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教条主义低头的尴尬
2020-06-21丁慎毅
丁慎毅
湖北黄石一段“钻洞式”理发视频在网上走红,视频中一男子跪在地上,头从围栏底部伸出,另一男子也跪在地上,为其理发。社区工作人员表示,因社区封闭,实属无奈之举。
小区封闭,隔离的是病毒,而不是人。所以,小区门口要有联防联控人员的把守,小区内还要有社区干部去孤寡老人家里走一走。這些人可以进小区,理发师为何就不行?只要理发师健康体检过关,做好防护措施,让理发师像货郎一样去各个小区,在小区内找个僻静的地方给居民理个发,既解决了居民的一头烦恼,又解决了理发师的停业之苦问题。
抗疫形式也是处在不断变化过程中的,不分析事物的变化、发展,不研究事物矛盾的特殊性,只是生搬硬套现成的原则、概念来处理问题,必然遭遇诸多尴尬烦恼,陷入费力不讨好的窘境。
从志愿者李金斗给湖北运送物资滞留高速公路,到沙河市派人接回李金斗;从仙桃医生刘文雄一月接诊三千人家中猝死不被认定工伤引起争议,到行政复议后获工伤认定;从药店口罩“进六毛卖一块”被罚引争议,到湖北及时调整政策;从快递小哥进不了小区,到武汉市民隔窗举报引起重视……疫情发生以来,防疫中的教条主义屡犯屡改,屡改屡犯,说明“老寒腿”遭遇“冷天气”后,病情会更加严重。教条主义是一种慢性病,所以至今这毛病仍没彻底治好。
以快递进小区为例,从坚决不让进小区,到“无接触投递接收点”运行,再到小区设置“快递货架”,再到超过一半的省份出台政策,允许快递员在测量体温正常后进入小区进行投递服务。这个逐渐改善的过程,恰恰来自于制度效能和环境效能的联合发力。这也再次说明,教条主义并非不治之症,关键是要少一些坐着拍脑袋,多一些迈步下基层。不但要“下”,更是要“沉”,少些走马观花言不由衷的面子话,多些暗访听听老百姓的心里话。只有真正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教条主义之病才会少发作、不发作。
(选自东方网)
【素材解读】
治理教条主义这个“慢性病”既需要药物治疗,也需要环境改善。药物治疗就是制度治理,要继续完善相关制度,避免教条主义的发作。环境改善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时制宜因地制宜,时刻问计于民,学会共享、共治思维,懂得科技赋能。
【适用话题】
因时制宜;教条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