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电媒时代视觉设计呈现形式之变化

2020-06-21林奕彤李汉平

设计 2020年11期
关键词:动态化视觉设计交互式

林奕彤 李汉平

摘要:为设计师拥有更加多样化的展现平台,促进设计行业的发展。试图分析新电子媒介时代较之传统媒介时代视觉传达设计呈现形式的诸多变化,进而分析电子媒介时代下视觉传达设计的优势和局限性。得出三种典型变化:影像动态化、交互双向式、立体多维性。以上变化为当今社会新媒介如何更好地融入视觉传达设计提供更好地发展方向。

关键词:电子媒介 视觉设计 呈现形式 动态化 交互式 多维性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20)06-0145-03

Abstract: To provide a more diversified presentation platform for designer。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eoign industryTo analyze the changes ofvioual communication design in the new electronic media age compared with thetraditional media age, and then to analyze the advantageo and limitaOono of visualcommunication deoign in the electronic media ageThree kinds Of typical change。were obtained: dynamic image, interactive bidIrectional image and three-dimensionalmulti-dimensional image The above changes provide a better development directionfor how to better integrate new media into vioual communication design in today'ssociety

Keywords: Electronic media Vioua! design Form of presentation DynamicInteractive Multi-dimensional

前言

媒介的發展不仅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还影响了人们的思想行为观念。尤其是在电子媒介为首的新媒介时代,媒介的价值大大提高。在此时代背景下,产生了许多关于设计的新理念,并不断扩展。作为现代设计重要组成部分的视觉传达设计,理所当然会受到影响。视觉传达设计存在的意义是以具有审美性质的方式进行信息的有效传递,因此媒介技术的改变为设计提供了全新的呈现形式和设计手段。相较于传统媒介的影响,此时的视觉传达设计通过不同媒介的帮助彻底突破了原有的设计理念和模式,设计范畴也在逐步向外扩展。

一、电子媒介时代与视觉传达设计的基本特征

“视觉传达设计就是通过一切视觉媒介手段传达信息的一种设计活动,以视觉的方式来实现人与人之间的思想交流和信息沟通。”[1]长期以来,视觉传达设计核心始终是创意思想。掌握特定信息和使用合适的视觉表达形式是视觉设计的关键。因此,视觉传达设计是一种使用视觉媒介作为载体,将信息传递给公众的设计,这对人们的精神文化领域和日常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

电子媒介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的出现、消费者习惯的改变、共同促使媒介技术革命再次浪潮席卷全球。由电子媒介技术催生的各种新媒介正在蓬勃发展,人们的审美活动日益转变成综合性视听活动,让我们已然处于一个“影像时代”。像手机、数字电视、互联网等其他新媒介的出现,表明媒介的边缘己经扩展到了传播性活动的各个领域,与传统媒介传相比,新媒介时代传播信息以其独有的数字化、便捷性、多样性、互动性等特征悄悄地改变着人类信息传播活动的模式。

二、电子媒介时代视觉传达设计呈现形式之变化

(一)信息动态化

新媒介时代是所谓的“图像时代”,随着电子媒介数字化发展,传统纸质媒介转向屏幕化电子媒介。人们感受视觉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变化,静态的视觉呈现模式也受到了冲击,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因此,动态化成为数字化电子媒介时代视觉传达设计视觉信息的主要呈现形式。

