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在“标准地”数字地图中“淘宝”

2020-06-21张统

决策 2020年3期
关键词:数字地图土地标准

张统

长期以来,企业要拿土地、上项目,最头痛的莫过于不了解政策、不能及时掌握土地出让的信息、缺乏投资意向商谈渠道。

针对这一痛点,2019年9 月,浙江在全国率先推出“标准地”数字地图,借助数字化手段,解决土地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有效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打造“标准地”招商模式,变企业拿地“找市长”为“找市场”。通过面向全社会提供各地工业项目“标准地”准入要求、出让信息、政策规划等服务,推进土地资源和項目资源精准对接、高效配置,打造浙江省“标准地淘宝城”。

从2017年在全国首创“标准地”制度,得到国务院办公厅三次通报表扬,到2019年再次首创“标准地淘宝城”,浙江“标准地”改革实现1.0到2.0版本的升级,不仅推动了浙江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也为各地提供了可学可鉴的改革样本。

1.0到2.0的跃升

所谓“标准地”,是指在完成区域能评、规划环评等区域评估的基础上,带着固定资产投资强度、亩均税收、单位能耗标准、单位排放标准、容积率等指标出让的国有建设用地。截至2019年10月,浙江全省共出让工业项目“标准地”3002宗、12.6万亩,基本实现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全覆盖。

尽管“标准地”改革是全国领先,且带来诸多红利,然而,在实践中,仍然有企业反映存在许多信息不对称。经过广泛调研和“问诊”,浙江省决定升级“标准地”改革,推动“标准地”数字地图的建设。

那么,“数字地图”的目标是什么呢?即面向全社会提供全省各地工业“标准地”信息,推进土地资源和项目资源精准对接、高效配置,打造浙江省“标准地淘宝城”。“数字地图”对企业有何帮助?分类来看,有充分了解政策规划、提前知晓项目准入门槛、全面回溯成交历史信息、快速定位地块招商信息、有效传递投资意向五大帮助。

2019年初,金华市先行试点,通过数字地图精准招商,半年内落地项目52个,用地2792亩,总投资约320亿元。金华的成功试点,促使浙江在全省推进“标准地淘宝城”。

2019年9月,浙江省发展改革委召开“标准地”数字地图上线暨服务企业座谈会,11个设区市和企业代表参加会议。会议现场,浙江某工贸企业董事长吕某打开这一地图,不禁感叹:“以前托人找地,现在直接根据企业要求精准选地,即便人在国外,也能轻松操作。这不仅是一张平面图,更是总揽项目落地全过程的纽带。”

总的来看,“标准地”数字地图是切实改善区域营商环境的一大有效举措,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这项改革一是符合市场化取向——投资对用地的需求和土地对投资的准入,做到了“明码标价,择优成交”,体现了最佳交易和经济学“帕累托最优”的原则。二是符合数字化的趋势。在经济、社会、政府全面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找到了一条“信息对称,精准招商”的路子。三是符合法治化的要求。政府对经济工作的最大作为,就是为市场主体提供一个法治化、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标准地改革,将土地资源对投资项目的供给和保障,纳入了“公共透明,规范操作”的轨道,有利于建立“亲清”政商关系,打造清廉浙江。

“三个转变”

浙江省“标准地”数字地图是一场从理念、制度到工作的全方位、深层次变革,是深化“标准地”改革的新成果,也是政府数字化转型的新实践。一张“图”、一座“城”,撬动了要素配置模式、供地模式、招商模式的变革,推动政府从简政放权到全面创新的蝶变。

首先是要素配置方式的转变。

数据显示,2018 年1 月至2019年9月,浙江全省新批工业用地中,仅有一家企业参与招拍挂的比例达90.8%,多家企业参与招拍挂的比例仅9.2%。这种由项目决定土地供应的模式,往往是定向的、缺乏竞争的,是只有一家企业上演的“独角戏”,土地要素的市场化配置效率偏低。“标准地”数字地图建立了工业项目“标准地”信息发布查询机制,企业可了解政策规划、知晓项目准入门槛、回溯成交历史信息、掌握地块出让信息。

通过“互联网+政务服务”,重构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为企业提供公开透明、高效便捷、公平可及的服务,降低企业拿地的信息搜寻成本,扩大信息发布的送达对象,有效推进土地要素的市场化配置。通过营造公开、透明、高效的土地出让环境,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推动政府服务“特定企业”向服务“特定行业”转变,提高企业家对于政府公平公正办事、恪守契约精神的预期,实现企业拿地“找市场不找市长”。

