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医学影像学诊断新模式前景的调查研究
2020-06-21刘志鹏侯瑞刚李雯孔令臣赵贵杰张西强
刘志鹏,侯瑞刚,李雯,孔令臣,赵贵杰,张西强
(1山东第一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山东 济南 250000;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目前,我国医疗数据中有90%来自于医学影像,并且正以30%的年增长率增加,相比之下,影像科医生的增长速度和工作效率不足以应对这样的增长趋势,将给医学影像诊断工作带来巨大的压力[1]。然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突飞猛进,AI影像诊断作为近几年的研究热点已经有了许多成果,CT/MRI影像、超声图像、眼科图像、内窥镜图像、病理图像等领域都已经实现了突破,中国部分AI医学影像相关公司已经初步验证了肺结节筛查的产品效能,AI对肺结节的检出率和真阳性率可以达到高年资住院医师的水平[2]。但是AI影像诊断仍然在实验阶段,并且对于AI诊断的相关的人文伦理、隐私问题、责任事故划分等依然没有定论。
1 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选取了山东临沂4家医院的医务工作者,共153人,其中男37名,女116名;中位年龄为28.81岁;学历:研究生以上学历56人,本科以上86人,中专及以下11人。另通过社区随机调查非医务工作者共265人,其中男82 名,女183 名;中位年龄为29.9岁;学历:研究生以上学历34人,本科以上210人,中专及以下21人。
1.2调查方法 采用网络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星”问卷服务网站设计并发放调查问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基本信息概况,内容包括:年龄、性别、是否为医务工作者等;第二部分为调查相关问题,包含人们对于AI的认知以及新诊断模式的相关预期问题等。
2 结果
2.1对AI的了解程度及态度 本次调查发放试卷420份,回收有效问卷418份,其中医务工作者153份,非医务工作者265份,有效率为99.52%。82.3%(344/418)的受访人员都期待在30 min内拿到AI的结果。对AI的了解程度、是否愿意自己的影像资料上传至数据库以供分享以及AI作为辅助诊断是否有必要等,见表1。
2.2对AI影像诊断结果的态度 96.65%(404/418)的调查对象非常期待AI诊断进入医院,仅有3.35%(14/418)的调查对象不期待AI的出现。对于AI自动诊断结果的态度以及其错误判读责任认定的态度见表2。
表1 两类人员对AI的了解程度及态度[n(%)]
表2 两类人员对AI诊断及错误的责任划分比较[n(%)]
3 讨论
本研究设想的AI诊断的新模式:首先由AI为医师筛查病灶做出诊断,随即高年资的影像科医生复核其诊断,最终做出诊断报告。针对本模式,笔者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其可行性及问题所在,结果显示:AI影像诊断这一概念在人群中比较模糊,92.58%的人仅仅“知道AI这一个词”,对于其原理、功能、应用等知之甚少。但是96.65%的人非常期待AI诊断进入医院。对此,需要在人群中普及AI相关知识,展现其不同功能以及超越人类的超高性能,进而提高人群的信任度,加速产业技术的发展升级。
本模式的实施,使得医师阅片模式可能发生变化,如对肺癌筛查来说,高分辨率CT扫描或螺旋CT扫描后可以重组出薄层的图像超过200幅,医师的阅片量太大,并且当肺小结节<3 mm时更加耗时费力,更容易漏诊。该阅片模式加重了医师的工作负担[3]。而AI影像诊断的引入,可以为医师筛查病灶,分析出可疑病灶的区域,可以大大缓解影像科医生的工作压力。此外,可以整合三甲大医院等的医疗资源,让一些基层医生、低年资医生的工作更加便利,解决以前无法解决的难题,如帮助分级诊疗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切实缩小不同地区的医疗资源的差距,更好推进全面深化医疗改革的进程等。
AI的强大性能和工作效率值得人们的期待,但仍然有许多问题等待解决。AI是基于巨大的数据量为基础进行学习训练的,海量的医疗数据可以提高AI机器学习的普适性。而这些数据作为病人的隐私,在进入大数据库之前首先要征得患者的同意的,但调查显示仅82.3%的受访人员愿意共享自己的影像资料。可以通过加密AI的影像资料,上传数据库后只能被用来做数据训练,任何人都得不到患者的姓名等信息的方式,同时通过和病人宣讲的方式使他们转变观念,使之愿意共享信息为医学做出自己的贡献。除了患者本人的意愿外,目前各地区的影像资料的储存标准并非一致,使用的设备、设置及剂量能够代表不同地区不同条件的实际水平[4],还有医院单方面不愿意公开分享影像资料,这些情况为数据库的录入造成了障碍。此外,疾病诊断标准的改变、AI诊断如何收取费用?AI企业的研发费用等,都影响着该模式相关技术的改进创新。
如何处置AI的错误诊断,对此看法众说纷纭。本次调查显示,33.97%的人认为:本模式如果误诊,医生“应负相同责任”。事实上,疾病的诊断不单单靠影像学诊断,还需要结合临床症状、病理结果、基因测序相互结合等才能最终确诊。目前,AI诊断技术还不够成熟,带来的诊断结果对于多数医生仅仅是一个参考,AI是否像人类一样能够承担医疗事故责任?这背后的法律法规、伦理问题应该如何处置?这些都有待AI进一步发展,走向人们日常生活的时候进一步讨论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