数字化电子媒介已广泛应用于视觉传达设计中,在设计中通过强烈的色彩对比,夸张的图形变化和合理的技术应用,可以创造视觉张力和艺术美感,满足人们不断变化的审美需求和认知心理。研究证明动态的图像更具有视觉冲击力,比静态图像更加引人注目。阿恩海姆曾在《艺术与视知觉》-书中提到“运动,是最容易引起视觉强烈注意的现象”叫。动态信息相对来说,普遍充满活力、生动形象,观众在欣赏设计作品时一定会首先被运动的视觉图像所吸引,能更快投入到信息的传达过程中,获得情感共鸣。从表现的形式来说,动态的视觉设计更多关注的是时间轴线上内容的表达。其中设计信息是根据时间和空间进行变换,设计元素是运动可变化的,在不断运动的画面中展现着相对完整的视觉信息。如图(1、2)是一家荷兰电视台(VPRO)借助电子设备进行动态LOGO展示的过程。该电台报道与荷兰主流电台风格背道而驰,因风格新奇、突破常规、报道内容深入才为人所知。其Logo的设计也相对新颖灵活,主体运用小写字母“p”和“o”的形状,选取其中两个圆形,让它们分别与两个三角形相交,赋予相对丰富的色彩。Logo的动态展现主要以Logo颜色的渐变或者形状的改变为主,三角形渐变和圆形放射状的变化为辅。整个设计随着时间的渐进可以看到不同的颜色创造出的大量不同Logo形式,如同该电台的风格一样新奇多变。

通过上述举例可见,动态设计与静态设计的传达效果相比,动态设计包含的信息更多,并且可以从各个角度为人们打造相对新鲜的视觉体验。使观众对于所传达的动态信息能拥有相对较快的感受和理解,对整个欣赏过程记忆更加深刻。就此看来,在电子媒介技术的辅佐下,视觉设计的呈现摆脱了原有的静态模式,这让设计师有机会为作品增添更多的动态设计元素,帮助信息的有效传达。而现阶段正是电子媒介数字化快速发展时期,这为视觉传达设计提供了速度更快、覆盖面更广、宣传周期更长的信息传播平台,也更加符合现代社会人们对更加高效快捷的生活和获取信息的需求。

(二)交互双向式

电子媒介时代的到来,交互双向的方式也成为一种全新的交流方式。在传统媒介的影响下,观众只能在设计师创作之后看到固定的作品展现,不能与作品产生共鸣和深入了解。而随着电子媒介技术发展,设计中信息的传达由原来的单向、定向传达(被动接受)变为了双向交互式传达,也就是观众拥有更多自主选择的权利。同时观众也已经可以借用媒介的功能深入参与到体验设计作品的过程中,观众不再只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信息的创建者和发布者。因此,双向交互也是在电媒时代的视觉传达设计信息传达的主要呈现形式之一。

当今,“无论是网络还是移动媒体,交互性无疑是它们作为新兴媒体的一大特色。不同于以往的媒体形式,新媒体极大地扩展了视听感受之外的另一个新体验,那就是——互动。这一特点使新媒体艺术的创作过程与传播过程与以往有很大的改变,受众甚至可以参与艺术创作或者对艺术片进行自我重构。”[3]传统媒介时期,信息是以一种强制的方式展现给观众的。例如早期电子媒介电视、广播、杂志等,无一不是想要将一切干扰都排除,只将信息灌输到观众大脑。这种强迫式信息呈现形式与日复一日的被动式信息接收方式让观众产生了抵触情绪,导致对于大量信息的抵抗从而错过真正需要的那一小部分信息。而新电子媒介时代,类似的遗憾不会再出现,在视觉设计领域,信息的传播与发布彻底变成了自主性的双向交互式。《Metamorphy》是由法國Scenocosme工作室打造的交互式视觉艺术作品,(图3-4)主要意义在于探索人与作品的互动反馈关系,为观众打造真正能给予反馈的艺术作品。体验过程中每当观众触摸作品时,作品上的投影影像会随着观众的动作发生相应的形态的变化。当观众对作品施加压力时,作品本身就会变形;当立时停止触碰,作品就会停止在当下的状态。随着观众的体验和探索,作品投影中有机的液体物质影像也会变化成各种神奇的视觉特效。艺术家将现实生活中的感官反馈与虚拟的影像相结合,给人_种模糊空间界线的幻觉。当观众触摸作品时,甚至还会听到特殊的声效,只要是交互区域都会产生声音反馈。以此看来,在新型电子媒介时代,媒介变成了设计信息交流的中转站,承担起了设计师与观众沟通桥梁的作用,改变了信息传达的固定模式,不仅使设计师的创意思想更好地传达给观众,还调动了观众的积极性,帮助观众在此过程中产生于作品和设计师之间的共鸣。

