或者低估。比如,四川大学对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的品牌转让价值估值。

2.3 重货币形态资产管理,轻金融资产管理

高校最重要的货币资产是现金、银行存款和有价证券等。然而,十三五期间,我国高校蓬勃发展,高校所持有的股票、债券、衍生工具等金融类资产数量快速上升,占比逐年攀升。对金融资产的管理比较粗略,导致金融资产存在流失、浪费、减值和低效率的使用的情况。究其原因:一是财务人员的管理态度,货币形态资产与财务人员的绩效挂钩,得到财务管理人员的重视;二是管理者的专业水平,金融类资产发展与资本市场的发展密切相关,高校传统的财会人员对金融产品的特点、功能、增值方式学习和认识不够;三是高校面临的管理环境,公办学校的资产属于国家或者地方政府,人人有责,却又人人无责,缺少行之有效的约束机制。因而,加强管理者对金融类等新型资产的管理就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2.4 风险管理意识淡薄,缺乏风险评估应对机制

我国公办高校长期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资金支持下开展教学科研活动,市场竞争的意识不足,对风险缺乏必要的应对和防范措施,风险评估机制不健全或者缺失。在新一轮的高校扩张中,地方政府给高校设立新校区提供了大量的土地资源、税收优惠和财政拨款。公办高校的领导是国家任命的行政人员,代表国家行使权力,对市场风险估计不足。目前,我国大多数公办学校尚未建立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资产管理系统性的风险较大,财务风险敞口较大。因此,内部审计的难度较大,风险较高。

2.5 高校资产管理中内部审计人员专业性较弱

研究发现,我国高校中只有60%左右的高校单独设置了内部审计部门,其他未独立设置的内部部门和财会、纪委、监察等部门合署办公。我国高校审计专业培养的人才主要是针对外部审计人才标准进行的,尚未有内部审计专业,培养专业的内部审计人员。内部审计师的培养仅仅是审计专业的研究方向之一,重视度不够,专业性人才的数量不足,而且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资深内审专家非常稀缺。同时,高校内部人员参与培训的人数和比例都不足,亟待提高专业水平。财务审计做的多,管理审计做的很少。

2.6 资产管理的内审方法相对单一和落后

我国相对一部分高校仍然采用检查、函证、提交资产管理报告等传统的审计方法开展内部审计工作,这种内审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建设双一流高校发展的要求。目前90%以上的高校已经配备了专门的财务软件进行会计核算、财务分析等,但是大多数高校在审计软件的应用仍停留在初级阶段,先进审计软件应用的较少,而且审计工作的效率较低,质量层次不齐。此外,绝大多数高校的审计评价体系缺乏科学性,将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仅放在了资产管理上,没有深入分析有关资产隐藏的信息数据。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要求高校的内部审计工作应努力朝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但是一些高校因为资金的问题和领导的重视度不够,没有积极地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

3 加强高校资产管理中内部审计的有效方法

3.1 提高高校资产管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是高校资产管理审计工作开展的前提和基础。由于高校进行校企合作、校地合作、校校合作,与多方面利益主体发生财务关系,资产管理的范围庞大而且复杂。第一,高校要成立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明确职责,具有高度的自治权,向一把手汇报工作,不受其他部门领导的影响,独立自主的开展审计工作。同时,资产管理等其他部门要积极配合内审部门的工作,提高工作的效率和效果。第二,建议外部审计引入毕马威、安永等国际四大知名审计机构,它们的工作规范、科学、合理。内审部门与国际会计事务所合作,能够保证内部审计工作更加富有成果。

3.2 加强高校资产管理审计范围的全面性

配备专职人员,对高校资产进行全方位、全过程、无死角的内部审计。不仅要对教学楼、实验大楼、图书馆进行内部审计,还要对高校的食堂、体育馆以及创业街等对外营业场所进行监督审查,预防贪污腐败的发生。同时,不仅要对资产本身的价值予以审计,而且对资产的预期收益进行审计,比如高校周末外租教学楼进行一些培训业务,高校操场对外出租,进行商业性比赛等,产生的收益也要进行内部审计,避免高校收益产生不必要的流失。

3.3 制定合理的审计工作方案

目前,我国部属高校已经逐渐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但是对于西部高校,尤其是民办高校、独立学院等进行内部审计的工作非常缺乏,或者停留在基础层面,内部审计工作尚未全面展开。我国高校进行资产管理的内审工作,可以借鉴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的工作流程和步骤展开。高校的资产分属于不同的组织和个人,比企业的股权性质更加复杂。因此,高校的资产管理应该根据资产的特点制定针对性强的工作方案进行审计。而且高校的内审工作在资产管理年度报告发布之后进行,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这与内部审计的原则不符,内部审计要求按照事前、事中、事后的三阶段管理原则进行开展。内部审计的对象比较单一,主要是资产审计,还应该加入企业固定资产的购买、安装、经营和残值处理的全部过程监控。一旦发现资产存在不合理折旧摊销等价值贬值问题,及时报给高层决策者,提出解决方案,使高校资产管理实现保值增值的效果。

3.4 高校内部审计的信息平台建设

高校的办学主体主要国家和地方政府,与大型企业的市场竞争化相比,我国高校的信息化平台建设相对滞后,尤其是我国高校资金的短缺,内部审计的硬件和软件建设同国外相比,发展缓慢。而内部审计技术和理论在国外已经非常成熟。

我国高校要与国内知名财务软件开发公司金蝶、用友集团合作,定向研发属于高校的内部审计信息化平台,信息化平台要把高校经济活动和内部审计业务有效融合,发挥信息化的優势。

3.5 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水平

高校资产管理的难度和复杂性逐年上升。伴随着高校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其工作量和工作难度也随之也有所加大,对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首先,在招聘环节,要选择具有审计学、财务管理、会计学、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计算机等多方面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其次,内审人员养成持续性学习理念,进行定期的专业培训,学习应用先进的审计管理理念与工作方法进行高校的资产管理。最后,鼓励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人员提升学历和考取相应的审计师证书,提高其业务能力,打造高质量的内部审计管理队伍。高校应对内部审计人员提高学历等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提高其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郑梅娟.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现实问题[J].审计月刊,2019(1):38-39.

[2]祝青,吴伟章,唐振达,.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管理现状及对策探讨[J].中国内部审计,2015,(9):75-78.

[3]黄宏杰.新时代高校内部审计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以江苏省属高校为例[J].会计之友,2018(24):130-134.

[4]张玉,罗路,彭臻.高校内部审计履责的新任务与新路径[J].中国内部审计,2017(12):11.

[基金项目]1.长沙师范学院2019-2021年工商管理校级重点建设学科;2.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课题:基于现金流分析的湖南省新升格本科院校财务风险预警模型构建研究(编号XJK17CJG002)

猜你喜欢

资产管理内部审计高校
浅析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及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方法探讨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