其次是土地管理制度的转变。

目前浙江开展的农村“三块地”、土地二级市场改革,已经初步回答了“如何完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如何征用土地”“如何管理土地二级市场”等问题。但对“如何完善当前的‘招拍挂制度,更好的管理土地一级市场”并未涉及。按传统土地招拍挂流程,土地公告发布后,企业才能获得土地信息,距离土地招拍挂往往仅30 来天,企业很难在如此短的时间就做出投资决策。

“标准地”数字地图通过新增“发布拟出让地块信息”环节,帮助企业在地块公告之前,全面了解地块信息和投资环境,延长企业投资决策的“窗口期”,助力企业拿地更准、更稳,进一步健全国有土地出让管理制度,与其他几项土地改革共同形成了完整的改革链条,是对现行土地制度、土地市场改革的系统探索。截至2019年底,依托“标准地”数字地图,各地集中推出了工业项目“标准地”262宗、1.5万亩。

第三是招商引资模式的转变。

传统招商模式基本是平台招商,政府和企业达成初步的投资意向后,需要临时找地、临时征迁,一个项目从洽谈到落地往往需要漫长的过程。针对这一问题,浙江省“标准地”数字地图推出“标准地”带“地”招商,地图上不仅简洁明了地显示出各地块准入指标、“七通一平”等“标准”信息,还标注了所在产业平台的基本情况,周边产业和配套设施情况,企业投资所需信息实现了“一图打尽”、一次告知。

对于企业,这既是一张项目导航图,企业可在线“选地”、随时联系;也是一个推动项目落地的加速器,企业可借助地图集成的信息快速做出投资决策。对于政府,绘制数字地图是对区域内土地、项目摸底的过程,也是横向对比,找准定位和优势的过程。利用互联网扁平化、交互式及快捷性等优势,数字地图把“标准地”推向不特定对象市场化主体,拓宽招商引资范围,推动招商引资模式从规模数量向质量效益的转变、从粗放分散向精准集约转变、从个体出击到统一优化发展的转变、从短线价值到长远规划的转变。

催生“三大法宝”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当前,“标准地”数字地图方兴未艾,处于不断完善过程中,需进一步发挥信息技术的力量,挖掘数据的潜在价值,开发更多、更好的应用,着力打造一个贯彻落实“最多跑一次”改革实践的样板平台、助推政府数字化转型的创新平台。

以数据共享为核心,实现“标准地”项目全生命周期监管。融合投资在线、亩均论英雄、公共信用、执法监管等平台,加强数据归集和关联,通过“两码一号”(企业信用代码、项目代码、地块电子监管号),将企业信息、项目信息、地块信息、信用评价信息、行政执法信息、亩均效益综合评价信息串联起来。通过“承诺履约+信用评价+数据应用”,构建覆盖项目准入、项目建设、竣工验收、达产复核、生产运行、股权转让等阶段的“标准地”项目全生命周期监管体系,形成信用监管闭环和履约监管闭环,打造“全过程、双闭环”的新型项目管理模式,进一步促进项目建设合规、信用承诺践约,真正发挥每一宗“标准地”的经济及社会效益。

以业务流程优化为核心,实现区域评估數字化管理。区域评估是“标准地”改革提质的核心抓手。依托数字地图,开发区域评估模块,利用数字化手段,通过识别并改进影响效率的关键流程,有效解决目前区域评估线下管理分散、信息查询不便的问题,实现全省区域评估管理“一盘棋”。

以大数据分析为核心,实现投资发展趋势监测预测。通过土地项目化、项目数字化,使得每一块土地、每一个项目、每一项投资都自带数据流。通过监测“标准地”指标的约定数值,可以研判未来若干年之后的固定资产投资走势和经济运行态势。通过开展分区域、行业、平台、企业多层次分析,提供多维度预警和产业政策指导等功能,着力将“标准地”投资发展趋势监测预测体系打造成现有固定资产投资、经济运行监测预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推动精准施策,为政府决策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支持,为发改部门当好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蓝图的总规划师提供保障。

(作者单位:浙江省经济信息中心)

猜你喜欢

数字地图土地标准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我爱这土地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一家之言:新标准将解决快递业“成长中的烦恼”
一种用于辅助驾驶的传感器融合数字地图系统
基于数字地图的接近通道计算方法
分土地
数字地图质量批量检查功能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