(三)立体多维性

对于多维化的概念,最早出现于物理层面几何学中,主要以形容空间为主,以“一维”、“二维”、“三维”等概念引申而出。传统媒介时期的视觉设计一般都是在二维空间中呈现,可以称之为平面设计,但随着媒介的进步,现阶段电子媒介时期的视觉设计领域被扩宽,拥有更加新颖的信息传达方式,多维性也是其信息呈现的重要形式之一。

传统平面设计受到媒介的限制,通常只会在二维空间内进行视觉设计信息的展示。当想表达空间概念时,大多数设计师会选择对设计元素进行透视化改变或者调整层叠关系与虚实关系来构成特殊的空间环境。这种维度下构成的空间环境需要观众有足够的信息理解能力才能成立,在观众接收信息时往往会产生一定的歧义。试想,观众是真实生活在多维环境中,在面对二维空间的设计作品时一定不能良好地进行思维转换接受到全部信息。因此二维呈现形式下设计师很难将作品的含义全部展现出来,导致与观众的沟通失败。如今电子媒介时代,视觉传达设计以逐渐发展成涉及多个领域的多学科交叉综合性学科,更加提醒我们要用具有多维性的设计思维来进行设计作品的创造。当代设计师在过去相对拙劣的基础上尝试新方式,打破原有视觉设计只存在于二维空间的局限性。充分了解学习新媒介的作用,发挥新媒介优势,也赋予了设计信息新的表现形式,为观众提供更有效更全面的接受信息的方式。

Team Lab的作品《水粒子的世界》(图5-6),是根据自然真实的瀑布形态利用软件技术与电子屏幕媒介创建的三维超现实虚拟瀑布影像,在电子软件技术合成的瀑布中包含着数千个倾泻在虚拟的岩石上的水粒子。现实中水体是活的,现在却能通过电子屏幕将表现动态和生命色彩的虚拟瀑布影像展现在观众眼前。以媒介作为连接设计师与观众的桥梁,即使是虚幻的,但这种多维立体沉浸的表现形式非常适合我们深入其中进行思考,为什么当我们看到湍流不息的河流和浩瀚的海洋依然可以感受到生命的气息。通过作者在《水粒子的世界》当中注入的主观思想,在即使知道这件艺术作品中的“瀑布”只是虚拟的情况下,我们仍然可以借助电子屏幕所展现的多维“簇簇线条”中感受到旺盛的生命力。现阶段视觉设计中的多维性展现通常会在原有视觉传达设计的准则之上借助数字化电子媒介之间的配合,为观众打造类似于真实环境的三维立体空间,视觉表现力更加强烈,观众在此环境下感受到的信息更加直观且全面,作品内涵也更容易被观众体会,符合现代人审美需求。

由此可见,视觉传达设计与媒介的结合,为视觉传达设计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将立体多维性的信息呈现形式带入到设计作品中,在多位数字化展示空间,设计师可以在作品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力,打破束缚,利用多维的视角和思维方式为观众带来更加具有体验感和情感化的设计作品。

三、电子媒介时代下视觉传达设计的局限性与发展趋势

(一)存在问题

1技术依赖过度化

由于数字媒介技术的蓬勃发展,让媒介参与的视觉传达设计创作环境更加舒适,这让更多人都开始利用数字化媒介进行设计,也让设计师逐渐依赖上了利用媒介的形式博取观众眼球,从而忽略了设计的初衷、失去了设计的创新与想象力。原研哉在《设计中的设计》中提到“电脑不是道具而是素材。麻省理工大学的前田一约翰(john maeda,1966年生于美国西雅图,设计家)做出了这样一个评价。他认为我们不应该只是粗蛮地使用计算机,还要用心思考如何以数字构筑起来的新素材开拓一个理性世界。”[4]媒介技术为设计带来方便的同时,也造成了部分设计内涵的缺失,留下的只是短暂的震撼效应,而这种矛盾的发展状态也磨灭了设计发展的核心意义。

