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露天矿内排土场滑坡成因及治理措施分析

2020-06-21杨世飞

科技资讯 2020年13期
关键词:露天矿滑坡

杨世飞

摘  要:在露天矿开采作业中,排土作业最后一个环节,其通常需要会采用分区开采、内部排土的设计方案,并沿岩层倾向设置内排土场,但由于露天开采过程中会出现倾斜角较大的二次剥离边坡,稳定性相对较差,而国内对于此类排土场的稳定性控制又缺乏经验,因此很容易出现内排土场滑坡的问题,并导致一系列的安全事故。为此,该文以云南尖山磷矿石马哨排土场滑坡为例,对露天矿内排土场滑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围绕内排土场滑坡的治理措施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露天矿  内排土场  滑坡

排土场滑坡作为露天矿开采作业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灾害现象,其不仅会直接影响到矿山的正常生产工作,同时还会给各岗位开采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带来直接威胁,一旦得不到及时的处理,就很可能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由此可见,对于露天矿内排土场滑坡的治理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对于内排土场滑坡治理措施的研究也是十分必要的。

1  滑坡区域概况

1.1 地质概况

石马哨排土场位于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石马哨村东侧斜坡地带,属山地丘陵区,斜坡自然坡度在15°~20°之间,且局部存在陡坡。在地质条件方面,矿区分布有第四系松散土层,成因类别为人工填土、滑坡堆积、残坡积层,其中人工填土和残坡积红粘土为特殊性土体,工程地质性质不良;下伏基岩为泥质白云岩、白云岩,岩体节理裂隙发育,地表层风化较强烈,局部溶蚀作用明显。工作区内及其周边,地质构造较简单,周边无断层及褶皱,新构造运动以间歇性抬升为主。矿区虽位于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区内,下方存在松散岩类孔隙水与岩溶孔洞裂隙水两种单层结构地下水,以及南北流向季节性地表水,但由于地下水与地表水迳流途径均比较短、地下水脆弱性又较强,因此主要补给水源仍为大气降水补给。区内不良地质作用为岩溶,特殊性岩土为填土和红黏土。

1.2 滑坡特征

2018年1月30日18时40分,排土场边坡发生滑动,据边坡检测数据显示,边坡滑移后变形强烈,变形迹象明显切变形表观较多,造成原矿区道路错断,后缘下挫,其中边坡中部、中后部多处在原平台处形成负地形,中前部推移滑动后掩埋原南北向冲沟后,继续向西侧冲出,滑坡东西向最大滑移距离约180m,由北往南滑移距离逐步减小。在形态体积方面,滑坡平面形态近似“圈椅状”,主滑方向272°,投影平面长度450~550m,平均宽度500~880m,滑体厚度约5.5~98.6m,体积约(1055×104)m3,因此判断为特大型深层推移式填土滑坡。

2  露天矿内排土场滑坡的主要成因

露天矿排土场滑坡的成因分析通常需要对地形条件、地层条件、水文条件、降雨条件、人类工程活动等几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在得到石马哨排土场开采作业相关数据并分析后发现,此次滑坡事故原因主要可存在于以下几方面[1]。

2.1 斜坡排土加载

从总体上来看,此次石马哨排土场滑坡事故主要是由工程活动不当引起,在开采作业过程中,排土作业人员未能按规定提前选择合适的弃土堆放位置,而是将弃土堆放在了排土场斜坡上部,直接加大了斜坡荷载,随着排土作业的持续进行,斜坡上部弃土堆载越来越多,斜坡荷载也随之持续增加,最终超过了斜坡承载能力,导致斜坡位移并向西、南方向滑动。

2.2 降雨入渗

在此次排土场滑坡事故的勘查工作中,勘察人员采用了工程地质测绘、工程地质钻探、原位测试、山地工程等多种手段进行了勘测分析,根据最终勘察结果显示,事故发生前期的降水问题同样对滑坡现象造成了直接的影响。排土场滑坡事故发生于2018年1月30日,滑坡前昆明地区出现了短期持续降雨,降雨量相对较大,由于矿区未设置地表降雨水体排泄通道,因此排土场处雨水只能沿填土垂直下渗,并在下渗至红黏土隔水层后逐渐被红黏土所吸收,由于红黏土层本身属于排土场斜坡的一部分,因此随着雨水的持续下渗,斜坡坡体重量迅速提升,破坏了斜坡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另外,在缺少排水渠道的情况下,斜坡处雨水的下渗还使得坡体受到了潜蚀,在长期受雨水潜蚀的坡体下方土层逐渐形成软弱夹层,红黏土层也在潜蚀作用下发生了软化,这些都极大地降低了坡体承载力,最终在斜坡上部弃土堆载的影响下直接引发了滑坡。

