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知行为联合心理护理对恐惧症患者的疗效分析

2020-06-21李林玲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恐惧症病情状态

李林玲

(临沂市精神卫生中心,山东 临沂 276000)

恐惧症是一种精神科疾病,可发生于各个年龄阶段,临床常用药物治疗,但仅能控制患者临床反应以及病情的发展,而难以彻底消除。有报道显示,临床上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以有效的护理干预,不仅可以提高整体疗效,还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1-3]。本文对此类患者实施认知行为护理与心理护理,观察其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9年1—12月收治的78例恐惧症患者。排除标准:①双相障碍;②器质性精神障碍;③精神分裂症;④精神活性物质导致精神障碍;⑤合并严重的躯体疾病;⑥妊娠期以及哺乳期;⑦精神发育迟滞。将纳入患者按照双盲法分为两组,各39例。单一组:男21例,女18例;年龄14~68岁,平均(43.72±5.83)岁;病程:1~6年,平均(5.82±1.67)年。联合组:男23例,女16例;年龄14~65岁,平均(44.06±6.13)岁;病程:1~8年,平均(6.17±1.83)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或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两组均给予帕罗西汀口服治疗,初始剂量为25 mg/d,4 d后逐渐调整剂量至50~75 mg/d。均治疗8周。单一组行常规护理,包括监测患者的日常行为和心理反应,定期清洁病房,并确保室内环境的安静和卫生,告知患者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安排饮食,在此期间避免摄入刺激性的食物。联合组行认知行为护理+心理护理:①认知护理。由于大部分患者对于自身的病情不了解,加之错误的认知,心理负担较重。护理人员需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了解患者的资料信息,包括:生活习惯、家庭情况以及个人喜好等,并发放有关该类疾病的宣传手册,帮助患者正确认识自己的病情,用成功的典型案例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②行为护理。确保患者按时、按量用药,并告知患者切勿私自停药或者减少药量,定期监测患者的各项身体指标,积极鼓励患者运动,不断增强患者的自身体质。③心理护理。护理人员与患者积极的沟通,及时掌握其心理状态,积极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和消极心态,进而提高患者的治疗配合度。

1.3观察指标 两组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指数(GQOL-74)评分、心理状态评分(SAS、SDS);临床效果评价见参考文献[1]。

2 结果

2.1两组GQOL-74、SAS及SDS评分 两组护理后GQOL-74评分均有大幅升高(P<0.01),SAS及SDS评分均有大幅降低(P<0.01),但联合组评分变化幅度大于单一组,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的GQOL-74、SAS及SDS评分分)

2.2两组临床效果 联合组:39例患者中,显效21例,有效1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87%;单一组:39例患者中,显效12例,有效18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6.92%。两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7.03,P=0.03)。

3 讨论

临床认为,恐惧症发生的原因主要包括:社会和生活压力,具体表现出潜意识对于某一事物恐惧、回避,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不想与人交流和沟通,存在自我厌弃和折磨的情况[4]。近年来,临床在药物控制的基础上,通过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加强对于患者的临床指导,进而促进患者的病情恢复[5]。本研究对此类患者采用认知行为与心理护理,通过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并及时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和困惑,帮助其建立更加健康而又乐观的心理状态,使其能够放松身心接受临床护理和治疗。结果显示:联合组的临床效果优于单一组,生活质量及负性情绪改善情况均好于单一组。

总之,对恐惧症患者而言,在临床使用药物控制的同时,注重对其认知及情绪的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升临床效果。

猜你喜欢

恐惧症病情状态
HBV-ACLF患者血清miR-122和HMGB1水平及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错失恐惧症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重症肺炎肺泡灌洗液miR-127-5p、 miR-3686、 sTREM-1的表达及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密集恐惧症
状态联想
生命的另一种状态
我有开学恐惧症
坚持是成功前的状态