2.设计作品趋同化

本雅明曾说“大规模的机械复制使艺术作品中独一无二的灵光和韵味丧失了,或者至少是减少了。”[5]的确,新时代设计师为了追求高效率的设计成果,利用数字化媒介优势,通过在互联网上进行资源搜索和借鉴,模仿、抄袭设计作品,这使得设计作品内容趋同设计质量逐渐下降,缺乏创意和内涵。此类现象不止出现在视觉传达设计领域,已经扩展蔓延到其他涉及领域。面对社会进步科技发展,设计师完全可以借助媒介力量创作更加符合时代特色、表现力更强的设计作品,而不是盲目抄袭已有作品,如此之下,媒介的力量在设计中才能更好地发挥。

(二)发展趋势

1.数字化

如今,数字化电子媒介技术的应用已经本质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视觉传达设计也进入了数字化时代。在媒介技术的影响下,视觉传达设计开彻底摆脱传统平面设计静态、二维的模式,观众欣赏作品时会在强烈的张力和视觉冲击下拥有深刻的体验。同时,视觉传达设计随着数字技术的革新不断进行改变,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VR技术的发展,让视觉传达设计在艺术表现形式和使用媒介上都有了新的选择。可见,科技的进步、数字化媒介的发展时刻影响整个社会的发展,我们需要把握住媒介技术为我们带来的机遇,将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推向更高。

2.人性化

视觉传达设计在新媒介时代下更加推崇“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视觉传达设计的意义在于将有效的信息传达给人,如果设计作品没有与人产生互动,落脚点不在人上,作品再华丽、效果再强烈,也只不过是形式主义、哗众取宠,创作的意义被表面现象所取代。从电媒时代视觉传达设计的“交互双向式”这一新呈现特征中看,观众开始重视心理需求的作用,更多地在意情感层面的共鸣,观众与设计作品交互的体验感受得到了设计师们的极大重视。因此,设计作品中具有的人文关怀与情感表达已经变成作品是否成功的关键。

总结

综上所述,媒介的迅猛发展已经是一股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在新媒介時代,与以往相比,视觉传达设计的呈现形式已经开始朝着丰富、直观、多元的方向发展。但也存在着许多挑战,我们应该在传统设计思想的基础上,探索发现符合时代发展趋势的新型呈现形式。新的呈现形式的出现并不意味着传统形式的消失。我们要做的是通过不断的学习,在媒介的交流融合中推陈出新,使媒介在视觉传达设计的应用中更具时代气息。

参考文献

[1]杜士英视觉传达设计原理[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 2-3

[2]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9: 508

[3]孙雯,米高峰新媒体艺术及其审美“新”特征初探[J]新西部2010 N0165(07):114

[4]原研哉朱锷译设计中的设计[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 33

[5]瓦尔特.本雅明李伟,郭东译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12-14

[6]李静好,陆天奕论互联网时代视觉传达设计的方法和表现特性[J]设计2016(17):61-63

[7]郑亚基于数字媒体语境下的视觉传达设计[J]设计.2016(21):66-67

[8]赵悦.浅析数字媒体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影响[J]大众文艺2016.(15):90-90

猜你喜欢

动态化视觉设计交互式
蚌埠市双墩遗址对视觉符号的传承与影响
基于新媒体的视觉设计研究
VI系统的维度补充
电子商务网站视觉设计的策略
线上品牌视觉设计研究
江南词学版图与“环太湖词圈”的动态考察
试论“交互式”课堂模式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动态化量刑论要
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剖析的常态化和动态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