2.3 地形条件发生变化

石马哨排土场处原本虽存在斜坡,但斜坡坡度相对较换,但随着排土场的建立及矿山排土作业的展开,施工及作业人员在原有斜坡的基础上进行再次开挖,最终导致当地地形地貌发生了较大改变,斜坡也变得十分陡峻,由于新斜坡的有效高陡临空面较大,破坏了坡体平衡条件,因此坡体稳定性及承载能力都大大下降,而这也是导致排土場滑坡事故的间接原因。

2.4 原始地形条件较差

从原始地形条件来看,石马哨排土场所在斜坡区域本身地质环境条件就比较脆弱,不仅坡体高差较大,同时还存在有效高陡临空面,坡体上部为填土,结构松散,填土之下为红黏土软弱层,整体结构稳定性比较差,与其他常见的滑坡事故多发区域十分类似[2]。

2.5 综合原因分析

综合以上多方面原因可以做出判断,石马哨排土场所在斜坡坡体本身地形条件较差,在被改造后长期更是处于“头重脚轻”状态,随着不断加载及降雨后坡体内软弱带不断软化、泥化,坡体重量逐渐向坡下积累,当其下滑力超过红黏土层抗剪强度时,坡体直接被破坏,最终导致了滑坡[3]。

3  露天矿内排土场滑坡治理有效措施

3.1 清方减载

经过对石马哨排土场滑坡的整体分析后决定,于滑坡北部合理平衡前后部清方减载,并在滑体前部适度清方,以增加边坡稳定性,为实施支挡工程创造良好基础条件,解决局部稳定问题;对于滑坡中、后部,同样采取清方减载措施,以保证整体达到稳定安全标准;滑坡南部较为复杂,因此,专门设计了采取整体清方减载方案,保证局部边坡和滑坡整体达到稳定安全标准,最后将南、北二部清坡坡面及台面整体协调顺接。

3.2 支挡抗滑桩

在对滑坡坡体进行清方减载后发现,滑坡后局部坡体在工况Ⅲ条件下稳定系数为1.14~1.15,不满足安全标准要求。因此,为保证该部分坡体稳定,确保坡下居民区安全,选择在前部增设抗滑桩支挡,抗滑桩分别为清坡1955m、1960m平台上,抗滑桩桩确定采用施挖桩机施工,桩顶设冠梁,冠梁高1.2m,宽2m,长167.5m,两端出桩0.1m。

3.3 挖设截排水沟

滑坡事故发生期间昆明地区降雨较多,为避免降雨形成地表水并流入排土场区内,决定在排土场外围设置4条截洪沟,并在排土场内部分别布设7条平台排水沟以及5条纵排水沟以及9个集水井与之相连接,以保证降雨时能够将坡面地表水及时排出排土场区。

3.4 构建挡土墙

为防止水土流失边界扩展且防止浅表坍滑牵引后部失稳,决定于南北两侧滑坡下坡脚处结合清坡分别设挡墙护脚,并在坡体南侧坡脚部位设置钢筋石笼坝为防止坡体掩埋道路、泵房,以加强现场安全防护措施,其中南侧挡土墙总长472.01m、北侧挡土墙195m、钢筋石笼坝总长294m。

4  结语

从石马哨排土场滑坡事故的分析中可以发现,露天矿内排土场滑坡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实际影响十分严重,一旦事故发生,开采企业必须要迅速做出反应,根据地质条件等现场勘察资料对滑坡原因展开深入分析,并据此制定针对性的治理方案,以消除滑坡的各方面安全隐患与影响。

参考文献

[1] 张建强.露天矿排土场边坡稳定性分析及评价机制[J].中国设备工程,2019(17):78-79.

[2] 王向华,吴湘炬.自燃滑坡体发育特征及综合治理对策探讨[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5,26(2):148-152.

[3] 田中.解析露天矿山排土场灾害分析与防治措施[J].民营科技,2012(10):35.

猜你喜欢

露天矿滑坡
某停车场滑坡分析及治理措施
露天矿山土石方量的测量及计算
浅谈露天采矿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与恢复治理措施
露天矿施工全过程的全面质量管理分析
夏季大山里的隐形杀手——滑坡
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露天深孔台阶爆破技术应用
滑 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